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晔

  • 范晔对东汉“党人”的编纂及评价
    生了深刻的影响,范晔在《后汉书》中对这件决定东汉国运的大事进行了记载。就目前学界的研究成果来看,对党锢之祸的起因、结果及性质的论述比较多,如张保同论东汉的私学与“党人”[1],郑先兴论党锢事件的原因及其本质[2],牟发松考察范晔对党锢成因的认识等[3],但从编纂学的角度反思范晔的纂述技巧,进而论述范晔对党锢之祸的认识,还不多见。事实上,《后汉书·党锢列传》的编纂可以体现出范晔有关史书的编纂水平,这不仅包括以事(党锢之事)为核心的人物择取方式、以序(史论)为

    南都学坛 2023年4期2023-10-02

  • 忧伤的刺鼠
    范晔刺鼠是一种让人很难理解的动物。以前,他们总爱紧紧簇拥在一起,是那样紧,以至于身上的刺深深地扎进彼此的身体。别人认为这是取暖的需要。直到一天被问道:“你们这样不疼吗?”刺鼠愣了,他们终于意识到给对方带来的伤害。每一只刺鼠都非常羞愧,就慌慌张张地跑开了。所以今天刺鼠都单独生活。只有在某个醒来就会被忘记的梦里,有些刺鼠会唤起遥远的回忆。那时候他们一直以为疼痛是温暖的一部分。(心香一瓣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时间熊,镜子虎和看不见的小猫》一书)

    读者 2023年8期2023-05-26

  • 《后汉书》的卓异之处
    穷而后工者。它是范晔被贬宣城太守期间完成的;它以《东观汉記》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合众家之长而超越众家,到唐代,取代《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而诸家《后汉书》,除袁宏《后汉纪》得以流传下来外,其余都已散佚。由此可见《后汉书》成就斐然。的确,它体大思精,创新良多。所创《党锢》《宦者》《文苑》《独行》《逸民》《方术》《列女》等传,为后来诸史之典范,莫能刊削。所写诸序与论赞,继承了《国语》《左传》《战国策》一语褒贬的风格。所写纪

    小品文选刊 2023年5期2023-05-15

  • 论《后汉书》与《三国志》叙史之异 ——以《董卓传》为例
    三国。”戴番豫《范晔与其》[2]在“与诸书之比较”章节提出“陈《志》简而质,范《书》优而赡,两书有三点相同——均为私撰史书、纪传体体制,且两书多称人字”,其在比较两书《董卓传》差异时与赵翼《廿二史札记》持相同观点,即《后汉书·董卓传》比《三国志·董卓传》增加了四事、一疏。陈述的《陈范异同》分为两卷,共十五章,董卓、袁绍、刘表、袁术、吕布、张邈、公孙瓒、陶谦、臧洪、荀彧、仲长统、刘焉、张鲁、刘璋、华佗等15人各为一章,以两书并列排版的形式,初步体现两书《董卓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7期2023-01-05

  • 胡广 形象考释
    其至矣乎!’”(范晔:《后汉书·胡广传》,中华书局,2016年)这是说胡广“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能守“中和可常行之德”,故后世诗称“中庸胡公隔天壤,大木失望工师来”(元好问:《赠修端卿张去华韩居杰三人六首·其五》)。把胡广说成办事谨慎、老成练达的“中庸”之人,这是东汉时期人们的普遍看法。如与胡广同时的尚书史敞,在荐胡广出任陈留时曾说:“尚书仆射胡广,体真履规,谦虚温雅,博物洽闻,探赜穷理,《六经》典奥,旧章宪式,无所不览。柔而不犯,文而有体,忠贞

    寻根 2022年5期2022-11-24

  • 范晔的“大一统”思想
    264005)范晔是南朝刘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因撰写《后汉书》而名垂青史。目前,学界已对范晔的佛教思想、编纂思想、史学思想、正统观、民族思想等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但对其“大一统”思想缺乏系统研究。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以期进一步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历程的认识。一、“大一统”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代史学家在史乘撰写上一般都以记述中原王朝历史为主,同时兼顾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交往交流史。范晔在《后汉书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11-21

  • 书架
    典作品的西语译者范晔也是童心未泯的猫科动物之友,这是他的原创童话集。在《动物手册》部分,范晔虚构了四十多种“不存在”的动物,还以动物学的方式对这些角色分类、命名,讲述它们的故事。《张炜非常动物故事绘本》这是作家张炜专为孩子创作书写的哲思绘本,既有文学的厚重,又有艺术的高雅,深刻而不失童趣;透过五个充满哲理、思辨的故事,圍绕人与动物的关系,展开意蕴深长的绘本画卷。

    科教新报 2022年22期2022-07-02

  • 雕龙与雕虫
    谢灵运和史学大家范晔,却被讥为“雕虫”黯然谢幕。谢灵运与范晔进入官场,表现却不是一般的无厘头。不懂政治的两位雕龙高手,却对参与政治兴趣强烈。结果,谢灵运恃才罹祸,范晔徇逆被诛。 两人死于非命的结局,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试想,出身名门的谢灵运,以“文章之美,江左莫逮”,开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先河。在刘宋人眼中,让谢灵运担任散骑常侍,本是一种姿态。偏偏谢灵运以栋梁自居,心中就有了被冷落和怀才不遇。 问题的关键,在角色错位。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没找准自己的位

    杂文月刊 2022年5期2022-05-12

  • 范晔籍贯考辨
    、《后汉书》作者范晔的籍贯,《宋书·范晔传》称其为顺阳。由于南朝宋代既有顺阳郡,也有顺阳县,再加上顺阳行政区划的不断调整,建制时设时废,古“顺阳”今在何地,范晔的籍贯应认定在何处,史学界众说纷纭。关于范晔的籍贯,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在湖北省光化县[1](P215)(今湖北省老河口市),一种认为在河南省内乡县[2],一种认为在河南省淅川县[3](P72)。今人龚剑锋先生在《史学史研究》上撰文,认为范晔的籍贯,“今属河南省淅川县,而不属湖北省光化县(今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03-15

  • 范晔,一只趴在西语文学薄冰上的猫
    021年11月,范晔在北京家中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刘潇 / 摄)范晔的新译作《三只忧伤的老虎》 曾被称作“不可译之奇书”。这是古巴国宝级作家吉列尔莫·卡夫雷拉·因凡特最独特、最具实验性的作品。这项中文翻译工作“前无古人”,范晔处处用心,不仅将原文多语种的文 字游戏翻译成中文,更让中文版行文流畅, 阅读起来如同看一部哈瓦那都市剧。《环球人物》记者和范晔约的第一次采访地点在北京大学附近的咖啡书屋内,不时有人进出,有邻桌客人说话声传来,加上范晔说话声音

    环球人物 2021年23期2021-12-24

  • 范晔,一只趴在西语文学薄冰上的猫
    021年11月,范晔在北京家中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刘潇 / 摄)范晔的新译作《三只忧伤的老虎》 曾被称作“不可译之奇书”。这是古巴国宝级作家吉列尔莫·卡夫雷拉·因凡特最独特、最具实验性的作品。这项中文翻译工作“前无古人”,范晔处处用心,不仅将原文多语种的文 字游戏翻译成中文,更让中文版行文流畅, 阅读起来如同看一部哈瓦那都市剧。《环球人物》记者和范晔约的第一次采访地点在北京大学附近的咖啡书屋内,不时有人进出,有邻桌客人说话声传来,加上范晔说话声音

    环球人物 2021年22期2021-12-15

  • 文本研究视域下的范晔“谋反案”
    》之所以将刘湛和范晔合传,置于《刘义康传》之后,是因为《宋书·刘湛范晔传》的撰写者认为,他们是两次牵涉刘义康谋反事件的主谋,属刘义康集团之党。对于范晔谋反案,《宋书》《南史》《资治通鉴》等都有记载,虽然文本书写上略有差异,但都记载了范晔谋反的事迹,而且从现存文献来看,从宋至清初都没有发现有人认为范晔没有参与谋反。直至清乾隆年间,朴学大兴,对历代历史文献尤其是正史的考证成为学术潮流。王鸣盛[1]784-787、李慈铭[2]237、陈澧[3]512-537、傅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8期2021-08-20

  • 试论《后汉书》“云台二十八将”的形象塑造
    云台二十八将 范晔 人物形象“云台二十八将”是东汉的开国武将群体。根据《后汉书》的记载,汉明帝时“追感前世功臣”[1],所以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以示纪念,“云台二十八将”以此得名,这也成为东汉开国功臣群体的一个代名词。历史上相似的做法也有很多。比如汉宣帝时就曾图画功臣于麒麟阁上,人称“麒麟阁十一功臣”;唐太宗也曾图画功臣于凌烟阁上,号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后汉书》在《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最后专门为其列了一个名单,书上记载的二十八将分别是:邓禹、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期2021-04-01

  • 聊赠一枝春
    陈朗赠范晔①诗[北魏] 陆 凯折花逢驿使②,寄与陇头③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注释①范晔:诗人的朋友。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南)人,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②驿使:传递公文、书信的人。③陇头:陇山,今陕西陇县西北。古人书信往来,以传达相思之意,有时也会附赠一些物品,来表达特殊的含义。陆凯的这首小诗,便是和一枝梅花一起寄给友人的礼物。诗虽然短小,但十分别致,梅花赠友,更是充满了情趣。陆凯和范晔分别在北朝和南朝的政权中担任官职,当时,南北朝正处于敌对状态。

    小福尔摩斯·上下五千年 2021年2期2021-02-21

  • 文以传意:范晔“类传”思想论析 ——以《后汉书·皇后纪》为中心
    断代纪传体史书。范晔不仅在宏观结构上对《史记》《汉书》中“书”“志”等撰史体例进行继承与借鉴,且在具体的微观细节里,以“纪”“传”的论赞等形式,承沿和发挥着司马迁、班固著史的“正统”①关于班固儒家正统思想,陈直先生在《汉书新证》中以项羽“本纪”、陈涉“世家”被削去为例进行说明,后杜维运在《中国史学史》中沿加肯定。笔者这里援引前人论断,将它引入到整个“纪”设定中。(详见杜维运:《中国史学史》(第一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227页。)立场与史观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1-14

  • 颠覆中的承传 ——重探王文兴《家变》中的父子冲突
    0世纪60年代以范晔为代表的台湾青年在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之间的挣扎。1973年,《家变》在台湾一经出版便引发了台湾文坛的一场“地震”,一大批学者争相讨论,爱之者赞誉有加,厌之者则大加挞伐。如颜元叔认为《家变》是中国近代小说少有的杰作之一[2],吕正惠却认为王文兴是“‘落后’的社会里彻底西化的知识分子”[3]。尽管对《家变》的褒贬不一,但小说创作自有其时代意义,且具有较强的写实性,小说里刻画的父子冲突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值得进一步思考。一、从“父慈子孝”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01-12

  • 目睫之见
    与司马迁、班固、范晔,给刘邦定位“粗鄙”相比,实“目睫之见”!。《后汉书》作者范晔,算得上一个“大儒”。然而,他对一些人或事的见解,可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比如,范晔对司马迁、班固为人为文的评价,既有失偏颇,亦言之失据。奇怪的是,范晔竟将班固、司马迁的观点,亦讥为“目睫之见”。《后汉书》载,范晔“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古人之所以致论於目睫也”!范晔借班固之口,传达出班固心底,对司马迁的同情与不屑。此种心境

    杂文月刊 2020年4期2020-05-21

  • 《东都赋》的“事实”与“义正”* ——兼论《两都赋》的作成时间
    实乎相如”(2)范晔等撰,李贤等注:《后汉书》卷40,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371,1371页。,这个评价其实也是班固对于《东都赋》创作原则的阐扬。李贤注颇得其旨:“扬雄作《长杨》《羽猎》赋,司马相如作《子虚》《上林》赋,并文虽藻丽,其事迂诞,不如主人之言义正事实也。”(3)范晔等撰,李贤等注:《后汉书》卷40,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371,1371页。简要地说,班固认为《东都赋》的创作原则就是“义正”与“事实”。义正,就是文章传递的观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01-10

  • 第五伦在历代的形象及其转变
    关键词:第五伦;范晔;吕祖谦;王夫之;形象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5383(2019)04-0100-05Diwu Luns Literary Image and Its Transformation in the Previous DynastiesDU Xueni(School of Humanities,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0000,China)Abstr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12-30

  • 儒学与范晔《后汉书》的编纂
    多元并存的格局。范晔(398—445)生于儒学世家,“少好学,博涉经史”[1]1819,但他却生逢儒学式微的时代。他有复兴儒学之志,与他的祖辈不同的是,他并不是通过注疏儒家经典来阐发己说,而是采取以史明道的方式表达他对儒学的传承。这表现在,他所著《后汉书》虽以载事为主,却贯穿着以儒学为指导的著述宗旨。以往从事史学史研究的学者,大多聚焦于《后汉书》的史料价值、体例创新、史论境界等内容的探讨,而对其以儒学为指导的史学撰述实践关注较少。实质上,对于范晔《后汉书》

    南都学坛 2019年2期2019-12-15

  • 近十年《后汉书》文学研究综述
    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光武帝刘秀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作为“前四史”之一,学界对《后汉书》研究,成果丰硕,本文选取文学角度,对《后汉书》从文学文本、作者思想、人物形象、艺术手法四个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概述,从而展现《后汉书》文学研究概况。一、文本内容研究基本上都是选取了《后汉书》中某一列传、或序论赞或整体选文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1.对列传研究,赵庆然对《后汉书·文苑列传》的形成过程、传主身份、体例进行了研究。杨

    北方文学 2019年27期2019-10-30

  • 陆凯折梅逢驿使,对朋友要实心实意
    枝梅花托驿使转给范晔,报送江南早春的信息;王维折一枝柳条送给即将远行的朋友,于是唱出了《阳关三叠》。楚元王与穆生交情很好,穆生不喜欢喝酒,元王每次设宴就为他准备甜酒。等到楚元王的儿子楚王刘戊继位之后,开始还设甜酒,以后就渐渐忘了准备甜酒,说明楚王待人的心意已经不如以前了,所以穆生说:“可以离去了。”汉代陈遵每次宴请宾客,总是把客人的车轴上的销钉投入井中,不让客人走,说明陈遵挽留客人的心意很诚恳。陆凯折梅的故事陆凯,三国东吴大都督陆逊的家族子侄,与同窗好友范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19年4期2019-07-08

  • 范晔:作死是条不归路
    飞刀著名历史学家范晔生于高贵而又庞大的家族,他的父亲范泰是南朝开国名臣,他的爷爷范宁是重量级的学问家,注释了春秋三传之一的《谷梁传》。虽然范家很牛,但范晔从小就不讨家人喜欢。他是范泰最小的儿子,也不是嫡子,人长得丑,个子矮,皮肤黑。虽然他从小聪明好学,历史哲学、音乐书法等科科全能,但他的哥哥仍吐槽说:“这个家伙见利忘义,恐怕以后全家都要跟着他倒霉。”后来因为范泰的堂兄没儿子,范晔就被过继过去了。哥哥的吐槽有没有依据不好说,反正范晔从成年后就走上了作死的不归

    百家讲坛 2019年20期2019-04-30

  • 继大提琴之后,带着吉他坐飞机,也要另外购买一张机票了?
    ,古典吉他演奏家范晔要乘坐某航空公司的航班,从上海飞往沈阳。在值机柜台,他被告知,他的吉他不能作为随身行李带上飞机。这时,他有两种选择:要么把他价值五万欧元的古典吉他托运掉,要么为他的吉他另外购买一张飞机票(价值人民币八百元,比他本人的飞机票还贵……)范晔对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说,之前自己的吉他都是可以作为随身行李带上飞机的,吉他的尺寸可以放进任何型号的飞机座位上方的行李舱,不知这次为什么不能带了?对方的回答是:现在有新规定,所有乐器都不可以带上飞机。由于时

    音乐爱好者 2019年1期2019-02-26

  • 范晔仕宦与交游对其撰史的影响
    475001 )范晔出生在晋宋之际的南阳范氏家族,其曾祖父范汪、祖父范宁、父范泰等都与晋宋之际的重大政治事件即桓温桓玄之变、刘裕代晋等有关,这是范晔进入仕途的政治资本。尤其是范泰与刘裕关系很好,刘裕代晋建宋之后,范氏家族成员也得到重用,有的甚至执掌机要。范汪、范宁、范泰是当时著名大儒,都很重视教育。范汪在东阳太守任内“大兴学校,甚有惠政”[1]1983,曾撰写《尚书大事》等著作。范宁在余杭做县令时注重兴办学校,培养学生,施行儒家礼教并以身作则;在临淮郡做太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2019-02-23

  • 刘咸烧斤对《后汉书》的解读 ——以《〈后汉书〉知意·序论》为中心
    序论》一文。对于范晔之《后汉书》,刘咸炘有总体评价:“马、班体例之精,不容议矣。范则多失”[1]刘咸炘.《后汉书》知意[M].《推十书》(增补全本)丙辑一[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P245)。但刘咸炘依然对《后汉书》之篇体、识旨有所论述。除对《后汉书》一书款式流变有详细探究外,刘氏关于《后汉书》的史论形式、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的意涵及《后汉书》对忠孝节义的强调这三大问题皆有观点新颖之再思索。目前学界对《〈后汉书〉知意·序论》有所评述与研

    史志学刊 2019年2期2019-02-20

  • 聊赠一枝春
    的车队走走停停,范晔一行到达荆州的时候,大雪数日,阻隔了南下必经的官道。建康一时是去不成了,滞留此地的文人索性长居驿馆,作诗雪庐,推杯换盏,一副风流名士的样子,好不热闹。范晔刚服完父丧,南下建康也不知能派下什么官职,见新举的贵族子弟如此做派,心中倒有三分不悦,便借着前朝僻典,不动声色地在宴席上讥讽了两句。他言辞含蓄,倒也不惧旁人听出什么却不想话音刚落,便有一人笑着应和道:“范兄此言,内蕴纵放,独具裁味,倒有十足的史家风范。”说话者是同座一个布衣广带的书生。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8年1期2018-11-15

  • 冒生
    的妻就说:“我是范晔,找齐孝威有话当面跟他商量。”直接坦率,公事公办的简单明了。齐孝威的妻很纳闷:眼前是什么来路的女人?找齐孝威有何贵干?齐孝威地道是个居家宅男,大学的教职很单纯,私下跟学生也少有互动,平常在家,私隐得像只害羞的猫、嗜睡的狗,不是窝在床上面对电脑,就是懒在沙发上看电视。他最不喜欢不速之客,因为很可能没刷牙没洗脸,身上还披挂着睡衣,最糟的是还没戴上假牙,简直是无法见人的丑闻一桩。眼前这突如其来的年轻女子,以如此强势姿态出现在夫妻的生活空间里,

    台港文学选刊 2018年5期2018-10-18

  • 聊赠一枝春
    的车队走走停停,范晔一行到达荆州的时候,大雪数日,阻隔了南下必经的官道。建康一时是去不成了,滞留此地的文人索性长居驿馆,作诗雪庐,推杯换盏,一副风流名士的样子,好不热闹。范晔刚服完父丧,南下建康也不知能派下什么官职,见新举的贵族子弟如此做派,心中倒有三分不悦,便借着前朝僻典,不动声色地在宴席上讥讽了两句。他言辞含蓄,倒也不惧旁人听出什么却不想话音刚落,便有一人笑着应和道:“范兄此言,内蕴纵放,独具裁味,倒有十足的史家风范。”说话者是同座一个布衣广带的书生。

    传奇故事(上旬) 2018年1期2018-03-23

  • 隐藏的主流者
    盛有密切的关系。范晔搜集奇人异事而作《独行列传》,而他本身也是一位独行者,渴望真心相对却没有真心相待的知己,他只能把这种渴慕放在《后汉书》之中。《独行列传》看似叙写“非主流”的独行群体,实则是在弘扬儒家的主流思想。关键词: 范晔    《后汉书》    独行群体    儒家伦理一、“独行”概念的由来和独行群体范晔在《后汉书》中独创类传《独行列传》集中描述了数位独行奇士。“独行”是汉代征辟选官的一个科目,早在《汉书·武帝纪》就有记载,“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

    文教资料 2018年33期2018-02-16

  • “耻作文士”的不快与悲剧 ——范晔与《后汉书》闲谈
    刘宋时期的史学家范晔曾公开表示:“常耻作文士”“无意于文名”(《狱中与诸甥侄书》)。范晔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他的《后汉书》作为“前四史”之一,文采斐然,堪为名篇者甚多。范晔也自诩他的《后汉书》序论笔势纵放,为天下奇作,不减贾谊《过秦论》之篇,比肩班固《汉书》而毫不逊色。这般高标自恃的文才之士,却自称“常耻作文士”“无意于文名”,乍听不免让人惊愕,然而却揭示了文学成长、独立过程中的那一段艰难与苦涩的历史记忆。在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中已分“德行、言

    名作欣赏 2018年1期2018-01-28

  • 赌局之局
    筹码了。孔熙先诱范晔上钩南朝宋文帝时期,彭城王刘义康密谋造反,谋士孔熙先认为需在朝廷中寻找一名重臣作为内应,为此他盯上了深得宋文帝器重的范晔(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后汉书》的著者)。然而范、孔二人地位相差悬殊,孔熙先甚至连接近范晔的机会都没有,于是他决定从范晔的外甥谢综身上突破。他探知谢综酷爱赌博,便设下赌局相邀。自然,孔熙先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谢综则是逢赌必赢、财源滚滚。几个回合下来,谢综喜出望外,不禁引孔熙先为知己。毫不意外,当孔熙先趁势提出请谢综为其引

    月读 2017年8期2017-08-12

  • 传记形成与“处士”形象建构
    提 要:范晔《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经常被学者看作研究东汉“处士”的基本史料。但是此传中又保留有所谓“节士”事迹,与“处士”并不完全相同。两汉之际的“节士”,指不与王莽政权合作的士人,而“处士”则指关心政治,却回避出仕的士人。从传记形成的角度看,范晔整理先前诸家《后汉书》的相关史料,有意建构起东汉“处士”远离政治的形象,并用合传的形式将东汉“节士”向“处士”演变的过程表现出来。范晔凭此说明东汉政权如何失去自己的支持者,并表达对东汉末政治的批评。此传也成

    古代文明 2017年2期2017-04-10

  • 范晔《后汉书》之论赞
    徐硕摘要:范晔《后汉书》是史书经典之一,在前四史中以其独特的“论”、“赞”著称。然而,关于“论”、“赞”前人讨论的却并不是很多。基于自己阅读的兴趣,我整理了范晔“论”、“赞”的相关内容,以及提出自己的思考与疑问。关键词:范曄;《后汉书》;论;赞K234.07一、关于《后汉书》论赞的资料整理情况在我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发现关于范晔《后汉书》的研究并不多,这是一个令人疑惑且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我目前手头的资料来看,《中国史学史》著作,如金毓黻先生所著,谢保成先生主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7期2017-04-06

  • 论白寿彝先生对范晔和《后汉书》的研究
    摘 要:白寿彝从范晔对历史书的撰述态度,著述多有创见,对具体的历史群体做出分析评判,是无神论的拥护者这四个重要方面对《后汉书》给予了阐释与分析。从这种分析不难看出白寿彝在新中国成立后前17年的史学史研究的基本路径与基本理论方法。今天看来,依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学术意义。关键词:白寿彝;范晔;《后汉书》;史学史;学术价值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1-0140-02“前四史”历来为史学史研究的重点。范晔

    学理论·下 2016年11期2016-12-27

  • 听,那“二十封信”的低语呢喃
    年古典吉他演奏家范晔在森海塞尔上海音乐厅举行了一场名为“二十封信·愚爱”的情景音乐会。在音乐会前的采访中,范晔表示自己对“愚”这个字有着独特的理解:“我并不觉得‘愚是一个贬义词,不能说‘愚就是笨的、蠢的。其实,‘愚可以是一种义无反顾向前冲的感觉。”好音乐不怕晚范晔学吉他比较晚,十九岁才正式学习古典吉他,师从国内知名古典吉他演奏家陈华亮。“一开始,我也是受到当时一些民谣歌曲的影响,买了一把民谣吉他自己弹着玩。”后来,他去艺校报了个课程,被分到了陈华亮老师的班

    小演奏家 2016年11期2016-12-24

  • 《后汉书》传志分合考
    摘要:范晔《后汉书》的“八志”非范晔所撰,是晋司马彪《续汉书》文,由后人补入,所以《后汉书》开版刻书之后有“有《志》”和“无《志》”两大版本系统。关于何时将二者合并学界有两种看法:梁刘昭补并说和北宋孙奭合刊说。赵翼、王鸣盛、李慈铭等认为两书合并始于刘昭;陈振孙、钱大昕、四库馆臣等认为两书合并始于孙奭。关键词:范晔;后汉书;司马彪;志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梁刘昭注范晔《后汉书》,

    人间 2016年7期2016-05-14

  • 陆凯《赠范晔诗》本事旁证及折梅母题
    234)陆凯《赠范晔诗》是一首清新脱俗的五言小诗,历来被视为友朋深情的绝唱。而“折梅赠友”,更是成为诗词作家笔下最为常见的典故和母题。然而,数百年来,对这首诗歌具体的写作时间、地点、作者、受赠人却众说纷纭,难有定论。本文拟从史实出发,对这首小诗的创作背景进行探究,分析后世对此诗的接受过程,以达到还原事实的目的并揭示此后“折梅”的母题。一、陆凯《赠范晔诗》本事诸说此诗出处为《太平御览》卷九七○所引《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4-12

  • 旷世奇才范晔何以遭杀身之祸
    刘立祥范晔(398~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南阳淅川)人,南朝宋史学家和文学家。范晔自幼天资聪慧,博学多才,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撰写的《后汉书》享誉古今,却在盛年因为参与拥立彭城王刘义康谋反案丢掉了脑袋。读《宋书·范晔传》,纵观范晔一生的功过荣辱,我们可以从中受到深刻的历史启示。一、范晔的才范晔生于世代显赫的著名士族家庭。高祖范晷为西晋雍州刺史,加左将军;曾祖范汪为东晋安北将军和徐州、兖州刺史;祖父范宁先后出任东晋临淮太守、豫章太守;父亲范泰任东

    唯实 2016年2期2016-03-04

  • 知弟莫如兄
    兄◎康文杰以前对范晔的所知,仅限于知道他写了《后汉书》。今读《宋书·范晔传》,才知道这只是他生命中很少的一部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戏份在于他谋反到被处死。而最为惊奇的是,这一切,他的哥哥范晏早年就有预言。真是知弟莫如兄。据我看来,范晔算不上不得志的人,他二十来岁就在朝廷担任秘书丞,可以经常与皇帝打交道。并且宋文帝还把他和沈演之当作知己,接见都受到同等待遇。只是有一次沈演之先到,宋文帝独自先接见了沈。范晔对此有怨气。这有什么醋可吃的呢?毕竟是皇帝呀。范晔也算不

    参花(下) 2015年1期2015-10-27

  • 《后汉书·方术列传》人物群像浅析
    ·方术列传》中,范晔根据“方术”中“数术”和“方技”的区别,将“方术”之士分为“数术”类和“方技”类,并对两类人物按照先“数术”类,后“方技”类的顺序分别进行描述,在范晔的笔下,这两类人物群像的特点鲜明,差异明显。关键词:范晔;方术列传;人物群像范晔(398-445),南朝刘宋时期杰出的史学家。在其代表作《后汉书》中,范晔首次设立《方术列传》。作为被范晔特别设传来表现的一群人物,肯定具有值得书写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方术列传》“方术”含义的解析,以及对《方术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5期2015-08-12

  • 范晔《后汉书・方术列传》的撰著成因
    100024)论范晔《后汉书・方术列传》的撰著成因胡雅君(中国传媒大学 文法学部,北京 100024)【摘 要】范晔在《后汉书》中首次设立《方术列传》,是在范晔对“方术”的含义有明确认识的前提下,综合史书基础、社会基础、文学基础,以及范晔个人勇于创新、喜爱猎奇的性格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实现的。【关键词】范晔;方术列传;撰著成因范晔(398-445),南朝刘宋时期杰出的史学家。在其代表作《后汉书》中,范晔增设了七个人物类传,《方术列传》正是其中之一。对于范晔为何

    戏剧之家 2015年15期2015-07-20

  • 范晔《后汉书》群像列传之论赞
    637332)范晔(398-445),字蔚宗。依沈约的《宋书·范晔传》载,其人“长不满七尺,肥黑,秃眉须”,曾因在参加刘义康生母彭城太妃葬礼时与友人“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1]而被左迁宣城太守。因官清事约,遂乃“广集学徒,穷览旧籍,删烦补略,作后汉书”[2]343。虽“以罪被收,其十志亦未成而死”[2]343,但其亲撰《后汉书》之90卷,洋洋洒洒73万多字,传主人物多达499人,名列前四史之一。除却篇幅若此,《后汉书》更首次将文学与儒学区分,在《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3-27

  • 浅析《后汉纪·孝殇皇帝纪》西域史料价值
    加之东汉史料皆以范晔(398年—445年)《后汉书》为尊,以致袁宏(328年—376年)为之所撰本纪一直受后人冷落。惟周天游从辑佚学角度,指出《后汉纪·孝殇皇帝纪》(以下简称《殇帝纪》,其引文均析自《后汉纪》张烈中华书局点校本[1],文后直接注明页码)以“本传曰”形式保留《东观汉记·西域传》一则佚文[2],杨共乐指明其中囊含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路线[3]。按袁宏《后汉纪》较范晔《后汉书》成书时间至少要早50年,故袁纪之中保存诸多东汉时期原始资料,如《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6期2014-12-25

  • 范晔笔下酷吏形象浅析——以《后汉书·酷吏列传》为例
    100024)范晔(398-445),生活于东晋、南朝刘宋之间,是刘宋时期杰出的史学家。作为范晔的代表作,《后汉书》成就了范晔在史学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里,通过分析《后汉书·酷吏列传》对东汉一朝酷吏的描写和评论,对范晔笔下酷吏形象的特质及其个人的酷吏观试作探讨。一、范晔笔下“酷吏”含义解读范晔撰《后汉书·酷吏列传》,远承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二者对于酷吏含义的解读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有学者指出《史记·酷吏列传》中酷吏的本质特征是“刻深少恩”,且认

    戏剧之家 2014年16期2014-09-19

  • 恨父厌己的悲剧 ——论范晔的分裂人格
    ,王文兴对主人公范晔的心理进行了深入细微的描写,他的恋父、恨父、虐父到逐父的过程,表面看来好似不孝子对于父亲的刻薄,对于伦理道德的叛逆,丧失了“良心”,深究内因,是其由父亲的恶习反观到自己恶习,终而厌恶自身、设法逃避又无处可逃,最终采取极端方式的精神写照。他的痛苦不仅在于他对于父亲所代表的传统的否定,而且他从父亲那里看透了自己生活的丑陋面目,对于自己安身立命的人生原则彻底失望又无力改变,最终只能将其毁灭的悲剧。他的每一个或歇斯底里,或冷漠残忍的举动都是其潜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2014-04-03

  • 范晔其人
    ●文/李国文范晔其人●文/李国文范晔,现在,几乎没有什么人知道他是谁,但其著作《后汉书》,还偶尔被人提及,那也至少是读过大学历史系或中文系的人了。许多年前,我在河南与山西接壤的山区里,一条叫做詹东线的铁路工地上劳动改造。那推门而出就能碰着鼻子的壁陡高山,让人感到压抑,甚至窒息。每天上午十点,透过山峰的阳光才能照射进来,之前,峡谷间的冷气流,顺着丹河弥漫,甚至三伏天也凛冽刺脸。而阳光之所以弥足珍贵,不在于它来得很慢,而是它走得太快,下午三点多钟,不到四点,好

    文学自由谈 2014年5期2014-03-20

  • 浅论袁宏《后汉纪》与范晔《后汉书》史学思想之异同
    袁宏《后汉纪》与范晔《后汉书》史学思想之异同杨俊光(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5)袁宏《后汉纪》和范晔《后汉书》是众家后汉史书中完整地流传至今的两部,尽管同述后汉历史,二者在史学思想上存在诸多不同,如撰述旨趣、史论与史识、历史编纂思想、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以及对佛教的态度等。袁宏;范晔;史学思想;异同《后汉纪》30卷,编年体东汉史,东晋袁宏(328—376)撰。《后汉书》130卷,纪传体东汉史,南朝宋范晔(398—445)撰。袁宏《后汉纪》与范晔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2期2012-08-15

  • 略论范晔的逸民观
    30032)略论范晔的逸民观邸宏香(长春师范学院《昭明文选》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32)《论语·泰伯》云:“天下有道者见,无道则隐。”《易·上系辞》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有两种处世方式,即出仕和退隐。隐逸之士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隐逸者因为其清高的外表及高尚的情操往往使人产生崇拜之情。范晔《后汉书》中增设了一批新的类传传目,其中包括《逸民列传》。南朝梁·萧统也关注到了隐逸之士,在编纂《文选》时选取了范晔的《逸民传论》。我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11期2012-08-15

  • 范晔的编纂思想
    军南朝著名史学家范晔著《后汉书》十纪,八十列传。范晔著《后汉书》之前记述东汉一代历史的著作共有18家,然此著一出,诸家逐渐散佚。这主要归功于范晔对前代史书的整理、编写及独特的编纂思考。目前还无专文撰述,笔者尝试梳理,粗作探讨。一、内容撰述融入通观意识、立体意识、正统意识范晔撰《后汉书》的目的是为“正一代之得失”,《后汉书》的编纂贯彻了这一深意精旨。首先,作为断代史的《后汉书》,在许多问题上的撰述不只限于东汉孤零零的一段儿,而是通过对其自身源流始末的叙述,渗

    中国出版 2012年5期2012-01-28

  • 范晔自觉的文学理念
    230041)论范晔自觉的文学理念郭雪峰(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41)范晔《后汉书》之前,已有一些记载东汉历史的著作问世。但范晔《后汉书》问世后,得以广泛流传,其他诸家东汉史书基本上都被淘汰了。这说明范书虽是在诸家后汉史书的基础上编辑、整理而成,但绝对不是对前人材料的照搬抄录,而是在吸收前人成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从体例上说,其创新一是表现在增纪、增传上;二是表现其史论新体式上。从范晔《后汉书》的体例创新等体现出范晔自觉的文学理念。范晔;后汉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1期2011-08-15

  • 《后汉书》传记文考论
    朝史传散文主要有范晔的《后汉书》、沈约的《宋书》、萧子显的《南齐书》。沈、萧之作带有浓厚的官修色彩,基本上是为统治阶级立言,很难见到作者本人真实观点的流露,且所叙史实范围狭窄,尊崇皇室正统思想并以之为立言标准,虚美隐恶等缺陷非常突出。无论传主选择还是内容表达,两书都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尽管史书的撰写强调实录的原则,但作者为迎合当世君主的口味,不惜粉饰事实或代之以隐词晦语,这样一来,被奉为正史的官修史书就无法展示历史的原貌或“更多地贴近于历史的实际情状”[1]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5期2011-08-15

  • 范晔《后汉书》帝后纪论中的“春秋笔法”
    250014)论范晔《后汉书》帝后纪论中的“春秋笔法”杨朝蕾(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范晔继承并发扬了儒家经典《春秋》这部史书的行文手法,即将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运用于史论中,创造出一种新的史论笔法,在其《后汉书》帝后纪史论中更是多处可见,主要表现为:微言见意,婉而成章;言近旨远,文略理昭;伏脉千里,褒贬互见。使其史论情感表达曲折幽深,讽喻多致,文约而意丰,委婉而多讽,体现出其史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约其词句”、“诸细意甚多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2-10

  • 中国诗文评“以意为主”说渊源考辨
    ,也有人将其归为范晔和杜牧。本文联系书画理论,认为杜牧的“以意为主”说祖述卫夫人、王羲之的书论,而范晔的“以意为主”说则上承庄子和王弼等人的哲学理论。书论和哲学理论构成了“以意为主”说的两类渊源。以意为主;中国诗文评;范晔;杜牧;王羲之;渊源;考辨一、“以意为主”说概述“以X为主”说是中国诗文评非常常见的一种话语模式,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说,宋人魏泰倡导“诗主优柔感讽”说,黄庭坚开辟“以理为主”说,王国维主张“诗以境界为上”说。在这些诗歌观念中,“以意为

    台州学院学报 2011年2期2011-01-13

  • 范晔的进取精神与反潮流精神——读《狱中与诸甥侄书》
    昱,刘定山南朝宋范晔是一位具有积极进取精神与反潮流精神的杰出史学家。由于他以“谋反”罪被诛,《宋书·范晔传》对他的正面记载颇为简略,而把侧重点放在他参与“谋反”的过程与临刑的表现上,对他的形象有所歪曲。我们通过深入研读,认为只有范晔的《狱中与诸甥侄书》(以下简称《狱中书》)才是一篇研究范晔最为真实、可靠、重要的珍贵资料。《宋书·范晔传》也说“晔《自序》并实”。自序,指《狱中书》,当理解为“自叙”,因为这并不是序文,且序、叙古相通。“并实”,全都真实可信。本

    城市学刊 2010年2期2010-04-04

  • 泪水滑过绿松石
    清水里,渐渐地,范晔师兄口中那种唯绿松石独有低调的美丽一点一点地裹着水光开始荡漾。苏悠悠和米多花不约而同地伸手下水去点触了这串石头。冰冰凉的,但接触了又觉得很柔和,很舒服,就像曾经戴着它的霍拜卿。“霍拜卿这会儿估计在学校的大礼堂里准备她的毕业演讲呢,我们把这石头洗干净一会儿带给她。”苏悠悠说,“霍拜卿去英国当了一年交换生今年五月才回来,可是她一回来我们就都要散伙了。”这话说得米多花突然心头一紧,谁都知道时间快,可是没有想到毕业就这么被猛地推到了她们面前。三

    少年文艺(1953) 2009年6期2009-07-23

  • 让绿松石成全所有的青春
    到了北大的高材生范晔的及时雨一般的帮助和不动声色的爱慕,还遇到了被派往英国做交换生的机会。可是同样优秀的贺超凡呢?这个女孩有着令人敬佩的大度。与霍拜卿比起来,在这个出生旅游世家、十六七岁的年纪把大半个中国都走遍了、能说一口极其流利的英语、琴棋书画样样都有一手、惊人的记忆力能把那些枯燥得要死的文言文和历史事件看一遍就背下来的戴绿松石的女孩面前,数学的出类拔萃也许就是贺超凡唯一的优势了。她却用这唯一的优势去为霍拜卿弥补唯一的缺憾,以使之更加完美。当霍拜卿在辩论

    少年文艺(1953) 2009年6期2009-07-23

  • “独行”辨析
    一般读者的误解。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的相对参照系究竟是什么?是纵向比较意义上的绝代,抑或是横向上的旷世?在笔者看来,《独行列传》中诸人物,大都能溯源至其于文化史上的滥觞所在,亦不难捕捉到其后世之遗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独行”并不能简单等同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所谓“空前绝后”的涵义。正如范哗所云:“或志刚金石,而于强御;或意严冬霜,而甘心于小谅。亦有结朋协好,幽明共心,蹈义陵险,死生等节。”《独行列传》为后人树立起一块硕大的“贞节牌坊”。经粗略

    读书 1997年4期1997-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