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身份

  • 流散视阈下《女勇士》的文化身份研究
    流散主体两种文化身份由对立冲突到融合共存的动态过程,由此指出少数族裔主动建构混杂文化身份的重要意义。同时,她采用中西结合的叙事策略,赋予文本独特的文学价值与现实意义,是创造混杂文化的实质努力。作家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跨文化观也在小说的文学主题与艺术表现形式中得以呈现。关键词:《女勇士》 流散 母女 文化身份 混杂“流散”(diaspora)源于希腊语diaspeirein,其中dia表示“跨越”(about, across),speirein表示“播撒”(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8期2023-08-25

  • 跨文化语境下中国古典园林的四重身份
    园林。每一重文化身份都基于北美本土的宏观、微观社会语境而生成,代表了北美整体社会审视中国古典园林的视角与态度。关键词:跨文化,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身份Abstract: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have four different identities in the cross-cultural context of North America. The classical gardens can be regarded as

    当代美术家 2023年4期2023-08-04

  • 身份协商理论视角下《无声告白》中詹姆斯的跨文化生存困境
    人公詹姆斯跨文化身份构建的消极性表现,以及其在身份焦虑的干扰下采取的消极身份协商策略,以期为生活在现代美国社会中的华裔群体可能会面临的跨文化生存困境起到警示性作用。【關键词】《无声告白》;身份协商理论;跨文化交际;文化身份;生存困境【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2-0019-04【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2.

    今古文创 2023年12期2023-05-31

  • 象征主义在《藻海无边》中的后殖民解读
    安托瓦内特的文化身份和第三空间建构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此帮助“少数族”寻求文化身份和发声的空间。关键词:简·里斯 《藻海无边》 文化身份 安托瓦内特 象征主义 第三空间简·里斯(Jean Rhys)是著名的多米尼亚裔的英国作家,她出生于加勒比海域中的多米尼加岛,是第三代克里奥尔人。作为混血儿的她在殖民地环境中生活和成长,同时被当地的黑人和白人排斥,因此对本土文化和殖民文化感到困惑且无法确定自己的文化身份。在里斯的晚年作品《藻海无边》(Wide Sargass

    文学教育 2022年12期2023-01-03

  • 新诗的“身份”与1990年代历史意识
    业者对于民族文化身份的体认及审美话语权的诉求,以及历史与现代性的思考,在今天仍具有反思的价值。关键词:“世界诗歌”;文化身份;现代性自1990年代以来,逐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当代文化提供了空前的动力和空间,也大大改变了诗人的主体位置和现实感觉。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混融,互联网、商业媒体、文化创意行业的兴起,诗人的“归来”、“下海”,乃至“二次归来”,难免令人想起杰姆逊(Fredric Jameson)的定义:“美感的生产已经完全被吸纳在商品生产的

    当代文坛 2022年4期2022-07-06

  • 伍尔夫“文化身份”的探寻
    把对精英主义文化身份的认同投射在拉姆齐夫人身上的,小说中一再提到她不想承认拉姆齐先生在学术界遭受冷遇的事实,也不想让柴米油盐的琐碎破坏拉姆齐先生阳春白雪的学者形象,所以,拉姆齐夫人一直在精神上安慰和鼓励丈夫,并且把家庭操持得井井有条,让拉姆齐先生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学术研究,在她的心里,对于渔夫和他的妻子只是满足于物质生活的人生追求,她是鄙视的,不愿苟同,所以,伍尔夫写到渔夫去跟比目鱼索求他妻子想当国王的愿望时,她借拉姆齐夫人之口表达了渔夫的妻子在道德上的沦丧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8期2022-05-30

  • 统合迷思及世俗性起点
    :湾区文学 文化身份 文化认同 文化世俗性大都市群时代、大湾区时代的到来,必然会迎来都市文学写作的高潮和主潮,这种湾区时代的新文学也必然对过去的城市文学写作形成兼容,产生变革,在兼容共同地域性、时代性、城市性、国际性基础上,在葆有城市文化的连续性、保持文学创作所必然要求的识别度、个性化的前提下,呈现都市群文学主题的某种共性特征。这时候,很多人呼唤大湾区文学时代的到来,“湾区文学”的概念也随之而出了。一对“湾区文学”命名,我们首先需要警惕其中的“统合”性命名

    粤海风 2022年2期2022-05-09

  • 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与文化身份塑造分析
    宣翻译及塑造文化身份方面的策略建议,如确定文化特点与翻译原则,对专有名词及民谚成语进行特殊处理等。【关键词】民俗文化;外宣翻译;文化身份【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1-142-03【本文著录格式】白玲玲.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与文化身份塑造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2,01(01):142-144.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山西民俗文化外宣翻译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期2022-04-03

  • 湘西土家族摆手锣鼓音乐民族志
    ”背景下,其文化身份在民间与官方的双向互动中得到建构与认同。关键词:湘西土家族  摆手锣鼓  文化身份  国家在场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2-0057-03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湖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和专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项目名称:湘西土家族摆手锣鼓文化身份的构建与认同,项目编号:CX20201059。一、湘西摆手锣鼓概述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及古老风俗的舞蹈,摆手舞又名“

    艺术评鉴 2021年22期2021-12-13

  • 《藏身之所》中汤米的文化身份建构
    主人公汤米的文化身份建构。小说中汤米经历了文化身份迷失的困惑到通过回归其民族传统文化获得文化身份的重建,这也暗示着非裔美国人只有不忘历史,继承并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重建其文化身份。关键词:后殖民 约翰·埃德迦·韦德曼 《藏身之所》 文化身份约翰·埃德迦·韦德曼(John Edgar Wideman)是当代重要的非裔美国作家之一。《藏身之所》讲述了以汤米为代表的非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冲击下丧失了其文化身份,最后通过回归和认同本民族文化完成其身份重建

    文学教育 2021年11期2021-12-06

  • 再媒介化视域下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化身份建构与传播研究
    家肇[摘要]文化身份问题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文化身份的语义不断地经历嬗变与转化。在此语境下,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不可避免地面临两难境地,即内在身份建构场域与外在身份建构情境的割裂与对立。再媒介化既广泛存在网络游戏、VR影视等视听文本,为界定族群文化身份提供考察视角;又深耕于影像文本,借助文化还原、情境建构等动态化视觉体验,为建构族群文化身份提供影像凭证。在再媒介化与族群文化身份的互动中,族群得以深度阐释其

    民族学刊 2021年7期2021-11-30

  • 澳门土生文学中的文化身份认同和审美选择
    命题之一是对文化身份的探讨。澳门土生族群是中葡文化的混血者,土生葡人作家创作时面临多重文化背景,如何看待中国文化与葡国文化成为土生作家文化身份认同的首要问题。作者的文化认同又直接影响他的审美取向,特别是在澳门回归前后的过渡期,土生文学中的审美选择呈现出新特点,这与澳门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土生族群虽然努力在混杂状态下重构自己的身份和精神家园,但完全融合是不可能的。关键词:后殖民主义;土生文学;文化身份;审美取向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

    华文文学 2021年4期2021-10-16

  •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文化身份问题研究
    程中不断加深文化身份构建。本文以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文化身份问题为研究重点,分析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定位,对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运行机制进行探讨,然后探究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文化身份本体功能,并从文化身份构建角度探讨电影节的作用,旨在为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文化身份的构建提供建议。关键词: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文化身份中图分类号:J99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6-0126-02基金项目:本论文为西安市202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6期2021-10-12

  • 第三空间中的文化身份建构
    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为立足点,探析加西娅代表作《梦系古巴》中的文化身份建构。本文分析小说中古巴移民身份困惑产生的历史原因、政治原因、社会文化原因,探讨不同角色各自追寻身份认同的不同方法,以及选择构建双重文化身份的策略及意义。【关键词】 混杂性;文化身份;《梦系古巴》;霍米巴巴【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2-0014-03一、引言克里斯蒂娜·加西娅是一位古巴裔美

    今古文创 2021年32期2021-09-22

  • 传统的发明与文化的转型:当代土家族乐人文化身份的焦虑与反思
    乐人对于自我文化身份的焦虑与敏感。在“民族边界弱化”的大文化背景下,民间艺人与非遗传承人因身份的差异性,而导致当代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两种完全不同的传承及认知体系。只有不断强化“族性”文化身份认同,加强地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才能保持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良性循环发展。关键词:文化身份;土家族;民间乐人;人文关怀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21)04-0087-06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1年4期2021-09-13

  • 浅谈西方传教士的文化身份及译介策略
    教士具有多重文化身份,一种是他们的共同的原生身份,即传教士,另一种是他们为实现传教目的重新构建的文化身份。本文以利玛窦为例,探讨译者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文化身份,以及针对各自文化身份采取的译介策略。关键词:宗教传播;文化身份;利玛窦;译介策略一、引言十三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兴起,随后扩展到欧洲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全面发展极大地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为了维护罗马天主教的地位,扩大其辐射范围,传教士们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利玛窦正是天主教在华传教的先驱之一

    学习与科普 2021年10期2021-09-10

  • 用后殖民主义理论解读库切的《青春》
    有双重意识和文化身份认同危机。本文将使用后殖民主义理论解读库切的《青春》。【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库切;文化身份;双重意识;《青春》【中图分类号】I4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1-0007-02《青春》讲述了主人公约翰因无法忍受国内的种族隔离政策与新民族主义从而流落到英国,以及在那里的生活境况。在《青春》这部具有自传性的小说中,库切有意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更加冷峻省思地展现他那一代

    今古文创 2021年31期2021-09-10

  • 论哈金与谭恩美文化身份及其中国叙事
    金 谭恩美 文化身份 中国叙事中国1979以来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掀起了一轮新的移民浪潮,这一时期出国定居国外的人被称为新移民。这些人中有的在国外继续接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后,用中文或外语进行文学创作讲述中国故事,或再现新移民在外国的生活经历,成为90年代以来华裔文学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创作力量,这批作家被称为“新移民作家”。如果以文字为分水岭,这个作家群可分出新移民华文作家群,即用中文进行创作的,如严歌苓、张翎、影虹等;以及用外文进行文学创作的新移民非汉语写作

    文学教育 2021年8期2021-09-06

  • 勒克莱齐奥的非洲书写与文明协奏梦:许钧教授访谈录
    情结、个体的文化身份、弱势文明的生存困境三个方面展开。在访谈中,许钧教授不仅介绍了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先生特殊的非洲文化背景与童年经历对于其文学创作的重要影响,还深入阐释了作者所希望传递给读者的关于弱势文明如何在当今世界生存的思考,并以译者的身份强调了翻译对于文化交流、文明共融的重要意义。关键词:许钧;勒克莱齐奥;非洲文学;文化身份;翻译基金项目:本文系华中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项目编号:CCNU19TD016)和国家社会科

    外国语文研究 2021年2期2021-07-20

  • 文化飞地对移民文化身份建构的影响
    :文化飞地 文化身份 《砖巷》 第三空间孟加拉裔英国女作家莫妮卡·阿里(Monica Ali)的第一部小说《砖巷》(Brick Lane)自2003年在英国出版后便获成功,引起了世界各地评论家的关注,并获得了许多文学奖项。在中国,这部小说在2003年被评为“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砖巷》以主人公孟加拉乡村女孩纳兹奈恩随丈夫移民英国后的人生轨迹为主线,揭示了孟加拉移民在英国社会中艰难而孤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虽然聚居在位于英国首都伦敦的塔村,孟加拉移

    文学教育 2021年6期2021-07-16

  • 奈保尔《模仿者》的霍米巴巴式解读
    沈銮关键词:文化身份 《模仿者》 霍米巴巴后殖民主义《模仿者》是印裔英籍作家维·苏·奈保尔后殖民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小说中,奈保尔描述了一个虚构的岛国——伊莎贝拉从一个依附于英国的殖民地到独立的新兴国家所面临的的窘境:历史断裂、文化错位、社会混乱和政治腐败。小说通过辛格的视角,再现了一个身处在帝国主义的殖民意识之下的流散者寻找文化身份的艰难历程。从“模仿”的失败,到身份的“杂糅”,最后努力寻找生存的“第三空间”,辛格离奇的一生都在扮演着“他者”的角色。

    文学教育 2021年6期2021-07-16

  • 从反本质主义的“身份”到逆向文化策略
     田雨摘要:文化身份长期被视为固定不变的本质。然而,斯图亚特·霍尔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视角出发,对“正统”文化身份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和质询。霍尔以微观话语视角切入文化身份议题,揭示了宰制性资本主义主导权力话语对从属社会群体和边缘民族文化身份压制和剥夺的实质,对意识形态的霸权微观机制给出了新的批判维度。与此同时,霍尔还致力于逆向文化策略的探索,以期通过话语斗争夺回文化身份署名权,力图实现文化身份被压制后的重返。当今,后现代的全球化进程促使文化身份焦虑问题愈发

    求是学刊 2021年1期2021-03-08

  • 在法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他者”身份
    其特殊的个人文化身份,又为实现东西方平等对话做出了贡献。关键词:陈箴;他者;融超經验;文化身份中图分类号:J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21)06-0011-07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21.06.002自从20世纪80年代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进入法国国民议会后,来自东方的移民者逐渐被政治化地称为“反向殖民者”。① 这一身份称呼所宣扬的法国民族形态危机引起了部分西方学者的不满,如法国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1年6期2021-01-11

  • 文化翻译与文化身份的塑造
    化,塑造异域文化身份。本文立足于翻译和文化两者的关系,着重分析文化翻译和文化之间的联系以及哪些措施可用来塑造异域文化身份文化身份具有开放性,译者要能顺应语境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不被强势文化中心论左右,保留异域文化的本质,再现原语的文化特性。关键词:文化翻译 异化翻译策略 文化身份一、引言就本质而言,翻译活动实则是一项多元文化交流活动,改变语言符号,文化得以传播、融合。有的翻译理论家认为,翻译不过是两种文化的接触和对话。但在后殖民理论学者眼中,翻译如同创作

    公关世界 2020年22期2020-12-10

  • 城市文化身份与公共艺术研究
    共艺术与城市文化身份结合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为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和借鉴。关键词:城市文化;公共艺术;城市发展;文化身份中图分类号: J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9-0140-03城市文化作为城市的发展基础,既展现了一座城市的魅力,也体现了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公共艺术作为展现城市文化的主要载体,其体现在自然与人类科技、情感和精神与物质等多方面的调节作用。自从西方工业革命发展之后,逐渐出现了现代简约风格的

    今传媒 2020年9期2020-10-29

  • 乡村教师文化使命的隐匿、澄明及复归
    教师兼具多种文化身份,这也决定了他们带有特定的文化使命。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乡村教师逐步沦为了乡土社会的陌路人,其文化使命隐匿在狂飙的专业化进程之中。理清乡村教师的文化身份,可知他们的文化使命在于:开启乡村儿童知识视界,推动乡村社会良性发展,促成乡土文化再生产。促成乡村教师文化使命的复归,政府要推行“乡土”指向的教师教育政策;学校要回归真实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要主动参与乡土文化再生产活动。[关键词]现代化;乡村教师;文化身份;文化使命;乡土文化[中图

    现代教育科学 2020年5期2020-10-26

  • 身份之殇
    移民;种族;文化身份【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0-0020-03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移民人数一直在逐步攀升。同时科技、通信和航空运输的发展也促进并加强了人员、商品、资本的流动,特别是文化的全球化传播。这些文化信息的传播决定了该文化群体在全球舞台上所呈现出的文化特征和外貌。美国作为一个多族裔多移民的国家,美国文学包容了

    今古文创 2020年10期2020-09-10

  • 《天秤星座》中的身份焦虑
    ;阶级身份;文化身份【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6-0017-02基金项目: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校科研立项项目,焦虑视阈下唐·德里罗小说研究——以《天秤星座》为例,项目编号JYQZ19-21。唐·德里罗作为当代美国最突出和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因其创作主题的广泛性,被誉为“‘复印’美国当代生活的后现代派作家”。对于美国社会文化危机的持续关注是德里罗创作中

    今古文创 2020年16期2020-09-10

  • 华裔文化身份的持续追寻
    要想真正获得文化身份,须首先回归本国文化,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积极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沟通,从而获得文化身份认同,达到真正的文化自信。【关键词】《女勇士》;汤亭亭;东方主义;文化身份【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3-0038-02基金项目: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后殖民视域下《桑尼的布鲁斯》的身份构建”,项目编号:SSYB2019117。汤亭亭是美国华

    今古文创 2020年33期2020-09-10

  • 从跨文化敏感度视角对比分析新零售时代星巴克和瑞幸咖啡在华营销策略
    文化敏感度和文化身份的转变有关。从跨文化的敏感度角度看,遇到来自另一种文化的咖啡时,中国消费者会经历三个阶段:反对、适应和接受。身份问题可以解释不同文化中产生不同情感的原因。身份是动态的,随着沟通发展而变化。因此,可以通过理解我国文化来重新定位咖啡。通过理论、跨文化敏感性和文化身份认同,从销售特征、营销策略、品牌文化等不同角度对两个企业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总结成功经验。在中国,咖啡及其文化必须适应当地文化,并要了解中国人的文化身份,并得到消费者的

    戏剧之家 2020年22期2020-09-02

  • 《等待》中政治用语的跨文化翻译研究
    裔作家的双重文化身份对于跨文化翻译的影响。关键词:《等待》;政治用语;文化身份;跨文化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8-0053-02一、前言《等待》出版于1999年,获美国笔会/福克纳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福克纳奖评价哈金是“在疏离的后现代时期,仍坚持写实派路线的伟大作家”,美国国家图书奖评价《等待》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展示了一个我们必须了解的世界”。哈金通过英语讲述东方异质文化获得了西方主流文化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6期2020-08-12

  • 《别让我走》中的文化身份探析
    亚特·霍爾的文化身份及族裔流散理论,结合记忆书写,逐一解析克隆群体文化身份的确认、崩塌以及重构的完整历程。分析克隆人在以人类为主导的现实社会所面临的身份困境以及主人公在寻觅自我身份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自我身份的怀疑、觉醒以及反抗等一系列挣扎,克隆人的身份困境实际上就是作者石黑一雄对人类的生存现状的隐喻,是作者怀着巨大的悲悯之情对现实世界产生的思考和探索。关键词:斯图亚特·霍尔;《别让我走》;文化身份;族裔流散绪论小说《别让我走》通过主人公凯茜·H的回忆,讲述了

    青年生活 2020年27期2020-07-30

  • 影视媒体的文化自觉意识分析
    应具备明确的文化身份自觉和责任意识,将作品建立在人类一切知识成果和智力成果之上,自觉地参与和影响中国的社会、文化发展进程,致力于新的社会建构和人文建构,以期实现对中国历史性的现代化改造。关键词:文化自觉;文化身份;启蒙意识;知识自觉;社会建构一、引言:“文化”之于影视的尴尬对于影视业者来说,被思想界、文化界,甚至报刊界的人士批评“没文化”已经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事实上,在影视业者的组织环境和企业文化中,埋头于操作实务是工作常态,而谈论“文化”或“文化自觉

    广告大观 2020年9期2020-07-14

  • 民俗文化翻译的难点及实证研究
    文化;翻译;文化身份一、 民俗文化翻译的难点分析民俗文化材料的最大特点在于文化要素,各个民俗在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在翻译时出现了较大的困难。很多外国读者由于不了解中国文化,无法对一些名词进行直观的解释,比如说,三从四德、三十而立等,另外这些名词在中英文表意方面具有很大的区别,如果进行直译,有可能会产生误会,这样就会导致交流时出现问题,比如说,对于民俗文化当中,中国对喜鹊的理解为喜庆吉祥,也就是喜鹊叫,喜事到,而在西方文化当中,人们认为喜鹊是非常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1期2020-07-09

  • 新时代乡村教师“新乡贤”文化身份建构探究
    师具备的乡贤文化身份日渐缺失。本文深刻剖析了乡村教师乡贤文化身份没落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并立足于新时代的发展特点和乡村基层教育现状,对新时代乡村教师“新乡贤”文化身份的建构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乡村教师;“新乡贤”;文化身份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于“创新乡贤文化”提出具体要求:“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0年6期2020-07-06

  • 从美剧《初来乍到》看华裔移民对文化身份的探寻
    的边缘,建构文化身份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本文聚焦于美剧《初来乍到》,探讨移民二代对文化身份的探寻之路。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华裔家庭;中国形象;文化身份作者简介:苏靖雯(1997.4-),女,汉族,黑龙江省牡丹江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英国文学。[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4--02近年来,出现许多华人主演的电视剧与影片,讲述华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4期2020-06-08

  • 当代油画人物创作审美趣味的文化身份书写
    画作品创作中文化身份的书写和构建也在不断深入和完善,油画这种艺术形式,也从舶来品变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文章介绍当代油画人物创作,从这些油画人物创作审美趣味中分析文化身份的书写。关键词:当代油画;人物创作;文化身份;传统文化自从我国开始有人接触油画、运用油画的绘画方法和技巧进行创作,油画这种艺术就开始和我国的文化相融合,逐渐形成一种与我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艺术形式。在我国几百年的油画发展历程中,有很多杰出的油画艺术家不断涌现出来,用实际行动和优秀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6期2020-06-04

  • 方言作为手段的意义及过度娱乐化的反思
    听手段   文化身份   陌生化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8-0151-02我国疆域广阔,民族众多,语言表达也丰富多彩,丰富程度用一句民间的话来说就是“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语”。全国众多方言的存在,为国产电影中方言的运用奠定了基础。在过去的2019年,随着《被光抓走的人》上映,仅贺岁档就上映了4部方言国产影片,全年有近10部方言

    艺术评鉴 2020年8期2020-06-03

  • 论陈丹燕的文化旅行散文
    看到她对自我文化身份的建构和超越。关键词:文化旅行 精神家园 文化身份1958年出生的陈丹燕是一位创作持续时间很长、创作成果颇丰的女作家,从1972年在《上海少年》上发表处女作,迄今已近50年。刘绪源在《陈丹燕论》中认为陈丹燕的创作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作为儿童作家的陈丹燕;第二阶段——作为女性小说作家的陈丹燕;第三阶段——作为畅销书作家的陈丹燕。并认为她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影响最大。[1]除了儿童文学和描写上海的作品外,陈丹燕的文化旅行散文同样值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5期2020-06-03

  • 后殖民视域中拉尔夫?埃利森作品的解读
    来阐述他们的文化身份的写作手法,体现作者对美国黑人和白人文化冲突的反思和对黑人生存和困境的关注,这对于探索当代黑人的文化身份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空间策略 文化身份 后殖民视角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8-0098-02非裔美國作家拉尔夫?埃利森(Ralph Ellison)因写长篇小说《无形人》声名鹊起,家喻户晓,被评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耗尽毕生心血写就的长篇小说《六月庆典》被评论界

    现代交际 2020年8期2020-05-27

  • 文化与翻译:文化身份的建构
    化的过程中,文化身份的建构与彰显对保持文化特色至关重要。关键词:全球化 文化转向 文化身份1.引言作为文化的使者,翻译在传播一国文化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的全球化带动了英语语言的全球化,语言背后的英美文化正已经深入影响着全世界;随着中国的崛起,汉语言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正一步一步地扩大,通过翻译向世界译介中国,表达中国话语,构建中国文化身份正逐步繁荣。全球化对于文化的影响,不但没有使不同的民族文化趋同,反而加速了文化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使得翻译研究逐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2期2020-04-17

  • 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与文化身份的塑造研究
    的深厚内涵、文化身份属性,才能使目的语国家受众理解区域的民俗文化。本文主要以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宣翻为例,探讨如何对民俗文化进行翻译与介绍,才能传达出民俗文化所包含的身份内涵。【关键词】民俗文化;外宣翻译;文化身份;塑造【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本文是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民俗文化外宣翻译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为:2019KY1012)。前言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是对原有文化内容的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期2020-03-02

  • 《伯格的女儿》中罗莎的文化身份解读
    探寻并重构其文化身份为表现内容,展现了种族隔离制度给身份认同造成的困境。在霍米·巴巴的文化身份建构理论视域下,本文分析了主人公罗莎经历身份的“他者”之惑到身份的缺失,再到混杂场域中身份重构的过程,探讨她在“第三空间”如何破除南非殖民文化造成的身份枷锁,回归南非的动因,并阐释了罗莎重构自身文化身份的价值。关键词:《伯格的女儿》 罗莎 文化身份 混杂性 第三空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作家纳丁·戈迪默的《伯格的女儿》是她中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当时正值种族隔离盛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3期2020-02-28

  • 释意论视角下的口译员文化身份
    点研究口译员文化身份。【关键词】释意论;口译员;文化身份【作者简介】种超颖(1993.04-),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翻译;陈亚杰,内蒙古工业大学。一、释意学派翻译理论以塞莱丝柯维奇和勒代雷为代表的巴黎学派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释意理论”,时至今日仍然对口译实践具有鲜明的指导作用。释意学派认为,“语言有多少层次,翻译就有多少层次”(汪家荣,1990:168)。该学派将语言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即语言、话语和篇章,进而对应地将翻译划分为词义

    校园英语·上旬 2019年13期2019-12-20

  • 張炎創作分期及文化身份的政治歸屬
    創作分期 文化身份 政治歸屬關於張炎創作分期,學界看法有多種,主要有一期、二期、三期、四期的説法。關於張炎屬宋屬元的身份歸屬,僅從時間看,張炎在元時間長;臨安傾覆,張炎二十九歲,南宋正式滅亡,張炎三十二歲。張炎七十四歲或稍前逝世,失去家國長達四十多年。但他作爲前朝遺民不受元聘,一生處於流亡避亂,隱居避世的狀態。以身世之感抒寫亡國之悲是其詞作的主旋律。孫望、常國武《宋代文學史》,程千帆、吴新雷《兩宋文學史》的觀點頗具代表性;「在《山中白雲》中,比較有價值的

    词学 2019年1期2019-12-16

  • 同一性与差异性
    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相关理论讨论此小说集中移民者文化身份的构建过程。关键词:文化身份;文化融合;移民文化短篇小说集《娜塔莎与其他故事集》(Natasha and Other Stories,2004)是犹太裔加拿大作家大卫·贝泽摩吉斯(David Bezmozgis,1973-)的处女作。作者贝泽摩吉斯出生于拉脱维亚,于1980年同父母移民加拿大多伦多,而后定居于此。这部移民小说是一部短片小说集,以伯曼家庭为主要叙述对象,通过男孩马克·伯曼的视角描述了这个

    北方文学 2019年33期2019-12-10

  • 借助格雷马斯行动元理论分析《美生中国人》人物的文化身份
    国人》一书中文化身份变化的脉络和对个体成长的反思。从理论的三组行动元(主体与客体、接受者与发出者、帮助者与反对者),以及故事情节的四个阶段(产生欲望、具备能力、实现目标和获得奖赏),对应分析漫画文本中的文化身份,探讨漫画文本研究的新思路和追寻文化身份应采用的态度方法。关键词: 行动元模态和理论    文化身份    《美生中国人》格雷马斯的《结构语义学》巧妙地将结构主义、符号学融为一体作用于叙事学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运用逻辑思维构建语义模型,以

    文教资料 2019年26期2019-11-30

  • 华裔美国作家任碧莲《典型的美国人》的中国叙事分析
    ;叙事模式;文化身份;身份构建一、绪论任碧莲(Gish Jen,1955- )是出生于美国纽约市的第二代美国华裔作家,其主要代表作有《典型的美国人》(Typical American,1991),《应许之地的蒙娜》(Mona in the Promised Land,1996),《世界与城镇》(World and Town,2010)等。《典型的美国人》讲述华裔文化身份抉择的故事,张家人逐渐意识到文化冲突与族裔问题源于文化身份的选择。1991年《典型的美国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9期2019-11-29

  • 文化身份与民族交往
    征。关键词:文化身份;认同;交往;民族关系身份认同的形式多样,如血缘认同、地域认同等等,但文化认同是身份认同的核心因素,族群与个体的本质区别是文化的区别。文化是维系民族群体稳定的核心要素,“价值观、行为模式、风俗习惯、语言和经验等,都是通过特定民族的文化传递给此民族新的成员”。代际间传承的民族文化一经形成,便具有了本民族的特质,这种特质是民族生存的经验,是民族成员适应并改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结果,这种特质通过文化的传承而延续,成为民族新成员维系民族认同,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7期2019-11-05

  • 从奈良美智谈文化身份对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影响
    注的题材中,文化身份是艺术家们探讨的永恒主题。文化身份具有民族文化与生俱来的系列共性,人类对文化身份的认定基本来源于对其民族文化的认同。文化作为传承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特点是大众流行,而身份作为人类基本的存在形式,本身所携带的固有色彩,在更深层次上也暗示了认同的意义。身份与文化的同一性决定了它们的形成都需要大众的认可与接纳。当代社会对文化身份的探讨表明该状态在我们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包含了个人的人生价值。本文通过对奈良美智在不同民族的土壤里文化背景转

    艺术大观 2019年27期2019-10-12

  • 论伍慧明《骨》中文化身份的空间定位
    作者建构华裔文化身份的手段。小说中不同世代或背景的华裔对于唐人街的不同态度,体现出他们在中美两种文化之间所做出的选择。就小说而言,老一辈的华裔移民宁愿固守在唐人街的狭窄空间中,体现出他们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留恋。新一代的华裔却对唐人街有着更为复杂的情感,两位妹妹在困境中选择了死亡或自我流放,体现了她们对于身份的困惑。而小说的叙述者莱拉最终在出走和坚守之间做出妥协,选择在华人社区与白人社会接壤的边土地带生活。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探讨不同人物的空间选择,深入剖析空

    外国语文研究 2019年3期2019-10-09

  • 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大电影的价值取向与文化身份
    网络大电影;文化身份;价值取向 自2014年3月“网络大电影”的概念被提出以来,网络大电影已经成为当前媒介融合时代非常引人瞩目的新媒体艺术形式①。据统计,2014年网络大电影的市场规模约为1亿元,经过4年发展,2017年网络大电影的市场规模已经高达20亿元,全年各平台上映数量合计已达到1892部②。作为互联网技术与媒介技术迭代升级的产物,网络大电影呈现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交界融合而成的诸多媒介新特性与审美新特征。对于传统电影艺术而言,网络大电影的出现,一定

    文艺论坛 2019年2期2019-09-10

  • 美国华裔女性书写
    人女性对自我文化身份归属与建构的思考。关键词:《女勇士》;华裔女性;文化身份开始于18世纪末的“西进运动”拓宽了美国的疆土,也吸引了外国移民的洪流。尤其是19世纪40年代,人们在加州萨克拉门托附近发现了金矿,大量的冒险商人、投机家涌入西部。万里之外的一部分中国民众也被美国西部发现金矿的消息所吸引,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来到美国。然而,像许多其他少数民族进入美国时一样,华裔受到美国社会、经济、法律的歧视。这限制了他们的权利和机会,压缩了他们的生活空间,使得他们只

    艺术科技 2019年10期2019-08-27

  • 从解构主义视角分析电影《绿皮书》中的文化身份
    两位主人公的文化身份,试图从解构主义视角分析电影中的文化身份。经分析,本文最终得出结论:文化身份不分种族,黑人可以具备传统意义上的白人文化身份,白人亦可以具备传统意义上的黑人文化身份,由此,种族歧视的根基被瓦解,奠定了两大种族和谐相处的基础。关键词:文化身份;种族歧视;解构1 电影简介电影《绿皮书》自2018年9月首映以来,一路斩获奥斯卡多项金奖。该电影主要讲述了黑人钢琴家唐·谢利雇佣白人托尼·利普担任其音乐巡演的司机兼“保镖”的故事。在当时的美国南方,黑

    艺术科技 2019年7期2019-07-24

  • 巍峨在“流浪者”心中的喜马拉雅: 合唱《喜马拉雅》中的身份认同与现代言说
    在这部作品的文化身份认同与现代言说方式。关键词:昌英中;合唱《喜马拉雅》;文化身份;藏族音乐中图分类号: J61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 - 2172(2019)03 - 0116 - 08DOI:10.15929/j.cnki.1004 - 2172.2019.03.016当 代中国作曲家如何创作?这是一个重大的艺术创作命题。对于藏族作曲家昌英中(藏语名:尼玛尔古·昌旺雍宗,1957— )来说,这一问题更具有特别的文化意义。自小

    音乐探索 2019年3期2019-07-17

  • 从后殖民批评角度分析《伊斯坦布尔孤儿》中的昆德拉咖啡馆
    东西方交杂的文化身份,故而将后殖民的视角带入了《伊斯坦布尔孤儿》这部小说,叙说土耳其社会在西化过程中的冲突矛盾。文章试图以后殖民批评的方法,通过分析小说中最能体现矛盾冲突的“昆德拉咖啡馆”來解构土耳其社会在这一过程中的身份迷失。【关键词】后殖民批评;《伊斯坦布尔孤儿》;昆德拉;文化身份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5-0215-02《伊斯坦布尔孤儿》是土耳其作家埃利芙·沙法克的代

    戏剧之家 2019年15期2019-06-27

  • 论梁秉钧小说的流散书写
    下反观香港的文化身份。关键词:梁秉钧;流散者;流散策略;文化身份作者简介:张露(1996-),女,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2-0-02一“流散”从由希腊文转译而来,意思是“散播种子或者撒播”。最早使用“流散”的英文单词Diaspora时,首字母D是需要大写。大写的Diaspora专指犹太人的漂泊经历,圣经《出埃及记》中记载了犹太人在埃及受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2期2019-06-06

  • 论《喜福会》中的饮食描写对美国华裔文化身份的建构作用
    的描写对华裔文化身份建构有重要作用。在女性的身份建构问题上,食物的意象暗示着第一代移民女性们的过去与现在的变化;从家庭关系的角度出发,食物的描写象征着华裔们在美国所建构的“第三空间”;从文化冲突的角度来看,食物的背后暗含着土生的美国华裔在美国遇到的困境与希望。关键词:《喜福会》;饮食;美国华裔;文化身份作者简介:刘思彤(1995.3-),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1期2019-05-09

  • 张家口高校英语教师文化身份探究
    高校英语教师文化身份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采取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张家口高校英语教师的文化身份。主要研究张家口高校英语教师文化身份的现状,特点及表现。【关键词】文化身份 英语学习 英语教师【课题项目】本文系张家口市201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张家口高校英语教师文化身份与价值开发研究。课题编号:2018047。【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202-01文化身份也叫文化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2019-04-27

  • 喜福会中他者的文化身份建构
    身份危机以及文化身份建构,谭恩美的双重身份以及英文书写提供了多视角的研究途径,对于东西文化交流、西方眼中的国人形象,以及波伏娃所提出的“他者”形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伽德摩尔认为人的本质是语言性的。因此,语言是进行构建文化身份最根本的要素,基于上述观点,本文将从语言的角度来阐释具有双重文化背景的美籍华裔的文化身份构建。关键词:喜福会;文化身份;身份建构作者简介:马玉贞(1994.6-),女,青海人,青海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跨语言文化研究。[中图分类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期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