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

  • 范仲淹与林逋
    1026)暮春,林逋正坐着小船在西湖上欣赏着岸边的如画美景,他此行要去寺庙会见僧人朋友。但突然看见天空中有两只鹤在他头上盘旋,他一眼就看出是自己精心蓄养的两只鹤。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一定是家里童子打开了笼子,让鹤飞来告诉他,家里来客人了。①林逋赶紧调转船头,晃晃悠悠地回到了位于孤山的家中。见家里坐着两位陌生的客人,正疑惑间,其中一位客人见林逋进来,起身拜了一拜说:在下范仲淹,特来拜访阁下。这位是我的朋友。林逋一听是范仲淹,倒也并不陌生,因为去年的秋冬间,他曾

    名作欣赏 2023年1期2023-02-10

  • 巢居阁与江南隐逸文化
    为宋代著名的隐士林逋的庐室。林逋在太平盛世绝意仕进,归隐巢居阁,梅妻鹤子,渔樵耕读,寄情山水,过着闲逸安乐、风致萧然的小隐生活。他的身影掩映在湖光山色、梅林竹海之间,历代文人墨客传颂不息。作为林逋隐逸生活的空间承载,巢居阁与西湖孤山、梅妻鹤子、无封禅书一起成为江南隐逸文化的生动符号。绕舍青山看未足《宋史》卷四五七《隐逸传》: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

    博览群书 2022年11期2022-07-05

  • 经典人物的另一面(十)
    透明经典人物卡:林逋旧档案他不惑之年开始隐居,结庐西湖孤山;他终生未娶未仕,与诗友文朋来往唱和;他以梅为妻鹤为子,清高孤傲,随性洒脱。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浪漫的隐士,没有妻子儿女陪伴的人生,照样过得热热闹闹,诗意盎然。他才华横溢,一生所作诗歌、书法、绘画作品数量众多,但绝大部分已经散佚,因为他根本不屑于保存这些东西。他的创作,是兴之所至即欣然提笔;完成则孤芳自赏,然后弃之。不过,就算其他作品都已丢失,只要那首《山园小梅》还在,就足够了。他,就是北宋著名的“西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30期2022-05-30

  • 两位帝王眷顾的隐逸诗人
    诗句,他的作者是林逋。而苏轼题写的那卷墨迹即是林逋的《自书诗卷》。林逋40岁以后就归隐西湖孤山,《自书诗卷》写于宋仁宗天圣元年癸亥(1023年)。林逋时年57岁,正是艺术纯熟之际。林逋所留墨迹不多,《自書诗卷》弥足珍贵,既读其诗,更读其字,千载之下,尤能感觉到那笔力的秀雅从容,诗书相映,瘦挺健劲,力在字外。林逋(967年至1028年),字君复,杭州钱塘人。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其书法亦能颉颃“宋四家”。他无意为书而为诗,诗名压过书名。《宋史》卷四

    中国收藏 2022年5期2022-05-21

  • 论宋人对林逋及其咏梅诗的接受
    、真宗两朝诗坛,林逋以咏梅诗享誉当时,并在后世获得了特别的褒赞。不仅其人深受宋人追慕,其咏梅诗亦成为宋人赋梅时学习的典范。今人对林逋及其咏梅诗研究已多,但在宋人如何建构林逋形象、追慕其人、接受其咏梅诗等方面仍有可拓展的空间,本文拟就此略做探讨。一 宋人对林逋形象的建构与追慕在宋人追慕的林逋形象中,“处士”和“诗才”是两个重要的标签。这两个标签是宋人有意建构的结果,北宋即已形成,且有一个清晰的建构过程。首先是时人对林逋处士身份的建构。林逋生前与潘阆、陈尧佐、

    中国韵文学刊 2022年1期2022-04-21

  • 论佛教对林逋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轫有人,如宋代的林逋”[1]。林逋,字君复,钱塘人。其祖父林克己曾任吴越王钱俶的通儒院学士。林逋是宋初重要的隐逸诗人,文学作品存世不多。诗歌三百零九首,句四联,词三首,此外遗文有《诗跋》《启》《简牍二首》。林逋少而好学,“其顺物玩情为之诗,则平淡邃美,读之令人忘百事也”[2]1,其诗歌创作被归入“晚唐体”。林逋兼擅书画,隐居西湖孤山,品格高洁,有“梅妻鹤子”之美称,在宋初诗坛颇有影响。一、林逋行踪与佛教的关系佛教在吴越国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钱镠曰:‘释

    阴山学刊 2022年4期2022-02-03

  • 读书最喜兴致浓
    集》中的短篇《论林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刊行。林逋是北宋有名的隐士,生于乾德五年(967),死于天圣六年(1028),正是北宋全盛时期。对于和靖先生林逋的故事,过去在《西湖佳话》中略知一二,印象已经不是很清楚了。这次阅读真是开卷有益,不仅知道了范仲淹、梅尧臣都是林逋的朋友,而且知道在林逋死后,还得到宋仁宗的嗟悼,和靖先生的谥号就是仁宗所赐。再读下去,就愈加有趣,原来林逋这位隐士既与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不同,也与避世之士长沮、桀溺等人不同。程先生列出

    阅读时代 2021年5期2021-09-10

  • 得建茶,品佳茗,思陆羽
    古人。——[唐]林逋《监郡吴殿丞惠以笔墨建茶各吟一绝谢之·茶》有年入冬以后,我请师傅绘制了一批梅花纹的盖碗与品茗杯。这批茶器分成两种,一种画鹅黄的蜡梅,另一种画粉红的寒梅。南宋杜耒写道: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今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赏梅大都要去公园才行。那就用这梅花纹的茶器,为茶汤增几分颜色吧。说起咏梅的诗,我们会想起北宋林逋的《山园小梅》七律二首。下面抄录其第—首,与诸位读者共赏: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

    月读 2021年4期2021-04-16

  • 得建茶,品佳茗,思陆羽
    古人。——[唐]林逋《监郡吴殿丞惠以笔墨建茶各吟一绝谢之·茶》有年入冬以后,我请师傅绘制了一批梅花纹的盖碗与品茗杯。这批茶器分成两种,一种画鹅黄的蜡梅,另一种画粉红的寒梅。南宋杜耒写道: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今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赏梅大都要去公园才行。那就用这梅花纹的茶器,为茶汤增几分颜色吧。说起咏梅的诗,我们会想起北宋林逋的《山园小梅》七律二首。下面抄录其第—首,与诸位读者共赏: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

    月读 2021年4期2021-04-16

  • 两札手书折射隐士情结
    代咏梅诗中,北宋林逋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清高孤傲推向了极致,这是作为隐士的林逋孤傲高节的显现。林逋(967年至1028年),字君复,大里黄贤村人(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裘村镇黄贤村),是典型的隐逸文人的代表。《宋史·卷四百五十七·隱逸传》载:“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林逋20年不入城市,终身不娶,种梅养

    中国收藏 2021年4期2021-04-14

  • 从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分析林逋咏梅诗在日本的受容
    4)。摘  要:林逋《园中小梅》勾勒出了梅花高雅超俗的形象,促进了宋朝文人咏梅诗作的转型,激发了当时日本文坛新的活力。“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月黄昏”这一系列意象在日本诗歌中的组合给读者带来的不是一系列意象的叠加,是在结合视觉、嗅觉等感官的基础上激发读者对作品的情感认识,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关键词:林逋;梅花形象;意象;日本文坛作者简介:崇慧雯(1990.2-),女,汉族,安徽天长市人,安徽外国语学院讲师,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日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期2021-02-26

  • 林逋诗歌中的人文旨趣
    030619)林逋(967—1028),字君复,浙江钱塘人。林逋少时,家庭连遭变故,祖父与父亲相继去世。他从小勤奋好学,文采超群。二十岁左右在江淮地区游历,结交了不少与他志趣相投的达官显贵。四十岁左右隐居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终生没有娶妻,“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林逋去世后,宋仁宗赐谥号为“和靖先生”。林逋现存诗歌282首,词作3首,作品非常有限,据《宋史·隐逸传》记载:“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淡峭特,多奇句。既就,随辄弃之。或谓:‘何不录以示后世?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12-10

  • 林逋:神隐在传说之外
    蔡军林逋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隐士之一,千百年来, “梅妻鹤子”已成经典的文化符号,可抛开传说,他究竟是真隐士还是伪君子?林逋诗、书、画俱佳, “粉头”宋仁宗满眼小星星地称他为“和靖先生”。除了流传千古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他还有很多绝妙诗文,但他习惯随作随弃,从不保存手稿。有人问他为何不将诗文结集出版以留后世,他说: “我连生前功名都不放在眼里,哪还在乎什么后世!”他的书画功底也很了得,黄庭坚曾夸他的书画有“治病疗饥”的奇效,而他的书法真迹仅

    百家讲坛 2020年8期2020-09-26

  • 本期主题:梅
    见梅花——分清白林逋与梅妻鹤子宋朝时,有个诗人名叫林逋。他以学识渊博闻名于世,但他不慕名利,不愿当官,在西湖旁的小孤山上盖了几间茅屋隐居起来。他这一生有三个爱好:诗、梅花和鹤。他觉得梅花高雅,傲霜斗雪,和自己的性格很像,因此他在房前屋后,遍植梅树,并精心呵护。而他爱鹤就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他在家里养了好几只白鹤,常常把白鹤放出去,任它们在云霄间盘旋,他就坐在屋前仰头欣赏。除这些之外,林逋还喜欢出游,但家中却常有客人来。他就跟家里的童子讲好,有客人来,就把白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0年7期2020-07-30

  • 林逋:孤山放鹤意自闲
    逸舟林逋一生隐逸山林,过着『梅妻鹤子』的生活。他的书法作品同其诗词一样淡泊清雅,脱尽了尘俗之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宋·林逋《山园小梅》之一这首被广为传诵的咏梅佳作《山园小梅》,以其清幽淡泊、雅致高洁的意境,表达出山林隐士的高逸情怀。诗作者林逋(967—1028年)不只是宋代著名的隐士、诗人,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同其诗歌一样与众不同,透着一种超

    中华瑰宝 2020年5期2020-05-21

  • 觅诗记:林逋的《山园小梅》
    韦 力林逋就是林和靖,“和靖”是他去世后宋徽宗赐给他的谥号,故后世都称他为林和靖,他长年隐居在西湖边上的孤山。但林逋确实有才气,他是位著名的诗人但却对自己的诗作并不在意,《宋史》上说他:“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既就稿,随辄弃之。或谓:‘何不录以示后世?’逋曰:‘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然好事者往往窃记之,今所传尚三百余篇。”这是个挺有意思的说法。林逋喜欢写诗,可是写完后又随手扔掉,别人问他为什么不记录下来传之后世,他觉

    爱尚书香 2020年1期2020-03-07

  • 杭州西湖“放鹤亭”景观探微
    过文献整理发现,林逋孤山放鹤对江南传统园林中的观鹤景观影响巨大。基于以上内容,以西湖放鹤亭为切入口,研究园林中的观鹤景观,以期对园林动物景观有启示作用。1 赏鹤文化源流鹤文化萌芽于3000 多年前,关于鹤的文字出现,但未有明显的鹤景记录。《诗经》中有《鹤鸣》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4]对此记载,另有《毛诗序》解释:“《鹤鸣》,诲(周)宣王也。”即用鹤的栖境和善鸣比喻身隐而名著的贤人,教诲最高统治者任用他们。因此,鹤的艺术形象一出现就被赋予了高尚的品

    现代园艺 2020年1期2020-03-05

  • 苏轼心目中的“绝俗人”
    比如北宋隐逸诗人林逋林逋富有才学,通晓经史百家,有人劝其出仕做官却被他谢绝,因为他对自我有清醒的认知:“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得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林逋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婚姻生活,志趣也不在追名逐利,面对青山绿水时,他才觉得身心舒泰,情谊相宜。于是,他按照自己“恬淡好古、弗趋荣利”的心性,选择了一种与主流社会相悖的生活方式:弃绝尘俗,归隐山林。在江淮漂泊中结束青年时代,40岁开始,林逋隐居于杭州西湖的孤山。几十年后,苏轼来到杭州任

    保健与生活 2020年4期2020-03-02

  • 《山园小梅》中“月黄昏”新解
    浮动月黄昏”出自林逋的《山园小梅》,是咏梅之佳句。但是,关于诗作中“月黄昏”究竟是什么时刻存在着争议和不确定性。结合自然常识、历代诗作用例、联系上文意义等可知,“月黄昏”中的“黄昏”有两重含义:在时间上暗示月落日出的黎明时分,在修辞上渲染月色的朦胧。【关键词】月黄昏;含义;山园小梅;林逋【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妻鹤子”的隐士林逋写的咏梅佳句。一句诗写尽月下梅枝的景致:疏落横斜,映在清清浅浅的水中,见其傲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0期2019-11-29

  • 林逋: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下)
    其实,林逋也不是一开始就无心功名,虽然他少孤(父母在他10 岁就都死了),可毕竟其祖上也是读书做官之人,他的祖父林克己五代时就做过吴越国的通儒学士。但他作为一个读书人,要想当官,就需要通过科举考试,学而优则仕。只是他考了几次都没考过。后来,他又想去从军。公元997 年,宋真宗继位后,很想有一番作为,不仅召回了主战派的人物王禹,“谨边防”,“减冗兵,并冗吏”,又以寇准为相,推出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一改朝廷过去软弱的样子。景德元年(公元1004 年),辽萧

    北广人物 2019年42期2019-11-09

  • 奇人林逋
    邹金灿林逋是北宋的奇人。年轻的时候,他曾放游江淮一带,其后隐居杭州孤山,梅妻鹤子,20年不踏足城市,卒年61岁,一生不娶、不仕。隐居生活是怎样的呢?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林逋常常泛舟外出,家中养了两只鹤,若是来了客人,他家的童子先招呼客人坐下,然后开笼放鹤,林逋见到鹤,就调转船头返家,会见客人。林逋自己不求仕进,一生清寂,但他鼓励后生求仕。侄子考取了功名,他表现得非常开心。他明白,自己所走的路不是人人都行得通的,所以并不以身示范。林逋的人生表现并不突出,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26期2019-09-12

  • 人间草木 梅,孤山月影里的清寂
    伴与携手,那就是林逋的喜爱,那“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关于林逋,人们给他这样一个称号,“梅妻鹤子”。他的故事在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这样记载:“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中也写道:“放鹤亭在孤山之北。嘉靖中,钱唐令王釴作,其巅有岁寒岩,其下有处士桥。先是,至元间,儒学提

    旅游纵览 2019年4期2019-04-15

  • 林逋之隐
    但是,到了北宋,林逋的隐逸从多层面上超脱了原有“隐”的内涵,把归隐当作是人生的自然选择,而不是无奈所为。一、林逋隐逸的心隐林逋少年时求知好学,喜欢古文,博通经史百家,他的朋友多劝他为官致仕,都被他婉言谢绝。早年时,林逋泛游于江淮之地,随后在西湖的孤山上结庐而隐。曾言:“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可见,林逋把归隐更多的视为自我选择,而非仅仅是现实或是政治的导向,所以林逋是有心归隐的人,从林逋的诗文中可窥见一二。如《和运使

    长江丛刊 2018年27期2018-11-14

  • 林逋,北宋第一“宅男”是网红
    刘樱姝朱熹曾说林逋:“宋亡,而此人不亡,为国朝三百年间第一人。”林逋,一个以“梅妻鹤子”而闻名于世的隐者;一个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而冠绝古今咏梅诗的诗人。在林逋所生活的北宋初年,帝王仕宦、文人墨客、普通百姓中都有他的粉丝。一个隔绝红尘隐士,为什么能这么火呢?热门景区隐居想不火都难林逋少时家贫,他没有入过仕,亦无心于功名。青年时代,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遍江淮。四十岁后,选择在西子湖畔的孤山结庐隐居,从此不涉足城市。他在这里生活了二十余

    意林原创版 2018年10期2018-10-31

  • 奇人林逋
    曾无封禅书。——林逋《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林逋是北宋的奇人。年轻的时候,他曾放游江淮一带,其后隐居杭州孤山,梅妻鹤子,20年不踏足城市,卒年61岁,一生不娶、不仕。隐居生活是怎样的呢?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林逋常常泛舟外出,家中养了两只鹤,若是来了客人,他家的童子就先招呼客人坐下,然后开笼放鹤。林逋见到鹤,就调转船头返家,会见客人。林逋自己不求仕进,一生清寂,但他鼓励后生求仕。侄子考取了功名,他表现得非常开心。他明白,自己所走的路并不是人人都行得通的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8年6期2018-08-20

  • 林逋:北宋第一“宅男”是网红
    刘樱姝朱熹曾说林逋:“宋亡,而此人不亡,为国朝三百年间第一人。”林逋,一个以“梅妻鹤子”而闻名于世的隐者;一个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而冠绝古今咏梅诗的诗人。在林逋所生活的北宋初年,帝王仕宦、文人墨客、普通百姓中都有他的粉丝。一个隔绝红尘隐士,为什么能这么火呢?热门景区隐居想不火都难林逋少时家贫,他没有入过仕,亦无心于功名。青年时代,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遍江淮。四十岁后,选择在西子湖畔的孤山结庐隐居,从此不涉足城市。他在这里生活了二十余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8年7期2018-07-07

  • 奇人林逋
    邹金灿林逋是北宋的奇人。年轻的时候,他曾游江淮一带,其后隐居杭州孤山,梅妻鹤子,一生不娶、不仕,卒年61岁。隐居生活是怎样的呢?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林逋常常泛舟外出,家中养了两只鹤,若是来了客人,他家的童子就先招呼客人坐下,然后开笼放鹤。林逋见到鹤,就掉船返家,会见客人。林逋曾经这样说自己:“逋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着棋。”意思是说,除了挑粪和下棋,世间的事情他都能做。他把下棋与挑粪相提并论,相当有意思。为何如此?大概因为下棋涉及算计对手吧。林逋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8年3期2018-04-14

  • 图说书法(一一七)
    宋代·林逋林逋(967-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奉化大里(今浙江宁波)人,一说杭州钱塘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以湖山为伴,相传二十余年足不及城市。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有人劝“录以示后世”,答曰:“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有心人窃记之,得三百余首传世。其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视野 2018年7期2018-04-13

  • 林和靖:隐入湖光山色间
    青湖橫斜浮动宋林逋《山园小梅》写杭州孤山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别具一格,韵味无穷,使西湖之梅天下著名。其实,林逋这两句诗借用了五代南唐江为既写竹又写桂花的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而已,但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成为千古佳句。林逋(967—1028),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杭州钱塘人。据《宋史》本传等文献记载,他早年也曾北上江淮壮游,行也不远,没有成果,归来后便居住西湖孤山,足

    文化交流 2018年4期2018-04-04

  • 断桥与孤山的故事
    益彰,恰到好处。林逋与“梅妻鹤子”占据孤山下了断桥,就这样闲庭信步,往前大约千米左右,便到了一个西湖上出名的地方:孤山。杭州西湖的景点中,有三大怪奇处:一是长桥不长,二是断桥不断,三便是这孤山不孤了。孤山既然不孤,奈何又称“孤山”?既称孤山,奈何又“孤山不孤”?这在当今大多杭州人看来,只认作本地景点的一个妙处,再附着些传说、典故,以更增其吸引人的魅力(虽然,这些美好的典故、传说也大都是现代人自编自设以自欺而已)。其实,孤山的名称若让我们的古人看来,是一点儿

    环球人文地理 2018年2期2018-02-14

  • 小隐自题
    ——宋·林逋小隐自题——宋·林逋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这是“梅妻鹤子”林和靖的诗,描绘了清幽闲静的隐逸环境和恬然自得的生活情趣,与石中闲静淡远的境界十分相似。石中画面,构图饱满,笔触细腻,点线密集,却密而不滞。“上不留天,下不留地”,满幅的画面,以繁取胜,却在繁满中显出空灵情致,苍茫润泽。林深处,归隐人,倚树而望,悠然自得。人物形神兼备,虽然占比很小,反衬天地之大,将淡泊宁静之意刻画

    宝藏 2017年12期2017-12-18

  • 乾隆下江南的随身宝物
    珍贵的两件作品:林逋《手札二帖》和黄庭坚《书寒山子庞居士诗》。它们都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重要作品。林逋(976--1028),也称林和靖,是北宋初期诗人,书法家。他一生隐居,不做官,不成家,号称“梅妻鹤子”,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隐士。《手札二帖》是他随意书写的信件,墨似其人,字体“清”“劲”,恰如他的咏梅名句“暗香疏影”一般。所谓字体“清”,是说其行距宽松,篇幅中有一股疏朗的情趣。字体“劲”,是说其笔划有力量,下笔以削尖居多,转折方硬,重心往往置于一角。林逋

    探索科学 2017年10期2017-10-24

  • 奇人林逋
    曾无封禅书。——林逋《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林逋是北宋的奇人。年輕的时候,他曾放游江淮一带,其后隐居杭州孤山,梅妻鹤子,20年不踏足城市,卒年61岁,一生不娶、不仕。隐居生活是怎样的呢?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林逋常常泛舟外出,家中养了两只鹤,若是来了客人,他家的童子就先招呼客人坐下,然后开笼放鹤。林逋见到鹤,就掉转船头返家,会见客人。林逋自己不求仕进,一生清寂,但他鼓励后生去求仕。侄子考取了功名,他表现得非常开心。他明白,自己所走的路并不是人人都行得通

    读者 2017年15期2017-07-14

  • 姜夔对林逋梅花词意义的继承和引申
    0119)姜夔对林逋梅花词意义的继承和引申瞿 慧(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尤爱描写梅花,其梅花词艺术成就很高且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从姜夔的词中不难看出,他深受北宋著名诗人林逋的影响,二人无论是在性格志趣、身世遭遇上,还是对梅花的爱好上都很相似。姜夔在词中有颇多对林逋诗句的化用,并对其梅花意象进行了意义引申,将林逋寄托高洁志趣的“隐士梅”引申为寄托自己情感苦闷的“爱情梅”。姜夔;“隐士梅”;“爱情梅”;意义引申宋代爱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3-10

  • 神清骨冷的“绝俗人 ” ——林逋
    绝俗人 ” ——林逋◎付田芳“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是北宋诗人林逋的咏梅诗《山园小梅》。他将梅花清雅俊逸、冰肌玉骨的品质写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全篇写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为多少文人学士可望不可及、见贤思齐的佳句。自此诗后,梅花才得益于林逋的妙笔,真正凌驾于百卉之上,成为暗香花魁。清风千载梅花共,说着梅花必说君。林逋(967-1028),生于北宋盛时,

    参花(下) 2016年5期2016-12-29

  • 孤山林逋活在自己的天地里
    老克孤山林逋活在自己的天地里老克杭州西湖孤山林逋草屋及梅妻鹤子雕塑那天刚到杭州西湖边,天上就下起了小雪。远远看去,湖上游船的人就像张岱《湖心亭看雪》中描写的: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雪花这玩意儿很神奇,天空一旦有雪花飞舞,眼前的西湖,高大的树木,甚至路边的草地,仿佛都诗情画意起来。早就听说过“梅妻鹤子”林逋的故事,但来杭州许多次,从来没有去过放鹤亭和他的墓地。我们对许多事物的认识,总是随着岁月的沉淀来领悟一些东西,不过选择一个下雪的日子来孤山寻找他的遗迹,也算是

    文存阅刊 2016年4期2016-09-16

  • 神清骨冷,情真韵绝
    阶前雪!【赏析】林逋(967—1028)为北宋初年的著名隐逸诗人。林逋一生跟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喜爱种梅养鹤,人谓他“梅妻鹤子” 。他的诗以擅咏梅著称,尤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两句被视作千古绝唱。这首词也是咏梅的。开头两句“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点明题旨,指出梅花像冰霜一般清洁,它不是开在白日里,而是无人欣赏的“昨夜”。这不仅是就梅花的外在形象看,而更重要的是就其内在品格言。因为梅花不畏严寒,敢于斗雪披霜开放。词人在这里是借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6年22期2016-08-18

  • 山园小梅
    〔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林和靖集》)【品读】别人品古诗,多喜整句整句地读;我倒爱钻“字词”的牛角尖儿。比如这首《山园小梅》,之所以说其是咏梅的极品,关键在“暄妍”“清浅”“浮动”“偷眼”这四词上。“暄妍”是什么?是暖而明艳,即指梅开如春日般热腾、喜悦,是声色上的美。“清浅”呢?虽明处是言水之状貌,实则暗指梅虽开得热腾,但投影在水面的几枝,却

    月读 2016年2期2016-02-01

  • 疏影
    ,除了书法和诗,林逋还有两件事要做:种梅和养鹤。在山里,林逋的日子过得很清苦。最初的几年,几乎是靠挖野菜来充饥的。难得有几次,林逋也会到山脚下的小溪里去捉几尾小鱼和几只小蟹来。鱼用来清炖,蟹用来自煮,虽说很少佐料,只是一撮盐、一勺醋,但用孤山的黄叶烧煮出来,却别有一番滋味在。林逋在孤山种了665棵梅树。数年过去,这些梅树都吐蕊了、开花了、结果实了。日子有了一点儿好转。日常的花销,油、盐、酱、醋、米、面、茶,全靠这些梅树了。梅子黄时,林逋一棵一棵摘去──深山

    小小说月刊 2015年5期2016-01-22

  • 问梅
    人最欣赏的是梅。林逋孤高自傲,一辈子只喜欢务虚。他有时隐居西湖,有时则到处游走,是那种灵魂高蹈式的人物。这样的人,三千年里也沒出几个。所以,无论当时还是后世,大家都以为奇。林逋终身未娶,自称梅妻鹤子。他把一生的时光,都消耗在读书、交友与游山玩水上了。林逋喜欢梅花,精神上与梅息息相通,甚至达到以之为伴侣的地步。所以,林是真正的花神。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把梅的姿态、神韵写得淋漓尽致。梅是知音,且只能是知音。梅与文人,建立的是一种彼此信任、彼

    当代人 2016年12期2016-01-15

  • 浅析梅妻鹤子的诗歌艺术成就
    荣彩婷摘 要:林逋是生于宋朝的诗歌大家,一生作诗三百余首,内容涵盖咏物、送别、酬唱赠答等方面。其艺术特征显示在每首诗的创作中,而其作品的艺术特征却是其人格的折射。他创作于隐居西湖湖畔生活中的诗所展示的隐逸风格,完整意境的构造,人工与天工的融合,成为北宋诗坛的一个亮点。林逋是通晓经史百家的宋初诗人,擅长绘画、书法,陆游称其书法“高绝胜人”[1],黄庭坚亦以真心表明自己对于林逋的欣赏,曾说:“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靖矣。”[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9-20

  • 从壁画看晚清广府的“梅花”
    他原以为这是南宋林逋所写。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主办的《党的文献》2007年6期梁琨《毛泽东因何评价高启“明朝最伟大诗人”》一文中说:“1961年11月6日上午,毛泽东三次致信秘书田家英,请他查找一首咏梅诗。上午6时的信写道:‘田家英同志:请找宋人林逋(和靖)的诗文集给我为盼,如能在本日下午找到,则更好。8时半他又写信说:‘田家英同志:有一首七言律诗,其中两句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咏梅的,请找出全诗八句给我,能于今日下午交来则最好

    寻根 2015年5期2015-05-30

  • 梅妻鹤子
    一文林逋,是被许多读书人推崇的一名高洁之士。林逋出生时,正值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当时,中原地区的景象是赤地千里,饿殍遍野。乱世之际,权在军阀,老百姓根本不知道长官是从哪里派来的,一个个都凶神恶煞。许多读书人,不是遁入空门,就是隐藏山林。林逋生性恬淡旷达,无意于功名富贵。对于家境的清贫苦寒,始终不以为意,泰然自若。面对江河日下的世风,面对黑暗不堪的官场,他更是无心为宦。早年间,他便在江淮一带浪迹,后来回到杭州,见西湖的孤山四面环水,幽静安谧,竹篁森森,凤尾袅

    前线 2015年5期2015-05-14

  • 《山园小梅》的艺术知觉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以林逋的《山园小梅》为个案,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从感觉到知觉,从错觉到幻觉,从直觉到统觉,层层深入,分析诗中的艺术知觉。关键词:艺术知觉 林逋 《山园小梅》艺术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把感性材料联合为完整形象,属于美感的心理形式①。由于审美主体的差异性,不同的审美主体对同一审美对象的知觉往往不同,甚至同一审美主体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审美知觉也会受主观情绪的影响而有所差异;加之主体情思的渗入,肯定无法还原当时情景。因此,本文所做的分析只是力求达

    文学教育 2014年11期2014-11-15

  • 古代隐士如何忙衣食
    因食鲜疾发而亡。林逋:售梅一树,一日之需北宋著名隐士林逋,字君复,也就是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那位。他晚年在西湖旁边的孤山亭下居住,“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在家种花植梅、养鹤豢鹿、钓鱼喂猫、赏景赋诗、拂琴访友,忙得不亦乐乎。他衣食之法,比较雷人。《西湖人物》中说他“种梅三百六十余树,花既可观,亦可实售。每售梅实一树,以供一日之需”。看来林先生是有意而为之,计算好了,不多种,也不少种,一天一棵树,卖掉这棵树的梅子,恰好够一日之费。这般的没有储蓄意识,挺让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4年4期2014-06-20

  • 个性飞扬的宋朝人
    遇到了强盗。放鹤林逋隐居孤山,不娶妻不生子,专门植梅放鹤,人称“梅妻鹤子”。他平时蓄养的两只鹤,放飞时能直入云霄,盘旋许久之后仍飞回笼中。林逋经常自己划着小船,畅游西湖的各个寺庙,如有客人来访,便由家里的书童先代为招待,请客人入座看茶,然后开笼放鹤,林逋看到鹤飞,知道有客到了,便会划着小船回去。性命可轻赵孟坚狂放不羁,喝醉后用酒弄湿头发,手持红牙板,大唱古乐府诗词。他还喜欢收藏书画,有一次得到一幅五字不损本兰亭帖,兴高采烈地乘船回家,快到岸边时,小舟忽然倾

    读者·校园版 2014年24期2014-05-14

  • 小园匿隐士 孤山葬梅魂:读林逋《山园小梅》
    。此诗是宋代诗人林逋七言律诗《山园小梅》二首之一。从整首诗来看,《山园小梅》写梅不言梅,颂隐不提隐,不但着尽梅的风姿,而且表现了诗人的隐士之志,是历代借物言志诗的经典之作。从宋至今,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评述络绎不绝。宋元明清主要集中于颈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评鉴,司马光《温公续诗话》、周紫芝《竹坡诗话》、许 《许彦周诗话》、方回《瀛奎律髓汇评》、李东阳《麓堂诗话》、杨慎《升庵诗话》均有论及。近代学者多从艺术的角度鉴赏此诗,逐字逐句解读其妙处,论

    名作欣赏 2013年12期2013-08-15

  • 自然本真 适意人生 ——论林逋隐逸诗词中的适意与真情
    适意人生 ——论林逋隐逸诗词中的适意与真情刘 璞(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教部,河南南阳473058)林逋是北宋初年著名的隐士,他的隐逸诗词清逸出尘,既是诗人自身高洁品质的写照,也是他淡雅超脱、率性自然的个性之体现。从林逋的隐逸诗词中,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其淡雅适意的人生观和自然率直的真挚情感。林逋;隐逸;自然;适意;真情林逋天性自然,淡泊无欲。他热爱抒发性情的诗词、书法、绘画,更痴爱梅与鹤。梅是花中的隐君子,鹤是鸟中的隐君子,林逋就是人中的隐君子。年轻时,林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2期201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