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1-11-30 00:53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灵山卫小学
青年心理 2021年23期
关键词:童话教师应语文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灵山卫小学 李 丽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童话故事是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好此方面的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帮助。现阶段的童话教学可以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童话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状

大部分学生对童话都十分感兴趣,一旦参与到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则明显减弱。长期以来,学生都对童话缺少创新思维,一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没有进行适当的课堂创新。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讲授形式,对童话教学存在一带而过的情况。

多方面的不重视,导致童话教学的地位渐渐下降,家长对学生童话阅读的陪伴很少,也侧面导致学生缺乏对学习的积极性。小学教师应采取措施,使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课,真正喜欢上童话学习。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优势

研究表明,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具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根据相关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性格活泼、内心纯粹。所学习的童话故事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传递纯真、善良等优秀品质,符合此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第二,学习童话故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更多汉字、学习基础语文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激发想象力,提升审美水平。第三,童话教学可以满足学生探索欲望。借助学生特点,丰富课堂内容,提升课堂活跃度,学生将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学习之中,进一步感受到语文表达出的文化内涵。

三、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

(一)增强童话画面感

进行童话教学时,学生不应仅仅是听教师讲述。单纯讲述的课堂形式会使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到无聊,进而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在进行相关教学工作时,教师应首先提出一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进行文章的深度了解,去寻找问题答案时可得到一定收获。与此同时,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童话故事中的生动画面。听课态度认真的同学,其情绪会随着文章中情节的变化而变化,此时教学效果是最好的。教师应注意在提出聆听要求时,坚持适度的原则,万不可使教育意义过于浓重,导致课堂教学变为感悟式课堂。

(二)提升学习自信心

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听说读写都很重视,“说”是指其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意思。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阅读占据了重要地位。“说”在童话教学时可以表达为说童话。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在童话教学时学会的语句、文字、词组进行文化加工,使其可以自主将童话故事进行朗读。朗读时应引导学生投入感情,将对文章的理解带入朗读过程中去,完整地将整个童话讲述出来。上述过程结合了学生认识、记忆、朗读以及思考,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复杂的过程。该形式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不同之处是体现出学生更多想法和情感,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此阶段学生最好的成就是其可以通过学习得到更好的语言能力,可以充分将自己的思想用语言的形式进行表达。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此项能力,给其足够的表达机会,这样学生才可以自己去体会、发现、归纳真实感受。适当的鼓励会令学生充满自信,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对将来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比如:自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遇到困难时会充满耐心和信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顺利解决问题。

(三)提高情感理解力

日本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曾在书中写道:童话通常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多是幻想而成,借助优美、富有感情的散文文字书写而成。为使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好地对童话中绚丽梦幻的情节进行理解,语文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对所学的童话故事进行适当的演绎。

“演绎童话”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童话环境,让学生感觉自己真实处在童话世界之中。此种环境教师可以根据现实进行营造,但终究设定不出。依靠学生的想象能力,其可以主动设计出该环境。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与生俱来便拥有空间智能、语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智能。低年级的学生受社会因素影响还比较少,其身上的智能比成年人更加敏感。不仅外国学者对此进行分析,我国著名教育学者也曾提出“情感驱动原理”。内容大概是,先创造出一个适合学生进行童话学习的环境,其情感将逐渐进入情境之中。此后,学生自然会对情感进行充分感知,得心应手地面对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理解。

例如: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棉花姑娘》,其中包含着多个形象,比如:棉花姑娘、燕子、啄木鸟、青蛙以及七星瓢虫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上述形象进行演绎,根据课本内容,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充分改动编出适合学生的台词,使其完整地对故事进行表达。进行童话演绎时,教师应守在一旁组织纪律,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不要打断学生表演,待完成后再对其进行评价和分享体会。对每个学生都要充分关注,争取对全部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大部分回答可能会基本类似,但也应及时进行表扬,肯定其答案。

著名作家黑柳彻子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窗边的小豆豆》中,讲述了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学校退学,来到了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大家接受的孩子,在巴学园中度过了美好的人生阶段。其中一章节描述了电车教室,孩子们利用电车组成的教室上课,改变传统教室上课的形式,为学生增加了课堂兴趣。当前,小学教学也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教室进行增添布置,保持学生的活泼本性,使其积极参加到课堂学习中,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能力。

(四)摆脱传统思维束缚

高尔基曾说,在创造形象的过程中,想象是最为关键的手段,想象力一定程度上而言比知识更加重要。知识是有限的,但想象包含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的源泉。为发展学生想象力,可引导其根据自身理解对所学童话故事进行改编和创作。传统形式上的童话故事结局,在学生内心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形式也随传统没有什么变化,但童话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部分问题。教师应尊重这些想法,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

例如:学习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首先,根据文章的反复性结构,使学生对文本进行充分理解。低年级学生思维形式还处于具体化的阶段,教师带领其进行文章理解时,要注意充分利用课堂氛围,避免学生出现对当前内容觉得枯燥,遇见生词要注意及时引导。其次,熟读文章后,教师应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互相交流从文章中得到的感悟,过后学生对其理解会更加深刻。再次,进行改编时,教师应对要求尽量放低,侧重于改编的内容,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进行初步批改。将改好的文章在课堂上分享,可有效提升学生的信心和课堂热情。通过教师对每个故事的评价,童话教学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夯实文化深厚素养

童话故事中包含着民族文化,教学时需承载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为学生铸造坚实的文化素养。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我国传统知识的培养,带领其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授给小学阶段的儿童,增加其对民族的认同感。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电子设备在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比如:讲到《雪孩子》时,可以利用设备进行影视作品的播放,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识与课堂进行充分的结合,实现现代与传统文化的一体式教学。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进一步传扬我国优秀文化。课后,教师还应将外国的优秀童话介绍给学生,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综上所述,童话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主要从教学中对童话进行进一步了解,改善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增加学生对童话学习积极性的唯一途径。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实际,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进行针对性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在童话课堂中提升审美情趣和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童话教师应语文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师应如“水”
童话镇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午夜童话镇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