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精准教学初探

2021-06-10 23:33胡烨丽
化学教与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精准教学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胡烨丽

摘要: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化学核心素养,文章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精准教学的策略,包括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教学过程的精准实施、试题的精准命制和教学效果的精准诊断。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精准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21)02-0032-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1.02.008

精准教学是教师通过对课堂各要素的分析研究,使课堂教学各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支撑、有效整合,从而科学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的现代教学模式。说的明白一点,就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还有教师教学的薄弱环节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现结合具体案例谈谈笔者在高中化学精准教学中的初步尝试。

一、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

旧版的《化学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阐述分为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2017版《化学课程标准》结合五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指向性更加明确的要求。以“乙醇”为例,《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能描述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相应性质实验的现象,能书写相关的反应式,能利用主要性质进行鉴别。于是笔者设计教学与评价目标如下:[教学目标]①通过乙醇和金属钠的实验探究,结合证据推理认识乙醇的结构,初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模型。②通过不同氧化剂氧化乙醇的转化实验,体验变化观念,并从微观角度认识官能团对有机物的影响,建立起“结构一性质一用途”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③通过乙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乙醇汽油、酒驾等,体会能源问题的重要性,初步形成绿色化学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评价目标]①通过对乙醇和金属钠实验的探究,诊断并发展学生探究物质结构号性质的水平。②通过对不同氧化剂氧化乙醇实验的讨论与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有机化学中物质氧化反应的认识水平。③通过对乙醇各项技能的讨论与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以及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以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看作是“明线”,评价目标为“暗线”,两条主线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依靠评价目标的检测,评价目标的检测结果又推动着教学目标的进程。总之,只有教师把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细化、精准化,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据可依、有的放矢。

二、教学过程的精准实施

课堂教学在目前来说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剖析学生会面临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积极措施,准确地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时,笔者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向冰醋酸中加水,c(CH3COO-),c(CH3COOH)如何变化?当时部分学生答日“增大”,他们的理由是这个比值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溶液体积,就转化为物质的量之比,即n(CH3COO-)/n(CH3COOH),考虑到加水稀释的过程中醋酸的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向正向移动,所以c(cH3COO-)/c(CH3COOH)是增大的。但是部分学生持不同意见,他们的理由是如果把c(CH3COO-)/c(CH3COOH)的分子分母同乘以c(H+),比值就转化为Ka/c(H+),由于冰醋酸加水过程中c(H+)先增大后减小,而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在一定温度下是一个定值,于是这个比值应该先减小后增大。听完学生陷入了沉思,想想彼此的解释貌似都有道理。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对平衡常数的内容进行精准教学,教材中的平衡常数一般针对稀溶液而言,溶液浓度较稀时水作为溶剂,水的浓度视为常数,这种情况下引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而对于冰醋酸刚稀释时由于水少,这时甚至可以认为水是溶质,醋酸是溶剂,这个时候水的浓度就不能视为常数,醋酸作为溶剂发生了类似于水的自耦电离2CH3COOH=CH3COO-+CH3COOH2+,所以整个过程受到离子化、质子化的影响,c(CH3COO-)/c(CH3COOH)的这个问题是不能用平衡常数来分析的。确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化学理论性知识抽象晦涩、教学难度大的特点,教师往往采用“灌输”的方式,平铺直叙地告知学生原理,并通过例题讲解强化训练加以记忆。这样的课堂看似高效,实则苍白,它忽略了学生已有的认知与体验,无法形成矛盾冲突,使得课堂索然无味。通过精准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些概念的适用范围,改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又如,学习《化学1》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一课时,我们提到复杂硅酸盐可以表示成氧化物的形式,如钙铝石榴子石可以写成3CaO·Al2O3·3SiO2,即书写的一般原则是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金属按金属性顺序书写。可是当教材中提到普通玻璃的组成一般为Na2O·CaO·6SiO2时,立马有学生提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ca排在Na之前,课本这样书写是不是出错。这时就需要教师对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进行精准教学,金属性是指金属原子失电子的能力,强调的是金属的还原性;而金属的活动性是指金属的活泼性,反映金属在水溶液里形成水合离子倾向的大小,也就是反映金属在水溶液里起氧化反应的难易程度。通过这样的精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厘清很多模棱两可、相似度高、易混淆的概念,否则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文字表述”层面,缺乏本质认识,无法拓展思考,更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

再如,学习《化学1》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时,我们提到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它的还原性。为什么不是漂白性呢,难道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性强,二氧化硫就一定体现还原性了吗?为了解答学生的疑惑,我们可以增加一个实验--加热褪色后的溶液,当溶液没有恢复原来颜色时才能真正说明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所致。通过这样的精准教学,将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习得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所以说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精准教学中的独特价值,对全面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试题的精准命制

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是实现减负、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能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精准命题,把握题目的梯度和难易度,不出模棱两可的题目,更要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科学性错误。笔者曾看到某一试题让学生判断氰酸铵(NH4CNO)与尿素(CO(NH2)2是否互為同分异构体,实际上如果从广义上说两者化学式相同结构不同,确实互为同分异构体;但是从书本定义上抠,同分指的是分子式相同,而氰酸铵是离子化合物,没有分子式。这样就导致好多学生在做题时纠结,浪费了时间,其实我们老师在出题时完全可以回避这一类题目,让学生把有限的宝贵的时间花到更有用的练习上,以此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又如某次考试中的一道选择题,选项中出现苯甲醛能与菲林试剂在加热时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这显然是科学性的错误,苯甲醛属于芳香醛,而菲林试剂只能与脂肪醛反应。虽然这一知识点对学生不作要求,但是我们作为老师在教学中还是应该对相关拓展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能精准命题,让学生在做题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四、教学效果的精准诊断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老师已经渐渐地不需要再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答题情况,电脑改卷、统计出错率和平均分等让我们对学生的教学诊断变得更加精准。但是笔者始终认为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整体而又性格各异的人,而不是由各种数据简单组合而成的人。所以我们只有以人为本,精准教学才更有可能站在生命养成的高度去理解学习者、关注学习者,发展学习者的核心素养。

五、结语

上述四个环节是对融合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精准教学的初步探索,笔者希望通过有针对性的采取精准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否把高中化学精准教学形成一个体系,笔者将继续探索愿与大家分享。

猜你喜欢
精准教学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敢问路在何方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精准教学
基于VBA控件技术与精准教学理念的授课课件设计实践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