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臣

  • 徐则臣小说中的城乡叙事
    晓庆内容摘要:徐则臣是“70后”学院派作家的代表,他在文学创作中持续关注并思考城市化进程对乡村、城市以及掙扎在城乡冲突中的个体的深刻影响,“京漂”与“故乡”系列小说是其重要的创作版块。徐则臣的小说描写了当下中国的两个情境:城市和故乡,并着重描写了城市和故乡中生活的人,他们的内心感触、生活情态。连接两个社会形态的城乡叙事揭示出其笔下的花街70后青年与乡村、城市乃至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也接续了当代文学的城乡书写,构成新世纪城乡叙事的重要一环。本文试图通过徐

    文学教育 2023年9期2023-09-01

  • 我的“徐则臣印象”
    李浩我和徐则臣成为朋友已经很多年,如果追溯,应当是在2004年左右——他当时在北京大学上学,而我,在《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做编辑。我和他的联系很可能开始于当时他在《人民文学》发的一篇小说,《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要选这篇小说,需要责编联系作者——是不是这样我记不太清了。则臣比我的记性好得多,不过我更愿意保持某种记忆的模糊而不愿与他求证,反正,很快我们就熟络了起来,而在我以编外身份参与由邵燕君博士主持的“北大评刊”的活动之后,关系就更为密切。我们每周都

    扬子江评论 2023年3期2023-06-30

  • 语言、经验与新现实主义创作
    在这种思考中,徐则臣的小说创作进入我们的观察范围。作为“70后”首位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始终没有表现出任何追随文学时尚的倾向,没有呈现出任何才气外露的锋芒,而是以内敛、沉着的姿态,在承继和开放的视野中探寻自己的文学之路。对徐则臣的讨论,我们从阅读经验出发,着眼于其小说创作的未来可能性,在语言、经验以及“现实主义”的维度中展开。一、语言策略:“奇”与“正”的选择有一种阅读感受是:徐则臣的小说创作往往远离“奇”道,走的是一条“正”的路子。一些研究者认为徐则臣

    扬子江评论 2023年3期2023-06-30

  • 徐则臣《北上》虚构史诗的叙述策略
    沈韬内容摘要:徐则臣的长篇小说《北上》,以京杭大运河为主题,以辛丑事件为起点,向读者叙述了跨越百余年的悠久故事。如此容量,如此题材,如此时间跨度,不难感受到作者书写史诗的雄心。但小说毕竟是小说,它不是历史。小说只能向历史靠拢,而无法向历史回归。甚至于,连纯粹的历史文本也难以实现对史实的还原。这正是海登·怀特的观点,历史叙事作为一种语言人工品,[1]683本质上属于文学操作。小说里文学与历史的交融让怀特的观点与叙事理论成为可供凭借的辅佐工具,本文通过对《北上

    文学教育 2023年6期2023-06-22

  • 边缘人的北京 ——简论徐则臣的“底层北京”书写
    生活的作家,有徐则臣、荆永鸣、石一枫、刘庆邦等,最为典型的作家是徐则臣、荆永鸣。石一枫是北京出生的作家,没有漂泊的感受,所以他的作品,如《世间已无陈金芳》,带有王朔式的幽默与调侃,那是一种在有底气、自信的根基上生发出来的对生活的揶揄,外地来京的作家缺乏这种东道主式的自信,自然也很难用调侃的语气书写北京生活。刘庆邦主要是写煤矿和河南农村,在新世纪也试图写北京,他写了一系列短篇小说,结集为《北京保姆》出版,但是刘庆邦虽然在京城生活了三十余年,却对当下北京的生活

    文艺评论 2022年3期2022-11-15

  • 成长、转徙、回望 ——论徐则臣文学的发轫
    321004)徐则臣被大众广泛关注始于2013年。其时,徐则臣的长篇小说《耶路撒冷》发表后备受好评,评论界也一片赞誉。《耶路撒冷》被评论界誉为一代人的心灵史,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所能达到的灵魂眼界。徐则臣也被一些评论家称为“70后作家的光荣”。2019年,徐则臣历时四年写就的长篇小说《北上》获得茅盾文学奖,徐则臣也成为自茅盾文学奖设立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然经考察后发现,学界对徐则臣的研究多集中于其成名后的长篇小说,而或多或少忽视了其成长时期的转徙经历对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6

  • 《北上》中以运河为视点的双重视角研究
    河”意象是贯穿徐则臣小说书写的符号,从无锡出发,经过镇江、扬州、淮安、济宁,最后抵达通州,运河作为城市的脉搏,与大小支流交织成五光十色的水网。延续徐则臣一贯的“到世界去”主题,小说沿着运河的河道展开情节,以“藕断丝连”的“整体感”呈现不同时空的“运河与人”。徐则臣并不满足根据单一的地理线索记事,而是创意地运用了中外、南北的双重视角讲述时间与河流的秘密,呈现“一条河流与一个民族的秘史”。关键词:徐则臣 运河 《北上》 双重视角一条河活起来,一段历史就有了溯流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8期2021-09-11

  • 徐则臣短篇小说的叙事美学
    朱媛旭摘要:徐则臣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他的短篇小说数量可观,不仅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文学创作观念和叙事技巧,而且能够承载时代变迁。此外,徐则臣的短篇小说具有自觉的经典意识,以再造经典的方式,为新世纪以来的短篇小说提供了文学性的样式。关键词:徐则臣 短篇小说 叙事美学Abstract Zechen Xu is regarded as the "glory of post 70s write

    文学天地 2021年2期2021-09-10

  • “宝藏男孩”徐则臣
    梁豪笑徐则臣自是不知,我与他结缘,比我初到《人民文学》杂志编辑部还要早两年。那是2014年某日,大约在冬季,夜深沉,一位在台湾政治大学念研究生的友人在微信转我一篇小说,题名《如果大雪封门》。对小说本身,她不着一词,只是说,你且看看。见它篇幅不长,索性耐住性子且看一看。果然很快看完,当时我应该愣了好些时候,一个过分清晰的念头是,我还写个什么鬼?彼时大四,人闲得慌,因不屑青春文学的矫揉而怒写过一些自以为颇具分量的东西,零星得过一些前辈师长体恤的嘉许。当其时,我

    阅读(书香天地) 2021年5期2021-08-09

  • 徐则臣小说中的成长叙事解读
    于书写他者。而徐则臣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罕有的擅长自我反观,并将“成长”作为主题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徐则臣的文学书写始终专注于“成长”主题,成长叙事成为他把握现实与投射自我的一种特殊方式。“花街”不仅作为徐则臣文学书写的一个地标,更成为探幽徐则臣文学书写的一扇“妙门”。本文从具体的文本出发,深入探寻徐则臣对成长命题的阐释,以“成长”为切口解读其文学书写中原乡经验的表达与现实反思的深度。一、成长的探寻与阐释艾布拉姆斯将人的成长归结为生理层面的成熟以及“精神危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5期2021-01-17

  • 徐则臣认为写作可以补偿自己对城市的想象
    种补偿行为。”徐则臣近日在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大师下午茶”活动上表示,出于对城市的兴趣,城市成为了他笔下常见的题材。经过不同的城市时,他最喜欢的也是花几天时间,独自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步行,他相信,从中他能看到这座城市最原汁原味的特色。“广州这座城市,极富文艺和历史气息。”徐则臣说,这是他第2次来到广州,但他对广州的文化传统早有耳闻。早在20世纪的前30年,广州就已是一片文艺的热土,许多本土的优秀作家像火种一样播撒到全国各地,如欧阳山、草明等,“直到今天,广东

    文学教育 2020年12期2020-12-28

  • 徐则臣“花街”系列小说中的悲剧与温情
    内容摘要:徐则臣笔下的花街是其创作不竭的源泉,从《花街》到《耶路撒冷》,他不断将广阔复杂的世界塞进花街这个“虚构的故乡”。“花街”系列主要是写主人公木(穆)鱼童年到成年这段时期所耳闻目睹的事。徐则臣将浓厚的悲剧意识融入在“花街”系列小说的创作中,其中的故事多是悲剧性的留白或者直接以悲剧收尾,但是他对这个“故乡”又有着诸多眷恋,因此有意无意地将花街中美好的人性、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展现出来,悲剧与温情共同构成了徐则臣幻想中的故乡。本文将以《花街》、《镜子与刀》、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0期2020-11-09

  • 徐则臣: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
    ,今年42岁的徐则臣不算年轻;但他2019年凭借《北上》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又是这个四年一届大奖最年轻的获得者之一。荣誉环绕,徐则臣毫无功成名就的自矜。他说,写作更像是一个人的孤独拼搏,是对精神困境的奋力突圍,文学奖如同旷野里温暖的火光,但不可长久地沉醉于安逸的抚慰中,要迅速整理行装,操起思考的戈矛,奔赴意义的战场。(编 者)徐则臣,1978年生于江苏东海,1996年至1998年就读于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2000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毕业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0年5期2020-10-27

  • 世界那么大,他想去看看
    获奖名单公布,徐则臣的长篇小说《北上》赫然在列。面对媒体和公众的狂热追逐,徐则臣选择按照原定计划跟随作协去甘肃采风。有人说他是有意与这样的热闹保持距离,但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是他在践行自己一以贯之的信念:到世界去。197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的徐则臣,在念书期间便萌生了“到世界去”的愿望。从村里的小学到镇上的初中,从县城的高中到省会大城市,到最终在北京大学接受研究生教育,通过读书这条路,徐则臣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愿望。之后囿于工作生活的压力,被义务和责任捆成粽子的徐

    长江文艺 2020年9期2020-10-23

  • 逆流而上的史诗:《北上》叙事结构分析
    0后”杰出作家徐则臣的最新力作,在2019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它被称作是“一条河流与一个民族的秘史”,以世界眼光审视中国,描写纷繁的历史,展现宏伟的气派。“焰火”结构统领全局、人称视角巧妙变换、历史现实双线交织,这部作品在叙事结构上的别出心裁,使得它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窥探这部佳作的奥妙。徐则臣逆流而上,敢于挑战具有世界格局的历史题材故事;打破范式,在叙事方面进行多次探索。他的“野心”与创新对长篇小说进一步发展具有深刻的借鉴和

    文学教育 2020年9期2020-09-26

  • 徐则臣:站在屋顶上看北漂
    19年10月,徐则臣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不管徐则臣内心是否在意,他确实是70后作家里第一个拿茅盾文学奖的,这是媒体、还有大众认识他的一个标签。在写作上,他是个早做打算的人。在他的记忆里,决定当作家的那一刻无比清晰,那是大一暑假在图书馆看完张炜的《家族》。他感到震惊,那么遥远的地方竟然有个人和自己想的一样,而且表达得比自己要好。从此,徐则臣的青年生涯紧密地围绕“写作”运转。写小说、办校园刊物、投稿、考北大、办文学论坛左岸,直到毕业后去《人民文学》当编辑。没

    东西南北 2020年14期2020-09-26

  • 北漂青年徐则臣: 首位70后茅盾文学奖得主
    19年10月,徐则臣凭借作品《北上》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他是70后作家里第一个获此奖项的,这是媒体和大众认识他的一个标签。在写作上,徐则臣是个早做打算的人。在他的记忆里,决定当作家的那一刻无比清晰,那是大一暑假在图书馆看完张炜的《家族》。他感到震惊,那么遥远的地方竟然有个人和自己想的一样,而且表达得比自己要好。从此,徐则臣的青年生活紧密地围绕“写作”运转。写小说、办校园刊物、投稿,直到毕业后去《人民文学》当编辑。这十年,徐则臣写了两部长篇、一部小长篇、一

    华声文萃 2020年7期2020-07-30

  • 北漂青年徐则臣:首位70后茅盾文学奖得主
    19年10月,徐则臣凭借作品《北上》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他是70后作家里第一个获此奖项的,这是媒体和大众认识他的一个标签。在写作上,徐则臣是个早做打算的人。在他的记忆里,决定当作家的那一刻无比清晰,那是大一暑假在图书馆看完张炜的《家族》。他感到震惊,那么遥远的地方竟然有个人和自己想的一样,而且表达得比自己要好。从此,徐则臣的青年生活紧密地围绕“写作”运转。写小说、办校园刊物、投稿,直到毕业后去《人民文学》当编辑。这十年,徐则臣写了两部长篇,一部小长篇,一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22期2020-06-08

  • 地理·情感·精神:《耶路撒冷》的多重意涵解读
    要:70后作家徐则臣在斩获一系列文学大奖后,终于走进批评家的视野。其作品关注现实、角度新奇同时又蕴藏丰厚哲理。2013年推出的《耶路撒冷》以独特的审美导向和坚定的精神立场,给读者提供了多维度的解读空间。“耶路撒冷”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能指,包含了多重意涵。它既指静态的地理概念,又指不断变化的时间范畴;既是情感的表层象征,又是精神的终极寄托。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作家建构的多层话语空间。因此,对“耶路撒冷”的多重意涵进行解读,可以一窥“耶路撒冷”这一能指之下潜藏的丰

    美与时代·下 2020年2期2020-05-28

  • 试论《如果大雪封门》的语言特色
    去分析我国作家徐则臣的现代短篇小说《如果大雪封门》的语言形式。关键词:徐则臣 语言形式 语音 句型 修辞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语言的完美呈现。著名作家张炜曾说过:“语言是文学艺术的本质部分、核心部分,而不是附加在外部的装饰。我们找不出哪种艺术形式比文学写作更依赖语言的了。”文学作品的语言对于读者理解文本、体会情感具有关键性作用,语音的韵律、句型的转换、修辞的使用都能强化小说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从而使小说走向更高的境地。本文重点从语音、句型及修辞三个方面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4期2020-05-21

  • 另一个徐则臣
    的一个冷雨天,徐则臣的散步习惯并没有被天气打断。像往常一样,晚上六点半,他一秒不差地下楼。他住在五环外,北京西北郊,小区附近有个有小公园。白天他曾和《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约好晚上六点半左右通话,电话接通后,徐则臣解释,下楼时手机揣在兜里,没有及时看到。实际上,他的回复只迟了一分钟。散步让谈话也有了漫游之意。在这次采访临近结束时,徐则臣提到了导师曹文轩,他并没有谈观念或方法,而是回忆起跟曹文轩吃饭的往事。 曹文轩习惯比约饭时间提前十分钟到,偶尔不能提前抵达,会

    中国新闻周刊 2020年16期2020-05-15

  • 徐则臣:阅读是写作之母
    优秀作家之一,徐则臣近些年可谓是荣誉环绕:长篇小说《北上》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如果大雪封门》获第六届鲁迅文学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获第五届老舍文学奖;长篇小说《王城如海》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17年度十大中文小说”……但他却毫无功成名就的自矜。在接受《读者报》独家专访时,他直言:“是阅读创造了这一切!通过阅读,我不断地发现自己,然后再用创作去表达自己、呈现自己、确立自己。”《围城》对我的影响很大徐则臣从小生活在江苏省东海县一个偏僻的小村子

    新晨 2020年12期2020-04-01

  • 论小说《北上》中大运河的叙事功能
    “70后”作家徐则臣最新推出的以大运河为书写空间的文学作品。描写了大运河的百年沧桑史与若干个家族的历史文化传承。在《北上》中,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流动的大河,它还是作者理想的寄托,是历史的再现,是对现实社会的映射。通过《北上》这部作品,可以看到徐则臣对大运河这一意象的全新诠释,进而更加鲜明地体现出大运河文学。关键词:徐则臣 《北上》 大运河《北上》是作家徐则臣历时四年推出的长篇小说,小说中作者借助大运河将自己的历史感与审美体验呈现给读者。故事主要围绕着大运河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5期2020-03-01

  • 徐则臣自称写《北上》靠的是“现实感”
    近日,徐则臣接受采访时表示,获奖就像踢球,偶尔进球,高兴完还是要接着踢球,“我不会因为《北上》获奖而改变我的创作计划。”徐则臣坦言,获奖祝贺之后,活动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他这个球员还得以平常心继续满场跑。在他看来,一个球员的尊严和职业荣誉感不仅在于进球,更在于在场上不懈地跑动。同样,一个作家不仅需要来自奖项的惊喜和鼓励,更重要的则是之后能一如既往,甚至更加勤奋地写作。谈及《北上》所牵涉到的现实主义创作,徐则臣表示,现实主义跟题材有关系,他更愿意用“现实感”

    文学教育 2019年11期2019-11-26

  • 省略带来的别样魅力:《如果大雪封门》
    宇华内容摘要:徐则臣的小说具有节制的审美艺术,在其代表作《如果大雪封门》中体现明显,化为独居特色的省略手法。他通过在人物上,情节上,语言上的三重省略,为读者打造了一个独特的北漂世界,带来的独特的审美享受,也为当代作者写作提供了新的创新途径。关键词:徐则臣 《如果大雪封门》 省略艺术徐则臣小说带有省略的特色。当我们在读《如果大雪封门》时,无论是在故事情节上,还是人物语言上,总感觉缺了点什么,这“缺了点什么的感觉”就是由于徐则臣故意的省略所造成的。实际上,正是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8期2019-10-22

  • 艺术虚构与艺术真实之间书写新历史
    说《北上》中,徐则臣实现了时代感与历史感的完美融合。小说以针脚绵密的真实细节与饱满真诚的情感交织建构起百年的京杭运河史,五大家族(谢、邵、周、孙、马)之间的百年秘史,进而展现了一条河流对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小说游走于艺术虚构与艺术真实之间,书写了新的关于运河的历史。关键词:徐则臣;《北上》;艺术虚构;艺术真实[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02在当代写历史,在故事、细节和情景的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4期2019-09-16

  • 一切美好从此发生
    在想:如果没有徐则臣,也许就不会有知行空间。淮安是运河边的一座小城,据说曾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四大都市”。如今的淮安跟其他三个城市已经不是一个量级,能够归纳出的共同点似乎只剩下“运河边的城市”。20多年前,徐则臣还是一个青葱少年,命运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他毫无防备地被抛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当时的淮安,历史上曾有的繁华被各种凋敝遮掩着。这个城市,这所学校,都背离了他对于未来的憧憬,那一刻的苍凉,使他在暑热还未退尽的9月,感受到的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新阅读 2019年4期2019-09-10

  • 例谈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在高考阅读题中的应用
    篇小说    徐则臣    迟子建在2007年至2018年的全国卷试题中,曾两次使用了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获奖作品作为考题,一次是2014年全国Ⅱ卷中的《鞋》,另外一次是2018年全国Ⅰ卷中的《赵一曼女士》。通过对历次高考文学类文本题型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的研究,笔者选择迟子建的《雾月牛栏》和徐则臣的《如果大雪封门》作为研究对象,力图用模仿高考题型的形式,对高考与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做一次有益的探索。一、选题缘由历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的获奖作品有很多,之所以选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2019-08-24

  • 历史·道具·跨界 ——徐则臣《北上》中“运河”意象分析
    溯性。(二) 徐则臣小说历史叙事版图的构建运河意象打通了徐则臣“地标”——“花街”“北京”的“任督二脉”,至此,徐则臣笔下的故乡“花街”沿着运河逆流蜿蜒而上,抵达王城“北京”产生了互文性。回溯徐则臣的创作,《水边书》塑造的是“花街”地标,生活在运河南岸的小城青年们的悲欢;《王城如海》塑造的则是“北京”地标,一群形形色色的京漂笼罩在雾霾与沙尘之中灰头土脸的生活;《耶路撒冷》则是生活在运河支流的青年们游离于“花街”与“北京”两个地标之间的故事,在《耶路撒冷》中

    名作欣赏 2019年14期2019-07-16

  • 从桃花源到花街:徐则臣对乡土乌托邦的继承与重建
    断重述、改造。徐则臣作品中的“花街”意象,以一种从乡土乌托邦向城市乌托邦转型过程中的姿态,真实再现了现代化进程中现代人“理想家园”幻想的转变。无论是重返桃花源还是重返花街,都是为了自我确证,为灵魂寻找一块寄居地。不同的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旦离开便再也回不去的、毫无杂质的彼岸;花街却是随时可以找回,宽容了人们爱与欲的此岸。从对彼岸的追寻回到对此岸的爱与珍惜,意味着现代人的双脚重新踏回生活着的这片土地。关键词:徐则臣 花街 桃花源 乌托邦 耶路撒冷在西方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5期2019-06-25

  • 历史·道具·跨界
    李枞摘要:在徐则臣小说创作过程中,有三个不容忽视的地理关键词:“花街”“北京”“运河”。“花街”系列作品是徐则臣小说创作早期的地理关键词,而不管是作为运河支流南岸小城的“花街”,还是“北京”系列书写中,都体现着徐则臣对“运河”意象的眷恋。“运河”意象是贯穿于徐则臣小说书写始终的一个符号,它既是历史的象征、作家叙事版图重要的线索,也是精神的寄托与精神的归属。关键词:运河 徐则臣 历史 道具 跨界一、“运河”意象《北上》中,“运河”意象的选取共有三重意蕴。(一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5期2019-06-25

  • 海淀作家大讲堂:徐则臣论写作中的软实力和硬功夫
    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以自身创作体会为切入点,全面阐释“写作中的软实力和硬功夫”,带给现场观众全新的文学创作视野和思考维度。在京多名作家以及鲁迅文学院部分学员、中关村海归文学社团、海淀小作家协会、海淀高校文学社团联盟和社会文学爱好者300余人现场聆听。徐则臣,《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被2015年《南方人物周刊》评为“2015年中国青年领袖”,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

    中关村 2019年6期2019-06-17

  • 徐则臣称运河一直是自己写作的重要背景
    有效的路径。”徐则臣日前接受采访时这样形容运河对于自身创作的意义。谈到书写运河的情缘,徐则臣回忆他在运河岸边的童年,“对农村孩子来说,水就是我们的天堂,那个时候没有变形金刚,没有超人,连电视都没有,没有现在任何孩子能玩的娱乐设施。但是我们有水,可以打水仗、游泳、溜冰、采莲……”新书《北上》由徐则臣潜心四年創作完成,为写作新书,徐则臣实地走访大运河,在通州段走访期间,北京市物资学院大运河研究院教授陈喜波陪同徐则臣并为他解释了河道古今变迁和历史内涵。陈喜波认为

    文学教育 2019年3期2019-04-01

  • 徐则臣长篇新作《北上》出版
    北上》的源起,徐则臣将其归于自身对水的感情以及在运河边的生活经历。日前,“我们的历史写在这条河流上——著徐则臣《北上》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北上》是徐则臣潜心四年创作完成的长篇新作。徐则臣表示自己对于《北上》感情特殊,从小生活在水边,后来念书工作的城市就有一条运河,“二十年来,我一点点地把运河放进了小说里,运河也一直是我小说非常重要的背景。慢慢地,你对它的描写越多,认识越清楚,它就会变得越立体、越全面,忽然有一天,这条河一下子在我面前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轮

    文学教育 2019年3期2019-04-01

  • 徐则臣创作综论
    小说创作以来,徐则臣在文学道路上已然走过22年的时光,他共创作《午夜之门》《夜火车》《水边书》《耶路撒冷》《王城如海》《北上》6部长篇小说,《跑步穿过中关村》《天上人间》《居延》《我们在北京相遇》《花街》《如果大雪封门》《人间烟火》《大水》《我们的老海》《养蜂场旅馆》等中短篇小说60余篇,散文集多部,《青云谷童话》1部,总计约300万字。其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冯牧文学奖、“红楼梦奖”决审团奖,其中有3部入围茅盾文学奖题名,《耶路撒

    枣庄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01-29

  • 主持人的话
    次,我们选择了徐则臣和黄孝阳。当我们将他们并置时,便会发现两位作家在书写对象、叙事风格和文本形态等方面形成了鲜明对比。北方雾霾里的沉郁、悲苦和凛冽与南方凄风冷雨中的阴鸷、偏执和潮湿,只是文学想象的表层差异。徐则臣无疑更偏爱在尘世中穿行,用肉身与周遭世界短兵相接,在具体经验的写实性描绘中传达着对于这个世界的恨和爱。而黄孝阳似乎更愿意与这个世界保持一种疏离、远观的关系,似乎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都可以依靠智识和技术来解释。两人都是以长篇见长的作家,在长篇小说的文

    当代作家评论 2018年1期2018-11-12

  • 徐则臣京漂小说的叙事张力
    “京漂”小说是徐则臣对文坛独特的贡献之一。在故乡与北京、精神与生存、男人与女人等多重叙述张力之中,徐则臣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富有意味的叙述形式展现了现代转型过程中从乡村走向城市的年青一代的生活方式、情感状态与生存处境,超越了“乡下人进城”“底层叙述”的历史局限,表现出从现实经验层面向精神探索层面的突进。关键词:徐则臣 京漂小说 叙事张力徐则臣是70后作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青年作家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词),叙述

    文学教育 2018年6期2018-06-21

  • 代际意识与徐则臣的小说创作
    中的集大成者,徐则臣的文学创作毫无疑问已经与“70后”的这个称谓发生关系。回顾“70后作家”的登場、发展历程可以发现,“70后作家”在一种不尽人意或至多可称作差强人意的轨迹上滑行:因为出场方式的随意、粗糙再加上媒体制造的噱头与浮躁化的炒作, “70后作家”的印象一开始便掩盖在“美女作家”、“个人化写作”、“激素催生的写作” 等负评重重的标签式话语背后;继而,随着诸如刘玉栋、徐则臣等扎实、坚硬的“实力派”写作者出现,“70后作家”又在一股抱怨之流中贴上“被遮

    扬子江评论 2017年6期2018-01-10

  • 徐则臣小说创作
    周新民新势力评徐则臣小说创作周新民我原来一直以为徐则臣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作家。之所以产生这种错觉,是因为徐则臣的创作坚持走叙事形式的探索的道路。他的小说在空间叙事探索上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实绩,相信读他的《耶路撒冷》的同仁都会有这种判断。叙事形式探索曾经是“60后”作家的专利。我错判徐则臣为“60后”作家就是出于这种“定见”。自从先锋作家们纷纷转向,叙事形式探险再难以在中国文学中出现。《耶路撒冷》的出现,的确给人惊艳的感觉。作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生

    长江丛刊 2017年13期2017-12-01

  • “他的欲望无条件地指向远方”:徐则臣
    地指向远方”:徐则臣论党艺峰一、到世界去:病孩子的欲望与现代性危机的表征“到世界去”,是贯穿徐则臣全部写作的核心句子,也是他全部写作的基本动机。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文体,寄生于不同的人物形象,徐则臣不由自主地重复这个句子。一个句子,有时就是一个生存事件。这个被徐则臣反复叙述的事件,其源头可以追溯到鲁迅那里,如《呐喊·自序》所述,从小康之家堕入困顿,鲁迅终于决定去异地,走异路,寻求别样的人们。这种选择促使鲁迅那代人以超然的身份进入历史,他们创造并同时叙述历史

    小说评论 2017年1期2017-11-13

  • 徐则臣首次创作儿童文学《青云谷童话》
    徐则臣首部儿童文学作品《青云谷童话》近日在天津首發。徐则臣是“七零后”代表作家之一,长期以故乡和北京为创作支点,书写当下现实,代表作有《耶路撒冷》《王城如海》《午夜之门》《夜火车》等,曾获得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等文学界重要奖项。由新蕾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的《青云谷童话》,是徐则臣为儿童创作的首部跨界童话,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青云谷的奇幻故事。在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并存、发展的主题下,故事以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青云谷的“现代化”进程为经,以男孩古里和怪物古

    文学教育 2017年7期2017-07-08

  • 写作是一个人的战斗
    感染了,还是看徐则臣的专访看多了,我竟无比强烈地想推荐徐则臣的这句话给文字对面的你——写作,是一个人的战斗。在徐则臣的专访里,他提到自己喜欢的作家很多。比如葡萄牙的萨拉马戈、德国的君特·格拉斯、墨西哥的胡安·鲁尔福、英国的奈保尔、南非的库切等等,但他不是完全的学习吸收,甚至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优点汲取,用他的话说:“我可能跟他们写的完全不一样,甚至方向完全相反,但我会看他们的作品,因为它会激发出你很多想法。”在他看来,一些语感完全不同的作家都能刺激到他,让他形

    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1期2017-03-09

  • 短篇,可以用短篇的形式乱来——读《我的朋友堂吉诃德》
    诃德》→武歆一徐则臣是一位极具理想追求的小说家。在引起广泛关注的长篇小说《耶路撒冷》和书斋意蕴的随笔集《把大师挂在嘴上》相继出版后,以中短篇小说走上文坛并依靠强劲底蕴而迅疾成名的徐则臣,把自己十年来颇具特色的短篇小说集合成册——《我的朋友堂吉诃德》。这部由花城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小说集,共收录了徐则臣的十二个短篇小说,这不仅是他近年来短篇小说创作的一次回望和总结,同时也是他多年创作思考后的一次自我检阅。正如他在代跋《我的短篇时间》中所讲的,“短篇的确不能用长篇

    湖南文学 2016年2期2016-12-08

  • 徐则臣小说的空间叙事
    0后”作家中,徐则臣以鲜明的创作特色和不可忽视的创作实力获得了广泛关注。作品被分为“故乡”和“京漂”系列,通过对以花街为主的城镇生活和都市边缘人物的京漂生活的描写,阐发人与城、人与时代关系的思考。本文从空间叙事角度切入,通过空间分析解读徐则臣小说,并试图把握徐则臣小说的空间叙事建构。关键词: 徐则臣    空间形式    空间叙事在“70后”作家群中,徐则臣受到的关注更多。从1997年开始写作,2002年发表《忆秦娥》开始受到关注,到今天,近二十年来,徐则

    文教资料 2016年22期2016-11-28

  • 徐则臣:70后正面对别样的乡愁
    家咖啡馆,作家徐则臣对记者说道。他将自己归入“理性作家”之列,他的长篇小说《耶路撒冷》就是对“70后”一代的意义追寻,探寻中国社会近30年的转型期内,他们的焦虑、矛盾和坚守,被评论家们称为“一代人的心灵史诗”。《耶路撒冷》自2014年3月出版后,如今已经第九次印刷。新旧交替,在各媒体回顾上一年的多个榜单中,这本小说赫然在列。2014年成了徐则臣的丰收年,凭借这部长篇小说获得老舍文学奖,又凭借短篇小说《如果大雪封门》获得鲁迅文学奖,评论家陈晓明称他为“70后

    当代工人·精品C 2016年1期2016-04-11

  • 徐则臣的前文本、潜文本以及“进城”文学
    刘 琼中国文学徐则臣的前文本、潜文本以及“进城”文学刘琼每个作家的写作都有或隐或显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展现自己的文化DNA。作家徐则臣对此属于高度自觉,他一直在缔造自己的“进城”文学。对于新世纪以来中小知识分子经验世界的零距离深度观察和残酷挖掘,形成徐则臣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长篇小说《王城如海》是“进城”文学的延续,为了“进城”,余松坡付出了“道德”代价乃至一生安宁,作品藉由余松坡这个“进了城”“留过洋”“心事重重”“来历不明”的知识分子内在精神的反省批判,探

    东吴学术 2016年5期2016-03-18

  • 阅读者徐则臣
    武歆阅读者徐则臣武歆一写徐则臣,是我写作70后作家印象系列中较难开始的一篇。在当下众多优秀的70后作家中,徐则臣的创作个性极为鲜明,而且长、中、短篇小说齐头并进,无论四五千字的短篇,还是四五十万字的长篇,比较下来似乎没有明显的落差,水准大体保持一致,这对于一个1978年出生的作家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如此,关于他小说创作的各种评述,早就有许多著名评论家做过太多的阐述,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再去议论他的创作,似乎也没有“添足”的必要。如何寻找一个有效的

    文学自由谈 2016年1期2016-03-16

  • 安徽文艺社力推当代实力作家
    作家的代表——徐则臣、马小淘、弋舟、李浩等四们青年作家,带着安徽文艺出版社为他们精心打造的最新作品与北京读者见面。此次由安徽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徐则臣原创小说精品两种”中《啊,北京》是徐则臣“北京”主题小说精选集,收入了《啊,北京》《我们在北京相遇》等8部中篇小说,展示出北漂族的思考与人生,深入地探讨了全球化与这座巍巍古城的内在联系。70后作家李浩带来的是他的一本以传统为外衣,先锋为精髓的中短篇小说集《变形魔术师》。弋舟是70后作家中冲锋在前的代表。这次他带

    出版参考 2016年2期2016-03-16

  • 传统的鬼,现代的人——论徐则臣小说的神秘主义叙事
    现代的人——论徐则臣小说的神秘主义叙事⊙周文[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摘要:细读徐则臣的小说,神秘的气息四处弥漫。小说中丰富的民间神秘文化是对传统志怪文化的接续,然而其神秘背后所透视出的对灵魂的焦灼、对现代人性的考问,却是明显溢出对所谓神仙鬼怪的猎奇或膜拜,本土文学资源背后是现代人的生存体验;设造迷宫,设置陌生人和省略空缺等形式形成的神秘主义叙事显示出对先锋小说采用的现代主义形式的借鉴,而其始终不忘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摹写与观照,

    名作欣赏 2016年2期2016-01-28

  • 从“花街”到“耶路撒冷” ——徐则臣作品研讨会暨“我们这一代”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综述
    路撒冷” ——徐则臣作品研讨会暨“我们这一代”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综述■ 闫海田 李相银2014年10月11日,“从‘花街’到‘耶路撒冷’”徐则臣作品研讨会暨“我们这一代”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在淮阴师范学院举行。活动由淮阴师范学院、中共淮安市委宣传部主办,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省企业文学研究中心承办。徐则臣曾就读和任教于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现为《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今年8月凭借长篇小说《耶路撒冷》、短篇小说《如果大雪封门》连获老舍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60

    雨花 2015年13期2015-11-18

  • 主持人语(2)
    目曾推出过作家徐则臣与批评家张艳梅教授的一次对谈,他们对文学创作中许多非常关键的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同样是在去年,徐则臣推出了长篇小说《耶路撒冷》,先后获得了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等重要奖项。《耶路撒冷》有着很鲜明的代际意识,可视为一代人的精神传记,其意义又不局限于此。从中,我们看到当代文学的许多生长性因素,比如青年作家视界的扩展,对宗教与历史问题的新的观照方式,个人经验与社会经验的关系……这些都是值得继续讨论的。另外,有关文学之地方性与世界性的问题,是

    创作与评论 2015年8期2015-05-30

  • 徐则臣:“70后”正面对别样的乡愁
    赵晓兰徐则臣,197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70后”作家代表人物。现为《人民文学》编辑。“作家大概分为几种,一种用皮肤去写,主要凭借感受;另一种用心去写,凭借情感;还有一种用脑子去写,这类作家相对比较理性,一定要先解决‘我写这个意义在哪里’的问题。”在中关村附近的某家咖啡馆,作家徐则臣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说道。他将自己归入“理性作家”之列,他的长篇小说《耶路撒冷》就是对“70后”一代的意义追寻,探寻中国社会近30年的转型期内,他们的焦虑、矛盾和坚守,被评论家们

    环球人物 2015年5期2015-03-02

  • 七十年代人的心灵史
    014年,作家徐则臣成了双料王,他的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获得老舍文学奖,短篇小说《如果大雪封门》获鲁迅文学奖。12月底,身为《人民文学》杂志编辑部主任的徐则臣除了日常的工作,忙着收获各种好消息,“搜狐读书2014年度小说”“新浪十大好书”。接受本刊采访时他的《耶路撒冷》,从2014年3月出版以来已经加印到第四版了。荣誉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各种作品研讨会和讲座,还有朋友们的围观赞叹,微信圈里他解释为“主办方的安排”。1978年出生于苏北农村的徐则臣,脸上还带着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1期2015-02-13

  • 身份如何认同:祭奠“古典”,或作为“现代”突围的一种方式 ——徐则臣小说论
    一种方式 ——徐则臣小说论□徐 妍 姜宝虎(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071)徐则臣小说“古典”“现代”身份新世纪以来,徐则臣小说从故乡记忆出发,与古典记忆、经典记忆一并铸造为年轻的“旧灵魂”。它从“故乡”系列出发,继而叙写“京漂”系列的“边缘人”世界。这些人物一路打拼,却不断陷入绝境之中,死地逢生。在幻梦碎裂,终踏上“还乡”之路时,“故乡”远矣,但见“现代”这列时间的“夜火车”呼啸而过。在这个被反复书写的现代性“归乡”主题中,徐则臣小说承载的“边缘

    名作欣赏 2010年3期2010-08-15

  • “中国意识”与两部长篇
    的探索。韩东与徐则臣分别代表了两代(1960年代初、1970年代末)、两类(体制外、体制内)作家对这一问题均做出了自己的思考。2008年韩东的《小城好汉》、徐则臣的《午夜之门》就是这一思考的结晶。[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意识;韩东;徐则臣1901年至196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西方作家60人,占获奖总人数的98.4%;亚非拉获奖者仅印度泰戈尔1人,占1v6%。从1966年至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共30人,其中西方作家20人,占66.7%;亚非拉

    电影文学 2009年12期2009-10-23

  • 徐则臣评集
    徐则臣的写作,已经充分显露了一个优秀小说家的能力和气象:他对充满差异的生活世界具有宽阔的认识能力,对这个时代的人心有贴切的体察;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具有充分精神和艺术准备的小说家,他对小说艺术怀有一种根植于传统的正派和大气的理解,这使他的小说具有朴茂、雅正的艺术品格。——李敬泽徐则臣身上有令人敬佩的“忠直无欺”之气,有我们久违的书写品质:“诚实”“理解”“朴素”“从容”“诚恳”,当这些品质慢慢累积,便构成了这个时代里罕有的某种与“正”有关系的品质,在我眼里

    百花洲 2009年6期2009-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