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

  • 复社的红色文献和史料价值研究
    及其出版的《西行漫记》(图九)《续西行漫记》(图七)《鲁迅全集》是党在沦陷区的一缕曙光,这束光存续时间虽短,但其战斗性和特殊性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对《西行漫记》《续西行漫记》《鲁迅全集》的出版及经费等进行了梳理,特别对在复社的史料中未曾提及的私家藏品复社遗存文献《中国革命性质及动力》(图三)及《鲁迅全集》编号纪念本遗存情况进行了考证,希望能补益党史研究。1 复社的运行与业务1936 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历经艰难险阻到陕北根据地考察采访,写出了著名的《

    图书与情报 2023年3期2023-10-22

  • 由问索真:从《西行漫记》谈人物通讯的文学性书写
    斯诺所作的《西行漫记》,不仅改写了外界对于苏区红军的历史认知,更在纪实文学领域为后来的创作者提供了蓝本。书中涉及人物专访的章节,既具备人物通讯的叙事要素,又运用了细腻生动的文学笔法。聚焦文本内容,对二者进行耙梳与关联,能够为新时代的通讯创作提供经验指导。【关键词】斯诺;西行漫记;人物通讯;文学技巧埃德加·斯诺所作的《西行漫记》,给了当时外界民众一次了解红色思想、领略红军风貌、体悟红区精神的机会。正如那时的美国记者阿奇·斯蒂尔所言:“斯诺的这本著作,打开了一

    新闻世界 2023年9期2023-09-16

  • 西行漫记》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还原
    079)在《西行漫记》发表前,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新闻封锁和肆意歪曲,加上国外一些媒体的负面报道,中国共产党的形象被严重扭曲、污损甚至妖魔化。《西行漫记》发表后,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为《西行漫记》将一个被贬损的 “赤匪”形象还原为了一个真实的 “救星”形象,特别是将读者心目中被妖魔化了的反面形象转化为了真实的正面形象。这种“还原”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成功,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文本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以至于我们今天还在学习它、纪念它、研究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8-08

  • 斯诺和《西行漫记》的故事
    光彩,唯有《西行漫记》至今魅力不减当年,它是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最主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它让世界发现中国,也让中国发现自己。1斯诺是个历史机遇的幸运者。就在1936年4月下旬斯诺来访宋庆龄前不久,毛泽东和周恩来从陕北发电报给宋庆龄,请她物色一位公道、正直,而且同共产国际没有瓜葛的外国记者和一名医生到苏区考察,以打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1936年6月3日午夜,斯诺乘火车离开北平(今北京),踏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历史旅程。行前,斯诺给他的出版商写了一封信:“明天,我将去

    莫愁 2023年20期2023-07-17

  • 首部《西行漫记》中译本的出版及价值探析
    加·斯诺的《西行漫记》。这不仅是“孤岛”时期上海出版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值得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大书特书一笔”[1]。首部《西行漫记》中译本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翻译出版的?该书翻译出版的具体经过如何?译介该书的价值何在?笔者拟就以上问题展开探讨,尚祈方家指正。一、《西行漫记》翻译出版的背景20世纪30年代,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为稳固其独裁统治,不仅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发动了疯狂的军事“围剿”,而且利用其掌控的宣传舆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11-25

  • 为《西行漫记》而成立的神秘出版社
    的传世之作《西行漫记》诞生85周年。斯诺的一生与中国紧密相连,他是第一个到陕北采访毛泽东的外国记者,首先向世界拉开了红色中国的帷幕,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正面形象走向世人。《西行漫记》一经问世,即成为中国现代史和革命史的一部重要著作,且历久弥新。《密勒氏评论报》首先披露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英文版)问世仅仅4个月后,1938年2月,该书中文版以《西行漫记》为名,在日伪统治时期的上海翻译出版,出版机构是迄今仍显神秘的复社。   今年初

    读报参考 2022年31期2022-11-17

  • 来自东方记者的“西行漫记” ——献礼党新的百年征程
    下了著名的《西行漫记》。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苏联新闻电影摄影师和导演罗曼·卡尔曼作为第一位来自东方的新闻记者,受斯大林和苏联政府的委派,于1938 年9 月至1939 年9 月来华报道中国的抗战,以电影胶片和文字续写了又一篇“西行漫记”。卡尔曼不仅深入中国西北、西南等地,还亲临抗日战争最前线,真实地记录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屠城血证,展示了中华民族英勇悲壮的浴血抗战。更难能可贵的是,卡尔曼对当年的红色延安给予了深入解读,用事实回应了“中国抗日战争为什么

    当代世界 2022年7期2022-07-25

  • 陪同斯诺“西行漫记”的傅锦魁是谁
    中译本又名《西行漫记》),人们并不陌生。在《西行漫记》(董乐山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12月版)书前插页上有这样一幅标注人名为“傅锦魁”的红军干部照片——灿烂的阳光下,身材挺拔的他,身穿整洁的红军干部服,腰扎武装皮带,英俊的脸庞上露出浅浅的笑意,干净的头发向后整齐地梳起,潇洒精干、充满活力。这张照片最早发表于美国《生活》杂志1937年2月號。几十年来,《红星照耀中国》经过多家出版社一版再版,并出现了多种译本,总印数早已超过千万册。“傅锦魁”这

    读报参考 2022年28期2022-05-30

  • 西行漫记》秘密出版前后
    茂钦《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英文《Red Star Over China》),作者是被毛泽东赞为“老朋友”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斯诺于1936年6月初赴陕北采访,4个月后返回北平。1937年10月,他的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伦敦出版,立刻轰动了欧美各国,西方舆论高度评价:此书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现与描述,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是震惊世界的成就!联络救亡志士合力翻译1937年11月,寓居北平的斯诺来到上海,会见了同为记者的文化界救亡领袖胡愈

    党员文摘 2022年1期2022-04-03

  • Red Star Over China汉译出版史及翻译研究论略
    重要选题。《西行漫记》;汉译;出版;翻译研究一、引言新中国成立之前,有一本书对外的国际传播为中国革命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国际环境,“使美国和全世界人民最早了解中国革命真相”,“曾引起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兴趣和关注”[1];与此同时,该书对内的汉译出版和传播使“在中国国内有一大批知识分子受到此书的鼓舞,毅然走上革命道路”[2],极大程度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这本书就是美国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所著的。该著作自诞生起作者就不断修订,形成了历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4期2022-02-09

  •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国际形象与中美关系
    的对话。从《西行漫记》开始,旅华美人把中共朴素亲民、积极抗日和民主理性的形象不断传递给美国政府高层,罗斯福总统及军方逐渐表达出与中共合作的意愿,甚至還出台了相应举措,可谓一段被遗忘了的中美关系。后来由于形势变化,美国与中共虽未达成合作,却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斯诺;西行漫记;统一战线;中共形象;中美关系〔中图分类号〕K26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21)06-0153-11〔作者简介〕吕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

    社会科学研究 2021年6期2021-12-07

  • 西行漫记》秘密出版前后
    把书名改作《西行漫记》,乍一看,还以为是一本游记。《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被毛泽东赞为“老朋友”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斯诺于1936年6月初赴陕北采访,4个月后返回北平。1937年10月,他的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伦敦出版后,立时轰动了欧美各国。1937年11月,寓居北平的斯诺来到上海,会见了同为记者的文化界救亡领袖胡愈之,以英文版《红星照耀中国》一册相赠。胡愈之阅读后,顿觉眼前为之一亮,萌生了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出版的想法。于是他付诸行

    华声 2021年10期2021-11-15

  • 关于“孤岛”时期上海复社的几个问题
    的缘起,有“西行漫记说”和“鲁迅全集说”。考察两部著作出版的来龙去脉,“西行漫记说”较为可信。关于复社成员,综合档案材料和当事人回忆,共31人,另有5人与复社关系密切。关于复社成立时间,有1937年12月、1938年2月、1938年4月三个时间节点,这三个时间节点反映了复社的发展历程。复社除了出版《鲁迅全集》和正续《西行漫记》,再版4卷《列宁选集》,还积极推进《高尔基全集》和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孤岛”沦陷后,复社停止社团活动,但出版活动通过生活书店和鲁迅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1年3期2021-10-28

  • 西行漫记》的封面小号手是谁
    西行漫记》闻名遐迩《西行漫记》一书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力作,它首次将中国工农红军介绍到国外,并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凡读过《西行漫记》的人,无不被封面上那位迎着朝阳的红军小号手所吸引,然而,小号手是谁却一直鲜为人知。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門广场隆重举行,在外国友人队列中,有一位特殊的嘉宾,他就是《西行漫记》作者斯诺的后人谢利尔·比少夫。他在参加阅兵的第二天,与红军的后人相聚北京,才揭开了红军小号手之谜。见面会上,红军小号

    华声文萃 2021年8期2021-08-25

  • 西行漫记》的封面小号手是谁
    西行漫记》闻名遐迩《西行漫记》一书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力作,它首次将中国工农红军介绍到国外,并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凡读过《西行漫记》的人,无不被封面上那位迎着朝阳的红军小号手所吸引,然而,小号手是谁却一直鲜为人知。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勝利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外国友人队列中,有一位特殊的嘉宾,他就是《西行漫记》作者斯诺的后人谢利尔·比少夫。他在参加阅兵的第二天,与红军的后人相聚北京,才揭开了红军小号手之谜。见面会上,红军小号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23期2021-08-06

  • 西行漫记》上的红军小号手是谁
    立后,新版《西行漫记》将一幅“抗战之声”的图片用作封面。从此,一面迎风飘扬的红旗,一位红军小号手头戴八角帽、腰挎手枪、手持军号的形象,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和象征。封面上的小号手是谁?这一形象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新版《西行漫记》的封面,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和象征2021年5月28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第22集,讲述了80多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纪实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如何让毛泽东的形象第一次亮相世界,让红色中国被全世界

    新传奇 2021年27期2021-07-23

  • 这是苏联版的《西行漫记
    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此书以近20种文字翻译出版,成了传遍世界的畅销书。就像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战一样,苏联战地新闻记者罗曼·卡尔曼的珍贵著作《在华一年》也令人遗憾地堙没在了历史尘埃中长达80个春秋。感谢李辉大使的独具慧眼、卓越见识和精心翻译,以及人民出版社的高质量工作支持,他们的辛勤努力使全球华夏儿女能够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之际看到这样一本弥足珍贵的传世著作。《在华一年》这部“苏联版《西行漫记》”在世界新闻政治和文学历史上的地位高山仰止,其闪现出的

    博览群书 2021年3期2021-04-27

  • 谁是《西行漫记》封面上的红军小号手
    禹正平《西行漫记》一书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力作,它首次将中国工农红军介绍到国外,并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凡读过《西行漫记》的人,无不被封面上那位迎着朝阳的红军小号手所吸引,然而,小号手是谁却一直鲜为人知。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外国友人队列中,有一位特殊的嘉宾,他就是《西行漫记》作者斯诺的后人谢利尔·比少夫。他在参加阅兵的第二天,与红军的后人相聚北京,才揭开了红军小号手之谜。见面会上,红军小号手的后人谢小林

    文史博览·文史 2021年1期2021-04-01

  • 谢立全:《西行漫记》的“封面人物”
    西行漫记》一书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力作。该书的封面是一面迎风飘扬、写着“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的红旗;一名红军小号手头戴八角帽,腰挎手枪,手持军号,迎着朝阳,吹着前进的号角。这幅照片被称为“抗战之声”。新中国建立后,人们虽然经常在众多场合看到这幅照片,但照片中的人物是谁却鲜为人知。1972年2月,斯诺病逝。《人民画报》当年第五期刊发了斯诺在1936年时拍摄的部分照片,这张“抗战之声”的图片亦在其中。当时在北京出席海军常委扩大会议的谢立全将军看到《人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1年3期2021-03-28

  • 谁是《西行漫记》封面上的红军小号手
    禹正平《西行漫记》一书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力作,它首次将中国工农红军介绍到国外,并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凡读过《西行漫记》的人,无不被封面上那位迎着朝阳的红军小号手所吸引,然而,小号手是谁却一直鲜为人知。2015 年9 月3 日,纪念抗战胜利70 周年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外国友人队列中,有一位特殊的嘉宾,他就是《西行漫记》作者斯诺的后人谢利尔·比少夫。他在参加阅兵的第二天,与红军的后人相聚北京,才揭开了红军小号手之谜。《西行漫记》封面上的小号

    文史博览 2021年1期2021-03-22

  • 跟《红星照耀中国》学习讲立体故事
    》(曾译名《西行漫记》)来加以说明。《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他1936年在我国西北部抗日根据地延安等地采访红军将士后撰写的一部纪实作品集。作品在欧美的报刊上连载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时代》周刊评价说:“斯诺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的发现一样,是震惊世界的成就。”毛泽东主席表示,《西行漫记》是“外国人报道中国人民革命的最成功的两部著作之一”。要知道,20世纪30年代是国民党宣传舆论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及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0年35期2020-12-28

  • 浅析新闻记者的必备素质
    10月随着《西行漫记》在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的第一次出版,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使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不懈努力之外,与他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密不可分。关键词:《西行漫记》;必备素质21世纪,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越来越发达,地球在不断变小,人们掌握信息的途径不断增多、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使得人们对信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无疑是对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记者一个巨大的挑战。一个合格的记者

    青年生活 2020年12期2020-10-21

  • 延安时期埃德加·斯诺眼中的农民和妇女形象解读
    历史真相。《西行漫记》中的农民和妇女形象不仅让世界了解到当时的中国农民和妇女形象,也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在农民与妇女工作方面的举措提供了有力的历史依据。关键词: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农民形象;妇女形象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7-00-02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被誉为是西方报道“红色中国”的先驱、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的成功典范。也就是说,在当时外国人纷纷对中国进行歧视的时候,是埃德加·斯诺这么一

    传媒论坛 2020年7期2020-09-02

  • “他者”视域下共产党形象的建构和认同
    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具有典型代表性,被誉为“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通过“他者”对中共领导人、苏区军民生活等记述和表达,解构了大革命时期被共产党和国外媒体“妖魔化”的共产党形象,建构了富有生命力的共产党形象,为共产党赢得国际认同和支持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关键词:他者;执政形象;西行漫记;中国共产党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7.0621 打破舆论:解构“妖魔化”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7期2020-05-09

  • 中国共产党在陕北苏区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探析 ——以《西行漫记》为中心的考察
    now)的《西行漫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外国记者从“他者”的视角来观察和解读这个问题的案例。《西行漫记》,即《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over China),是斯诺基于1936年6月—10月在陕北苏区考察和访谈的资料而写成的。此书一经出版,就引起各界轰动,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过往对《西行漫记》的研究多集中于报告文学、新闻学和历史学等视角,对其蕴含的意识形态动员与工作问题没有展开系统论述。事实上,斯诺陕北之行的目的之一就是深入到中国革命的基部—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12-08

  • “新世界”与“新发现”——斯诺《西行漫记》对东方学与传统风景理论的超越
    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中关于“风景”的描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分析在所谓的“非虚构写作”中,“风景”扮演了何种角色。同时,斯诺笔下的“风景”更带有诸多传统风景理论所无法涵盖的新形态,它显示出作为发现风景的主体与作为对象的景象自身某种独特之处,而这一独特之处的关键正在于风景理论往往不予考虑的历史性。最后,通过斯诺在风景中展现的疑惑,文章还将简单探讨“新”与“变”,以及“日常生活”的问题。因此,从风景入手,“新旧”问题得以从另一个视角被重新讨论,而这一问题正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1期2019-04-15

  • 描写中国红区的第一本著作
    著作。其中《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是忠实描绘中国红区的第一本著作,是第一部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权威记录和第一部有关他们不懈地进行中国三千年历史上最彻底的社会革命长期斗争的故事,为大家耳熟能详。埃德加·斯诺是在红区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1936年6月至10月,他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了考察。他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

    卷宗 2019年2期2019-01-28

  • 新时代背景下的思考:陕北苏区的发展智慧与精神余韵
    ·斯诺在 《西行漫记》中描绘的陕北苏区图景:奠基于“军民融合”的形象重构;崛起于生产建设的苏区发展;扎根于文化教育的灵韵谱写;磨砺于困境征途的信仰灌注。概括出《西行漫记》留给当代的几点启示:深耕“军民情怀”,熔铸新时代军民鱼水情;汲取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努力增强民生福祉;筑牢国家信仰脊梁,不忘党人初心使命。【关键词】 《西行漫记》;苏区发展;信仰;启示陕北苏区作为中共红军完成战略转移后的落脚点,对此后全国革命新局面的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2期2019-01-14

  • “记录历史”与“创造历史” ——论斯诺《西行漫记》的历史诗学
    ◎彭洪斌《西行漫记》得益于“文学”手法的运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新历史主义”意义上的“文学性”有别于一般文学作品的“文学性”,我们不能只从“文学修辞”或“文学形式”的层面上来理解,它的表现形式不仅表现在全书的“故事”“情节化”“形象性”与“抒情性”,还表现在作品指向“历史”的“诗学”特性。《西行漫记》是一本文笔优美、引人入胜的纪实作品,其文学要素遍及全书。它无论是在人物刻画,还是环境描写,亦或是叙事角度来说,都属于“虚构文学”中的佳作。这部作品具有强烈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3期2019-01-12

  • 论《西行漫记》人物描写技法
    郑惠文《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其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苏区进行实地采访时的见闻撰写的一部纪实性作品。在这部具有杰出历史文献价值的新闻作品中,作者客观而又真实地报道了苏区的发展状况,介绍并解读了中共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方针与政策,同时也精心地刻画了红军领袖、高级将领、红军战士的生活状态、战斗意志与内心情感。在斯诺所描绘的不为外人所知的世界里,给人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这些既是“无产者”又是“革命者”的红军形象。一自1927

    文学教育 2018年31期2018-11-28

  • 论《西行漫记》人物描写技法
    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不仅客观真实地报道了中共苏区的发展状况,而且精心地描写了红军指战员的光辉形象。作者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共性描写与个性描写、重要人物描写与普通人物描写、特定场景表现与细节描写、客观人物描写与作者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了红军指战员的生活状态、战斗意志与内心情感,展现了这些无产阶级革命者真实的生活面貌和崇高的家国情怀。关键词:《西行漫记》 无产者的真实 革命者的情怀 人物描写技法《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其1936年6

    文学教育 2018年11期2018-11-10

  • 论《西行漫记》自然环境描写的文学意蕴
    2018年《西行漫记》中译本出版发行八十周年。八十多年来,该书陆续被译成十数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至今仍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西行漫记》伟大的历史文献价值,武汉斯诺研究中心主席尹均生教授的评价最为中肯,他说:“《西行漫记》是记录人类20世纪重大史实的艺术化文献,是人类探索自身命运和未来的有价值的著作……它也是超越了民族国界和意识形态,有益于当今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光辉巨著。”①在这部杰出的新闻作品中,作者客观而又真实地报道了中国西北苏区政治、军事、经

    名作欣赏 2018年32期2018-07-13

  • 一个盲人的“西行漫记
    一个盲人的“西行漫记”□ 杨海琴2016年曹晟康在向导的带领下,成功登顶乞力马扎罗山过去的5年,曹晟康走过全球6大洲34个国家,并在2016年成功登顶“非洲屋脊”乞力马扎罗山。在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后,他的新目标是:用两年的时间寻访“一带一路”沿线,用心去感受一路的风景。西行艰辛出发前,曹晟康在他的手机中安装了徒步旅行软件,并设定好路线。他选择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西北方向的线路,从北京出发,经过西安、新疆喀什、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最后到

    中外文摘 2018年2期2018-01-08

  • 二十一世纪的“西行漫记
    十一世纪的“西行漫记”《西行漫记》是一本撼动中国、撼动世界的作品,深刻反映了解放区那种热血澎湃的革命激情。而下面这本书则让世界也包括中国更多的人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如何进行新的建设事业。两者都让我们热血澎湃,有异曲同工之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冲破重重阻力,深入采访中国陕甘宁边区,写出了轰动中外的名著《西行漫记》,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形象。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位俄罗斯学者历时十八个月,沿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实地考察,从而

    新传奇 2017年34期2017-10-20

  • 胡愈之与先后两部 《西行漫记
    )(今译名《西行漫记》)。一1936年6月,已在中国待了几年,但对这个国度许多问题仍然弄不清楚的斯诺,带着对革命与战争、原因及目的等众多疑问,尤其对中国西部那一块被宣传为可怕的“共匪”区域,充满了解的渴望。经过一些共产党员及爱国人士的帮助,他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成为来到这个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到达陕北后,斯诺见到的中共第一个高级领导人是周恩来。很短时间的接触,使斯诺对周恩来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他头脑冷静,善于分

    读书文摘 2017年4期2017-04-11

  • 西行漫记》里的伟大长征精神
    道,写成了《西行漫记》一书。自1937年英文本问世、1938年中译本出版至今,在全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西行漫记》刻画了中国西北角荒凉贫瘠的黄土高原上升起的红星,打破了国民党长期的新闻封锁,戳穿了关于“赤匪”的无稽之谈,特别是系统描述了长征的经过,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正义事业如同一颗闪亮的红星照耀着中国。“长征”作为《西行漫记》的一章,在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彰显了斯诺强烈的个人印记。这一章完全摆脱了采访、转述的色彩,以小说

    共产党员·下 2016年12期2017-01-17

  • 《红星照耀中国》各国版本考略(续)
    复社出版的《西行漫记》。许多中国青年因阅读该书深受感动,从而改变了之后的人生。新中国成立后,汇集了这些人心声的文集《〈西行漫记〉和我》出版发行。*中国史沫特莱·斯特朗·斯诺研究会编:《〈西行漫记〉和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斯诺的报道比《西行漫记》更早地给中国新闻界带来巨大影响。如前所述,《红星照耀中国》英文单行本出版之前,斯诺已于1936年11月前后将该书的章节部分分批发表在中国及国外的英文期刊上。但因当时的言论控制,涉及

    中共党史研究 2016年6期2017-01-13

  • 胡愈之与先后两部《西行漫记
    )(今译名《西行漫记》)。一1936年6月,已在中国待了几年,但对这个国度许多问题仍然不能清楚的斯诺,带着对革命与战争、原因及目的等众多疑问,尤其对中国西部那一块被宣传为可怕的“共匪”区域,充满了解的渴望。经过一些共产党员及爱国人士的帮助,他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成为来到这个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到达陕北后,斯诺见到的中共第一个高级领导人是周恩来。很短时间的接触,使斯诺对周恩来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他头脑冷静,善于分

    党史纵览 2017年1期2017-01-04

  • 西行漫记》里的伟大长征精神
    ◎文/杨静《西行漫记》里的伟大长征精神◎文/杨静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辗转万里来到陕北。他以个人经历为线索,用具体丰富的事实材料,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斗争、中国红军及其英勇奋战的业绩、中国红色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中国领袖人物及其各自的经历作了全面综合报道,写成了《西行漫记》一书。自1937年英文本问世、1938年中译本出版至今,在全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西行漫记》刻画了中国西北角荒凉贫瘠的黄土高原上升起的红星,打破了国民党长期的新闻封锁,戳穿了关于

    共产党员(辽宁) 2016年24期2016-12-20

  • 西行漫记》的历史价值解析
    深刻转变,《西行漫记》将这一转变向世界传播,产生深远影响。改善中美关系,促进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协作,书中内容吸引众多海外友好人士来华,打破过去国家间单一的官方交往模式,同时开创西方人研究中共党史的历史先河。[关键字] 西行漫记 埃德加·斯诺 历史价值《西行漫记》是1936年6月到10月埃德加·斯诺访问中国陕北根据地后,于次年写的一本书。书中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北苏区的真实情况,客观地向世界陈述了中国革命的目的、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和政策,开启了世界对真实

    党史文苑 2016年22期2016-12-15

  • 西行漫记》版本研究
    生活的著作《西行漫记》自出版以来,多种文字翻译出版,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报告文学史上被称为“忠实描写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部著作”。本文从《西行漫记》的写作背景入手导出《西行漫记》雏形本写作,重点研究《西行漫记》英文版本、日文版本、中文版本以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版本。[关键词]陕甘宁边区 西行漫记 报告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085-03《西行漫记》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告文学作品。

    现代交际 2016年14期2016-08-15

  • 斯诺《西行漫记》封面人物:“红军号手”谢立全
    /吴剑斯诺《西行漫记》封面人物:“红军号手”谢立全文/吴剑谢立全记得30几年前在北京大学就读时,经常去未名湖畔。在未名湖南岸的丘岗丛林里,有块不大的空地,空地上坐南朝北横卧着一座汉白玉西式墓碑,墓碑的碑文由叶剑英撰写,标明是《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的安眠地。《西行漫记》,在我读中学时就已经阅读过,尤其是那封面上英姿勃发的红军小号手,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对这位西行延安采写漫记的美国记者,我是深怀景仰的,所以,我曾经伫立在斯诺墓前,默默三鞠躬。不过

    工会信息 2016年23期2016-02-27

  • 从《西行漫记》中探究红军“四铁军人”形象
    李东松从《西行漫记》中探究红军“四铁军人”形象周宝砚 李东松内容提要: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红军特有的品质,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无畏的革命信念、严格的纪律以及挺身而出的担当品质。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适逢习主席作出建设“四铁部队”和“四铁军委”的战略部署。本文通过对该书记述人物和事件的梳理,探究红军的“四铁军人”形象和“四铁精神”红色基因,希冀对现实有所启发。军事历史 红军长征 西行漫记 四铁军人作者:周宝

    国防 2016年10期2016-01-07

  • 西行漫记》的翻译和版本
    石春蓉《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撰写的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是一部影响很大的世界畅销书。这本书在报告文学史上被称为“忠实描写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部著作”。不过,这本可谓不朽著作的书在中国的翻译、出版过程,却并不是十分顺利,它屡因政治因素影响而发生了许多趣事。一、《西行漫记》的雏形本众所周知,《西行漫记》是根据英国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而在中国翻译出版的,殊不知,《西行漫记》的最早版本就出在中

    文史杂志 2014年4期2014-08-08

  • 十四万华工赴欧陆:中国寻求国际化的“西行漫记
    ○ 东田《一战中的华工》徐国琦著潘星、强舸译尤卫群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版48.00元大学期间在我有限的阅读里,曾经“发现”过“华工”这个词,但对于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来自哪里,做过什么,却一无所知。后来进入出版社工作,因所学专业是历史学,部门领导提醒我多注意有关世界史的选题。不巧的是,我对世界史并不熟悉,于是决定从相对熟悉的中国史的角度寻找世界史的线索。幸运的是,我再一次“发现”了“华工”,并且联系到了此方面的研究者、时在哈佛大学的徐国琦先生,而他

    博览群书 2014年11期2014-06-05

  • 从《西行漫记》看共产党人的真性情
    海娇摘 要:西行漫记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但带给人们的却是最真实的东西。慢慢翻开人们心中那段红色记忆时,一张张珍贵而又真实的照片让我们看见了那群年轻、睿智、幽默、乐观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在斯诺细腻的笔触间,我们看到的不是在白区包围下生活的痛苦和苏区人民与民团对抗的困难,不是抵抗国民党人残酷围剿的压力,反之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红军对战争、对生活的乐观与激情,是一个全中国最平等,最廉洁,最淳朴的地方。关键词:西行漫记;共产党人;延安中图分类号:D642

    学理论·中 2013年7期2013-09-16

  • 《七律·长征》:毛泽东第一首公开传播的诗作
    》(又名《前西行漫记》)。此书首页刊有斯诺用英文翻译的《长征》,这成为毛泽东第一首公开传播的诗作。后来,爱国青年学生王福时陪同美国的詹姆·威尔斯访问延安时,当面赠送给毛泽东一本《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这是毛泽东首次看到用铅字印成的自己写的诗。1938年2月,胡愈之主持的上海复社出版了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更名为《西行漫记》,其中有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此后该诗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摘自《党史文汇》)

    党建 2012年11期2012-11-15

  • 一篇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的西行漫记》作者之一,原文见《中国记者》网站)《杭州日报》副刊作品《1980,四位新华社记者的西行漫记》(作者:傅上伦、韩斌,编辑:莫小米)获得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份荣誉,是对以“新闻推动历史前行”的主旋律作品的肯定,是对以“倾听百姓心声、折射时代变迁”为理念的杭报西湖副刊的肯定,也是对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权威亲民办报理念,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肯定。一曲新闻记者的生命礼赞《1980,四位新华社记者的西行漫记》(简称《西行漫记》)采用口述

    中国记者 2010年2期2010-12-27

  • 值得期待的新“西行漫记
    得期待的新“西行漫记”历史有的时候不但让人感到神秘,而且还会让人心生敬畏。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叶,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后,根据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该书第一次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进行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谁也料不到,时空转换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另一群西方人也在以另一种方式践行着他们的“西行漫记”。一批世界五百强企业正在向中国的西部地区挺进,和七十多年前的斯诺带着好奇心前往中国西部不同,今

    中国新时代 2010年11期2010-12-27

  • 圆明园兽首:文物的“西行漫记
    俞天颖当鼠首和兔首铜像被佳士得公司摆上拍卖台之后。2亿人民币的拍卖预期估价让许多专家惊呼,拍卖者“正在利用中国人的爱国情感,劫持这场拍卖!”2月21日是个礼拜六,周末的好日子。巴黎大皇宫的廊柱式正立面的正中心,醒目地悬挂着淡蓝色的巨幅海报。海报上面,是一张双人合影,黑白色的老照片。格外引发路人的怀旧思绪。双人照的左侧,是去年7月1日与世长辞的法国时装大师伊夫·圣一洛朗;右侧,是他生意和生活的双重伴侣——皮埃尔·贝尔热。自从1962年为伊夫·圣一洛朗举办第一

    世界知识 2009年6期2009-06-29

  • 图说《续西行漫记
    后被译作《续西行漫记》)一书。1938年,该书在美国出版,很快就传到中国。但跟埃德加·斯诺的Red Star Over China(《西行漫记》)一书相比,Inside Red China产生的影响就远为逊色。目前所见。该书仅有两种汉译本问世,即胡仲持等译《续西行漫记》与陶宜、徐复合译《续西行漫记》。从数目上看,它远不能跟Red Star Over China相提并论。胡仲持等译《续西行漫记》1938年底到1939年春,胡仲持、冯宾符、凌磨、席涤尘、蒯斯曛

    博览群书 2009年4期2009-04-21

  • 中国图书“西行漫记
    张琼文2009年9月,北京版权代理公司的黄雅莉比往常忙些。先是忙16届北京图博会联系事宜,之后10月的法兰克福书展之行更是一台“唱”主宾国的重头戏。在这家版权的中介机构,黄雅莉专做日韩图书版权代理。手边的电话不时地响起,是几家国外出版社的频繁来电。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做了多年业务的黄雅莉知道,国内出版“墙内开花”,在国外却有些沉寂。她依稀记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在美国拿了奖,曾有日本出版商上门点名买它的版权;后来出自山东画报出版社的《往

    经济 2009年11期2009-01-19

  • 我的“西行漫记
    (施蒂夫来自美国,今年32岁,现在北京国际广播电台工作。)去年7月,我和妻子詹妮去甘肃、青海和新疆旅游。所到之处,我们都玩得十分痛快,在那儿的3个星期的旅行生活至今使我记忆犹新。7月13日,从北京出发到兰州,我们坐了36个小时的火车,硬卧车厢的床位也很舒服。说实在的,我们“老外”也往往和中国老百姓差不多,有钱的人没那么多,有钱的也不是都喜欢大手大脚。不过恐怕没有一个有钱的“老外”会愿意坐36小时的硬卧去兰州。我们在兰州只停留6个小时,那天的气温远超过30度

    中国青年 1991年5期1991-09-27

  • 把报道作品和历史著作区别开来
    巴 边关于《西行漫记》答问许多读者读了《西行漫记》之后,对书中叙述的某些具体情节与党史著作不相一致,觉得不好理解,来信要求解释。我们发表这篇文章,供读者参考。——编者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今年初出版了新译本,具有广泛的影响。许多同志表示,要不是粉碎了林彪、“四人帮”,这部在全世界风行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名著,中国读者是无缘得读的。《西行漫记》之可贵,主要在于它在中国工农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未久,就能不抱成见,比较真实地报

    读书 1980年11期198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