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

2022-07-06 17:14高锋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锋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物理学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是在当今社会,物理“人才”依旧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初中学生刚刚系统性地接触物理知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构建物理知识体系、培养物理人才的重要时期.在此背景之下,核心素养被提出,给初中物理教学提出更高的目标,亦是为高素质的物理人才培养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为提高我国学生的物理学科水平及素养,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理念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别,即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当今的教学目标不再单单是学生的考试分数,而是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科素养的出现为各阶段、各学科的教学指明了目标与方向,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高效的教学课堂不仅对于学生初中时期的成绩十分重要,对于后续物理“物理人才”的培养也有非凡的意义.

1 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理念、方法落后

自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出之后,虽然说各教师会积极进行学习,但是在实际的调查中却发现,初中时期的物理教师教学任务繁忙,并没有过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就导致新理论并未传达到教师层面.另外,一些教师虽然学习了相关的教学理念,但是为了保证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导致教学改革迟迟不能推进.在当今的初中物理课堂中,大多数的教师依旧存在着教学理念与方法落后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守旧,一直沿用过去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得初中物理的教学成为知识的单向传授,即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内容及进展,学生只是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虽然说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理念并没有错误,但是却并不适用于新时期的课堂及学生,不但会让学生养成依赖教师的坏习惯,而且会导致学生丧失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

1.2 教学重心偏离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教学的目的最终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探索世界,提升学生通过现象挖掘自然界规律的能力.但由于以考试成绩为主的教学过于重视各种考点的讲解,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始终围绕考试内容,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3 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

当今的大多数初中物理教师虽会进行各种教学改变,但是教师依旧紧紧握着课堂的主导权,在课堂之上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发表意见,同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无法进行深入的交流,导致教师无法正确得到教学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质量教学的开展.同时,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使得学生的学习激情大打折扣,而且教师无法迅速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导致教师的教学产生一定的盲目性.这种忽略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教学,一定会产生诸多负面影響,学生的核心素养自然而然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1.4 忽略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课本中穿插着各种类型的实验,这些实验开设的目的本是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促进学生的探究与思考.但教学实践中,这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实验却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无法正常开展.另外,一些教师在平常会经常强调中考成绩的重要性,导致学生会将实验的时间转移到其他知识的学习上.教师也认为,通过对实验进行理论的讲解,也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实验结果,同时还能够节省大量时间.但是,殊不知这种教学模式下,会极大地打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喜爱,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3].

2 优化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2.1 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积极性

要想提升实际教学效果,其中最重要的一步便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获取知识的习惯.说起来比较简单,但实际上需要师生互相促进与提高.首先,教师应能采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积极学习各种新型教学理论,丰富自身对核心素养下教学内容及技巧的学习,并逐步实践,转变固有的师生关系认知,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固有思维,为教学课堂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的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这种教学情景应当贯穿于整个知识的教学中,如采用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方法构建教学情境,使得课堂教学不但能够推翻传统的教学思维及模式,更可以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导者,还可以用一些趣味性的物理小实验加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例如 在“物体的沉浮”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采用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之间通过讨论探究从而建立起关于浮力的相关概念,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之上去探究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课本中的内容,挖掘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自身素养的提升.

2.2 开展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实验素养

物理作为实验性学科,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其教学既包括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又包括对实验现象的探究.初中物理课本中不仅包含了大量的理论知识,更是存在诸多重要的实验,这些实验的存在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与素养.但为了提升物理成绩,教师并不会重视对实验的教学,会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其他内容之上,能不进行实验则不进行.而实验的开展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要正确地面对实验这一内容,对学生进行悉心指导,在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有序开展实验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

例如 在“串联与并联”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中,单纯的理论讲解很难让学生对不同连接模式下的特点进行明确的认识.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验证与探索,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的内容,将实验中所需要运用到的电源、开关、导线及灯泡等进行自主组合,形成串联电路,在此基础之上,测定串联电路中灯泡两端的电压进行记录,在结束之后,让学生将串联电路转变为并联电路,并进行相关的测量,通过这一实验的进行及学生的亲手操作,既能深化学生的理论认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实验素养的提升.

2.3 合理设计问题情境

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但是在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之中,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教师只会根据教学的重难点、考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讲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并不了解,这样做不但使得课堂枯燥乏味,而且无法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进行有效调整,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增加与学生的交流,而问题情境的创设既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又能推进教学的进程.教学中,应通过提问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多名学生回答产生疑问,则说明对这一问题的掌握并不理想,需要教师进一步讲解,相反若学生对于教师的问题能够一一做出解答,那么教师则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提出问题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反思与检查,推动学生水平一步步提升.

2.4 联系生活,促进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内容看似抽象,实际却是对人们实际生活及其规律的总结.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融合,如此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能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情景使学生快速进入章节内容的学习中.

例如 在“磁场”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播放在沙漠、山地等地区指南针失灵的画面或是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场景,让学生思考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出“磁场”这一知识点.在“浮力”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生活中常玩的游戏,将折好的纸船放在装水的盆里,此时的结果与学生在生活中游戏的一样,学生虽然知道其会浮于水面,但是却不知道其中的原理.此时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引导,学习浮力的知识,可以设计出一些生活化的小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如在阿基米德原理的讲解中,由于原理过于抽象,简单的讲解总会使学生一知半解,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人躺在死海之上看书的视频,并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易拉罐进行模拟,通过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涵.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实验,来检验自身所学知识,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又能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

2.5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新型的教学理念显得格格不入,落后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显示出教学理念的优势,同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随着各地区在教育之上的投资不断增加,多媒体信息教室已成为学校的标配,这就为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将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教学进行有效融合.通过信息技术及各种先进软件的运用,教师可以将书本中静态的知识动态地传授于学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同时,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本来复杂的、抽象的、具体的知识,变得简单、具体、全面化,以此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虽然说将先进的教学设备与技术运用于初中物理课堂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要紧密切合实际,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结合生活化、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 在“升华与凝华”这一章节的讲解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准确地认识这一过程,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以动画的方式为学生详细地展现升华与凝华的过程,及其在整个过程中的变化,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一抽象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教师结合问题情景、小组讨论等方法,则可以保证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6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需要课堂之上高效的教学,更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严重依赖学生的日常考试成绩,并以此来评估学生的物理水平,成绩好则学生优秀,成绩差则是差生.这样的评价方法是十分不科学的,过于片面,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情况.在班级内存在许多实验积极、课堂认真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在考试中成绩并不理想,面对这类学生倘若教师依旧唯分数论地评价,会打击他们的物理学习热情.因此,应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这种综合、科学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改变分数为大的传统思维,只有如此才更加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在物理课程评价中,教师要弱化分数的重要性,将更多的分数占比放在探究性、实践性内容之上,促进学生自身素养的提升.

3 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给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探究能力、动手能力等多种素养.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物理学科教学,不以分数论英雄,培养学生的逻辑论证及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的教學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素养,寻找并解决初中物理课堂切实存在的问题,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参考文献:

[1]袁鑫.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家长,2022(18):93-95.

[2]于晶.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学路径探讨[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10):95-97.

[3]王云庆.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教育,2022(11):92-94.

[4]刘吉良.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10):80-82.

[5]周庆健.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实施策略[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08):88-90.

[6]张双洋.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2022(19):42-44.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