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思

  •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中地理教材图片的运用
    二、“熟讀”与“精思”教材图片“熟读”与“精思”高中地理教材图片是运用教材图片讲好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前提。“熟读精思”一词出自南宋理学家朱熹所提出的“朱子读书法”的六条内容之一,其含义是读书须反复阅读,能对书中的内容了如指掌,并在熟读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精益及真谛,精思要旨。1.“熟读”教材图片。“熟读”教材图片是“用图讲政”课程思政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这要求教师能够清楚地认识教材图片所呈现的地理内容、地理问题、地理规律等,对教材图片的认识达到了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3年8期2023-09-08

  • 问渠哪得清如许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其中,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都说明做学问要学会反思。反思,是进步的基石,能让我们查缺补漏,提升认知,稳步前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循序渐进积累知识,构建“半亩方塘”,持续反思会让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让“方塘”具有自净能力,是知识的内化过程。而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无不体现了反思的重要性。学而不思则罔,罔然后弃之于不顾,则是囫囵吞枣;学,然后思,反省疏漏,改进之,优化学之不足,则思可以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5期2023-03-16

  • 在深耕阅读中提高学生素养
    作能力。三、掌握精思技巧,提高语言水平学会思考,对一个人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精思,在写作中有自己的想法并有所创新。在学习《山雨》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学会精思,体会到雨给山带来的色彩,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认真思考,在学生读完后将其中重点的词语点出,如“弹奏”“悄然在纸上化开”“啼啭”,让学生再深入诵读课文,通过此种方式在文中体会这些词的精妙。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精思,可以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用词精妙,从而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技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2年6期2022-10-17

  • 古人读书都有哪些招
    般。第二招:熟读精思有了广泛的阅读量,更要精读、熟读。孔子晚年时喜欢上了《易经》。为了把《易经》研究透彻,他认真研读了很多遍。在他生活的春秋时期,纸张和印刷术还没有出现,字都写在竹简上,然后用牛皮绳连接起来,供人阅读,被称为“韦编”。像《易经》这样的巨著需要许多竹简来编联,规模相当宏大。孔子反复翻阅《易经》,竟然多次磨断连接竹简的牛皮绳,后人把他这一行为称为“韦编三绝”。即便熟读《易经》到如此地步,孔子还是谦逊地说:“如果多给我几年时间,我就可以把《易经》

    课外生活(小学1-3年级) 2022年5期2022-05-16

  • 学不厌精
    ,乐在精嚼,至在精思。要在精选。学如吃饭,饭有优劣。健康食品得健康,有“病”食品生疾瘤。正因如此,孔子提出“食不厌精”的命题,并一口气说出了七种“不食”之物,这不可食之物,也正似精神生活中不必学之书。书不仅有精粗之分,而且有优劣之别,绝不可盛进碗里都当饭,拿起筷子尽去吃。不识货,就会错用功夫;读错书,就会玩物丧志。乐在精嚼。精嚼者,细嚼也。再好的饭菜,不精嚼,难知其味;再好的书,不精学,难有斩获。相反,从容咀嚼,其味就长;反复研学,其见必出。这样的事例举不

    课外语文 2021年32期2021-12-27

  • 论得到位 证得精彩
    ,乐在精嚼,至在精思。要在精选。学如吃饭,饭有优劣。健康食品得健康,有“病”食品生疾瘤。正因如此,孔子提出“食不厌精”的命题,并一口气说出了七种“不食”之物,这不可食之物,也正似精神生活中不必学之书。书不仅有精粗之分,而且有优劣之别,绝不可盛进碗里都当饭,拿起筷子尽去吃。不识货,就会错用功夫;读错书,就会玩物丧志。乐在精嚼。精嚼者,细嚼也。再好的饭菜,不精嚼,难知其味;再好的书,不精学,难有斩获。相反,从容咀嚼,其味就长;反复研学,其见必出。这样的事例举不

    课外语文·中 2021年11期2021-12-12

  • 传统“熟读”思想的学理剖析及现代转换
    有效理解;可以为精思提供凭借和依托,并与精思合力,贯通文章之义理;比泛读更能促进写作。读书贵在精熟,约取而实得。这些“熟读”思想的精髓可以为当下读书学习提供具有本土根基性质的参考和借鉴。【关键词】熟读,精思,学理剖析,现代转换“熟读”法在中国传统读书法中是一个不可绕过的存在。它蕴含于古代先贤的诸多典籍之中,以经典名句的方式广泛流传,影响深远。从孔子、荀子到杜甫、张载、曾巩,再到朱熹、陆九渊、程端礼,古代先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理解和践行着熟读之法。对古代先

    语文建设·上 2021年12期2021-05-30

  • 读书有味身忘老
    读。朱熹主张熟读精思,细嚼慢咽。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确是一种美妙的读书方法,但需要有大量时间。如今书店里、网络上的书籍浩如烟海,书的更新速度令人咋舌。要选择一本好书,就得先随意翻阅一下,观其大略,然后选一个章节,熟读精思一番,如此才能决定对一本书的取舍。人到老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会产生失意、忧虑、烦恼等情绪,而读书是化解失意、抚平忧伤的良方。清代学者颜元说“忧愁非书不释,忿怒非书不解,精神非书不振”。读书能使人绝虑忘忧、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是一种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1年4期2021-04-23

  • 依托“预学单”激发高效学习的方法分析
    精用,高效推进;精思;有序建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高质量地开展课程实施,全面提升家常课的实效,成为当前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课改初期,教学中教师往往依据着新理念,通过一系列巧具匠心的构思,架构起最为时尚,最为前沿的教学环节;凭借着积累的老经验,预想着孩子们的学习基础,通过课堂中亦步亦趋的引导,只是一股脑地倾倒给学生。在新课程中,处在主体地位的学生们成为配合主导们完成一场场show的主演。至于是否真的学会了、学到了怎样的状态,未来的发

    考试周刊 2021年18期2021-03-24

  • 传统“熟读”思想的学理剖析及现代转换
    有效理解;可以为精思提供凭借和依托,并与精思合力,贯通文章之义理;比泛读更能促进写作。读书贵在精熟,约取而实得。这些“熟读”思想的精髓可以为当下读书学习提供具有本土根基性质的参考和借鉴。【关键词】熟读,精思,学理剖析,现代转换“熟读”法在中国传统读书法中是一个不可绕过的存在。它蕴含于古代先贤的诸多典籍之中,以经典名句的方式广泛流传,影响深远。从孔子、荀子到杜甫、张载、曾巩,再到朱熹、陆九渊、程端礼,古代先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理解和践行着熟读之法。对古代先

    语文建设 2021年12期2021-03-17

  • 朱熹的读书方法(上)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循序渐进法。朱熹指出:“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以二書言之,则通一书以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不难看出,读书不仅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还要谨遵次序、量力而行、强基固本,既不能“三日打鱼、两日晒网”,也不能急于求成、贪多不化,否则将无法进入至臻佳境。熟读精思法。朱熹曰:“使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1年34期2021-01-13

  •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精思提问精神的思考与实践
    生精读,引导学生精思,倡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合作”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创造,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一、转变教育观,要把以“学生为本”教育观放在首位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科特点容易使教师简单地认为所谓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在讲台前的独角戏,实质上是以教师主讲代替了“学生为本”的教育,由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一言堂”从头说到尾,学生使劲记,从头记到尾,这种“填鸭式”课堂教学使得学生本应积极调动一切感观积极参与的互动过程变成一味低头记笔记的体力

    教书育人 2020年10期2020-12-05

  • 读书的方法
    再次,读书要熟读精思。“熟读精思”是朱熹“读书六法”之一。什么是“熟讀”?按朱熹的说法就是针对一本书反复读,直到读懂弄通为止。他说:“凡人读书,若读十遍不会,则又读二十遍。又不会,则读三十遍。至五十遍,必有见处。”当然,要把一本书读上十遍甚至几十遍,对于一般人来说基本不可能,也不可取。除非对某一本书喜爱到痴迷的程度,或者说研读某种书是一个人终身的专业。但是,一般人对经典书籍多读几遍是应该的,也是可能的。经典著作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只有多读,才能真正领会其中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20年8期2020-10-21

  • 中国文人阅读方法的演进
    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朱子读书法》)。“熟读精思”是朱熹六条读书方法中影响最为广泛的,他的著述中以不同的表述多次表达了这个意思。他认为,“今人读书,务广而不求精,是以刻苦者迫切而无从容之乐,平易者泛滥而无精约之功”。他强调读书方法在“熟读精思”,即“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朱子语类》)。“熟读”要能做到“熟读成诵”,这是“精思”的前提;“精思”应到“文字里面猛滚一番”,在文字不通的地方下死功夫,做到从

    阅读时代 2020年1期2020-09-10

  • 亲子同读“劝孝文”
    文》,望亲子熟读精思。此文开宗明义,直指人心。“帝君垂训曰:今日是元旦,为人间第一日,吾当说人间第一事。何谓第一事?孝者百行之原,精而极之,可以参赞化育,故谓之第一事。赤子离了母胎,在孩抱时便知得,故谓之第一事。舍此一事,并无功业。舍此而立言,则为无本之言。舍此而能功盖天下,到底不从性分中流出,必作伪以欺国,负本以灭身。”“天地是孝德结成,日月是孝光发亮。孝之道,言不可得而尽也。”文中入情入理地分析,为人子者事富贵、康健、具庆之父母易,而事贫贱、衰老、寡独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9期2020-09-10

  •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精思提问精神的思考与实践
    观、引导学生精读精思质疑合作、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的作用,为解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说教式教学”,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思考与实践作為一名基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认真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把设定问题作为唤起学生思维的起点,采用“辅导学生精读,引导学生精思,倡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合作”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创造,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一、转变教育观,要把以“学生为本”教育观放在首位道德与法治课的学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0年4期2020-04-22

  • 深耕“读”“思”方法 提高语文素养
    诵读,“思”包括精思和深思。语文老师需要调动学生“读”与“思”的动力,深耕“读”“思”的方法,促进学生不断深入文本内容,掌握语文学习的技能,不断提高理解能力、素材积累、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关键词 熟读;诵读;精思;深思;语文素养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179-01苏轼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旧书”就是经典的意思,他委婉劝慰朋友阅读经典不要怕麻烦,只要

    读写算 2019年23期2019-11-04

  • 古人读书趣法
    熹“体会、循序、精思”读书法关于体会,朱熹说:“为学读书,须是耐烦细心去体会,切不可粗心。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关于循序,朱熹说:“以二书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之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关于精思,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朱子大全·读书之要》中又说:“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

    健康人生 2019年6期2019-10-25

  • 我国古代的“朗读者”
    宋朱熹提倡“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他说:“大抵观书先需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朱熹认为,书读得多了,自然熟知;想得透彻了,自然有所得;读得多和读得少有很大的区别,读十遍与读一遍不一样,读百遍和读十遍也肯定不一样;朗读和思考是互相促進的,如果既能熟读,又精于思考,自然就能理解透彻,永远不忘。明末清初的陆世仪提出了“阶段读书法”。陆世仪把读书的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诵读(5岁~15岁)、讲贯(15岁~25岁)

    科教新报 2019年24期2019-10-21

  • 常想一二
    虫,而是要少思、精思加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在精思中悟出人生真谛,以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尽量减少“八九”的内容。这样,我们才能宠辱不惊,乐观豁达,拥有一个充满希望而进退自如的快乐人生。(选自《杂文月刊》2006年第6期,有删改)品评“少思八九,常想一二”,就会拥有快乐人生,但如何把握分寸很重要。作者既提醒人们“常想一二”,又告诫大家讲究“辩证法”(即要“少思、精思加反思”),可谓入情入理、语重心长。为了讲清相关道理,作者列举了不少古代名人的事例和名言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9年1期2019-06-11

  • 高中文言散文精思教学策略研究
    哲[摘   要]精思是指在熟悉文本后进一步全面深入地探究文本中所蕴含的深层意蕴,精思的过程是一个反复品味、细致研读,深入探究文本意味的过程。精思教学应从教师、学生、师生双方三方面切入,包括质疑问难、比较阅读、自我质疑、主动建构四个环节,运用精思教学策略可以改善高中文言散文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深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关键词]记叙类文言散文;精思;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12期2019-01-06

  • 精思语文
    于建生一、什么是精思语文“精”为精心、精细,“思”为思考、思维、思想,“精思语文”就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策划语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将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塑造学生思想作为语文教学基本和终极任务。二、“精思语文”的内涵1.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语文,我们首先要清楚,什么是语文课,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一个教师弄清了这些问题,那么他的语文课就不会认认真真耍花架扎扎实实搞形式,不会只为追求热闹追求表演效果,远离语文课的基本任务,偏离语文课程的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47期2018-11-28

  • 博览与精读
    ,拓宽视野;熟读精思,涤荡心灵。读书,博览为佳,还是精读为上?自古以来,博览群书便是很多读书人的追求,成语“学富五车”常被用來夸赞一个人知识渊博。指尖轻触书页,便有一种满足感、愉悦感,身在原地,思绪却可寻遍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本本书便是一扇扇窗,带领我们欣赏不同的风景,神游世界。大文豪苏轼曾发誓“立志读尽人间书”,他也确实不曾辜负自己的誓言。因为博览群书,他随缘自适,超然物外;履险如夷,泰然自若。由此可见读书的多寡对于一个人的意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8年10期2018-11-10

  • 《兰亭集序》教学例谈
    大有帮助的。二、精思——参悟人生学生通过熟读并不能完全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需要老师的精讲来引领学生进行精思。理学大家朱熹认为,读书首先要进行熟读,做到书中的话基本都能自己表述出来,然后再进行深入的思考,就能有所收获。从朱熹的言论得到启发,在熟读以后要进行精思精思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教师应该选取文章的重难点来进行讲解,面面俱到的讲解是不切实际的。学生在思考的时候要有自己的思想,用自己想法来试着理解王羲之笔下的美景与情感。以苏教版《兰亭集序》为例,文章的第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1期2018-08-24

  • 学无止 政有道
    。关键词:熟读;精思;总结学不可以已!在政治学习的海洋上航行,需要以勤作舟,同时也需要以道为帆,以收事半功倍之效。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希望能对各位同仁和广大学生有所启迪。一、熟读而精思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政治学习之法亦是如此。政治答题,是建立在对课本足够熟悉的基础上的,所以平时一定要扎实地背诵。建议大家不仅要掌握教材重点,也要对课本进行无死角的仔细阅读,像知识链接、专家解读等内容可以帮助记忆,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知识

    新课程·下旬 2018年10期2018-01-28

  • 名人名言
    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明]朱 熹2.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英国]培 根3.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德国]叔本华4.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來,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印度]泰戈尔5.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7年7期2017-07-11

  • 学习文学不能懒于记诵
    我们学习,悟读而精思,熟读而成诵,出口而成章,读书人要饱读诗书。历史上之所以出现诸子百家、汉唐文化、诗词曲赋等文化的繁荣,固然有时代的因素,但古人潜心读书的精神也不无影响。针对当前农村高中学生文学阅读沙漠化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从如下方面引导。一、要重视文学阅读首先要知道文学的定义及阅读的意义。文学在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12期2017-04-13

  • 中学语文课文“文本细读”二则
    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蒙田曾讲:“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作为课堂的主导,我们教者应该引导学生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精思,从而自书中自己去得来一个头脑,去精思作者的写作意图。《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有这么几句话:“况且,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爱;她是五等文官的女儿,有田产;尤其要紧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我们要注意“尤其”一词。“尤其”表递进,是句中重点所在,

    当代教育 2016年4期2017-03-18

  • 传统阅读法漫谈
    到言外之意。熟读精思。朱熹说:“读一件书,须心心念念只在这书上,令彻头彻尾,读教精熟。”“读书之法,先要熟读。须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覆玩味。”“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如此等等,是反复强调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于此可见熟读的重要。且在朱熹看来,熟读还要与精思并重。“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熟读与精思,要互相配合。若只读不思,或只思不读,就见不出效用来。“读书之法,读一遍了,又思量一遍,思量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12期2017-01-16

  • 古诗鉴赏“四步曲”
    试按照“感受——精思——拓展——创作”四个步骤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感受阶段通过诵读、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等手段先让学生对诗歌有初步感性的认识。精思阶段以词语替换、逆向还原、角色扮演等方法深入鉴赏诗歌。拓展阶段不能满足于一首一首孤立地谈诗歌,而应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范围,把一首诗歌放在一系列诗歌作品的比较中观察,这样就能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站在横向和纵向的角度上更深入地鉴赏诗歌。创作阶段是学生尝试进行诗歌创作,这样可以让学生揣摩体会诗人在诗

    考试周刊 2016年69期2016-09-21

  • 构建开放的语文教学模式
    并指导学生熟读和精思,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关键词:语文教学 开放 熟读 精思 意会由于受语文高考和中考题型特别是标准化题型的影响,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过于理性化、精确化和繁琐化。事实证明,这些做法虽然可以使某些学生在某些考试中得到一个高分,但是终究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借鉴中国古老的禅宗里的两句话,深刻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可以给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很好的启示。第一句叫做“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意思是说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佛,因此要处

    文学教育 2016年5期2016-05-14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
    之一。通过熟读、精思,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道德修养和审美教育。【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的训练 读熟 精思 方法科学1 读书读书,贵在读熟书声琅琅是古人传统的教学形式之一。因为它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是理解和记忆的先导,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试想,一个人读起书来,结结巴巴,吞吞吐吐,它能对课文内容心领神会,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吗?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要使课文的“外部语言”转化为学生头脑

    俪人·教师版 2016年6期2016-05-14

  • 杨平教授讲“读书六法”
    ,逐步积累。熟读精思——读书要积极记背熟读精思的目的,是深刻理解圣贤文章中的真谛。朱熹说:“读书无甚巧妙,只是熟读。”对于一本好书,应该“读得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熟”。开始读书时只是理解而已,然后渐渐产生疑问,通过思考,疑问渐解,最后达到全然无疑,这个过程就是“熟读精思”的体现。虚心涵泳——读书要尊重原著读书要尊重原著、探明原意,不该自立坐标、先入为主。读书时应该边读边思考,不但要去理解书中内容,还要用心体会圣人的思想,反复揣摩圣人的话语,只有如此,才能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16年6期2016-05-14

  • 两处教学细节引发的思考
    ,再或是精彩中的精思,尤其是在教师引领下的精思!本文从课堂观察出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这是10月中旬、秋风渐起时,澄澈的天空一天一天地高远,空气也因节气的推移一天比一天清冷。然而,在语文课堂上,师生却用激情与智慧演绎着语文教学的精彩,仿佛秋日的荼蘼在浓郁的果香中氤氲弥漫,仿佛收获的喜悦在满山的澄黄碧绿中绽放:讲堂成了学堂,主动代替了被动;兴趣被激发了,激情被点燃了。在这里,琅琅书声,愉快飞扬,呈现着“各以其情而自得”的陶醉与向往;文本解读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4期2016-05-14

  • 初中文言文学习技巧与方法
    言文教学熟读成诵精思课文技巧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一篇文章不如让学生掌握怎样学会更重要、更有价值。学生只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索取知识的规律,拿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才会主动地去学习。我们坚持借科学的方法来学习文言文,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培养文言文语感语感对整句的理解很重要,语感好才知道怎么断句,怎么去确定一些较长的句子的主谓宾部分。对整句的理解帮助很大,即便其中有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6期2016-05-14

  • 构建开放的语文教学模式
    并指导学生熟读和精思,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语文教学 开放 熟读 精思 意会由于受语文高考和中考题型特别是标准化题型的影响,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过于理性化、精确化和繁琐化。事实证明,这些做法虽然可以使某些学生在某些考试中得到一个高分,但是终究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借鉴中国古老的禅宗里的两句话,深刻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可以给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很好的启示。第一句叫做“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意思是说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佛,因此要处处修行,

    文学教育 2016年13期2016-04-04

  • 初中文言文学习技巧与方法
    教学 熟读成诵 精思课文 技巧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一篇文章不如让学生掌握怎样学会更重要、更有价值。学生只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索取知识的规律,拿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才会主动地去学习。我们坚持借科学的方法来学习文言文,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培养文言文语感语感对整句的理解很重要,语感好才知道怎么断句,怎么去确定一些较长的句子的主谓宾部分。对整句的理解帮助很大,即便其中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18期2016-02-15

  • 钻进去与跳出来
    ,精读,即“熟读精思”,追根溯源,该咬的咬,该嚼的嚼,细细品味,心领神会,即所谓“钻进去”。但人脑不比电脑,不能过目不忘,人脑也不是简单的记忆,还要创新,单单精读是远不够的,泛读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精读,是解剖麻雀;泛读,是漫天撒网。泛读,相对“精读”而言,即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从文本中走出来,所谓“跳出来”。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较大的收获,做到课内精读深钻研,课外泛读广浏览,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好方法。一、选好篇目。一般要求讲读的课文都可作为精读的教材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47期2015-05-30

  • 在熟读中积累 在精思中感悟
    朱熹提出的“熟读精思”可以看做是古代语言教育方法的典范,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读书、学思结合中含英咀华。一、读有所得1.通读以悟意。要想让文言文教学有效,就必须读,而且要多读,会读。教师要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认读,要求读准字音,尤其是较长的句子,注意节奏和停顿,边译边读,理解文章每一句话的意思。例如《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一文,我要求学生自读全文,首先读准字音,其次注意停顿,学会断句,注意语气语调。文章的开头可以平缓叙述并注意停顿:“舜/发于/畎之中,傅说/举于/版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4期2014-08-21

  •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摭谈
    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其基本要求是以熟读成诵达到精思顿悟的效果。如何熟读精思?笔者结合《晏子使楚》一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一.读注释,品“言”通“意”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文言文,编者都会把一些重要的文言知识以注释的方式呈现出来。但好多老师在教学文言文时,或完全撇开了这些注释,不加利用;或孤立地把注释与课文割裂开来,就注释讲注释,极大地浪费了这一大好的课文资源。其实,文言文的注释就是重要文言知识点的梳理,熟读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2期2014-03-12

  •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摭谈
    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其基本要求是以熟读成诵达到精思顿悟的效果。如何熟读精思?笔者结合《晏子使楚》一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一.读注释,品“言”通“意”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文言文,编者都会把一些重要的文言知识以注释的方式呈现出来。但好多老师在教学文言文时,或完全撇开了这些注释,不加利用;或孤立地把注释与课文割裂开来,就注释讲注释,极大地浪费了这一大好的课文资源。其实,文言文的注释就是重要文言知识点的梳理,熟读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2期2014-02-26

  • 论皎然自然观和取境说的统一
    。不然,盖由先积精思,因神王而得乎。”[3]这里的取境,指主观意向与客观事物相互交融、合二为一,将主观情感赋予客观物体,使诗歌充满艺术气息。取境时既要取现实生活中的象,也要取诗人心中的意,即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相结合。有的诗人认为诗歌经过苦思过后就丧失了自然之气,如明人谢榛的《四溟诗话》(卷三)中:“诗,适情之具,染翰成章,自然高妙,何必苦思以鉴其真?”[3]皎然不认同他的观点。相反,皎然认为诗歌的创作需要灵感,而灵感的降临不是凭空而来的,他认为灵感是日常积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期2013-08-15

  • 谈地理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熟读精思的教学策略,往往能够使教学开出成功之果。朱熹对此有准确的阐述:“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韩愈也说过:“口不绝吟六艺之文,手不停披百家之编。”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揖让这样说,我认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熟读精思的教学策略是一种教学的体验式学习,我们古人不提倡所谓的文章分析,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一遍又一遍的教授中,复习中能够使学生熟能生巧,在潜意识中就记住这些地理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通过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1期2013-05-17

  • 胡居仁对朱熹读书方法的传衍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六种大法。”[3](P491)胡居仁是明代著名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继承和创新了朱熹的教育理论与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首先要有正确的目标和志向;读书要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读书要持之以恒,要有毅力与恒心;读书更要躬行实践,笃志力行。总结出读书要掌握“立志”、“渐进”、“恒心”、“践行”八字要诀。他的这一套理论,对当今的读书学习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一、读书先立志:凡学之道,立志为先朱熹强调“学者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4-11

  • 论“朱子读书法”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和“居敬持志”,谓之“朱子读书法”。“朱子读书法”对后世影响极深。且抛开其中所蕴涵的“圣贤崇拜”思想,单从阅读和阅读教学层面加以审视,其影响力持续至今,且“不因时光的流逝而失去它弥足珍贵的价值”③。“朱子读书法”对时下所蔓延的感受性阅读教学取向,也有其深刻的现实启示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出台,拉开了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的帷幕,为语文阅读

    中学语文 2011年34期2011-08-15

  • 《朱子读书法》简介
    循序渐进,曰熟读精思,曰虚心涵泳,曰切己体察,曰著紧用力,曰居敬持志。”“循序渐进”指读书必须按照次序,逐步推进。其“序”有二:一是群书先后缓急之序,一是每书诵读考索之序。群书之中,先《大学》,而后《论》、《孟》,然后《诗》、《书》、《礼》、《乐》、《春秋》。看史先看《史记》、《左传》,次之《汉史》、《三国志》,再次《通鉴》。每书诵读之序,先弄懂字句,次了解旨意,再次明理定志,层层深入,有条不紊。“熟读精思”指读书既要读得熟,又要精于思考。“虚心涵泳”指读

    中学语文 2010年25期2010-08-15

  • 姜夔之诗学理论
    有四种高妙。其中精思、自悟是他比较独特的诗学观点,承继前代江西诗派的同时又促成了诗学理论的转变,成为贯通江西诗学与严羽《沧浪诗话》的桥梁。姜夔;诗歌;诗学理论姜夔(1155—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除以词名世外,其诗又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在《白石道人诗说》(以下简称《诗说》)中他集中阐述了自己的诗学主张,要求独创,重视学习,其中精思、自悟是他比较独特的诗学观点,承继前代江西诗派的同时又促成了诗学理论的转变,为宋代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2010-04-07

  • 改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须先熟读,继以精思,然后可以得尔。”熟读精思包含了积极主动、刻苦钻研的精神,熟读厚基础,精思强能力,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快速读,读的动机强烈,精神也集中,这种速度与急急忙忙地读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课后重温,练习巩固,按时完成作业多么的重要。二、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说明世上万物都必须遵照自然规律的运转而生存和发展。那么,作为学生,在一天当中要花多少时间用在学习上才算合理呢?学习时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5期2009-09-09

  • 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二、做到“熟读精思”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最感到头痛的是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做到“熟读精思”。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强调的就是“熟读”,一篇陌生的文章,是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与它相识的,虽无须达到熟读成诵,但却应理解句意,领会作者意图,感受其丰富的情感。在熟读的基础上,还应做到“精思”,这样才能把文章学得“精透”。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强调了读文章的“精思”的重要,何为精思?魏书生曾打个比方说:“雕塑的艺术,在于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 2009年1期2009-03-16

  • 熟读深思 自晓其义
    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要深刻领会古诗文名篇的丰富内涵,就必须做到两点:熟读,精思。何谓熟读?元代侯均说:“人读书不至千遍,终于己无益。”自然,“千遍”带有夸张色彩,但只要真正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不管是十遍还是八遍,都算得上“熟”了。不过,文章不是无情物,在熟读的同时还必须“精思”,必须多问几个问题:这段文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例如在熟读《陋室铭》的过程中,读“山不在高,有仙

    21世纪中学生作文·高中教师版 2008年11期2008-11-07

  • 朱熹治学读书法
    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朱熹作为一位大教育家、大学问家,对读书犹为重视。他曾说:“为学之道,莫先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这句话阐述了做学问首先要弄清道理,而弄清道理的关键在于读书。朱熹不仅重视读书,而且,犹为重视读书方法,即在有效的时间里如何才能提高读书效率。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读书之要》。循序渐进“循序”指必须遵循所读之书内容的客观顺序和读者的主观能力、条件,按此而规定读书进程;“渐进”指像流水盈科而后进、音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05年7期2005-02-11

  • 绿色文言教学概说
    朱嘉提出的“熟读精思”之法,就是对古代语言教育方法的精炼而又经典的概括。这就是我们祖先当年学习语言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就是没有受过污染的原汁原味的纯天然的文言教学法。绿色文言教学,正是继承了这种“纯天然”的文言教学法,强化诵读——不只是在早读和课外强化,即使在课堂上也要把大量时间让位给学生诵读。但这种诵读已经剔除了古代私塾里那种“死”记“硬”背,而发展为一种在老师引导和点拨下的“活"记“软”背。教师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范读”、解疑破难的“领读"、贯通文脉的“

    人民教育 2004年11期200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