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记

  • 鄂东南县域地区的岁时节俗传承 ——以《荆楚岁时记》所载农业民俗为参照
    与发展。《荆楚岁时记》[1]作为一部记录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不仅记录和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民俗资料,同时还开创了岁时民俗志新的记述体例,深刻影响了后代各种岁时志和风土志等区域民俗文献资料。民俗志的概念最早由钟敬文在《建立中国民俗学派》中提出,作用在于帮助民俗学者“间接地认识研究对象”[2](P46)。历代民俗志资料为民俗学的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文献材料基础,为民俗学研究者打开了通向传统的道路。不同于对传统农业社会民俗进行“抢救”“保护”的理想化呼吁,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6期2024-01-22

  • 源于生活指向素养提升 以生为本促进思维发展 ——以“24 时记时法”一课为例
    0700)“24时记时法”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归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该部分内容要求以过程性、体验式、综合性、跨学科、校内外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1]。剖析实际学情,在学科知识体系方面,学生已经在二年级学习了时、分、秒等时间计量单位,会用普通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间;而在生活经验方面,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早已得到普遍使用,学生所欠缺的,只是没有系统的认识,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建构起普通记时法与2

    科学咨询 2023年18期2023-10-25

  • CT扫描联合痰液MP-DNA、血清MP-lgM对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体滴度为1∶40时记为0;②>1∶40时记为1分;③>1∶80时记为2分;对MPDNA进行赋值:①当MP-DNA拷贝数≤400/mL时记为0;②当MP-DNA拷贝数≤103~106/mL时记为1;③当MP-DNA拷贝数>106/mL时记为2。当三者联合检验时:①当MSCT无表现且MP-DNA拷贝数≤400/mL时、MP-lgM抗体滴度为1∶40时记为0;②当MSCT存上述任意一表现且MP-DNA拷贝数≤103~106/mL时或MPlgM抗体滴度>1∶40时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2期2023-03-02

  • 《荆楚岁时记》中的节俗文化刍议
    记载,如《荆楚岁时记》。从目前已有研究成果来看,节俗是民俗学家关注的重要内容。关于节俗与小说之间的研究,或从民俗学、文化学视角出发,或将中国古代小说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或结合文献学、历史学等研究方法与理论,将小说中的节俗作为相关文献资料的佐证,但具体到小说集《荆楚岁时记》节俗的研究则较少。本文在对《荆楚岁时记》中的节俗材料进行全面统计的基础上,对重要节俗形式、节俗特征等问题加以考察,指出其文化蕴义,及其与宗教、鬼神信仰、典章制度等之间的关系。一、禁忌与礼

    今古文创 2022年31期2022-08-19

  • 《一天的时间》教学设计
    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转化; ②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两种记时法互化的探索,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12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进行转化。教学难点:正确推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的时刻所经过的时间。四、教学过程

    民族文汇 2022年20期2022-05-29

  • 艾草·茱萸·新韭
    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就是记载我家乡民俗文化的一部重要著作。从小在乡下长大的我,对节俗文化中飘逸的草木清香,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据《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荆楚人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形,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可见,端午悬艾于门楣的习俗,是为了祛除毒气,保卫家人健康。又言:“今人以艾为虎形,或剪采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这就是所谓“艾虎”。《红楼梦》中描绘端午,有“蒲艾簪门,虎符系臂”,这系在臂上的虎符,当是“艾虎”无疑了。艾

    思维与智慧 2022年1期2022-04-02

  • 点绛唇·冬至
    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晋魏间,宫中以红线量日影,冬至后,日影添长一线。”。【评析】赵彦端(1121—1175),字德庄,号介庵,鄱阳(今属江西)人,宋代著名词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及第。曾任知建宁、左司郎官等职。这首词上片写节气,点题,色调温暖。“斗自东方转”,斗柄开始由北往东方转。冬至,阳气始生。下片写感慨,用典丰富。“白马青袍”,出自《梁书·侯景传》。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叛乱,大同年间有童谣说:“青丝白马寿阳来。”侯景于是有意乘白马,青丝为辔。

    月读 2022年12期2022-02-10

  • 艾草·茱萸·新韭
    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就是记载我家乡民俗文化的一部重要著作。从小在乡下长大的我,对节俗文化中飘逸的草木清香,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据《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荆楚人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形,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可见,端午悬艾于门楣的习俗,是为了祛除毒气,保卫家人健康。又言:“今人以艾为虎形,或剪采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这就是所谓“艾虎”。《红楼梦》中描绘端午,有“蒲艾簪门,虎符系臂”,这系在臂上的虎符,当是“艾虎”无疑了。艾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2年1期2021-12-29

  • 潘宗鼎《金陵岁时记》的民俗研究
    的学者,《金陵岁时记》为其代表性著作。本文介绍潘宗鼎生平与著述,對《金陵岁时记》关于南京民俗的内容、特色、价值进行阐释。关键词:南京;民俗;潘宗鼎; 《金陵岁时记》一、潘宗鼎生平与著述潘宗鼎(1870-1934?),字禹久,号姜灵,江苏江宁府人,祖籍苏州府元和县。[1]潘宗鼎父潘志刚,母江氏,有兄弟姐妹6人。他从小聪明,15岁便能写八股文,师从于江宁籍举人吴鸣麒。之后他被授廪生,就学于尊经书院,同学之中有孙濬源、王孝煃、石凌汉、仇埰、夏仁虎、金世和等。光绪

    档案与建设 2021年6期2021-07-28

  • 关注教学之“疑”,促进数学思考
    解。例如,《24时记时法》(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课的内容,看似简易实则难,尤其是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学生理解是有困难的,这就需要通过引疑化疑让学生内化24时记时法的基本原理:师:1天一共有几个小时?生:一天有24个小时。因为在一天中有上午还有下午,上午12个小时,下午12个小时,一共24个小时。师(利用多媒体连贯动画演示一天的过程,根据钟面上时针转动配以相应解说):同学们,这样看来,1天是不是有24个小时?(生点头同意)一天中,时针一共要转两圈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21年1期2021-04-29

  • 让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
    陈思烨《24时记时法》是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单元的一个难点,学生在学习24时记时法之前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有关时、分、秒的知识,对钟面、经过时间等问题均有了解和掌握。学习24时记时法必然要接触普通记时法,作为学生已有经验基础的普通记时法,其实并不“普通”。在此前的教材中给出的是一个“熟悉又模糊”的说法,二年级教材上只关注认识钟面上的时间,没有呈现情景图,也没有强化时间词,这样就导致学生普通记时法只关注钟面上的时间而忽略时间词。一、引入“时间尺”1.初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1年2期2021-03-16

  • The unforgettable Spring Festival in China 难忘的中国春节
    歷史渊源《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魈恶鬼。” 这也是后来人们在春节燃放鞭炮的由来。由此可见,“爆竹”一词的本意是焚竹而爆。放鞭炮有着辞旧迎新之说,寓意着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它一年四季都待在深海里,但每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蹋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但被一户人家门口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抱

    疯狂英语·新阅版 2021年1期2021-03-03

  • The unforgettable Spring Festival in China
    历史渊源《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魈恶鬼。”这也是后来人们在春节燃放鞭炮的由来。由此可见,“爆竹”一词的本意是焚竹而爆。放鞭炮有着辞旧迎新之说,寓意着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它一年四季都待在深海里,但每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蹋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但被一户人家门口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抱头

    疯狂英语·新悦读 2021年1期2021-01-27

  • 包含Smarandache LCM函数的两个方程的正整数解
    ,(1≤i≤s)时记sl(n2)为ps2ks。此时φ(sl(n2))=φ(ps2ks)=ps2ks-1(ps-1)。若z(n2)=φ(sl(n2)),则由z(n)的定义可得结合(a)(b)得n=2kp1k1p2k2…psks不是方程的解。综上所述,方程z(n2)=φ(sl(n2))只有n=1这一个正整数解。定理2 方程z(n2)=φ2(sl(n2))无正整数解。证明(Ⅰ)当n为奇数时,(i)n=1,z(12)=1,φ2(sl(12))=0,0≠1,所以n=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7-01

  • 端午节是古人的“卫生防疫日”
    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载:“是日竞采杂药。”并引《夏小正》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五日采百草,修制药品,为辟瘟疾等用,藏之,良验。”民间至今仍有端午采药的习俗。端午节人们不仅采草药,还收集一些可以入药的小动物或昆虫。民间有端午捕蟾之俗。这一天人们早早起来,到河边、池塘边捕捉蟾蜍,然后将其带回家做成“蛤蟆锭”,具有消肿、清热、解毒功效。插艾草、菖蒲、蜀葵驱毒“五月五端午,天师骑艾虎,手持菖蒲剑,瘟神归地府。”这是一首广为流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0年6期2020-06-23

  • 贴春联
    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春联这一习俗始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钜编写的联话著作《楹联丛话》中就对楹联的起源和分类都作了论述。【点拨】春联有喜庆吉祥之意,一般旧春联需等到来年贴新春联的时候才能摘除,寓意辞旧迎新,福运一年。

    作文评点报·小学五、六年级 2020年4期2020-02-14

  • “偷菜”
    ”我用刚学的24时记时法算了算,说:“下午6时20分收獲。”爸爸说:“不错,我也给你开通一个QQ农场,这样就可以帮你练习用24时记时法来计算时间啦!”于是,我有了自己的QQ农场,爸爸还帮我开通了牧场,让我用农场里收获的牧草去饲养牧场里的小动物,同时给我的QQ农场添加了几位好友,这样,我就可以去“偷”好友的“菜”来增加金币收入啦!从此,我迷上了这个游戏,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到自己的房间里,打开我的QQ农场去收获一番,然后再写作业。上课时或写作业时我都会想着: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19年10期2019-09-10

  • 自主互动,演绎智慧课堂
    彩。如教学"24时记时法”时,老师问:12时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哪种方法好?或者你更喜欢哪一种?学生开始回答了:生1:我认为12时记时法好,因为这种记时法我一看就知道是上午还是下午了。生2:我认为24时记时法好,因为它非常简洁,只需要几个数学就表达清楚了,而12时记时法还要写那么多汉字。渐渐地,大多数学生的意见都倾向于12时记时法了,这时老师说道:“我认为24时记时法好,如果你用12时记时法来预告电视节目,外国人不认得‘早上、下午、晚上这几个字,他不就看不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12期2018-10-20

  • 浅谈快乐学习数学
    的。比如,《24时记时法》是比较难上,学生比较难接受的一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用24时记时法来记时,而学生对普通记时法又是很模糊的,很多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往往把普通记时法也当做重点来教,这样一来这堂课变得复杂而难理解,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其实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正确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两种记时法的关系,这节课还是可以让学生在“恍然大悟”中轻松学好的。先可以这样导入:师:(出示6:00的钟面)同学们,这时你在干什么?生1:我在起床。生2:我在吃晚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11期2018-05-14

  • 浅议多媒体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三年级的《24小时记法》,之后各位教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与教学内容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下面我结合教学过程谈一点自己的拙见,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一、 多媒体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节课的开始学生就没有兴趣,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就不会好到哪儿去,在这节课的开始,教师选择了学生熟知的新闻联播片头视频,让学生说是在什么时间播出,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说出是晚上7时,也有的学生从视频画面上,说出是19时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3期2018-05-14

  • 浅议多媒体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三年级的《24小时记法》,之后各位教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与教学内容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下面我结合教学过程谈一点自己的拙见,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多媒体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节课的开始学生就没有兴趣,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就不会好到哪儿去,在这节课的开始,教师选择了学生熟知的新闻联播片头视频,让学生说是在什么时间播出,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说出是晚上7时,也有的学生从视频画面上,说出是19时,晚上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2期2018-03-04

  • 斗百草游戏起源与发展
    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踏百草。今人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缕或屑,以泛酒。按《大戴礼》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楚辞》曰:“浴兰汤兮沐芳华。”今谓之浴兰节,又谓之端午。踏百草,即今人有斗百草之戏也。宗则字文度,常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炙有验。《师旷古》曰:“岁多病,则病草先生。”艾是也。今人以艾为虎形,或翦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是日竞渡,采杂药。[1]可见,斗百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9期2017-11-08

  • 张次溪与《北平岁时志》
    弥足珍贵。一“岁时记(志)”是中国传统地方文献的一种体例。传统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农业活动极大地依赖于天时季候和自然节律,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种遵循自然节律的时间观念,即“岁时”。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到了东汉魏晋时期,一套按照一定的时令安排日常生活的岁时节日体系基本形成(参见萧放:《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华书局,2002年)。这一体系不仅覆盖乡村,也覆盖了都市。按照美国学者牟复礼的观点,中国文化是一个“城乡连续统一体”,不是城

    北京观察 2017年5期2017-05-24

  • 时记Timeory —AR时空影像交互平台随时随地分享会动的时光记忆
    文 魏 路时记Timeory —AR时空影像交互平台随时随地分享会动的时光记忆文 魏 路初次见面,苏靖雯微笑着递给《华东科技》记者一张卡通名片,略带神秘地说,“扫一扫上面的图片有惊喜哦!”一张“会动”的名片……这一切从何而来?2016年,AR明信片作为时尚科技新品,成为文艺小清新们的新宠。时记Timeory—— 一个AR时空影像交互平台,随之走进大众视野,随时随地分享“会动”的时光记忆。这,似乎有点意思儿。理想的雏形源于喜好,更忠于梦想2016年1月,在英

    华东科技 2017年4期2017-04-13

  • 三月三与曲水流觞 ——古人的游春习俗
    始出现,《荆楚岁时记》依照时间的顺序,从元日到除日,一节一俗,对荆楚地区的岁时民俗作了系统的描述。通过节日民俗活动与神话传说凸现了荆楚民众的信仰、情感、社会生活和物质生活。此后以地方性节日为线索的岁时性文类逐渐繁荣,如《秦中岁时记》、《乾淳岁时记》、《岁时广记》、《北京岁华记》、《帝京岁时记》、《燕京岁时记》、《北京岁时记》、《金陵岁时记》等,至民国时期繁衍成一个岁时序列的文类体系。《荆楚岁时记》与“三月三”《荆楚岁时记》的作者南朝萧梁时期的宗懔原为江陵人

    甘肃农业 2017年5期2017-02-03

  • 让数学课堂具有生长的气息
    三年级下册《24时记时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节目预告、作息时间表等,已经接触到了普通记时法以及24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课前下发备学单,可以激活学生这种朦胧的认识。通过分析课前备学单,教师发现:学生对两种记时法都有接触,能有意识地运用两种记时法来表示时刻,但在表述时不够精准,出现了如下错误认识:6时吃晚饭、下午16:30放学……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两种记时法有大概的印象,但是对于两者的区别,各自的特点还不能理解。基于以上认识,在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11期2016-12-21

  • 去“成人化思维”成就活力课堂
    ,执教《教学24时记时法》……(学习24时记时法时)教师先出示下表:普通记时法凌晨3时上午8时上午10时中午12时下午1时晚上8时夜里11时24时记时法3时8时10时12时13时20时23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记时法,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课堂观察】课堂观察可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回答被动、吃劲,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很难达到理想要求,很多时候是教师代替学生回答了.【解剖思考】原因是教学时教者忽视24时记时法的原理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机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年23期2016-12-17

  • 让数学课堂具有生长的气息 ——以《24时记时法》教学为例
    息 ——以《24时记时法》教学为例江苏张家港市泗港小学 赵爱平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的目的就是生长,除此以外别无目的。这一观点强调,教育要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生长。新课程呼唤充满生长力的数学课堂,即数学课堂不但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和提高能力的过程,教师能否帮助学生实现这样一个生长的过程,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长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32期2016-12-02

  • 俳句中的“季语”
    ,自然饶不开《岁时记》这本季语集。《岁时记》原本是日本一本归纳整理四季的事物和节日活动的书物,江户时代以后是指将俳谐、俳句整理分类,对每个季语解说并且加以例句说明的书物。现存最早的“岁时记”是将公元六世纪我国荆楚地区的节日活动按月份归纳总结而成的《荆楚岁时记》,这本书在奈良时代传到日本后被称作《岁时记》,日本本土的《岁时记》是1668年由贝原益轩的《日本岁时记》开始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季语被加入《岁时记》中,现代的“岁时记”收录的季语已经超过5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9期2016-10-25

  • 《太平御览》时序部的体例特点及文献价值初探
    》中所引《荆楚岁时记》的内容,便可发现《太平御览》时序部对《荆楚岁时记》的引用多且引自原文而非转引自他文。《太平御览》时序部;体例;《荆楚岁时记》;文献价值岁时民俗文献是指记录民众在一年四季中特定节气和约定俗成的节日中的生活习惯,各种禁忌与倡导的文字,以及学者对各种岁时民俗的研究和评议。岁时民俗文献不仅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古代民俗的依据,也是历史文献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汉代以后,岁时民俗著作几乎每个朝代都出现。且随着节日类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10-17

  • 教材细微处,正是教学精彩时
    学》第五册《24时记时法》片段师:银行、站牌、车票都是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24时记时法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给你一个钟面,你能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吗?生:(异口同声)能。师:看到这个画面,请你用24时记时法写出现在是几时。(学生独立在本子上写出时刻。)生:15时。师:小朋友在写作业,你觉得可能会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生1:我想可能是下午4时在写作业。生2:我觉得是晚上7时在做作业。生3:也可能是上午在写作业。师:请看钟面,用普通记时法表示,你

    阅读(教学研究) 2016年12期2016-05-30

  • 《24 时记时法》教学设计及评析
    欲望,为学习12时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两者之间的转换做好铺垫。】二、探究释疑,生成活动经验1.经历一天的时间,了解24时记时法的原理与方法。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一天有(24小时),让我们跟随指针的转动来经历一天的时间吧。(根据指针的转动出示相应的直条图)(1)夜里12时:现在是?夜里12时既是一天结束的时间,也是新的一天开始的时间,还可以称为(0时),这时你在干什么?美好的一天就在大家甜美的睡梦中开始了,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直条表示刚才走过的1小时,现在是?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6年4期2016-04-09

  • 富察敦崇著述考
    ,其名作《燕京岁时记》是否存在法文译本亦存在争议,其自定个人年谱《思恩太守年谱》确证存世,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富察敦崇;著述;存世情况;《燕京岁时记》;考证富察敦崇,晚清文人,满州镶黄旗。咸丰五年(1855)七月出生于燕京铁狮子胡同歌斯堂,因号“铁狮道人”,此外还有“铁石”“芸窗”“聱叟”等诸多别号。敦崇出身世家大族,长期生活在北京,对沙济富察氏的家族文化与北京民俗掌故颇为熟悉。他一生喜好文事,著述甚丰。所处年代正是清代政权衰微、社会复杂多变的时期,相关遗

    文化学刊 2016年2期2016-03-16

  • 春节习俗的古老记忆
    逅了这本《荆楚岁时记译注》,乃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版,系《荆楚故书丛刊》之一种,宗懔原著,谭麟译注,朱祖延序,王力题签,一版一印七千册。淡绿封面上印着浅棕色古典图案,丛书名和书名自右往左竖排,均呈长条形;篆体丛书名为黑底白字,王力先生亲笔手书的书名为白底黑字。整张封面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洋溢着馥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与书中内容相得益彰。《荆楚岁时记》是南朝梁人宗懔撰写的一部记载荆楚岁时习俗的著作,也是保存到现在的我国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岁时节令的专

    公关世界 2016年23期2016-02-22

  • 知 识 窗
    仲夏,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浴兰节:端午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解粽节: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有“解粽节”之称。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毒避邪,如在门上悬挂菖蒲、

    党员干部之友 2016年6期2016-01-31

  • 大嘴告诉你
    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意思就是,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为“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寒冷的冬天就过去了。这是因为,在古代,人们认“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数九寒天”的由来。而“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中的“三九”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不信?那就赶快在冬至来之前,将这首《九九歌》背熟,

    创新作文(3-4年级) 2015年11期2015-11-28

  • 喜蛛应巧
    宗懔在 《荆楚岁时记》里说,七夕之夜,人们在院子里摆设瓜果宴乞巧,如果有蜘蛛在瓜上结网则被认为是乞得灵巧的瑞应。据 《天宝遗事》 记载,唐明皇与妃子们,每到七夕就在华清宫游玩宴饮,宫女们各自捕捉蜘蛛关闭在小盒子里,等到天明的时候打开查看蜘蛛是否结网,以此来验定谁乞得的灵巧多。民间也争相仿效。唐朝长安一带的七夕,人们还用蛛丝结“萬”字来乞巧。宋代人们传承了这个有趣的习俗。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说,七夕,把小蜘蛛安在盒子里,次日察看,如果网结得圆正即是“得巧

    读书文摘 2015年10期2015-11-20

  • 宋前十家农书论考
    见载。又《荆楚岁时记》注引有《金谷园记》,旧传为随杜公瞻注;又范成大《(绍定)吴郡志》云“大业中,吴郡常献鲈鲙”,不云隋大业中,直似时人之语。颇疑别有一李邕,其人由隋入唐,在隋时著《金谷园记》,后入唐,为中散大夫,故《馆阁书目》有是语。其后此人不名,因误以李善之子李邕为是人也。是书,《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一卷,《遂初堂书目》、《宋史·艺文志》并有著录。今已亡佚,其条目杂见《荆楚岁时记》、《岁华纪丽》、《(绍定)吴郡志》等徵引。今人张立辑有六条[5],然末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4-02

  • 清末苏州岁时记的创作原因
    、庆祝等活动。岁时记是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由此能看出当时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思想特征。岁时记自古有之,袁景澜在《吴门岁华纪丽自序》中写道“至宗懔《荆楚岁时记》、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著,始专述一方之岁时,传为典要。”1其中提到的《荆楚岁时记》是我国最早的岁时记,成书于南朝。它详实地记录了荆楚地区一年内从元日到除日的节日、农业、游艺等民俗民风,开创了岁时记文学的典范。到了18-19世纪,西方传教士的东来,带来了科技的创新与思维的革新,但随着列强的野蛮入侵,清

    大众文艺 2015年13期2015-01-28

  • 重要的是“意义赋予”
    课,选择了“24时记时法”,一轮下来,大家都不满意,于是集体鼓动我上。我梳理了大家的“上法”:以观察钟表确定时刻引入;呈现“节目预报”介绍24时记时法;结合钟面解释24时记时法;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相互转换。我该怎么做“这道菜”呢?(1)“用尺子量长度”,追寻学习的通感。板书后询问学生板书内容的意思,点出尺子是工具,使用工具得有方法,确定长短需要衡量标准即单位,度量(用数据记录长度)反映了数学的工具性。再要求学生模仿说句话并讲明意思(如用秤称重量、用钟

    江苏教育 2014年19期2014-11-13

  • 让数学教学充满逻辑的力量
    满逻辑力量“24时记时法”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等有关知识后学习的一种记时法。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比较广泛,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珍惜宝贵时间的好习惯。此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厘清“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教材用如下这段话(如图4)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教材的本意是让学生知道上午的时刻改成24时记时法,时刻数保持不变,下午和晚上的时刻改成24时记时法,要把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7期2014-09-21

  • 三磷酸肌醇受体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黄色颗粒。不显色时记作0分, 浅黄色时记作1分, 棕黄色时记作2分, 深黄色时记作3分, 染色强度应与背景色进行比较。然后应用阳性细胞百分比予以评分, 阳性细胞百分比低于5%时记作0分, 阳性细胞百分比5%~35%时记作1分, 阳性百分比36%~65%时记作2分, 阳性百分比超过65%时记作3分。免疫反应阴性(-):(染色强度+阳性细胞百分比)/2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4期2014-09-12

  • “疑”路探究 一路“童”行
    苏教版三上《24时记时法》一课,以“为什么我们说的晚上6:00电视屏幕上显示的却是18:00呢?”这一疑问准确指向学生的认知冲突之处,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两者之间的转换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此时引导学生带着疑问与困惑展开探究,通过独立思考、异思猜疑、同桌协作、小组讨论交流以及资源共享,可使得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验证的过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既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情推理、观察表述的能力,又能增强他们合作交流的意识,真正体现

    江苏教育 2014年13期2014-09-01

  • 思维灵动尽在问题中
    爱华执教的“24时记时法”一课,以提出问题为切入点,引领学生经历思考、探究、发展、创造的过程,体验自主建构知识的快乐。黄老师这种以问题引领学生思维发展的独特教学风格,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尤其他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对学生的有效引领,更让我触动不已。现撷取几个片段与同仁共赏。■问题情境 引发思维师: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老师放一段片头音乐,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目。(播放新闻联播节目片头音乐)生1:新闻联播;生2:新闻30分;生3:新闻30分是中

    江西教育B 2014年3期2014-08-26

  • 小学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讲授“24时记时法”时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结合钟面认识一天24小时的活动中,当问到学生晚上7点还可以怎么表示时,大部分学生会说是19点。当教师追问这些学生是怎么想到的时,他们的回答相似,即每天晚上7点《新闻联播》播出时,电视显示的时间是19点。然而,当教师问到其他时刻时,如凌晨2点、晚上9点还可以怎么表示时,学生很少会知道。这个现象要引起我们的思考,《新闻联播》这一情境对本课的学习究竟有没有价值?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笔者做了一个实验,分别针对两

    中国教师 2014年7期2014-06-05

  • 岁时风俗知识的记录传统及多重记述形态
    体文本,而是在岁时记体文本产生之前,附录于其他文献中对岁时风俗的记载。实质上,这种记录传统涉及到岁时民俗原来所附属的学术体系。汉魏时期,在政教风俗观、地理风俗观、民间风俗传说这三类体系下,形成了古代文献中关于岁时风俗知识记载的不同记录传统及其多重记述形态。一、地理风俗观与地记类著作对岁时风俗的记载《荆楚岁时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记载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著作,为南北朝梁朝宗懔所撰。在这部笔记体文集中,作者所征引的文献有《风俗通》、《风土记》、《三秦记》、傅玄《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3-22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荆楚岁时记》条考证
    总目提要·荆楚岁时记》(以下简称《荆楚岁时记》)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晋宗懔撰。《书录解题》作梁人。考《梁书·元帝本纪》载承圣三年秋七月甲辰,以都官尚书宗懔为吏部尚书。又《南史·元帝本纪》载武陵之平,议者欲因其舟舰迁都建邺,宗懔、黄罗汉皆楚人,不愿移。此书皆记楚俗,当即其人。旧本题晋人,误也。唐、宋《志》皆作一卷,与今本合。而《通考》乃作四卷。考《书录解题》载懔自序曰:‘傅元之《朝会》、杜笃之《上巳》、安仁《秋兴》之叙、君道《娱蜡》之述,其属辞则已洽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8-15

  • 一切为了学生着想
    有幸执教了《24时记时法》这节课。这一内容学生接受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经过精心的准备,课上得比较成功。课后,我再次仔细审视教案,回忆教学,进行了深深的反思。我感觉,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领者,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教学实录及反思】片断一:教师引领学生观看动画钟面。师:时针转了一大格,这时候是几时呢?生:1时。师:1时用普通记时法表示就是凌晨1时,这时候大家都在香甜的睡梦中呢!师:(12时)这时时针转了几圈?一天结束了吗?生:时针只转了一圈,一天还没有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2年4期2012-04-20

  • 和谐,给课堂更深远的意境
    存在。在备“24时记时法”的时候,在电脑里输入“时间”一词,百度一下,料想不到会有63,900,000篇网页之多。有科普的介绍,有哲学的论述,有文学的抒情,有艺术的表现,更有生活常识的提示。更料想不到的是,与学生们聊起“一天”和“记时法”,他们内心深处会自然地流淌出那么多在我们看来奇怪的“为什么”,为什么一天不是从早上开始?为什么钟表上没有0时?为什么钟表面都是圆形的?如此等等。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现实”间的碰撞中,我不得不考量:我拿什么给我的孩子们,我

    江苏教育 2009年13期2009-09-03

  • 因尴尬而精彩
    彩。下面以“24时记时法”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思考。一、尴尬——来自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估计不足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情境。本课开始,我先配上画面,播放“大风车”节目的主题曲。这一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问:你知道“大风车”节目大约是晚上几点播出的吗?为了避免学生出错,我故意加上“晚上”这个词,希望学生用普通记时法说出“晚上6时”这个答案,然后再用课件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2期2009-03-03

  • 正数和负数典型错解剖析
    记作0时,午后2时记作+2时,那么上午10时记作.错解:上午10时记作-10时.剖析:由正午记作0时,午后2时记作+2时,知以正午12时为标准,之后2时记作+2时,则上午10时在正午12时之前2时,所以上午10时记作-2时.正解:上午10时记作-2时.例4在期中考试中小明在班上是第5名,在期末考试中他退步了-1名,则他在期末考试中的名次为.错解:小明在期末考试中的名次为第6名.剖析:以期中考试为标准,“-”号表示的是退步的反面,即进步,所以小明在期末考试中

    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华师大版 2008年7期200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