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制

  • 重思钱穆与张君劢中国古代政制之辩
    君劢关于中国传统政制的论述,认为这是政治儒学发展过程中必然涉及的两种政治路线选择(3)邓丽兰:《儒教民主,抑或宪政民主——试析张君劢与钱穆关于中国传统政治之论争》,崔向东等:《王权与社会——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武汉:崇文书局,2005年版,第454-463页。;任剑涛同样在政治儒学的框架内分析钱穆、张君劢二人的理论,强调以恰当现代政治判断力为前提的促人觉醒才合乎现实(4)任剑涛:《“良知的迷惘”——徐复观、张君劢与钱穆的政治儒学之争》,《清华社会科学》

    管子学刊 2023年3期2023-12-24

  • “王”与“霸” ——早期儒家与古希腊政制观之比较
    “哲学王”“荣誉政制”等)所隐藏的王道与霸政的思想内核则与儒家这一思想不无相似之处,而其与儒家思想的不同之处则更说明了西方古典主义政治学的特点。一、早期儒家政制观中的“王”与“霸”关于“王”和“霸”的争辩一直是早期儒家哲学所关注的重心。尽管孔子希望一个统治者能够培养自己成为仁爱的君主,但他也注意到成为仁爱圣王的难度。他说,“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论语·子路》)。修身以成仁是一个需要在很长时间内努力实践的艰苦过程,而这一过程很难在一个人有限的生命中完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2-06

  • 绩效比较:政治制度合法性的重要来源
    时,对于西方民主政制的乐观情绪还曾充斥着整个西方社会。其间的评价或态度的转变,让我们不得不开始对其所处的历史环境进行比较。对比之下,不难发现:一方面,正如上述所言,不同观感的产生,往往是与重大的历史事件或社会危机相关联的;另一方面,对于西方民主政制的肯定或质疑,往往伴随着与另一种民主政制的绩效比较。进而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重大的历史事件或社会危机发生时,如果没有可供参照比较的对象,人们还会对西方民主政制产生肯定或质疑的评价或态度吗?换句话说,政制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1-29

  • 专题一:历史视野下的港台研究
    理解,为何在香港政制问题上,代表制是一个比直接民主更有效的理论工具。原因即在于,代表制完成了直接民主难以完成的理论任务:在香港政制中摆正了“国家”的位置,明确了中央对香港政制发展的主导权。陈忠纯“民族自决”论不但启发了国人反帝反殖民的意识,还提升了两岸同胞携手共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自觉,有力地促成了两岸民族主义者的合流。台湾革命者希望得到祖国援助,认为两岸民族运动应该相互推动。他们也逐渐意识到,祖国革命取得成功,是台湾革命成功的前提。

    开放时代 2021年6期2021-11-22

  • 《理想国》中的国家观
       国家   政制国家观念是《理想国》中最基本的内容。《理想国》中认为国家是城邦成长的必然需要,是社会分工的调节方式。从国家的结构来看,阶级社会时期的国家必定是由不同的阶级组成的,《理想国》主要是由统治者、武士和生产者三种人员构成的。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分工,国家各社会阶层的关系体现在分工中。每个阶级各司其职,国家才有一个合理稳定的结构状态。从国体来看,国家的国体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在三个阶级中,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哲学王担任。在政体方面,认为王者

    文教资料 2021年17期2021-09-13

  • 香港研究修例,要求区议员宣誓
    已进入最后阶段,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会在春节后提交草案让立法会审议。林郑同时透露会修例规管“起底”,以保障个人隐私。她说,过去两年社会动荡,加上疫情肆虐,网上充斥“起底”、仇恨及歧视性言论,为此政制及内地事务局正联同私隐专员公署积极推进修订“私隐条例”,包括将“起底”行为定为刑事罪行,要求社交平台或网络移除涉及“起底”的内容,同时赋予私隐专员刑事调查及提出检控的权力等。此外,林郑月娥4日还谈到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制定劏房租务管制以及加强旧式楼宇消防安全3项

    环球时报 2021-02-052021-02-05

  • “历代政治得失”的微言隐义
    野,虽聚焦于传统政制检讨,也应当在远大的立国意识和宪制思维上把握其忧惧。政学、史学,不为两橛,阐新命于传统。政治传统包涵广袤,大体有理想、人物和政制三者。《历代得失》讲演,以政制为中心。这个优先排序,至其晚年《晚学盲言》讨论政治社会,仍一以贯之。为什么政治制度对于探讨传统得失如此重要?一九五一年三月钱穆的《主义与制度》一文已显示一年后讲演的关切取向。他指出,主义与制度相互配合,有主义无制度是落空,有制度无主义是盲目。二者各有特性,即主义不求人人信服理解,而

    读书 2020年10期2020-10-13

  • 与“灵魂城邦的王”建立班级共同体
    演变,意味着现代政制思想逐渐融入教育当中。班级,不再是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简单的集体代名词,而是由班主任与学生组成的共同体。《理想国》第八卷中的政制演变,体现了政制与个人灵魂之间的密切联系:一方面,政制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灵魂;另一方面,个人灵魂推动政制演变,且每个人都是灵魂城邦内的王,班级就相当于一个城邦。将此潜移到探寻适合班级共同体的政制,可验证当下提倡民主式班级管理的合理性。据此,构建班级共同体的策略,可从意识、文化、制度三个层面摸索。关键词: 政制   

    文教资料 2020年12期2020-07-14

  • 香港回归前和彭定康的斗争
    中英双方围绕香港政制改革问题,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外交斗争。 1992年,以梅杰首相为首的英国保守党政府派彭定康接替卫奕信出任末代港督,从而在香港问题上走上了同中国不合作甚至进一步对抗的道路。1992年10月,彭定康作第一次施政报告,公布了他的政改方案。表面上,这个方案仍然要维持行政主导制,实际上却要急剧改变政制,迅速提高立法机构的地位和权力。 中方冷静分析形势,做好了两种准备:一方面表达坚定的立场,进行必要的斗争,争取维护双方合作的基础;另一方面为最终可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34期2019-09-10

  • 教育何以塑造理想国 ——《理想国》卷八刍议
    然后考察不同城邦政制下个人之正义。为满足这一论证目的,柏拉图必须先预设并证明个人与城邦之间何以存在同构关系。一、个人与城邦之同构在卷二中,柏拉图初步建立了城邦和心灵的同构关系,提出了个人正义放大后即是城邦正义[1](P368e),通过探讨城邦正义可以更好地回答“何为个人正义”的问题[1](P368a)。于是,柏拉图在卷八中逐一探讨了各种不同的政制。借苏格拉底的辩论,柏拉图明确了城邦与个人之间的同构性,不同的政制起源于不同的人们的个性,而不同的人们个性又受不

    社科纵横 2019年4期2019-02-18

  • 追求与超越:论柏拉图的民主政制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重读柏拉图《理想国》
    最终形成了“民主政制”。柏拉图对民主政制的批判以及其民主政制思想,对现代国家“民主化浪潮”过程中的民主转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从柏拉图《理想国》中探寻民主政制思想的有效借鉴,则显得尤为重要。一、柏拉图对民主政制的批判柏拉图对民主政制的批判来源于一对矛盾:自由和平等。自由是指由于人们所具有的民主人的本性,自由追求各种各样的欲望便成为建立民主政制所追求的目标;平等是指在追求和选择各种各样的欲望的过程中,欲望之间是具有平等的关系,可以自由选择。因此,自由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2期2019-01-26

  •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灵魂学说
    结果。三、灵魂与政制的关系柏拉图在《理想国》的第八和第九卷比较研究了理想城邦的“贤人政制”和希腊城邦中存在的四种政制,分析了五种政制的演变关系。柏拉图认为,五种政治制度,按照其优劣依次排列应为贤人政制、荣誉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和僭主政制。柏拉图主张国家所采取的政治制度是由其伦理状况所决定的,同时它和其社会成员的灵魂状态间存在着对应的关系。贤人政制中,社会成员都只从事最适合自身本性的职业。城邦通过一系列考察手段遴选出富有哲思且精通政治的“哲学王”担任执政

    长江丛刊 2018年12期2018-11-14

  • 苏格拉底葬礼演说中的德性与政制—柏拉图《默涅克塞诺斯》的哲学教育*
    的公民德性与民主政制之间关系的难题。实际上,就德性与政制的关系问题,苏格拉底除了在《普罗塔戈拉》中难为过普罗塔戈拉,他还在柏拉图另一篇对话《默涅克塞诺斯》(Menexenus)中亲自做过论述,而且论述的方式与普罗塔戈拉解答的方式完全相同—既讲神话又做论证。苏格拉底为何在《默涅克塞诺斯》中再次涉及该问题?我们认为,很大程度上与这篇对话的戏剧情节体现的意图有关。该对话的戏剧情节非常简单,对话开头和结尾是苏格拉底与雅典贵族青年默涅克塞诺斯(Menexenus)的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18年3期2018-11-13

  • 从混合政制理论视角看美国民主制的危机及变迁趋势
    验和发现一个贤能政制(epistocracy,the rule of the knowledgeable)的时候了。虽然这本书从政治哲学来看并无多少新意,但显然折射出当前美国人对本国民主政治现状非常不满的普遍心态。在受到高度关注的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中,毫无从政经验且言行风格极端的大地产商唐纳德·特朗普的当选更造成相当多美国人的强烈不满、忧虑和恐惧。唐纳德·特朗普执政一年多来,一方面,美国民主体制的基本架构继续维持,对唐纳德·特朗普将瓦解美国民主制度的担

    社会科学动态 2018年4期2018-03-31

  • 民主政制与国际关系 ——论色诺芬的《雅典政制
    的短篇作品《雅典政制》,〔4〕则揭示出希腊城邦之间并不和谐。通过色诺芬的描述,我们可以理解,雅典城邦如何处理与其他城邦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民主政制的雅典如何处理其“国际关系”。一旦我们理解了《雅典政制》基于民主政制描述的雅典与希腊其他城邦之间的残酷关系,那么,与非希腊城邦之前的关系似乎都无需提及了。政制(politeia)向来是西方政治哲学思考的核心论题,不过,某种程度上,色诺芬这部《雅典政制》反而更接近孟德斯鸠,而非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因为在《雅典政制

    学术界 2018年11期2018-02-21

  • 政治哲人眼中的女性与城邦 ——解读色诺芬的《斯巴达政制
    色诺芬的《斯巴达政制》共十五章,其中第一章对斯巴达女人和婚姻生活的描述,成为后世人们了解斯巴达社会,尤其是斯巴达妇女社会生活状况的重要史料。本文基于对《斯巴达政制》1.3-1.4中的重点字词、辞章和文脉的梳理,深究色诺芬的笔法。色诺芬对照斯巴达与其他城邦在女性的饮食、劳作、身体锻炼等方面截然不同的政制安排、立法措施和生活方式,处处都是盛赞的口吻,然而,其中却暗自检视了斯巴达女人的道德品性和斯巴达城邦的精神。色诺芬从政治哲人的角度思考斯巴达女人与政制的关系。

    江西社会科学 2018年9期2018-02-10

  • 秦汉政制构造原理榷论
    史两千余年的古代政制,定型始自秦汉,功用完善于唐宋,弊端显现于明清。本文主要聚焦于中国古代政制之肇始与定型阶段。*参见劳榦:“从儒家地位看汉代政治”,《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3页(“近代政治制度大多始于秦汉,至今虽有若干受西方影响,但中国传统还是存在的。甚至于新的法律,其中还保有固有的法律精神,这仍是从秦汉沿袭而来”)。一般认为,春秋战国系中国古代历史之一大变局,除“礼坏乐崩”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一种全新类型的政制之塑造提供了契

    治理研究 2018年2期2018-02-07

  • 柏拉图《法义》中的监察官制度探究
    让人满意的立法和政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本文分析和探讨的对象。本文主要通过对五个问题的讨论来系统地阐述柏拉图对于监察官制度的理解:一是监察官的角色与地位,二是监察官的遴选与荣誉,三是监察官的职责与被监督,四是监察官制度的特色,五是监察官制度的性质与目的。一、监察官的角色与地位(一)监察官的制度角色柏拉图认为,监察官有三种主要角色。第一种是“监察人”,监察人是城邦全体行政官员的监察人,而不论受监察的行政官员是否称职。这里的“行政官员”不同于我们今天在权

    山东社会科学 2017年12期2017-04-02

  • 德性与制度:反思汉晋儒学政制
    ;健行;阴谋术;政制中图分类号:B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7)02-0084-005《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今大汉继周,久旷大仪,未有立礼成乐,此贾谊、仲舒、王吉、刘向之徒所为发愤而增叹也。”[1]1075清儒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十一《汉书》五有“汉无礼乐”条,勾考《礼乐志》,云:“《礼乐志》本当礼详乐略,今乃礼略乐详。全篇共分两大截,后一截论乐之文较之前论礼,其详几三倍之。而穷之于乐,亦不过详载郊庙歌诗,无预乐

    江淮论坛 2017年2期2017-03-30

  • 政制构建与公民权利的古今差异
    不同时期下关于对政制的构想及对公民权利的要求。【关键词】政制构建 公民权利一、关于政制的构想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第一位政治科学家,首先,他关于政制的设计是基于人类共同体的论断。他理论的出发点便是人类出于自然的本性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大群体,出于共同的目的为城邦而奋斗,城邦事务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善即最高目的。其次,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三种基本的政制形式,分别是君主制、贵族制与和共和制,以及三种形式的变体僭主制、寡头制和民主制。那么怎样区分好坏政制呢?他认为“如果是面对

    商情 2017年5期2017-03-30

  • 珀律比俄斯的混合政制论与马基雅维利
    珀律比俄斯的混合政制论与马基雅维利马 勇(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院, 北京 100872)根据古典政治思想,政治的兴衰包括两个方面:政治体的兴衰和政制的兴衰。珀律比俄斯将两者结合起来解释古罗马的兴衰,并断言政制的兴衰是政治体兴衰的根本原因。任何政治体,包括罗马的政治体在内,其兴衰无法摆脱“命运女神”。马基雅维利是现代政治思想的开创者,他的《李维史论》表面上讨论古罗马的政治实践,实际上则为未来的“新罗马”构建了一种新的政制。他认为,凭借这种新的政制,“新罗马”就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3-10

  • 民初国会存废之争与民国政制走向
    会存废之争与民国政制走向文/杨天宏国会政治昙花一现与“代议然否”讨论的兴起近代国人追求西方观念与制度,不惜流血牺牲。然而,被视为自由民主“制度化建构”的代议制机关国会在中国却命运多舛。从1913年4月8日建立到1925年4月24日段祺瑞临时执政府下令取消“法统”,致使国会失去法律依据而不复存在,仅断断续续运作了12年。若将不被承认的第二届国会即段祺瑞于推倒张勋复辟之后组建的“安福国会”排除在外,并不计3次在不足法定人数情况下召开的“非常国会”,再将袁世凯及

    社会观察 2016年1期2016-11-26

  • 論《裘利斯·凱撒》中的政制選擇
    利斯·凱撒》中的政制選擇陳會亮 (河南大學文學院)莎士比亞的《裘利斯·凱撒》看似表現了凱撒與勃魯托斯爲首的反叛集團之間的矛盾衝突,但雙方鬥爭的實質是羅馬共和政體與君主政體之間的較量。在這背後更根本的,是雙方靈魂品性的比較,即誰的德性更加適合羅馬共同體的政治需求。勃魯托斯以及凱歇斯靈魂及行爲的缺陷暴露出的是羅馬共和政制的危機,“凱撒精神”的最終勝利代表著莎士比亞對君主政制的肯定,而凱撒的被殺身亡則意味著賢良共和政制與君主政制之間的尖銳衝突。《凱撒》強調莎翁對

    古典研究 2016年1期2016-11-25

  • 《斐德若》中的“忒伍特神話”解析
    別代表關於書寫與政制問題的兩種理解方式——啟蒙理想與王政傳統。塔穆斯對忒伍特的批評表明,書寫啟蒙的初衷是普遍改進人的天性,但由於試圖以智識化的“記憶”取代靈魂的“回憶”,普遍化的書寫啟蒙將會導致人性的普遍敗壞。蘇格拉底在“忒伍特-塔穆斯神話”的基礎上對智術化寫作提出了深刻的批評。Author:Dai Xiaoguang is Ph.D Candidate at School of Liberal Art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

    古典研究 2016年1期2016-08-16

  • 历史终结了吗
    他坚信,自由民主政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终点,今后不可能也不会再出现一个“更高级、更好的(政制)模式”。福山在《历史的终结》2014年版“序言”中承认,唯一确实可与自由民主制度进行竞争的体制是所谓的“中国模式”,它是威权政府、不完全市场经济以及高水平技术官僚和科技能力的混合体。不过,福山自信地说,如果要猜测一下,五十年后是美国和欧洲在政治上更像中国,还是中国在政治上更像美国和欧洲。他认为答案肯定是后者。因为,有很多理由表明中国模式难以持续。刘小枫说,福山没有考

    天涯 2016年3期2016-06-30

  • 对《理想国》卷一关于正义讨论的解读
    引申至自己的最佳政制,但卷一中其与色拉叙马霍斯等人进行讨论所持正义的观点又似乎与之后其理念有所矛盾。对于如何理解第一卷关于正义问题的讨论,本文针对苏格拉底分别与色拉叙马霍斯等人的讨论作出了解读:苏格拉底对于正义的观点从未模糊,只不过我们应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关键词:正义;政制[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2苏格拉底为了探寻正义是什么,通过城邦与灵魂的类比在《理想国》的二到四卷构建起了一个正义

    青年文学家 2016年9期2016-03-28

  • 西周时期周公政治领导力特色分析
    了一场前无古人的政制创制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周公审时度势地运用求新思维、秉持通盘筹划的统局观念、坚持脚踏实地的务实取向,推行“礼”的世俗化,构建了一个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制度体系。他创制的政治规制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实用性和社会规范性,适应了西周政治建设的需要,更奠定了中国传统政制文化的基础。从整体看,周公“政制创制”蕴含了丰富的政治智慧,对今天国家治理现代化亦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西周;周公旦;政制创制;政治领导力;领导特色《中共中央关于全面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07

  • 试论罗马共和的混合政制遗产
    论罗马共和的混合政制遗产陶焘对于共和主义传统,如果仅仅从约束政治权力以保护政治自由的角度理解,反而会忽视它对于政制构成问题的其它维度。就罗马共和国的混合政制模式而言,我们可以发现三种主要关注,即政治的观念、公民的界定以及诉诸传统的原则。政治意味着一种获得最优的生活方式的手段甚至最优生活本身,公民则主要是一种身份和权利,两者共同奠定了混合政制模式的基础。另一方面,罗马共和国通过混合本身实现了不同政制原则和价值的包容。在罗马混合政制中,一切决定性的政治变迁都是

    天府新论 2016年5期2016-02-12

  • 本地域名称沿革主线探析
    称、种族性名称、政制区划名称三类。前两者统称为人文名称。自然人文名称以自然空间为表,人文为里的命名,是生态系统与地域内人们的历史实践结合的名称。它分为五类:以地理位置名之的如南交、交阯、交阯部、交州、南裔、南徼;因海而名的如南海、南服;以气候名之的如炎洲、炎方、与南海结合的炎海、与地理相联的炎徼,与岭合一的炎峤;以岭名之的如陆梁、领南、岭南、岭峤、峤岭、峤南、岭表、岭服、与地理方位结合的岭外;岭与海兼称的岭海。它们都在历史中积淀了不同程度的人文意蕴。种族性

    岭南文史 2016年1期2016-02-04

  • 贤良政制与古典诗教
    于孔子和柏拉图的政制观念对其诗教观念具有决定意义,只有基于孔子与柏拉图政制观念的异同,才能更有意义地比较两者诗教观的异同。就根本理念而言,孔子和柏拉图的理想政治秩序都可以被归结为基于人性差序的贤良政制,因此,诗教在孔子和柏拉图那里都表现为贤良政制所要求的政治德性教化。但是,尽管上述德性教化在孔子和柏拉图那里都以中道或节制等原则为重要旨归,由于作为孔子理想礼制道德基础的“仁”与柏拉图理想城邦所要求的绝对公共德性之间存在重要差异,孔子之《诗》教观念与柏拉图的诗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5年4期2015-11-02

  • 香港民主发展历程的回溯与展望
    民主;港英政府;政制发展;“占领中环”;普选制度中图分类号:   D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5)05-0031-07我们生活在一个赞同民主的重要性和渴望民主的社会里。[1]18世纪,民主思想在欧美大陆得到广泛传播,民主制度嫁接在不同的土壤上,与不同的社会环境结合,就像人们经常说的那样“幸福的婚姻是相同的,不幸的婚姻则各有不同”。[2]回溯香港社会的民主发展历程和近些年来香港政治舞台的风云变幻,我们就会发现香港社会的民主政治问题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11-02

  • 梁振英批港大“香港自立自决”论
    、改善民生”。在政制发展问题上,梁振英指出,对偏离《基本法》的主張,我们也要有所警惕。过去一年多有关政制发展的讨论,说明社会上有不少人对中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以及对政制发展的宪制规定,在认识上仍有偏差。梁振英说,法治是香港的基石,香港的民主必须是法治下的民主;在追求民主的同时,应依法守法,否则便沦为无政府主义。梁振英指出,青年学生向往民主,关心政制发展,值得肯定,大学生是社会未来栋梁,值得大家爱护,但正因如此,对大学生和其他青年人更要“是其是,非其非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5年5期2015-05-30

  • 古典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
    现实着眼点是最佳政制 (regime)。政治哲学探求的善,即好的生活或好的社会,或正当的或好的政治秩序,是通过现实的“政制”来体现的。政制不仅意指政府形式,即是民主制、寡头制还是君主制,因为“政制同时意味着一个社会的生活形式、生活风格、道德品位、社会形式、国家形式、政府形式以及法律精神”。政制赋予一个社会以某种特性,因此,政制是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取决于社会中某一类人的优势,取决于他们对社会的明显主宰,因此,政制是不同类别人的共同生活的形式,是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4-03

  • 中央与香港反对派的真正分歧是什么?
    十三条立法,还是政制发展问题,都是由于触及了香港的“去殖民化”问题,触及香港的国家主权建构,触及香港灵魂深处的政治认同。在香港未完成“去殖民化”之前,或者说香港的国家认同没有确立之前,香港政制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国家建构的难题中。“稳健民主派”VS“激进民主派”香港政制发展就实现规定的普选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问题。这个问题固然是英国撤退战略的产物,但也是中央积极回应香港市民民主化诉求的产物。在这个问题上,中央坚持的是英国自由主义的政治传统,主张循序渐进地发展

    网络传播 2014年12期2015-03-16

  • 从激进主义走向保守主义 ——廊下派的政制问题
    义 ——廊下派的政制问题毛 丹,徐 健(浙江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杭州 310058)以往的政制史研究常常忽视廊下派的政制理论和实际态度,实际上廊下派在这方面的思考是非常深刻的,值得学术界给予必要的关注。希腊化廊下派搁置了古典希腊的政制学说,更愿意以共产主义理想来激进地批判或改造现实中的任何政制形式。但自廊下派入驻罗马以来,他们渐趋承认传统政制理论的价值,并且鉴于罗马当时的世界霸主地位,廊下派选择接受罗马的制度安排,先是支持倡导自由的共和制,接着又认可创造和

    学习与探索 2015年4期2015-02-25

  • 中央政府与香港政治发展的中道观
    下,才能实现香港政制发展的中庸之道,也才能使香港的宪制变迁成功。中央如果能够抽离于香港的地方政治,也就抽离了地方利益之争,这时候,香港的温和派才能真正发挥中间选民的作用,而香港的政制发展才有可能重新回归理性与和平。2015年6月18日,香港立法会对2017年政改方案投票,出席议员中28票反对,8票赞成,方案最终未能通过。对政改的反思,有几种典型的论调。第一种观点来自建制派的自我反思,这种观点认为,建制派在投票现场缺乏应变能力,为了“等发叔”出现战略性失误,

    中国法律评论 2015年3期2015-02-23

  • 嵌入式王权与英国均衡政制
    也为我们观照英国政制现实提供了某种透镜。但我们不应该忘记的是,相信某种规范理论也就等于是信奉了它的某种前提、概念以及解释模式,当然也包括它的偏见和先入之见,这就使得有时候某种规范理论所揭示的东西比隐藏的还要多。因此,从科学方法的角度讲,如果我们能够从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出发,就不应该从某种规范性的理论去发现我们想发现的东西,以至不去看我们不想看的东西。正如迪尔凯姆所说的那样,“实际上,在任何一项研究中,只有在对事实的解释达到一定地步时,才可能确定事实有其目的

    天府新论 2015年5期2015-02-12

  • 香港“后政改时期”:反思与展望
    港经济建设与民主政制发展前景如何?本期专论栏目以香港政制改革为主题,特邀八位香港问题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回答这些问题,反思过往,共议前路。香港中联办研究部原部长曹二宝从抗战时期中共对港方针切入,分析了中央对港方针的出发点、归宿点,以及香港发展面临不可错过的历史机遇。王振民教授提出要回归《基本法》文本本身检视香港政改,深入分析了《基本法》的五个基本问题。张定淮教授回顾了香港政改的历史并对香港民主政治的发展提出希望。陈端洪教授全面阐释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智慧,

    中国法律评论 2015年3期2015-01-29

  •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再发现
    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Athenaion Politeia或 The Athenian Constitution)是公元前4世纪末的作品。亚里士多德在其《尼科马胡斯的伦理学》的结尾,提到他要在前人的工作和他自己广泛搜集、研究的基础上写一部《政治学》。为此目的,他大致归纳了希腊城邦实行的四类政制:民主制、寡头制、僭主制、贵族制,并写有158 个邦的政制专著。当时,经过各邦此起彼落长期争霸,希腊世界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危机之中。至公元前337年春的科林斯会议,

    大众考古 2014年5期2014-11-16

  • 阿冈本与「政治神学」公案
    要科学地研究民主政制”,就“必须从一个我称之为政治神学的特殊方面入手”(第一章结尾)。按照这个提示,《政治的神学:主权学说四论》的论旨与德意志共和国颁布的民主宪法有关,是试图“科学地研究民主政制”的法理学尝试。然而,民主政制与“政治神学”有何相干,或者,民主政制与何种“政治神学”相干,这样的问题在当时乃至后来的大半个世纪里都晦暗不明。在民主政制据说已经成为“普世价值”的今天,还有必要“科学地研究民主政制”吗?反过来问也行:民主政制是一种科学的设计吗?如今,

    读书 2014年11期2014-09-10

  • 英国仍有权对香港“负责”吗?
    了解决香港未来的政制问题。英国议会此次就《中英联合声明》实施情况进行质询,其实质是干预香港政制改革。 《中英联合声明》正文第三条第四款规定,“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明文表示行政长官并非一定要由某种方式产生。实际上,无论是《中英联合声明》,还是香港《基本法》,其本质都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这不仅从根本上表明“港人治港”要在“一国”范围内,而且表明推动“港人治港”的只能是中国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而不是英国政府

    环球时报 2014-09-042014-09-04

  • 老子与孔子言下的仁义问题
    治制度。因此,对政制品质的考察,需要还原到仁义问题,甚至最终还原到道德问题。老子;孔子;仁;义一、从《道德经》看仁义的位置传说孔子早年适周,问礼于老子(《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今本《道德经》三十八章,像极老子对孔子的回答: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4年4期2014-08-24

  • 民主政制與宗教相容嗎? ——評伊文斯《公民祭儀》
    大學哲學系)民主政制與宗教相容嗎? ——評伊文斯《公民祭儀》劉振(揚州大學哲學系)Is Democracy Compatible w ith Religion Review ing Nancy Evans'Civic Rites:Democracy and Religion in Ancient AthensAuthor:Liu Zhenis lecturer at Department of Philosiphy,Yangzhou University(

    古典研究 2014年4期2014-08-22

  • 回归17载,香港稳定中前进
    不易,香港由于在政制和经济发展上仍面临挑战,需要各方理性讨论,互谅互让,才能较易处理,才能继续扬帆前行。在经济方面,香港过去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面临的挑战不容低估。香港回归祖国十七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渡过多个难关,包括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SARS疫症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而今年香港第一季度失业率只有3.1%,为16年以来最低水平。但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最近撰文向社会提出警示。他指出欧洲方面尚未转化为实质进口需求,亚洲的制造业受到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4年4期2014-05-25

  • 启蒙话语颠覆政治常识
    秦始皇以来的中国政制视为“封建专制”,把“共和与专制”的二元对立观变成我们看待中国历史的“常识”。“共和”等于民主政制,民主与专制的对立成了道德与不道德的对立。其实,自由民主的法理恰恰要求限制国家的道德法权,用“价值自由”或“价值中立”废除常识道德。如果要说有什么“普世价值”,本来只会是这样一个传统常识:国家施行德政,人民不仅生活得幸福,而且有德性。尽管不同文明传统对何谓德政或何谓人民的德性有具体的礼法规定,基本道德原则并没有实质性差异。可以说,“德政”才

    天涯 2013年6期2013-12-20

  • 历史的抑或哲学的? ——柏拉图《理想国》第八卷刍议
    最佳城邦经由荣誉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而最终堕入僭主政制的衰亡史。这一古典城邦政制演变的经典描述,随着19世纪以来古希腊史研究的进展,不断遭到挑战。笔者试以19世纪法国大史家库朗热的《古代城邦》与柏拉图《理想国》第八卷作一对比,分析两者描述城邦政制演变之分歧,指明其原因,并进而说明柏拉图在《理想国》第八卷中采取哲学的而非历史的书写的良苦用心。一《理想国》*本文讨论所依据的《理想国》英译本是Plato:Republic, tras. by G.M.A.Gr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2012-12-09

  • 重读卢梭:纪念卢梭诞辰三百周年
    所主张的自由民主政制原则是对西方政制思想传统的重大挑战,卢梭被看做这种主张的重要表述者之一。但是,在卢梭声称是自己全部著述基石的《论科学和文艺》中,却出现了明确反对自由民主政制原则的段落,以至于可以说,卢梭是个保守传统政制观念的思想家。刘小枫的《卢梭与启蒙自由派》一文通过细致释读《论科学和文艺》中的这个重要段落,辨析卢梭对启蒙运动中的专制君王、开化的人民和启蒙智识人的不同表述,尝试理解卢梭的名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的双重内涵和这段关键言辞中的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2年3期2012-01-24

  • 政制发展: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与本质
    410007)政制发展是政治发展的核心和本质。对于有着几千年封建专制主义历史传统、国家规模超大、现代化进程属于后发外生型的当代中国来说,建设和发展以民主法治人权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甚是艰巨,政制发展的任务也尤为迫切。诚如邓小平所言,在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333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必须从制度入手,在不间断的制度建设中积累前进的资源和动力,在理性渐进的政制改革中探索和开辟前进的道路,不断完善和发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3期2011-08-15

  • 政制创新的尝试与夭折 ——辛亥革命失败的新制度主义反思
    张 娟政制创新的尝试与夭折 ——辛亥革命失败的新制度主义反思张 娟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政制创新运动。辛亥革命在中国政制变迁史上打破了王朝循环的路径“锁定”状态,把中国政制强行拉出了帝制轨道,并尝试创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但是辛亥革命未能有效地完成政治创制,政制创新进程随着共和国政权的旁落而夭折。从当代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来反思,以同盟会为代表的政制创新行动集团无疑属于当时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弱势行动集团,其集团内

    天府新论 2011年3期2011-03-18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制思想探讨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制思想探讨张景峰(河南科技大学法学院,河南洛阳 47100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制思想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制是指政治权力的所有和继受取得问题,体现了执掌权力者如何得到权力、是否对他人负责的权力渊源关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制思想建立在反对王权政制、主张民权政制的逻辑基础之上;建立在反对虚假的民主政制、主张真实的民主政制的现实基础之上。毛泽东坚持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民权政制,坚持建立共和国的民权政制载体,阐明了民权政

    海峡法学 2010年1期2010-04-10

  • 政制创新:功能、价值与理论框架
    :在政治学史上,政制研究不仅是绵延已久的传统,而且是传统政治科学研究的中心。政制研究在经历了行为主义时代被边缘化之后,随着当代新制度主义的崛起又得到回归与复兴,而重新回到中心位置。新制度主义为政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本文对新制度主义语境中政制创新的内涵、理论框架与价值意义做了尝试性探讨。关键词:政制政制创新;理论框架;价值意义中图分类号:D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02(2009)02-0031-08在政治学史上,制度研究是

    理论与现代化 2009年2期2009-04-21

  • 不下转语
    立了大一统的专制政制,本想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传下去,但终于二世而亡,原因之一,就在他没有来得及造成对个人的迷信,这从刘邦、项羽见了始皇帝都想取而代之便可窥见端倪。要是心存迷信,哪敢有此想头!刘邦学乖了,一登基就忙着制礼作乐,使一帮一起打天下的哥们儿懂得了尊卑有序,乖乖地山呼万岁,再不敢窥伺神器。制礼作乐,就是从制度上造成对君主的迷信。孔夫子的政治思想,经此改造,成了维系专制政制的不二法门。专制政制自有其便捷之处,一个人说了算。所以修长城、建宫殿、挖运河,特大

    杂文选刊 2009年3期2009-02-11

  • 政治发展:研究脉络与语境变迁
    质:正式与非正式政制的变迁在新制度主义看来,政制的变迁和创新是政治发展的核心与本质。政治文明主要体现为政制文明,政治发展主要体现为政制从专制到民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和变迁过程,也即政制的变迁与创新。政制变迁就是政治制度的创设、调整、打破、更替的运动历程。政制创新则是前进意义上的政制变迁,就是通过渐进改革或彻底打碎旧政制的方式,以一套更具功效的、更适应时代潮流的新政制部分性或根本性取代旧政制的方式与过程。政制变迁与政制创新可以是根本制度的彻底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4期2009-02-09

  • 乔晓阳就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特区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及有关普选问题的决定与香港各界座谈
    常委会依法对香港政制问题作出的又一个重要决定。这个决定是在常委会组成人员认真审议行政长官报告和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基本法规定和法定程序作出的,具有不容置疑的法律效力。香港特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400多人参加了当天下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座谈会。乔晓阳在座谈中开宗明义地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制发展问题作决定,是中央的宪制权力。香港特别行政区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域,地方行政区域政治体制的决定权在中央,

    新华月报·下 2008年2期2008-06-20

  • 香港政治应按基本法循序渐进
    个专责小组,研究政制发展的有关问题。著名法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肖蔚云先生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对这些做法表示了肯定。肖蔚云教授曾先后参加《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参加了香港特别行政区预委会、筹委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的工作,是一位在研究落实“一国两制”政策方面具有权威性的法学专家。他特别指出,香港的政制应按基本法循序渐进。在谈到“一国两制”时,肖蔚云认为随着情况的发展,怎么样具体地贯彻“一国两制”,怎么样正确地理解基本法,怎么

    世界知识 2004年3期200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