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迟

  • 笑话中的《论语》
    《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樊迟向孔子求教种庄稼、种菜的问题。孔子对他不甚满意。当樊迟离开后,孔子评价他的这位弟子:“小人哉,樊须也!”樊迟,名须。老师称呼学生是直呼其名。孔子这句话批评学生已经是说得很重了。苏东坡同样利用“樊”“繁”谐音,歪解“樊须”为茂盛的胡须

    月读 2023年9期2023-09-18

  • 当二十大遇上先秦诸子
    大仁政。《论语》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譯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把直的木头放在弯的木头上,就能把弯的木头变直。”樊迟退出来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3期2023-03-20

  • 解读《论语》
    从“礼”的规定。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平时的容貌态度要端正恭敬,办事情的时候要严肃认真,对待他人要忠心诚意。即使到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也不能废弃这些原则。”【评析】孔子将“恭”“敬”“忠”三个标准作为“仁”的基本内涵。在家恭敬有礼,就是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办事严肃谨慎,就是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厚诚实,就是显示出仁德的本色。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

    文化产业 2023年1期2023-02-24

  • 解读《论语》
    表里如一的问题。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译文】樊迟跟随孔子在舞雩台下游逛,说道:“请问如何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改正过失,辨别是非?”孔子说:“问得好!辛劳在先,享乐在后,这不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吗?检查自己的错误,不指责别人的缺点,这不就消除潜在的怨恨了吗?因为一时愤怒而不顾自身,甚至不顾自己的双亲,不是糊涂吗?”【评析】

    文化产业 2022年34期2022-12-31

  • 子为什么不语
    路》篇中有名的“樊迟学稼”: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孔子在痛骂樊迟为小人,拒绝回答他的为稼、为圃的知识问题之后,马上揭出三个概念:礼、义、信。礼义信是什么?不是知识,更不是技术,而是——价值!其实,人之一生,有三种需求,也因此有三种境界:谋生、谋智与谋道。谋生为养活自我,谋智

    阅读时代 2022年12期2022-12-19

  • 仁是柔软的心
    个好玩的例子,是樊迟三次问“仁”。《雍也》第二十二章:“(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颜渊》第二十二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路》第十九章:“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每次读到这几条,我都觉得樊迟怪可怜的。他那么执着地向老师提问,想讨一个标准答案,可是老师每次都拿些琐碎的生活规范搪塞他。“先难而后获”,无非是说做事先苦后甜,先求耕耘,再问收获。“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无非是说在家

    读者 2022年14期2022-07-09

  • 青年学者杨柳岸谈《论语》:把阅读经典分散到更长的人生历程中去
    ·子路篇》中,“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孔子说樊迟是小人,不是说他道德水平低下,而是说他关心的都是些很具体的、形而下的事情,孔子希望他的学生是能够参与政治、参与国家和地方事务管理和决策的人,是能够把他的政治理想,甚至是关于人类生活的理想付诸实践的人。他自己也希望参与政治,孔子周游列国就为了扩大他的影响,想让自己的理想在某一国生根发芽。《十几岁》:他自己的政治理想大概是什么样子的?杨

    十几岁 2022年15期2022-05-14

  • 孔子弟子研究辩误四题
    ”二字。二、驳“樊迟背离孔子思想”说樊须,字子迟,亦称樊迟,孔子弟子。樊迟曾向孔子请教过学农问题,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其思想与孔子有背离之处。《论语·子路》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6]2506这是文献对樊迟个人兴趣的直接且唯一的记载。材料中孔子批评了樊迟,甚至谓其“小人”,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7期2022-03-18

  • 解读《论语》
    《论语》颜渊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樊迟退出来,见到子

    文化产业 2022年35期2022-02-15

  • 进退之间:从《论语》看因材施教的意涵与路径
    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1]15-16宋程颐这样解释:“告懿子,告众人者也。告武伯者,以其人多可忧之事。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

    贵州社会科学 2022年6期2022-02-03

  • 《过故人庄》中的汉字
    子路》里记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大意是说樊迟想向孔子学习种庄稼,孔子说这方面我比不上农夫;樊迟又想向孔子学习种菜,孔子说这方面我比不上菜农。就:接近、靠近诗人希望等到重阳佳节时,还可以与朋友相聚。“还来就菊花”里的“就”是“接近、靠近”的意思。《荀子·劝学》里面说“金就砺则利”,意思是说金属制的刀剑要多用磨刀石磨才能越来越锋利。了解这些字的意思后,你是不是对诗的含义理解得更深刻了呢?

    雪豆月读·高年级 2021年7期2022-01-01

  • 从辨惑中看儒家的“情” 与“不惑”
    问题;其二,是与樊迟辨惑:“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匿,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德,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匿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论语·颜渊》),这涉及情绪控制的问题。由此可见,“惑”是一个颇值得推敲一番的问题。本文旨在对此进行浅析,以求教与方家。一、辨惑释惑:疑惑与迷惑在《说文·心部》中说道:“惑,乱也。从心或声。” 由此看来,“惑”是与“心”相关,且惑的这种状态即是“乱”。“惑”必然是“乱”,但“乱”又

    今古文创 2021年21期2021-09-10

  • 孔子论忠孝
    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篇)解释:孟懿子是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樊迟是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 岁。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不要违背礼。”当时樊迟在驾车,孔子就告诉他这一点。樊迟不理解。孔子解释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的要求侍奉他们,父母死了以后,要按礼的要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感悟:孔子非常重视孝道,而且要求依礼行孝。不是

    饲料博览 2021年8期2021-09-09

  • 不要曲解孔子之“四十而不惑”
    性,就是“惑”。樊迟问“辨惑”樊迟也问孔子如何“辨惑”。《论语·颜渊》篇: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樊迟曾向孔子问稼、问圃,孔子说在稼穑方面,“吾不如老农”,在种菜方面,“吾不如老圃”,還批评樊迟“小人哉”。这次樊迟问崇德、修慝、辨惑,孔子夸奖:“善哉问!”朱熹《论语集注》说:“善其切于为己。”夸他能提出关于“为己之学”的问题。“

    博览群书 2021年3期2021-04-27

  • 解读《论语》
    《论语》 雍也篇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译文】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聪明,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称得上是聪明了。”樊迟又问怎样才叫有仁德,孔子说:“有仁德的人先付出艰苦的努力,然后有所收获,这可以说是仁德。”【评析】孔子提出了“智”“仁”等重要观念的一些具体体现。面对现实,以回答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为中心,是孔子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

    文化产业 2021年30期2021-03-08

  • 孔子轻视农业劳动? ——重新审视孔子的农业劳动观
    此做探讨。一、“樊迟请学稼”的重新阐释孔子在这一章阐述了政治主张,提倡礼治,而不是以农治国,不能以偏概全地批评孔子轻视农业。“樊迟请学稼”中,孔子说自己学稼不如老农、学圃不如老圃。首先反映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非常虚心地表明了自己不善稼圃;从侧面反映了孔子对老农、老圃的尊重。之后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即反对农学治国,主张礼仁治国。不过,在这段话中,易造成误解的有三处。首先,“小人”一词容易引起歧义。此处小人并不是骂人。“小人”一词见《尚书·周书·无逸》载:

    文教资料 2021年26期2021-03-08

  • 《论语》中的“仁”
    。”12.22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13.19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13.27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15.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7.6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儒家思想的根基,《论语》现存的20篇中,有16篇提到了“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1期2021-02-09

  •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中“仁”的思想分析
    人格的意蕴。4 樊迟问仁《论语·颜渊篇第十二》最后一名问“仁”的是樊迟。孔子只简单回答了两个人“爱人”。樊迟,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继承孔子兴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受推崇的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遇。唐赠“樊伯”,宋封“益都侯”,明称"先贤樊子"。其重农重稼思想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4]其实在《论语》通篇中,除《颜渊篇第十二》之外,还有两个篇目写了樊迟问仁。《论语·雍也篇第六》中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大意是仁德的人总是遇到

    福建茶叶 2020年1期2020-12-22

  • Academ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uanzhong School and the Yangming School in the Middle Ming Dynasty
    Fan Chi 樊迟 (d. 515 BCE) who asked the same question, Confucius replied by saying: “It is, in retirement, to be sedately rever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business, to be earnestly attentive; in association with others, to be strictly

    孔学堂 2020年2期2020-07-18

  • 《论语译注》商榷二则
    论语·颜渊》:“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修慝”杨伯峻先生译为“消除别人对自己不露面的怨恨”[5],把“慝”训为“别人对自己不露面的怨恨”,与下文的“慝”训为“无形的怨恨”意思相同。笔者认为杨先生对“慝”这个字的解释不够简洁而且欠妥,把它释为“慝”字的本义“恶”更准确点,表示恶念的意思。《论语·颜渊》中记载了子张与孔子这样一句对话:

    学语文 2020年1期2020-05-30

  • “思无邪”的本义及其他 ——《论语》疑难句解读(下)
    为难养也”之真意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路》)此章记言记事很完整,没什么难懂的。唯一的难题是“小人哉樊须也”一句里的“小人”该怎样理解。皇疏以为:“小人是贪利者也,樊须出后,孔子呼名骂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樊迟在孔子之门,不请学仁义忠信之道,而学求利之术,故云

    名作欣赏 2020年16期2020-03-12

  • 《论语》美文采
    驾车的,多是弟子樊迟。似乎人如其名,樊迟颇有些“迟”,有些“蠢萌蠢萌”的。他替老师驾车时,孔子也许正同颜回,或者子贡,或者曾点,相对论道。樊迟听着,却常问些可爱的问题。《论语·为政篇》记载一件趣事: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无违。樊迟驾着车,孔子告诉他:“刚才孟懿子问我什么是孝,我说无违。”樊迟听了,一头雾水,问:“何谓也?”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讲“孝”即是“无违”,孟懿子听了就懂了,同学颜回他们更懂得快些,孔子便点到为止,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20年2期2020-02-17

  • 把酒话桑麻
    □郑海啸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学稼”曾是孔子的一大罪状而被狠狠批判,其实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孔子这两句话说的是实情。只是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的那一番话让我心生厌恶:“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用,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

    杂文月刊 2019年24期2020-01-01

  • 躬稼与天下
    于此论之人,譬如樊迟就曾表露心迹,其事见于《论语·子路》。樊迟单刀直入,直接向孔子“请学稼”,又“请学为圃”,求问播种粮食或蔬菜瓜果的农事技艺(田园技艺),有弃文事农之嫌。樊迟问得直接,孔子答得也不含糊,直言不掌握这两种技艺,其实是指摘樊迟所问非人,终止问答。只在樊迟走后,孔子才更进一步,三次点出上有所好,下必有成:“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孔子的事后点评才是真正的回答,这是说樊迟自以为在走治民的捷径,其实恰恰

    读书 2019年10期2019-11-20

  • 为孔子一辩
    》里的一段话:“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以此证明孔子是个不懂种粮种菜且歧视劳动的人。二是《论语·微子》记,孔子的学生子路遇到荷蓧丈人,问见到孔子没有,荷蓧丈人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当年流行的解释是:“你们这些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管你老师是谁?”以此证明孔门弟子甚至包括孔子,都是些不劳动、不辨菽麦的傻蛋。四人帮借这两个故事比附知识分子,说知识分子都是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会吃饭,不会种田的蠢才,应

    杂文月刊 2019年23期2019-11-14

  • 《论语》中“仁”的思想内涵与实践
    、仲弓、司马牛、樊迟等人都问过孔子关于“仁”的含义,孔子给出的答案各不相同。在颜渊那里,“仁”就是克己复礼;在仲弓那里,“仁”就是接待贵宾,役使百姓要敬慎小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司马牛那里,“仁”就是说话谨慎;在樊迟那里,“仁”就是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新生代 2019年12期2019-11-13

  • 琅琅圣言,子知耕否?
    看来,钻研农术的樊迟是愚蠢的。上位者只需“好义、好礼、好信”,四方之民便“襁负其子而至”,何必重视市井小民的农术、工艺呢?樊迟问稼的故事,显露着国学中令人心惊的自视甚高与浅薄。后人不断批评思想的僵化时,是否留心到,儒学的起始,便已经带有盛气凌人的故步自封?儒学自先师孔子开始,就有这样的缺陷。他们不屑于掌握日常生活中必须的基础技术,却硬将其归结进一套道德仁义的理念中,自以为包罗万象,足以济世。但将一套修身养性的学说运用于一切领域,真的正确吗?自视甚高,将“末

    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8期2019-09-25

  • 把酒话桑麻
    郑海啸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学稼”曾是孔子的一大罪状而被狠狠批判,其实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孔子这两句话说的是实情。只是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的那一番话让我心生厌恶:“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用,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9年12期2019-09-10

  • 为孔子一辩
    》里的一段话:“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以此证明孔子是个不懂种粮种菜且歧视劳动的人。二是《论语·微子》记,孔子的学生子路遇到荷蓧丈人,问见到孔子没有,荷蓧丈人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当年流行的解释是:“你们这些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管你老师是谁?”以此证明孔门弟子甚至包括孔子,都是些不劳动、不辨菽麦的傻蛋。四人帮借这两个故事比附知识分子,说知识分子都是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会吃饭,不会种田的蠢才,应

    杂文月刊 2019年12期2019-09-10

  • 国学中的战略思维与企业管理(下)
    中还讲述了一个“樊迟学稼”的故事,借此传递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其原文如下: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治矣,焉用稼?”(《论语·子路篇》)樊迟请教孔子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夫。”又请教如何种植蔬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出去了。孔子说:“樊迟真是个境界不高的人呀!当权者要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19年5期2019-09-10

  • 读心
    ◎于丹樊迟问孔子:什么是“知”(智)?孔子说了两个字:“知人。”也就是说,如果你懂得天体物理,懂得生物化学,都不是拥有大智慧,而只是拥有了知识:真正的智慧有一个重要标准——面对人心,你拥有怎样的判断力。人性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我们不能说某一个人就是十全十美的大善人,也不能说,某一个人自始至终就是十恶不赦的歹毒小人。其实,人性中的各种元素在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温度、不同的环境中,或善或恶,都会有所释放。如果面对这样复杂的人心,我们仍然有自己清晰的判断,能够看到

    视野 2018年10期2018-11-15

  • 由博返约与君子不器 —— 治学的路径与方向
    是希望君子不器。樊迟这个人被孔子讥过一次。樊迟请学稼,孔子说:这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求学种菜,孔子说:这我不如老圃。樊迟出去,孔子说:樊迟,小人哪。很多人说孔子不重视农业劳动等等,这是没懂。孔子的意思其实就是“你樊迟不要器了”。器了,你就只是小人。小人,和君子相对,不是坏人,而是见识、心胸和承担都有限的人。可见,孔子此处所说“君子”确乎不仅仅是从德上言,是德位双彰者。那天,我对允元读书会诸君说:之所以我一晚上忍着不说“精英”二字,是因为精英二字里没有德这层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5期2018-08-03

  • 君子不器
    尚远。另一位学生樊迟,则更不上道: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樊迟两问,千古留名,有人误会孔子轻视体力劳动。其实不然。在孔子看来,樊迟向他请教农事,这是找错了地方。孔子所教,乃经天纬地之学、仁民爱物之说、治国安邦之术,此皆“形而上”之学,需要一生的精力去探索、追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8期2018-08-03

  • 孔老师开会众好啦 转发点赞有奖
    at(什么)?!樊迟:这句话什么意思?没看懂!子夏:老师的这句话很有深意啊!子贡回复樊迟:我也不知道,我是来集赞换手办的。有若:我赞了,快给我一本最新的《笑话大王》。子游:目测你的赞要破千。子贡回复子游:我可买不起那么多,差不多我就删了去换手办。子贡回复有若:我拿到手办就给你买。仲弓回复有若:你这么快就从错失手办的悲伤中恢复过来了?有若回复仲弓:没有手办,有《笑话大王》也是好的。颜回回复樊迟:老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仁德的人才能喜欢人,才能讨厌人。樊迟回复颜

    作文大王·笑话大王 2018年5期2018-06-22

  • 把酒话桑麻
    郑海啸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学稼”曾是孔子的一大罪状而被狠狠批判。其实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孔子这两句话说的是实情。只是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的那一番话让我心生厌恶:“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用,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實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

    检察风云 2018年4期2018-06-03

  • 戏谑的智慧
    四个人,一个自称樊迟,一个自称樊哙,另一个自称樊恼,还有一人问话。先问樊迟这名字谁取的,樊迟说:“孔夫子取的。”众人赞叹:“说得过,樊迟本来就是孔门七十二弟子之一嘛。”又问樊哙,樊哙说:“汉高祖取的啊。”大家纷纷说:“没错,樊哙是汉家名将。”接着都瞧樊恼,樊恼说:“我这名自己取的。”一下全场大笑。这不是挤对韩侂胄硬要北伐,烦恼自取吗?戏谑者人虽卑微,但对权贵从来不含糊。韩侂胄之后是史弥远当政,到他那里钻营奉承的人络绎不绝。就有俩说相声的上台,捧哏拿了块石头

    读者 2018年10期2018-04-26

  • 樊迟三问“仁”看孔子仁的思想(上)
    子问“仁”,其中樊迟就问三次。孔子的回答是:“爱人”(《论语·颜渊》);“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仁者先难而后获”(《论语·雍也》)。孔子对樊迟的这三次教诲,当然不能穷尽其博大精深的思想,而只是开启了洞见其“仁”思想内涵与意义的门窗,引领我们进入精深、美妙而伟大的“仁”世界。孔子的三次回答隐含着“仁”是内在性情、高尚德性和美好德行的和谐统一,是内外合一、井然有序的整体。“仁”作为孔子思想中一以贯之的精髓,给予人们心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18年3期2018-03-19

  • 读心
    于丹樊迟问孔子:什么是“知”(智)?孔子说了两个字:“知人。”也就是说,如果你懂得天体物理,懂得生物化学,都不是拥有大智慧,而只是拥有了知识;真正的智慧有一个重要标准———面对人心,你拥有什么样的判断力。人性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我们不能说某一个人就是十全十美的大善人,也不能说,某一个人自始至终就是十恶不赦的歹毒小人。其实,人性中的各种元素在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温度,不同的环境中,或善或恶,都会有所释放。如果面对这样复杂的人心,我们仍然有自己清晰的判断,能够看

    小品文选刊 2018年3期2018-03-04

  • 说《论语》中的“义”*
    路篇》第4章:“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小人哉,樊须也”,是本章的关键词。要深入地理解本章,必须从这个关键词开始。本章共分两段,此句之前的话(包括此句)为第一段,之后的话为第二段,而此句则是这两段的连接者,正是这个连接作用,显示了它在本章中的关键地位。第一,正是这句话,引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1-01

  • 试析孔子举一反三与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
    “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

    读写算·教研版 2017年4期2017-12-12

  • 皇帝听相声
    的仨人,一个自称樊迟,一个自称樊哙,另一个自称樊恼。先问樊迟这名字是谁取的,樊迟说:“孔夫子取的。”众人赞叹:“说得过,樊迟本来就是孔门七十二弟子之一嘛。”又问樊哙,樊哙说:“汉高祖取的啊。”大家纷纷说:“没错,樊哙是汉家名将。”接着都瞧樊恼,樊恼说:“我这名是自己取的。”全场一下大笑,这不是讽刺韩胄硬要北伐,自取烦恼吗?艺人们有时候还会戏谑到皇帝那儿去,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宋高宗时候,有个厨子因为给皇帝煮馄饨没煮熟,被下了大理寺监狱。不久,宋高宗要听段子

    特别健康·上半月 2017年10期2017-09-22

  • 《论语》中的语境还原与文意理解
    路·第十三》中“樊迟请学稼”一章中说: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在这里孔子面对樊迟想要学习种地的请求并没有当面指责,而仅是以“吾不如老农”这样近似冷言冷语的回答加以拒绝,等到樊迟离开才批评樊迟是的是“小人”。如此看来,孔子似乎有“背后说人坏话”之嫌。汉代何晏的《论语集解》中对此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4期2017-05-21

  • “吾不如”
    路》,原文为:“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这个樊迟,不好好学习礼、义、仁、智、信的夫子之道,突然提出要学习如何种庄稼的想法。这让老师孔夫子大不开心,于是就板着脸说:你要找我学习种庄稼,我可不如老农。樊迟“一根筋”,听不出孔子话里有话,也不看老师那张晴转多云的面孔,接着又提出来:老师,要不你就教我怎么种蔬菜吧!孔子听了差点晕过去。对老师来说,最伤脑筋的事情,不是怕调皮捣蛋、逃学逃课的学生,而是怕榆木疙瘩、不开窍的学生。你既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7年5期2017-05-18

  •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教育名言系列(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愤之情溢于言表。樊迟大概可以作为“学而不思”的一个例子。樊迟并没有虚度光阴,荒废学习,反而积极向老师提问,但孔子却说他是“小人”,又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樊迟问的问题不对。孔子办学,以六艺为教学内容,培养君子,出则可以辅政,影响一国之礼仪士风,退则能独善其身,或可范围一门之家风。然而樊迟傻傻分不清学校、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志向和目标,跑来向孔子请教耕种园艺之事。这件事让孔子看出来,樊迟只看得见眼前具体细小之事,欠缺思考能力,不能领悟六艺之学的真正价值。三、思而不

    幼儿100 2017年12期2017-05-13

  • 皇帝听相声
    的仨人,一个自称樊迟,一个自称樊哙,另一个自称樊恼。先问樊迟这名字是谁取的,樊迟说:“孔夫子取的。”众人赞叹:“说得过,樊迟本来就是孔门七十二弟子之一嘛。”又问樊哙,樊哙说:“汉高祖取的啊。”大家纷纷说:“没错,樊哙是汉家名将。”接着都瞧樊恼,樊恼说:“我这名是自己取的。”全场一下大笑,这不是讽刺韩胄硬要北伐,自取烦恼吗?艺人们有时候还会戏谑到皇帝那儿去,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宋高宗时候,有个厨子因为给皇帝煮馄饨没煮熟,被下了大理寺监狱。不久,宋高宗要听段子

    特别健康 2017年10期2017-03-07

  • 烦恼皆因强出头
    【原文】或问:“樊迟之名谁取?”曰:“孔子取的。”问:“樊哙之名谁取?”曰:“汉祖取的。”又曰:“烦恼之名谁取?”曰:“这是他自取的。”【译文】有个人问:“樊迟之名是谁给取的?”另一人回答说:“孔子取的。”问:“樊哙之名谁给取的?”回答说:“汉高祖取的。”又问:“烦恼之名谁给取的?”回答说:“这是他自己取的。”【点评】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偶遇知音【原文】某生素善琴,尝谓世无知音,抑抑不乐。一日无事,抚琴消遣,忽闻隔邻,有叹息声,大喜,以为知音在

    意林·少年版 2016年24期2017-01-10

  • 浅析《论语》中令人疑惑的几个“出”
    爱于其父母乎?”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而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课文把“出”都解释为“出去”,有学生问:孔子为什么没有当面批评或赞扬学生,总感觉有背后说人闲话不够光明正大的非君子行为?孔子不应该是努力教化学生的形象吗,出去了再说,那学生不就没受教化了?孔子可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啊。第二个问题好解释。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9期2016-05-14

  • 从《论语》中“子教樊迟”浅议如何引导学困生
    培育出贤人七十。樊迟是孔子众多学生中一个天资并不高的学生,孔子通过几次具体的教诲体现了其“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这对于当前教育实践中引导学困生、有效促使其成长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关键词:孔子;樊迟;学困生;因材施教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1-0038-02收稿日期:2016-02-03作者简介:彭玲(1983—),四川达州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中教一级。

    教师·中 2016年4期2016-05-12

  • 颜回不笨
    贡、颜回、子游、樊迟等。课堂上,同学们聚精会神,没有一点声音,学得可认真啦。 上课时,孔子不仅让学生注意听讲,还要求他们大胆发言,要各抒己见,不要不懂装懂。这时,子路发言了,孔子点头称好,表示赞许;子贡也不示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子游则指出了不懂的地方;樊迟却提出了反面的意见。孔子见此情景,心里感慨:“这是一群多么好的学生啊!”可是他又不解,为什么颜回一言不发呢?是不是他很笨呢? 下课了,大家又聚在一起劳动,这也是一天的必修课。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小声地议论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 2016年6期2016-03-16

  • 浅析《论语》中令人疑惑的几个“出”
    爱于其父母乎?”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而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课文把“出”都解释为“出去”,有学生问:孔子为什么没有当面批评或赞扬学生,总感觉有背后说人闲话不够光明正大的非君子行为?孔子不应该是努力教化学生的形象吗,出去了再说,那学生不就没受教化了?孔子可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啊。第二个问题好解释。

    中学语文 2016年27期2016-02-18

  • 【国学赏析】
    也篇 》【原文】樊迟问知(1),子曰:“务(2)民之义(3),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注释】(1)知:音zhì,同“智”。(2)务:从事、致力于。(3)义: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译文】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评析】本章提出了

    侨园 2016年4期2016-02-02

  • 让管理者无知一点
    一天,孔子的学生樊迟跑去找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板起面孔说:“这个技术我不如老农民。”樊迟还不死心,接着请教如何种菜,孔子强忍怒气说:“这个我不如老菜农。”等樊迟出去后,孔子实在憋不住了,大骂樊迟:“我怎么教了这么一个学生,真是个不可救药的没出息的家伙。”这个故事的本意是孔子的学生樊迟向老师请教如何干农活,而孔子对这些技能性的工作很不感兴趣。等他离开以后,孔子立刻用他做反面典型来教育其他学生,管理者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重要的,什么不重要。可

    意林 2013年24期2013-05-14

  • 说相声的
    的仨人,一个自称樊迟,一个自称樊哙,另一个自称樊恼。先问樊迟这名字谁取的,樊迟说:孔夫子取的。众人赞叹:说得通,樊迟本来就是孔门七十二弟子之一。又问樊哙,樊哙说:汉高祖取的啊。大家纷纷说:没错,樊哙是汉家名将。接着都瞧樊恼,樊恼说:我这名自己取的。一下全场大笑。这不挤对韩侂胄硬要北伐,自取烦恼吗?比较完整的戏谑段子,记在岳珂《桯史》中。说的是某一年大考,有关官员做了精心准备,饮食周到,几案也宽大,万没想到试题出了毛病。头一天的试题里有一句:闻善而行沛然莫御

    读者·原创版 2012年7期2012-06-26

  • 对孔子实才思想的误读与二重性思考*
    4)基于对孔子“樊迟学稼”、“君子谋道”等诸多职业教育思想的辨析,详细论述了其社会分工、功利性批判、贫民教育等职业教育思想萌芽。通过对“求道取仕”与“民生”思想、“鄙视小人”与“重视农业”、“素质养成”与“职业实践”、“文本思想”与“学者解读”四个方面对立统一的阐释,凸显出孔子职业教育思想的“两面性”影响。孔子;职业教育思想误读;二重性孔子以其伟大的思想及众多领域的成就而标榜史册。同时亦因对其思想的误读而招致众多批评,诸如一些学者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落后追溯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2期2011-04-12

  • 论语
    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zēnɡ)是以为孝乎?”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

    名作欣赏·上旬刊 2006年6期2006-05-31

  • 长短篇
    师表”的孔子,当樊迟向他请学种庄稼和种菜蔬方面的知识时,他却老实地承认自己种田不如老农,种菜不及老圃。他在一次回答子夏的问话时,也说自己信不及颜回,敏不及子贡,勇不如子路,庄不及子张呢!看来“十全十美”的“完人”,只能是人们主观的想象,而绝非实际的存在。一“完”,还有什么好干了呢?正因为没有“完”,才给我们每个人留下了努力向上的余地啊!在长和短的面前,可能有种种表现:见长不见短,见短不见长;只见已之长,不见已之短,只见人之短,不见人之长;恃己之长,轻人之短

    中国青年 1962年15期196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