师本写作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2021-03-15 21:18李万青
江苏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写作指导语文教学

【摘 要】因为有儿童的融入,荷花便成为特殊的生命主体。教师以荷花为资源,开发最贴近学生的师本课程,引导学生通過种荷这一劳动实践,把关于对荷的体验、观察、阅读、写作融为一体,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叙事表达力、观察描写力、童话创造力、童诗构思力以及思想提升力,又能促进其将荷花的品性内化为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行为准则。

【关键词】语文教学;师本课程;校园花卉;写作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86-0034-04

【作者简介】李万青,南京市中山小学(南京,210007)副校长,高级教师,南京市优秀语文教研组长,南京市秦淮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师本课程,主要是从更充分地体现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适应性的角度,提出的一种课程层次或形态。师本课程是指教师开发的课程,来自教师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境,因其个性化、独特性、生成性以及与学生的天然契合性而极具现实意义。师本课程无论是对学生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还是对教师提升专业素养,都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每个学校都有各种各样的花卉,为校园增色添彩。一朵花,当它长在校园里的时候,就超越了植物本身的意义,就有了一定的课程价值,就有了教育的意义。所以,这些花都可以成为开发师本课程的资源,特别是对于写作课程,更有提供源头活水的价值。

例如,笔者所在的南京市中山小学,校园里生长着近两百个品种的荷花,特别是被命名为校花的“孙文莲”,更是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这是他们观察生活、描写生活、感悟生活的最佳素材。于是,笔者把生长在校园里的荷花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赏荷花、写荷花、绘荷花、品荷花、诵美文、话感悟……笔者把学生对荷花的观察、阅读及写作综合起来,开发了一组基于校园花卉的师本写作课程,旨在从多个角度综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动手体验+感悟思考——在描述经历中培养叙事表达力

写作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要把一件事写清楚,需要在大脑中先建构清晰的表象。表象越清晰,文章的切入点就会越细致、越准确。因而,教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事件,先建构清晰的表象,再及时创作,有助于训练其叙事表达能力。于是,笔者在春天带领学生栽种荷花,让他们亲历“体验事件—构建表象—叙事创作”的完整过程。

栽种荷花,学生要经历“翻缸—找芽—换缸—栽藕”一系列的劳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有观察、有体验、有思考、有感受……能充分体悟到植物的生命智慧。在此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种荷花的经历,并在叙事过程中体悟对生命的看法,感受劳动的艰辛与乐趣。特别是播种之后,每个学生都对荷花的盛开充满了期待,这是生活与习作中最真实的情感。

二、细节定焦+连续对比——在多维视角中培养观察描写力

写作的前提是要有清晰的表象,而表象的建立依赖于细致观察。观察兴趣的激发、观察重点的确立、观察角度的选择、观察细节的捕捉等,都需要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培养,而校园花卉便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观察资源。特别是当观察对象是自己栽种的花卉时,学生的观察兴趣更浓,持续观察的动力更足。因此,笔者经常带领学生去观察他们自己种的荷花。

当学生站在这些亭亭玉立的荷花跟前时,他们惊喜地发现,荷花、荷叶、莲蓬、蜜蜂等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他们可以观察的细节有很多。

每一朵荷花各有不同:大的、小的;单瓣的,重瓣的;红的、白的、黄的……单是红的,也深浅不一、色彩各异;有的还是花骨朵儿,有的已经完全盛开;有的亭亭玉立,有的“犹抱琵琶半遮面”……

每一片叶子也不尽相同:大如圆盘的,小如手掌的;有的平铺开来,有的打成了卷儿;有的中心有一颗水珠晃来晃去,有的边缘挂着细细的水滴;有的叶面有一条条细线一样的条纹,有的叶面则有一块块网状的斑纹;有的颜色嫩黄,有的颜色墨绿,而有的已经枯萎,边缘卷翘了起来……

每一个莲蓬也各具情态: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还包在花瓣里,有的已经高挑在空中;有的还是嫩黄色,有的已经是深绿色;有的里面的莲子才露出一点点小嘴儿,有的莲子已经完全鼓了出来……

有了实际的观察与思考,学生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的能力就得到了提升,从而练就了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此时,他们再来写观察校园荷花的习作,便能体会到一种下笔如有神的快感。

三、思想融入+大胆想象——在心灵交融中培养童话创造力

童话,因其语言通俗生动,情节离奇曲折,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文体。创作童话时,学生应展开丰富的想象。而校园里各种各样的花卉,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丰富资源。通过想象,学生感受到花卉的生命力,并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花卉人格化。如此,校园中的每一朵花,都可以成为动人童话故事中的主角。

创作童话,首先要有想象力。笔者以荷花为资源,让学生坐在荷花旁,每天跟这些花说说话。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笔者经常给学生一些提示:

你会跟哪一朵荷花说话?你会说什么?荷花会怎么回答?荷花跟你对话的时候,会有怎样的动作?心里会想什么?

对话的过程,就是感悟生命的过程。于是,每一朵荷花在学生的心中都活了起来,它们有生命、有故事、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

学生创作童话时,教师还要给予他们创作方法的指导。童话分为常人体、拟人体、超人体、知识体四类。每一类都可以从教材中读到范文,都可以从种荷中找到灵感。写常人体童话时,学生可以根据三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把自己或校园中的任何一个人作为主人公,想象其与荷花发生精彩的故事;写拟人体童话时,学生可以根据四上《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文,把荷花人格化,在精彩的故事中传递做人做事的道理;写超人体童话时,学生又可以根据四下《巨人的花园》一文,借助荷花实现心中上天入地、伸张正义的超人梦想;写知识体童话时,学生则可以根据三上《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将有关荷花的许多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故事中,让读者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进而启迪智慧。

四、联想想象+融入情感——在“物”“我”转换中培养童诗构思力

儿童,是天生的詩人。他们具有诗人的气质与情感,他们的感觉与诗是相通的,他们的心与诗最近,他们的世界是诗意盎然的世界。在这组师本课程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观察与创作之后,这些荷花在他们心中已经不仅仅是自然事物,还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此时,笔者引导学生由荷花展开联想与想象,实现“物”与“我”的转换与融合,从而创作出一首首精彩的儿童诗。

以荷花为资源,培养学生童诗构思的能力,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问你答比创意

让学生静静地坐在荷花池旁,笔者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观察,自由想象,比一比谁的回答更有创意。学生最不缺乏的就是想象力,他们的答案五花八门:她是荷花仙子,是掌管花色的精灵,是害羞的小姑娘……每个学生给出的答案都充满了童真、童趣。

第二阶段:自问自答比想象

笔者让学生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就自己看到的荷花,提出一个问题,并发挥想象,可从任意角度、用任意方式来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看谁的想象力更丰富。例如,笔者从学生的问答中读到了许多新奇的想法:

问:你的莲蓬为什么侧向一边啊?

答1:因为我要“侧耳倾听”,才能听到教室里的老师讲课啊!

答2:因为我要向不同的方向看,才能看清整个校园啊!

问:你的花苞为什么包得这么紧啊?

答:因为我的肚子里藏着好多秘密啊,你想知道吗?那你可要等到我打开花瓣的那一刻哦!

问:中山像背后的这朵荷花是什么?

答:他是一个武术大师,轻功了得。你看,他那么大一朵,只有那么细的一根茎支撑着,摇摇晃晃却从不会掉下来。这轻功无人能敌啊!

…………

类似的想象比比皆是,这样的语言完全是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之后,由内而外生发出来的。

第三阶段:诗由心生比表达

童诗的创作,需要学生既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又有不为现实所束缚的大胆想象。而这些恰是学生在这组校园花卉课程中已经习得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笔者又教给学生一些儿童诗的构思策略与表达方法,学生很容易就创作出自己的童诗作品了。

针对儿童诗的创作指导,教师可以从结构和表达两个方面进行。结构上的策略,包括寻因法、阅兵法、假设法、对比法、对话法、叙事法等,有助于学生把握构思童诗的方向;表达上的策略,包括比喻法、拟人法、夸张法、排比法等,有助于学生把语言写得更有诗意。

此外,创作儿童诗的方法和策略还有很多,如拟声法、问答法、疑问法、重叠法……教师没有必要把所有的技法都一一传授给学生,而应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运用这些创作策略,逐步掌握驾驭语言的方法,不断提升表达能力。这也正回应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提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一内容。

五、阅读美文+品鉴思想——在阅读感悟中培养思想提升力

观察与体悟,有助于学生把生活中的荷花留在心中,落入笔端。但要让荷花在学生心目中立体起来、鲜活起来、生长起来,甚至高大起来,就需要不断注入生命的活力,注入思想和灵魂,而这些需要靠阅读来支撑。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描写荷花的诗文,在丰富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引导学生读懂荷与莲的文学意象,读懂如荷一样的人的灵魂,促使学生实现思想上的升华。例如,笔者通过让学生写读后感,使其实现由花到人的认知提升。如此,学生既读懂了荷的品性,又提升了做人的格调。

古往今来,写荷花的诗文名篇璨若星辰。笔者首先引导学生阅读的是周敦颐的《爱莲说》,这篇散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这篇文章所展示出的是莲在美丽外表下的高尚灵魂,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其与花之间的联系。

季羡林先生的《荷塘清韵》也很值得细细品读。文章从叹息宅前荷塘空荡荡写起,由此引出投莲子入塘以及漫长的期待过程。这以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作者每天多了一件工作,心里也多了一线希望。几棵弱小的莲子,就在这关注、企盼中慢慢长叶、开花,最后蔓延成片,被朋友喜称为“季荷”。这繁茂的“季荷”,不正是绵绵生命的象征吗?文中的每一处描写,都是学生写作的典范。文学大家细腻的文笔,又可以反过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再次细细品味自己种荷花的经历。这时,荷花、荷叶、莲蓬、蜜蜂、蜻蜓、蝴蝶等每一种事物的每一处细节描写,都会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使美在他们的笔尖流淌。

此外,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叶圣陶的《荷花》等都是很美的散文。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美文引导学生去思考、交流、讨论,由文及人、由文及事、由文及理,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那么,学生心中的荷花,就不仅是自然景物了,还能化作精神力量,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之中。

笔者以生活为资源,以荷花为基,以写作为径,开发最贴近学生的师本课程,助力学生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就是建构这组基于校园花卉的写作课程的意义之所在。不仅是荷花,生长在校园里的所有花卉,都可如此。

附学生的写荷作品集(电子书),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见。

3199500589225

猜你喜欢
写作指导语文教学
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及写作指导
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探析高中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指导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