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治

  • 中国之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要:“中国之治”是实践、理论、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包含中国之“治”、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三层意义,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国家治理功能,是一种意识形态“软治理”。将“中国之治”的价值理念、制度逻辑、生动实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增进国家治理共识和培育国民政治素养。“中国之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结合大思政课的价值观教育、历史教育、法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2期2024-01-19

  • 党的领导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之治”发挥最大优势的逻辑理路
    能替代,是“中国之治”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系统谈到党的领导优势,早在2012 年他就强调“在长期奋斗中党所形成的独特优势是全面的,包括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这种独特优势根本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1](P3)。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强调党的全面领导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上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制度优势、文化优势”[2](P46)。总体上看,党的领导优势是由政治属性、主体结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3年2期2024-01-11

  • 马克思“人民立场”正义思想及其对“中国之治”的启示
    ,不断开创“中国之治”新境界。关键词:马克思正义思想;人民立场;中国之治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3)07-0114-05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委托项目“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及其中国实践研究”(2022ZDZJ13)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张蕴(1981—),女,重庆人,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四川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导刊 2023年7期2023-07-17

  • 美国“印太战略”对冲中国崛起的缘起、路径与因应策略
    战略应对;中国之治中图分类号:D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023)03-0005-06一、美国“印太战略”的历史脉络和发展演变“印太战略”的发展呈现出“一个理论,多重源头,多方参与”的理论发展特征,即美、日、澳、印乃至东盟和欧盟国家都提出了各有侧重但互有交集的“印太战略”构想。“印太战略”的提出和发展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印太”(Indo-Pacific)是“印度洋-太平洋”的简称,这一地理概念在地缘政治学领

    荆楚学刊 2023年3期2023-06-19

  • 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社会长期稳定经验探析:统一战线视角
    稳定,彰显了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之治;两大奇迹;社会长期稳定;统一战线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23)03-0025-11一、问题的提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中国共产党在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从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来看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3年3期2023-06-05

  • 中国之治”的鲜明特征与世界意义
    速演进中,“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治”与“乱”的对比突出了“西方之乱”的制度根源与“中国之治”的价值意蕴。“中国之治”的鲜明特征源自其制度体系的显著优势,在国家治理的实践中实现了治理效能,以全新的政治理念、发展道路、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彰显了世界意义。“中国之治”展现了世界政治发展的崭新图景,超越了西方主流的政治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新样态。[关键词]中国之治;国家治理;治理效能[中图分类号]D61;D2

    党政干部学刊 2023年2期2023-05-30

  • 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之治”的比较分析
    力量背后源于中国之治强大的治理体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备深厚的集体主义文化底蕴,拥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外交思维,在抗疫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背后的原因是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制度的安排。我们在探寻西方抗疫失败原因的同时,也更坚定了中国之治的自信。三、中国之治的愿景病毒不分国界,不分人种,每个国家应对病毒的思路和举措差别显著,这是国家制度本质和制度设计的集中反映。中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0期2022-11-27

  • 推动“中国之治”迈向更高水平
    生活,推动“中国之治”迈向更高水平。舟山普陀:让每一部法规满载民意“网格员工作应该注重对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关爱,加大巡查走访力度……”10月18日下午,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调研组组长朱兵雷敲开一户户居民的家门,就《舟山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草案)》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这也是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题中之义。”朱兵雷告诉记者,这份草案和社区干部、基层群众密切相关,为此,基层立法联系点兵

    浙江人大 2022年11期2022-11-23

  • 打造“中国之治”的“精致城市党建样板”
    近年来,威海市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重要指示过程中,将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持续提升治理效能。坚持精准推进,在健全联动体制上持续用力。强化顶层推动,将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攻坚作为市委1号工程,市委出台加强新时代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实施方案,持续创新体制机制,顶格推动工作落实。强化联动推进,各级建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4 个区市均建立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机制,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整合资源齐抓共管。强化督

    党员干部之友 2022年9期2022-11-21

  • 论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之治”的马克思主义塑造
    了学界关于“中国之治”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的学术探讨。有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阐释“中国之治”,提出中国古代早有“中国之治”的相关论说,其核心意旨乃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华夏礼仪之治。1参见叶娟丽、范晨岩:《“中国之治”概念考》,载于《探索》2020年第1期。有从中西比较视野理解“中国之治”,认为“中国之治”是相对当前“西方之乱”而展现出的一种文明之治,它的思维特点、治理模式、动力来源都有独特之处。2参见王义桅、张鹏飞:《论“中国之治”的内涵、特点及进路》,载于《

    社会主义研究 2022年3期2022-11-17

  • 北京冬奥会“中国之治”疫情精准防控的成功根基、实践遵循与重要启示
    北京冬奥会“中国之治”疫情精准防控的成功根基国际奥委会与北京冬奥组委会按照风险评定工具要求,结合中国防疫政策,面对国内外疫情反复的风险环境和北京冬奥会举办时大量人员来华聚集致使疫情防控难度与风险增加的现实,统筹兼顾、共同制定符合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管理方案。依托“中国之治”统一领导联防联控的制度优势,实施政府、社会、市场多元互动,坚持将常态化主动、科学、精准防控与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动态清零、局部应急处置防疫策略有机结合,提高经济性、合法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10-25

  •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之治”的百年探索
    理现代化”“中国之治”等问题的热烈讨论。概括来说,其中的研究路线主要有以下几种:或立足中国传统解读“中国之治”,研究历史脉络中“中国之治”的提出、丰富与发展,并指出其核心意旨乃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华夏礼仪之治。或立足中西比较视阈解读“中国之治”,认为“中国之治”离不开我们的政党、国家和人民,是相对当前“西方之乱”而展现出的一种文明之治。或立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解读“中国之治”,明确新时代的“中国之治”重点在于国家之制和政党之治。围绕“国家治理”“中国之治

    理论导刊 2022年8期2022-10-22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国之制”创造“中国之治
    稳定奇迹。“中国之治”的“两大奇迹”背后的密码一定是“中国之制”。“两大奇迹”的创造,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更是一种制度的必然。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只有续写“两大奇迹”才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总结我们创造“两大奇迹”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中国有条件、有能力、有志气继续创造升级版的“两大奇迹”。[关键词]“两大奇迹”;制度传导;中国之制;中国之治;中国之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

    党政论坛 2022年3期2022-07-22

  • 课程思政视野下中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国之治”教育路径研究
    程思政”、“中国之治”以及“中国之治”教育三者在具体内涵上具有本质性的不同,但三者密切相关。文章基于对中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之治”教育现状和现实意义的分析,强调在当今“课程思政”大背景下,中学英语课程教学融入“中国之治”教育势在必行。可通过加强中学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理解与应用、开发“中国之治”教育课程资源、调整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等途径做好中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国之治”教育工作。关键词:课程思政;中国之治;中学英语;教育路径中图分类号:H319.1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6-28

  • 溯源“中国之治”,咨谋档案资政
    摘 要:“中国之治”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文章通过对“中国之治”溯源,得出“中国之治”来源于中国历史,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来源于国外现代化发展经验,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实践等结论,认为“中国之治”与档案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提出发挥档案服务“中国之治”的先天优势,从推进档案治理现代化、立足馆藏明确资政目标、围绕中心瞄准资政重点、注重形式打造资政品牌、创新服务拓宽资政渠道等五个方面探索档案资政工作。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担当精神,提高档案

    兰台内外 2022年12期2022-06-17

  • 基于制度建构与法治保障双重视域下的中国之治
    ;法治保障;中国之治中图分类号:D0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8-0030-05谈及治理的内涵,这是一个缓慢演进并日益丰富的概念。从传统农耕时代的“敬天保民”“以礼为法”到工业时代的“统治与控制”,再到信息时代的“多元协同治理”,其间治理的内涵、范围、方式、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从学科角度看,治理应用于诸如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从治理主体看,治理包括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环境治理等。而国

    学理论·下 2022年8期2022-05-30

  • 中华儿女大团结研究综述
    ,是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巨大优势。学界从基本内涵、奋斗目标、根本保障、重要法宝四个方面形成对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基本认识。学界从中国共产党经历的四个时期阐述其使命任务,分别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团结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结兴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团结富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团结强国。学界从理论——团结之基、文化——团结之魂、时代——团结之由三个方面分析其内在逻辑。学界认为中华儿女大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国家政治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2年3期2022-05-25

  •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对西方自由民主的超越
    摘要:“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治理成效差异背后是西方自由民主理论的局限性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超越性。西方自由民主理论的观点本质上是“西方凝视”下的民主“逻格斯中心主义”,是西式“自由”在争夺“民主”话语权的过程中带来的对“民”与“主”的狭隘认知。因此,必须重思“民”与“主”的真正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人民观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公民观,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超越西方自由主义自由观,赋予“民”以整体的能动性内涵,赋予“主”以积极的生产性意义。关键词:社会主义民主;西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5-23

  •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抗击世纪疫情彰显“中国之治”优势
    让世界看到“中国之治”的优势。护佑生命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2月的苏州,天气依旧寒冷。16日4时,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星湾社区的社工们已经忙碌了起来——搭建临时采样点,安置围栏、地面一米线、指示牌……自2月13日苏州发生疫情以来,当地紧急拨付1.2亿元财政资金用于疫情防控,关闭多个离开苏州交通通道,设置60多个离开苏州交通防控查验点,持续优化核酸检测方案,全面提升“采、送、检、报”效率……疫情防控,关键在一线。当前,广西百色疫情社区传播链基本阻断,社会面基

    中亚信息 2022年2期2022-04-29

  • 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内涵、成因及意义
    乐波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内涵、成因及意义熊燕华,乐波(湖北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一幅“中国之治”的盛世图景呈现于世人面前,并成为学界与政界热议的话题。“中国之治”是一个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鲜明时代特色的概念,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成就和治理愿景的一种高度凝练与概括。“中国之治”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有力的领导核心、先进的指导思想、突出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品格和以人

    天中学刊 2022年2期2022-04-27

  • 从世界视域看百年奋斗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中国之治 世界意义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作了全面总结和深刻阐述。中国共产党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坚持胸怀天下,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既为中国人民

    人民论坛 2022年7期2022-04-23

  • 中国之治”视角下高质量发展的多维表现
    稳定形成了“中国之治”的治理模式,彰显了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优势。在明确揭示“中国之治”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内涵、考察经济质量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引入“制度优势”拓展高质量发展内涵。运用1998—2020年国家层面数据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指标并进行差异化分析,揭示了“中国之治”制度体系下高质量发展整体趋势向好,但具体维度表现存在异质性特征。在制度内核稳定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应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强化五大

    改革 2022年2期2022-03-10

  • 中国之治”视角下高质量发展的多维表现
    ”三步走的“中国之治”路线表,指明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一方面,高质量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治理体系和制度环境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另一方面,完善的治理体系和高效的治理能力为实现全方位、高效率、更均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并引导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面对新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调整、大国博弈加剧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需要直面“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既要巩固

    改革 2022年2期2022-03-08

  • 中国之治”的柔性结构及其优势机理
    前理论界对“中国之治”的阐释基本上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来展开的,本文探讨中国国家治理的“柔性结构”问题,是试图为我们更全面理解中国之治的优势机理、推进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国家治理的柔性结构(软结构)是与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政治制度、社会管理制度、国家宪法和法律等硬性结构约束相对应而言的,侧重指治理体系中价值、政策理论、工作方法等结构机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道格拉斯·C.诺思(Douglass C.North)将这些柔性因素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03-03

  • 从伟大抗疫斗争看“中国之治”新境界
    检验和提升“中国之治”效能的“大考”;我们既需要度过生死考验的危机,也必须牢牢抓住在危机中孕育出的治理新机。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坚决迎战和努力赶考的历史主动中、在化解危机和掌握新机的历史进程中,淬炼出了“中国之治”的新境界。一、深植于民族文化的厚实土壤“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内核就是敬仰生命,认为天下至重便是生命,将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带着这样的文明理念一路走来,中华文明形成了“贵生”的人

    学习月刊 2022年12期2022-02-24

  • 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为“中国之治”再添光辉
    之路,续写“中国之治”的新辉煌新篇章。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这就是说,促进社会公平

    党政干部论坛 2022年6期2022-02-05

  •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成就“中国之治
    上海师范大学 李宇莹70余年砥砺前行,我国实现了举世瞩目的伟大飞跃。党团结带领人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形成了具有显著优势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是其中之一。实践反复证明,无论是抗击自然灾害,防范重大疫情,还是兴建重点工程,举办国际赛事,在任务艰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必须广泛凝聚共识,始终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只有集中力量,步调一致,才能抓住重点、实现突破。一、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历史逻辑上下同欲者胜,同

    区域治理 2021年16期2022-01-01

  • 制度伦理与新时代“中国之治”的伦理建构
    制度自信”“中国之治”(1)立足于词源学和现实中国语境,“中国之治”至少应包含三层含义:中国之智,即中国式治理理念;中国之制,即中国式治理方略;中国之志,即中国式治理愿景。参见叶娟丽、范晨岩:《“中国之治”概念考》,《探索》2020年第1期。等发展实践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的时效性。限于学术积累与个人兴趣,本文主要考察制度伦理的内涵、制度伦理的必要性以及其与“中国之治”须臾不可分离的深层互动关系,旨在为新时代中国以制度建设和制度自信等为内涵和目标的“中国之治

    齐鲁学刊 2021年1期2021-12-31

  • 中国之治”视角下的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探析
    全会揭示了“中国之治”和“中国之制”的辩证关系,点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对坚持“四个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新型政党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以制度的内生性、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破除了西方政党制度建设的“迷信”,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之治”的智慧。这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进道路上,要深刻理解新型政党制度特点及优势所在,致力于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现代政党制度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2-31

  • 探寻“中国之治”的政治逻辑* ——兼论中国政治发展的特征与优势
    【提 要】“中国之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性成就的经验概括。关于“中国之治”的解读有许多维度,但是深究其内因机理就会发现,“中国之治”蕴含着深刻的政治逻辑。中国政治发展具有独特的演进逻辑和显著的制度优势。具体来讲,中国政治发展的特征和优势主要表现为: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主性与开放性,这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元问题,赋予了中国政治发展国情特色、社会主义属性和现代化导向;二是人民民主的制度化和有效性,这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内容,标明了中国政治

    理论视野 2021年2期2021-12-28

  • 论治理本体视角下的“中国之治
    行动纲领,“中国之治”成为政治学研究的热门议题。立足中国治理经验,用学理的语言讲述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故事”,既是对本土治理实践的总结,也是推动治理理论发展的重要环节。这需要对治理行为的本质作出深入探讨,构建系统的治理本体论。一、治理本体论的背景:多元主体与多样关系现代意义的治理理论在西方已有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而追溯其历史中的语用,无论东西,“治理”均有着更为漫长的词源谱系,其内涵与外延不断演变。对当代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则会发现治理主体间关系是治理的核心关

    理论界 2021年2期2021-12-26

  • 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中国之治”及其世界意义
    满意教育的“中国之治”置于全球视野与世界价值体系之中,总结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世界意义,有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共产党办教育的初心与使命,提升中国教育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与参与度,并为丰富全球教育理论体系和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注入中国智慧。一、 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历史脉络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都是一个基于既定社会条件的历史生成过程。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催生了党和政府对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求;反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又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持续发展,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呈现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12-26

  • 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中国之制 中国之治 国家治理【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完善和发展“中国之制”、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的重要意义和时代内涵进行了深刻阐释。《决定》中高度凝练的13个显著优势为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量身定做了“行程图”“时刻表”和“说明书”。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的理论创新《决定》

    人民论坛 2021年35期2021-12-23

  • 中国之治”:中国共产党制度创设的百年探索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力量,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改天换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第 14 页。“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2-23

  • 中国之治”及其世界意义∗
    能,展示出“中国之治”所具有的世界意义。“中国之治”何以具有世界意义?本文首先探析“中国之治”的中国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之治”何以具有世界意义,进而提出“中国之治”对于其他国家可能具有的方法论启示。一、中国治理在中国进步中彰显制度优势中国治理之所以具有世界意义,其前提是中国治理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展示出巨大的制度优势,取得强大的治理效能,获得特别的成功,具有特别的中国意义,才有可能具有世界意义。所以,中国治理的世界意义是以其中国意义作为必要前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12-07

  • 中国之治”的宣传话语创新路径研究
    武 峥“中国之治”的宣传话语创新路径研究武 峥(阜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由于缺乏有效的话语通融,“中国之治”的宣传话语有时还处于被曲解、被轻视,甚至被贬低的境遇。为从理论上彻底讲清楚中国制度优势,学界要推动“中国之治”宣传的理论创新。首先,构建通俗易懂的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新闻媒体加大“中国之治”的舆论引导,打造全媒体宣传格局,推动“中国之治”的国内宣传话语创新;其次,通过讲好“中国故事”解决“失语”“挨骂”等问题,用“故事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2-06

  • 探赜文化之于“中国之治”的支撑作用
    精神力量,“中国之治”强大生命力的显现亦离不开文化对制度的深厚支撑作用。正是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厚的精神滋养,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的重要论断,这也就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因此,探究文化“为什么能”“如何能”“如何更好地”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支撑,对于明晰制度和文化的

    人文天下 2021年5期2021-12-05

  • 中国之治”的文化密码
    政何以实现“中国之治”得出的深刻洞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视野下,文化建设同样迈入了新发展阶段。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讨和反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构,洞悉“中国之治”的文化密码,不仅必要而且很有意义。一、文化是制度之母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发展的血脉,是构筑一个民族精神的基石,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

    人文天下 2021年5期2021-12-05

  •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抗击新冠疫情的“中国之治
    。三、抗疫“中国之治”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了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争中,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地区之间相互协调,共同汇聚起了强大的抗疫中国力量,形成了抗击新冠疫情的“中国之治”,并在实践中发展了多中心治理理论。(一)重视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威 西方的多中心治理和治理多元化,强调弱化政治权力,甚至去除政治权威。[16]此次疫情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普遍存在防控措施不力,疫情持续蔓延,至今没有得到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1-30

  • 十八大以来“中国之治”研究综述
    0241)“中国之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中国治理体制和中国治理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1]。新中国成立初期,因缺乏经验,国家治理曾走过一些弯路。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11-28

  • 中国之治”: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明的批判,“中国之治”创造了一种超越现代资本文明的文明新形态。在人类文明的范式下,天下之治、人民之治、和谐之治与和平之治构成“中国之治”独特的新文明内涵。“中国之治”开创的文明强调人类利益,以人本逻辑为核心,以和谐为原则,塑造和引领人类走向新文明。〔关键词〕中国之治;文明冲突;文明共存;文明新形态〔中图分类号〕D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442(2021)05-0013-04〔基金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中西方抗疫模式的文

    三晋基层治理 2021年5期2021-11-26

  • 新时代“中国之治”网络思政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以易班平台为例
    首选。一、“中国之治”的内涵“中国之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治理国家的治理体制、治理道路和治理体系最简括的总称,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依据制度体系和法治体系推进国家有效治理;“中国之治”承载“文明之治”,源于“中国之制”,体现“大国之治”。“中国之治”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源于国家治理实践并作用于治理实践,同时取得历史性成就;必须坚定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散文百家 2021年9期2021-11-12

  • 协商民主:“中国之治”的有效路径
    协商民主;“中国之治”一、协商民主的科学性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是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的首要特征。协商民主之所以能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上蓬勃发展,就是因为其科学地展示了在国家与社会政治实践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协商民主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实践中推行了将党内民主和协商、人民群众民主和协商、党外知名人士和其他政党团体的民主协商结合起来。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协在承担临时权力机关后成为统一战线

    决策探索 2021年16期2021-09-15

  • 硬核抗疫背景下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的成效彰显了中国之治,展现了大国担当。 关键词:疫情 制度优势 中国之治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4-228-02 重大传染病造成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新冠肺炎病毒的全球爆发,使各国人民的安全健康遭受威胁,截至2021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1.3亿多例,累积死亡2897余万例,其中欧洲早已成为重灾区,美国、印度、巴西的累计确诊病例数位列全球前三。疫情防控实际上

    经济师 2021年4期2021-09-10

  • 奋力谱写“中国之治”的南京篇章
    ,奋力谱写“中国之治”的南京篇章。经过多年不懈追求和持续奋斗,南京近11年连续当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近3年连续当选“中国最有安全感城市”,入选全国第一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在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中彰显了首位担当。坚持党的领导,着力构建全域覆盖、联动共治的组织运行体系。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党建引领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确保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正确政治方向。着

    群众 2021年15期2021-09-07

  • 中国之治”的唯物史观阐释
    史观。管窥“中国之治”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中国之治”是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光辉体现与创造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因此,基于跨越设想,对“中国之治”作出唯物史观的阐释十分必要,这对彰显“中国之治”的优势、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关键词:“中国之治”;唯物史观;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1)08-0110-06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项目“意

    理论导刊 2021年8期2021-09-05

  • 新时代党员干部政德建设的现实考量与路径选择
    干部;政德;中国之治[中图分类号]D262.3;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1)06-0043-07政德建设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信仰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的有机统一,是新形势下党的自我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逻辑契合。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政德建设是提升和夯实党员干部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是营造风清气正党内政治生态的基础环节,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一、新时代党员干部

    党政干部学刊 2021年6期2021-09-03

  • 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视角下的“中国之治
    突出效能,“中国之治”亟待开辟新的发展境界。“中国之治”有着历史、理论和实践三方面的生成逻辑。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是马克思主义赋予的科学方法体系,深刻渗透于“中国之治”的生成发展过程之中,探寻其在这一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可以为更好延续和巩固“中国之治”提供理论遵循和实践依托。关键词:“中国之治”;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中图分类号 D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21)01-056-12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如何治理好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思考,始

    世纪桥 2021年1期2021-08-06

  • 为“中国之治”再创新奇迹不懈奋斗
    大考”,为“中国之治”再创新奇迹不懈奋斗。百年大黨的历史伟业永载史册,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救国大业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兴国大业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富国大业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紫光阁 2021年7期2021-07-28

  • 从无为思想到制度之治
    坚定并发展“中国之治”重要的本土经验和思想资源。关键词:无为而治;制度之治;中国之治;治理效能;国家秩序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21)03-0048-13中国古代法政哲学蕴含着丰厚而深刻的国家治理智慧,以汉籍《太平经》为代表的经典著作曾将其归结为多种治道,[1]蔚为大观。作为国家治理思想中的重要一支,“自然治”,也就是无为而治历来受到百姓的青睐,与民休息、“不折腾”更是历代王朝开创初期的不二选择。虽然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6-18

  • 在深刻认识“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中坚定制度自信
    下的治理,而中国之治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治理。当今世界,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究竟谁的治理有更好的效果?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探索中渗透着中华文明的传承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人民生活过得好不好取决于国家治理。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包括大道

    锦绣·下旬刊 2021年4期2021-05-14

  • 中国之治”的四重话语向度
    赵荣锋摘要:中国之治包括四重话语向度。理论话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当代阐释,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国家治理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理论的创新与转化。制度话语是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的集中体现。价值话语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国家治理话语主体诉求的反映,是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旨归和以人民的评判为标准的话语体现。国际话语是指在引领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大国治理话语主体身份得到充分确证,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带来了新的

    桂海论丛 2021年6期2021-05-13

  • 论“中国之治”的三重逻辑
    :全面理解“中国之治”的理论内涵与重大意义,需要拓展观察视角,通过多重逻辑加以分析和阐释。从历史逻辑上看,“中国之治”经历了初步探索阶段、不断深化阶段和开启“中国之治”新篇章的新时代阶段。从理论逻辑上看,“中国之治”正向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断迈进,它的最大逻辑在于党的领导,前提在于制度化建设,价值依归在于“以人民为中心”。从价值逻辑上看,“中国之治”的意义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继承,“中国之治”新篇章的开启开辟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境界,同时“中国之治

    理论导刊 2021年4期2021-04-28

  • 秩序重构与整体协同:巡察村居推进乡村综合治理的运作逻辑
    ,旨在丰富“中国之治”理论体系并促进乡村善治的实现。[关键词]巡察村居;政社良性互动;秩序重构;整体协同;中国之治;乡村振兴战略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21)02-0052-09一、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复杂性和异质性是后工业社会的典型特征,也是当前我国基层治理面临的深层次难题。产生于西方世界的治理理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革有重要启示,但过分推崇西方的治理之道而轻视中国本土治理经验无疑是学术界的悲哀[1]。在我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2期2021-04-19

  • 坚守为民初心 完善“中国之治
    经验中完善“中国之治”,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要时刻不忘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站在百年的历史坐标上,回首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团结带领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终于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1年5期2021-04-17

  • 从自由到自信:“中国之治”的人学自觉
    )一、引言“中国之治”的制度根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之治”的实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之治”的实践进程十分亮眼。在笔者看来,“中国之治”迎来了构建中国理论话语的重要机遇节点。理论界探讨“中国之治”,近年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理论渊源”角度发掘理论资源,分析“治理”内涵,强调以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为指导。王代月(2018)从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3期2021-04-17

  • 百年大党领导“中国之治”:理论范式与制度全景
    年大党领导“中国之治”是以制度为承载的,深刻地体现在党的领导制度的生成和发展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这一重大概念,强调“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1]如何从学术上揭示和论证中国国家发展和国家治理的独特逻辑,已成为当前以及未来中国学者必须破解的重大理论课题。西方政治学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