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

  • 基于《黄帝内经》与《伤寒论》视角探析“阴火”理法思维及方证规律
    一李东垣所著《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著作中,“阴火”这一词汇出现的频率多达40余次[1],可以说,“阴火”是最能体现李东垣学术思想的重要理法概念之一。但“阴火”在《黄帝内经》众多“火”的概念中却均未提及。古人讲究凡事必先正名,“阴火”实质到底是什么,这引发了后世医家的颇多争议。有支持“阴虚发热”之言,亦有“相火”论说者,甚至有“阴火非火”之说[2]。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序》中记载“仆幼自受《难》《素》于易水张元素先生,讲诵既久,稍有所得;

    环球中医药 2023年11期2023-11-29

  • 马居里教授对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的临证发挥
    重视对李东垣《脾胃论》的悉心研读,临证时对其中经典名方如:升阳益胃汤、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等有独到的心得和发挥,现就马教授临证时灵活辨证选方用药经验总结如下。1 马教授对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的学术认识毛幸迪等[1]对“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理论源流的探究,认为该学术理论源于《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素问.

    光明中医 2023年1期2023-02-11

  • 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刍议
    》是其代表作《脾胃论》的第一篇,文中引用了部分《黄帝内经》中对于脾胃的论述,讲述了饮食物入胃之后脾胃的运作过程、饮食物的下传及变化过程、脾胃虚则百病由生的机理以及如何养生保养脾胃。此篇题目虽为“脾胃虚实传变论”,但是全篇未论述脾胃虚实之病理状态的问题,亦未论述脾胃受病如何向其他脏腑传变的问题。笔者观现今学者对此问题鲜有论述,遂不揣浅陋而试析之。篇名中的“脾胃虚实传变”六字需要作进一步探讨,特从生理与病理角度阐述如下。1 从脾胃生理角度探析此作第一种释义。篇

    江苏中医药 2022年3期2023-01-06

  • 中医名言拾粹
    ——金·李杲《脾胃论·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说》戌湿,其本气平,其兼气温、凉、寒、热,在人以胃应之;己土,其本味咸,其兼味辛、甘、酸、苦,在人以脾应之。脾胃兼化,其病治之,各从其宜,不可定体;肝肺之病,在水火之间,顺逆传变不同,温凉不定,当求责耳。——金.李杲《脾胃论·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说》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

    光明中医 2022年16期2023-01-04

  • 基于《黄帝内经》“胞”的记载谈“阴火”认识❋
    ”论,散见于《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著作,虽然进行了详实繁复的论述,但其概念不够清晰,以致于学术界对此各有见解[1-3]。笔者根据《黄帝内经》“胞”的记载,对“阴火”的发生和传变进行了初步梳理,对其临床特征进行了如下探讨。1 阴火起于下焦胞络《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曰:“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4]25”这里李东垣提到了“心火”“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2期2022-12-29

  • 脾胃论》用药将息法初探*
    050011《脾胃论》是由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晚年所著,是东垣学说中理论精华最为集中的部分。李东垣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开创了疾病的内伤学说,强调“元气为人身之本,脾胃是元气之源,脾胃伤则元气损,元气损则诸疾生”,开创了中医对脾胃的新认识,重视脾胃在精气升降中的作用,独树一帜地形成了脾胃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脾胃为元气之源、气机升降枢纽,是贯穿《脾胃论》的一大思想特色[1]。书中同时论述的还有五证五药、升降浮沉、分经随病、因时随病制方、君臣佐使制方以及用药宜

    中医学报 2022年11期2022-12-25

  • 燕赵医家李东垣《脾胃论》治疗发热无名方组方配伍及现代临床应用探析*
    究围绕李东垣《脾胃论》中治疗发热的两首无名方,依据原文记载从证治机理、方药配伍、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释,得出无名方一适宜治疗气虚热证和脾虚湿盛证、无名方二适宜治疗心火亢盛证和阳明气分证的结论,借助研究无名方,以探讨李东垣用药特点、组方规律,为进一步挖掘其学术思想提供借鉴。无名中医方剂多存于文献医籍中[1],由历代医家根据诊治经验总结而成,是医家学术思想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历代名医名家所创无名方,由于未著方名,多导致流传局限或几近遗失,后世应用也较为罕见,这无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2年5期2022-10-27

  • 脾胃论》湿邪理论及用药特点探讨
    用药特点探讨《脾胃论》中湿邪与脾胃的关系。湿邪作为有形之邪,依其来源的不同,有外感与内生之分,其易困脾胃,重浊粘滞,难以祛除,影响脾胃对水谷精微的正常运化和输布,从而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在《脾胃论》全文中均可见湿邪致病的各种描述。在此基础上,李东垣针对湿邪致病,从脾胃受损为出发点,采用补脾祛湿、升阳除湿、以风胜湿等治湿之法,从脾胃的生理特点出发,将湿邪对脾胃的影响视为脾胃病中始终存在的异常状态。关键词:脾胃论、湿邪、阴火、风胜湿、白术、羌活【中图分类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5期2022-03-19

  • 补中益气汤在妇科中的妙用
    恒先生所著的《脾胃论》中。该方剂应用较为官方。在文中,结合具体案例,就补中益气汤在妇科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希望为妇科疾病的资料提供借鉴。关键词:妇科疾病;补中益气汤;脾胃论【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1--01补中益气汤是先辈李东恒先生的著名作品《脾胃论》中的方剂之一。也是后辈常用的有效方剂。它可广泛运用于临床各学科。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妇科疾病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现例举验案报告如下。1. 经前泄泻 刘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期2022-01-10

  • 从《脾胃论》管窥李东垣论治心系病症的学术思想
    汪锦城摘要 《脾胃论》是最能体现李东垣学术思想的一部著作,书中阐述了脾胃与四脏生理病理的密切关系及治疗五脏病的遣方用药规律,丰富了脏腑辨证理论内涵。从《脾胃论》中李东垣对心与脾胃的生理病理关系的阐述入手,提炼出李东垣从脾胃论治心系病症循“或补或泻,惟益脾胃之药为切”的特点。临床从脾胃论治心系疾病,以脾胃病机入手,师东垣古法,理后天之本,必大有裨益。关键词 脾胃论; @ 李东垣;心系病症;阴火;中医药;学术思想;理论探讨On the Thinking of

    世界中医药 2021年12期2021-08-23

  • 基于《脾胃论》论治薄型子宫内膜
    。本文基于李杲脾胃论的学术思想,探讨薄型子宫内膜之中医治疗,为临床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关键词:李东垣;脾胃论;薄型子宫内膜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生活于公元1180~1251年。李东垣在其师张元素脏腑辨证用药思想的影响下,继承《黄帝内经》中“人以胃气为本”,“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及“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等相关学术思想并总结张仲景、钱乙、张元素等前辈的医学经验,结合自身临床体会,提出了是“脾胃为元气之本”重要的学术思想,由此而产生的“脾

    健康之家 2021年21期2021-06-14

  •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用药思路
    深刻[1]。《脾胃论》是李东垣的代表作,是其晚年作品,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思想体系,且书中记载之治法、方药,直至今天仍疗效显著。《内外伤辨惑论》也是其代表作之一,是李东垣生前定稿并作自序的一部著作,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挖掘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在挖掘古代典籍中隐藏的知识、思想内涵及用药规律方面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中方药进行分

    光明中医 2021年9期2021-06-02

  • 脾胃论》英译本评述*
    10632)《脾胃论》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于公元1249年所著,是李氏所创脾胃学说的代表作。该书以《黄帝内经》为理论根据,阐述了脾胃学说的主要观点,侧重论述了脾对整体机能的重要作用,阐发了脾胃内伤诸病的病因和治疗,强调分经随病制方、灵活用药的原则,丰富和充实了辨证论治的理论。《脾胃论》对后世医家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中医临床必读经典之一。《脾胃论》中所载的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

    中医药导报 2021年6期2021-04-17

  • 李东垣重胃思想探析*
    而通过研读李氏脾胃论的主要代表著作《脾胃论》及《内外伤辨惑论》,发现虽然李氏常常脾胃并提,但对二者的功能和关系描述却展现出“胃为主,脾为从”的关系,不同于传统的“脾为主,胃为从”的认知。以李氏阐述的脾、胃功能及关系为前提和依据,分析李氏“人以胃气为本”的提出依据及“胃气”一词的根本含义,以及治疗时强调“固护胃气”的用药和防护,由此认为李氏于脾胃二者之间对胃的重视程度相对更高。东垣先生对脾胃关系的认知与现代有所不同,李氏认知中脾与胃的关系是:胃为主,脾为胃“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3-26

  • Summary on SHANG Hong-tao'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Alopecia of Spleen Deficiency with Shengyang Sanhuo Decoction (升阳散火汤)
    omach(《脾胃论•脾胃胜衰论》) also records, "The pulse in stomach diseases is moderate, while the pulse in spleen diseases is slow... Yang Qi declines and fails to grow hair... or the fur is withered and the hair falls off." The spleen gover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0年11期2020-12-29

  • 姚乃礼教授运用《脾胃论》相关学说辨治肠易激综合征经验总结*
    李杲在其著作《脾胃论》[1]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脾胃学说,李杲将一生所学结合自身经验,上升为理论,进而创造性地论述了脾胃在人体完整生命周期中的重要作用,较为系统地阐明了脾胃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其理论精髓大致有如下两点。1.1 脾胃为人生身之本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2],在人体形成胚胎之初,男女之精既已媾和,构成人身、意识形成的最基本物质。元气又名原气,亦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同时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原动力。故有“元者,为万物之本也

    天津中医药 2020年12期2020-12-20

  • 运用“脾胃论”思想治疗焦虑障碍的思考与探讨
    ] 本文运用“脾胃论”思想,结合临床实践,对焦虑障碍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指出该病主要病机为“脾胃受损,升降失调”。并根据广东省中医院李艳教授多年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经验,总结焦虑障碍患者呈现出的不同证候特征,包括:“脾胃虚热”“脾虚火乘”“阳郁脾土”“脾虚津耗”“脾胃不和”;治疗上,以“调脾胃,益元气,泻阴火,和气血”为原则,分别选用补中益气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升阳散火汤、黄芪人参汤、加减平胃散等有效方剂。[关键词] 焦虑障碍;脾胃论;健脾;补中益气汤[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27期2020-11-18

  • 探究脾胃论治筋骨疾病
    的目的在于探究脾胃论治疗筋骨疾病的相关理论,为临床丰富脾胃论治疗筋骨疾病的理论知识。【关键词】脾胃论;筋骨疾病;中医学【中图分类号】R274 【文獻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9-0183-01中医理论当中提出“肾主骨、肝主筋”,肝脏肾脏与筋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中医临床治疗筋骨疾病基本上都是以肝脏和肾脏入手,并且以肾脏为主。不过临床实践证明,筋骨疾病患者因为自身体质、生活环境以及病情等多方面因素的不同,只从肝肾论治疗筋骨疾病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9期2020-10-09

  • 上火了,别乱清热
    之一的李杲在《脾胃论》中说:“食不节者胃病,胃病则气短而生大热,时而阴火上行,独燎其面”。这其中的阴火,就是我們所谓的“上火”。由此可以看出,阴火的真正原因之一是脾胃虚弱。导致脾胃虚弱的原因非常多。饮食不调要伤脾胃,七情不合要伤脾胃,劳倦过度要伤脾胃。许多中老年人,过得并不轻松,操劳家务,帮扶子女,常常顾不上关心自己的身体。这也是中老年人脾胃虚弱者占多数的原因。所以,中老年人“上火”的几率是很大的。与之相比,年轻人吃的东西更辛辣刺激,而“上火”的并不多,就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0年8期2020-08-25

  • 气运衰旺图说理解
    摘要:《脾胃论》是在“脏气法时”和“气运衰旺”的指导下写成的,重视四时阴阳升降浮沉。此文通过对“气运衰旺”的理解,再加上与临床方剂的结合,因人,因时,因地灵活运用,随机加减化裁,深刻领会方剂的组方原则。同时再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加以论述,阐明自我的理解。关键词:《脾胃论》;气运衰旺;临床方剂;中医基础理论一、气运衰旺图说内容天地互为体用四说 察病神机湿、胃、化;热、小肠、长;风、胆、生,皆陷下不足,先补则∶黄芪、人参、甘草、当归身、柴胡、升麻,乃辛甘发散,以助

    青年生活 2020年27期2020-07-30

  • 基于数据挖掘《脾胃论》组方规律、用药特点关联规则研究
    伤辨惑论》与《脾胃论》诸书。其中《脾胃论》是东垣的代表著作,是他去世前2年写成的,最能代表他的学术思想。他认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升一降,相辅相成,为精气升降之枢纽,在治疗上主张温补脾阳,升提脾气[1]。如果由于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劳倦过度以及七情损害了脾胃元气,则阳气下陷,阴火上乘,五脏受病。在《内经》“甘温除大热”的启发下,他仿照《伤寒论》有关甘温药组成的方剂,创立了最为出名的“补中益气汤”,使“甘温除热法”更臻完善,为后世医者所推崇[2]。本文采用

    环球中医药 2020年5期2020-06-18

  • 基于“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理论从脾胃论治耳鸣刍议
    键词】 耳鸣;脾胃论;李东垣;脾胃虚;九窍不通【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0)4-0073-03On the Treatment of Tinnitus from Spleen and Stomach DeficiencyZHANG Qi1 XU Hui2*1.Shando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Medical School,Jinan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0年2期2020-04-09

  • 月经病从脾胃论治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信的说法,结合脾胃论治理论,加强月经病病因的探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结合脾胃治疗的常用方法和用药规律以加强探索月经病的治疗方法,并为月经病的治疗提供更为确切有效的手段,提升治疗效果。而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分三部分来探究月经病脾胃论治理论的发展,第1部分主要是结合各历史时期代表医学的学术思想和理论经验来加强研究讨论,第2部分则是结合近30年脾胃论治的理念在月经病治疗中的临床文献展开细致的研究讨论,从而深入探究其治疗的方法和用药规律;第3部分则是结合临床中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1期2020-02-28

  • 盛灿若基于《脾胃论》针刺治疗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经验※
    学习中医经典《脾胃论》(金·李东垣著)后,盛老师提出从“脾胃内伤,元气不足”为核心的脾胃论来认识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并施以针刺治疗,分析如下。1 脾胃为元气之本,脾胃伤,诸病由生《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曰“人受水谷之气以生……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脾胃论·阴阳寿夭论》指出“脾主五脏之气,肾主五脏之精”。脾胃伤,诸病由生。一是脾胃本身病变,《脾胃

    河北中医 2020年3期2020-01-11

  • 上火了,别乱清热
    之一的李杲在《脾胃论》中说:“食不节者胃病,胃病则气短而生大热,时而阴火上行,独燎其面”。这其中的阴火,就是我们所谓的“上火”。由此可以看出,阴火的真正原因之一是脾胃虚弱。导致脾胃虚弱的原因非常多。饮食不调要伤脾胃,七情不合要伤脾胃,劳倦过度要伤脾胃。许多中老年人,过得并不轻松,操劳家务,帮扶子女,常常顾不上关心自己的身体。这也是中老年人脾胃虚弱者占多数的原因。所以,中老年人“上火”的几率是很大的。与之相比,年轻人吃的东西更辛辣刺激,而“上火”的并不多,就

    家庭医药 2020年16期2020-01-03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脾胃论》用药组方规律
    50200)《脾胃论》由“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著,该书较系统地反映了李东垣的学术思想。《脾胃论》的出现标志着中医“脾胃学说”的创立,为“补土派”的学术之源,在促进金元医学飞跃性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脾胃论》中的方剂进行挖掘统计,分析其常用药物频次、药对和核心组合等,总结李东垣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脾胃病的治疗提供思路。1 资料与方法1.1 数据来源和预处理 收集《脾胃论》中所载方剂,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对方剂中药物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2期2019-12-20

  • 中医脾胃论治疗慢性咽喉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脾胃论治疗慢性咽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咽喉炎患者共92例分为甲组和乙组,乙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方式,甲组采用中医脾胃论治疗方式,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具体效果。结果:甲组的各项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乙组,且甲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组间的差异值较为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脾胃论;慢性咽喉炎;中医;效果【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5期2019-06-03

  • 基于“脾胃论”内外合治辅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撤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文以李东垣的“脾胃论”为理论依据,运用“培土生金法”结合寒热辨证,中药汤剂内服。具体采用“甘平”代表方:参苓白术散,主治脾肺气虚证;“甘温”代表方:黄芪建中汤,主治脾肺虚寒证;“甘凉”代表方:麦门冬汤,主治脾胃阴虚证。外治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针药合用,内外兼顾,二者分用各效,合用疗效更佳,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 年修订版)》[3]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COPD

    中国全科医学 2019年12期2019-05-07

  • 论《脾胃论》中“风能胜湿”与“淡渗利湿”之运用
    10208)《脾胃论》为李东垣晚年的作品。李东垣,名杲,是金元四大家之一,创立了补土派。他师从张元素,深受其师影响。张元素在《医学启源》[1]中论述到“羌活,气微温,味甘苦,治肢节疼痛,手足太阳经风药也;藁本,气温,味大辛,此太阳经风药,治寒气郁结于本经,治头痛、脑痛、齿痛”,这是“风药”一词的最早出处。李杲继承和发扬了张元素“风药”学说,对“风生升”类药加以发挥,并形成了完整的“风药”理论体系,并创制了很多以“风药”为主的方剂,广泛应用于外感病和内伤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0期2018-02-11

  • 浅析李东垣脾胃病用药组方规律
    疗经验,擅长从脾胃论病,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著名中医论点,并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系统的脾胃论学说。李东恒在脾胃病治疗中主张保护元气,其撰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等,为后世治疗脾胃病提供了重要的医学基础。本文主要根据李东恒所遗留著作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李东恒脾胃病用药组方规律进行简要综述。1 李东恒脾胃病论学说概述李东恒结合《内经》中关于“胃气有无与生死的关系”来论述脾胃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人的后天根本。李东恒认为元气是人活动的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1期2017-11-30

  • 从《脾胃论》思想论治血管性痴呆
    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奠定了内伤致病的学术理论基础,其内容精博幽微,倍受后世医家的重视和推崇。本文通过对《脾胃论》学术理论的深入研究,阐发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治疗大法,从而指导临床实践。关键词:《脾胃论》;痴呆;脏腑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3-0010-02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病变的原因,因缺血性组织缺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导致的认识丧失。血管性痴呆已成为老年群体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3期2017-07-20

  • 针药结合从脾胃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研究针药结合从脾胃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13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按照随机数表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 每组69例。西医组患者选择传统常规西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组患者在西医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在进行针药结合从脾胃论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排卵情况、月经情况以及妊娠情况,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中医组患者治疗后的排卵情况、月经情况以及妊娠情况均显著优于西医组患者(P【关键词】 针药结合;脾胃论;多囊卵巢综合征DOI:10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9期2017-05-24

  • 从《脾胃论》浅析李东垣治疗胃痛思想
    0000)从《脾胃论》浅析李东垣治疗胃痛思想邱 红 刘 宇(重庆市中医院脾胃科,重庆 400000)脾胃论;李东恒;胃痛《脾胃论》是李东垣的代表著作,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脾胃病理论观点,总结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后世医家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故后世有“外感宗仲景,内伤法东垣”之说。“元气论”、“热中论”、“升降浮沉论”等学术观点贯穿整个《脾胃论》,这些理论也被应用治疗胃脘痛,形成了李东垣应用“升阳益气”、“温阳益胃”、“升阳泻火”、“调畅升降”治疗胃脘痛的独特体系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9期2017-01-15

  • 从中焦脾胃论治消渴病
    000)从中焦脾胃论治消渴病徐艳芬(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消渴病;中焦;脾胃论治;理论探讨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等为临床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其病名最早见于《内经》。本病病因病机是阴虚为本[1]、燥热为标,病变的脏腑主要是肺、胃、肾,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治疗原则,且以润肺、清胃、滋肾为主。但随着消渴病流行病学调查的不断开展,以及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各医家学者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论述呈现多元化,而早在《内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8期2017-01-15

  • 从《脾胃论》浅析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系,学习领悟《脾胃论》的学术思想,为今后临床中恶性肿瘤的治疗起着重大指导作用。关键词:李东垣;脾胃论;恶性肿瘤;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4-001.7-02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病是由饮食失节、情志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因素导致的一种慢性恶性消耗性疾病,属于内伤疾病。并且内伤疾病多由人体的正气不足从而邪毒入侵所致。李杲,提出“土为万物之母,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又被称为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4期2016-11-19

  • 浅论《脾胃论》之养生
    晓虹[摘要]《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家李东垣的代表作,其学术思想重视脾胃,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其养生思想对于现代生活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关键词]脾胃;论李东垣脾胃养生《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家李东垣的代表作,其对《伤寒论》与《黄帝内经》进行深刻的研究并创立了这一新的理论体系。其学术思想重视脾胃,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无论内伤或外感发病,都与人的正气盛衰有关。李东垣在《脾胃论·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中提出:“胃气一虚无所禀受,则四脏经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4期2016-10-21

  • 中医脾胃论中风病病机及其诊治
    】 目的 探究脾胃论中风病病机及其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中风患者临床资料, 采用补气活血法、通腑泻下法及健脾化痰法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97±3.38)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4.78±5.3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脾胃论;中风病;病机与诊治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138中风又被称为脑卒中, 是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1期2016-08-19

  • 脾胃论》治未病思想之于慢性病防治探析
    因。李呆所著《脾胃论》内容涵盖了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等诸多方面,其应用早已超越脾胃疾病本身,对临床心系、脑系、妇科、血液肿瘤,及五官、皮肤、骨伤等疾病的诊疗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其中所体现的治未病思想在慢性病防治中仍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研究《脾胃论》治未病思想,认清《脾胃论》中内伤脾胃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方法,探讨调补脾胃进行慢性病防治的有效途径。关键词:《脾胃论》;李果;治未病;慢性病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6年3期2016-07-11

  • 从《脾胃论》浅析相火
    词:李东垣;《脾胃论》;相火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6-0012-03余览《脾胃论》:“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李东垣从中提出了相火的概念,但东垣原文,颇难索解,留下不解之惑:是正是邪,是常是贼?有待进一步探讨,正因对相火的认识历来存在诸多分歧,现将肤浅之见著笔如下,权作抛砖引玉,望同道不吝指教。1 相火源流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6期2016-05-14

  • 浅析《脾胃论》学术思想及其医案举隅
    93)浅析《脾胃论》学术思想及其医案举隅蒋雅琦(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300193)摘要:李东垣的《脾胃论》强调“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而脾胃是升降之枢纽,脾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注重阳气的生发,提出“甘温除热”的治法。在用药配伍中除用甘温药补中益气外,还擅用风药升阳、胜湿、散郁火、引经报使以维护脾胃升降。关键词:脾胃论;气机升降;风药;学术思想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俗称李东垣,宋代著名医家,为金元四大家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6期2016-02-15

  • 浅析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
    )浅析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王海娟刘小菊高杰*刘婉青(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济南250355)李东垣,名杲,脾胃论的创始人,他深入研习《内经》理论提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理论,并提出“甘温除热”这一治疗大法。其脾胃论学术思想主要由脾胃乃元气之本,脾胃是气机升降枢纽及阴火理论组成。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等改变,人们越来越多的受到脾胃病的困扰,因而李东垣的学术思想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文章试就此作一浅析,以期造福广大患者。李东垣;脾胃论;阴火理论;甘温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17期2016-02-14

  • 脾胃论》治未病思想之于慢性病防治探析
    30117《脾胃论》治未病思想之于慢性病防治探析吴兴全1,魏晓光2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摘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导致全球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李杲所著《脾胃论》内容涵盖了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等诸多方面,其应用早已超越脾胃疾病本身,对临床心系、脑系、妇科、血液肿瘤,及五官、皮肤、骨伤等疾病的诊疗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其中所体现的治未病思想在慢性病防治中仍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6年3期2016-02-13

  • 试述李东垣“胆气春升论”
    春升论是李东垣脾胃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东垣受《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及张仲景少阳证启发,创少阳春升论。认为少阳甲胆为五运六气之首,少阳枢机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元气的敷布有赖于胆气的升发、脾胃的升降、三焦的气化乃至人体阳气之升发,气机之出入皆有赖胆气之升发相助,阴火的产生与胆气的升发不足也关系密切,故在临床用药中时时顾护少阳春升之气。自拟方剂中近半为升阳方剂,善用羌活、升麻、防风、柴胡等风药,服药方法以荷叶裹烧饭为丸,主张春天适当应用风药,使潜藏一冬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12期2016-01-31

  • 脾胃论治肺癌浅析
    55000从脾胃论治肺癌浅析刘小超 田晓璐 杨桂芹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山东 淄博 255000笔者分析肺癌从脾胃论治的理论依据,介绍在不同发病阶段、分型论治及肺癌咳血、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临床经验,供同道参考。肺癌;从脾胃论治;临床经验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属于中医学“肺痿”、“肺积”、“咳嗽”、“咯血”、“胸痛”等范畴。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从脾胃论治肺癌多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特别是晚期肺癌患者,多正虚邪实,变证频出,尤其需从脾胃论治。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21期2016-01-30

  • 脾胃论治疗中风病的临床诊治体会
    476400)脾胃论治疗中风病的临床诊治体会柳秀真 (河南省夏邑县中医院,河南 商丘 476400)目的 研究和分析从脾胃论治疗中风病的临床诊治效果及体会。方法 选取中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传统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脾胃论治疗中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5年6期2015-10-13

  • 研读经典——《卑胃论》心得
    +王健摘要:《脾胃论》是李果晚年撰写的总结其一生学术经验的著作,其中的医学思想、医疗经验、方药运用对当今临床仍有重要的学习和参考价值。本文通过系统研究《脾胃论》,探讨《脾胃论》与脏腑生理、脏腑病理、临床用药、临床疾病的关系,及其对中医经典著作学习的启发。关键词:《脾胃论》;中医经典:李果doi:10.3969/j.issn.2095-5707.2015.03.018Learning from Reading Pi Wei Lun (Treatise on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5年3期2015-09-09

  • 浅析从脾胃论中风病病机及诊治
    赵云杰浅析从脾胃论中风病病机及诊治赵云杰目的 分析脾胃论中风病病机及诊治。方法 本次研究的50例中风患者对其采用健脾化痰法、通腑泻下法和补气活血法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通过脾胃论治后, 治疗总有效率为98.0%;同时, 患者在治疗前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4.59±5.58)分, 治疗后的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16±3.48)分, 其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风和患者脾胃机能失调、气机升降逆乱与气化失常息息相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9期2015-06-01

  • 李东垣学术思想探究
    。主要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等[2]。1 脾胃学说理论渊源和时代背景李东垣自幼聪颖灵敏,博学广记,通晓《春秋》、《书》、《易》、《论语》、《孟子》等。后因其母患病,请遍诸医,未能治愈而亡,却不知何病所致,为此,其“痛悼不知医理而失其亲”,发誓“若与良医,当以学以志吾过”。当时,著名医家张元素医名大振,李东垣便“绢金帛”从其学,“学数年,尽得其方法”,深得真传。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序》中说:“幼自受《难》、《素》于易水张元素先生,讲诵既久,稍

    河北中医 2015年9期2015-03-20

  • 研读经典 ——《脾胃论》心得
    读经典 ——《脾胃论》心得魏晓光1,吴兴全2,王健2*1.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吉林 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脾胃论》是李杲晚年撰写的总结其一生学术经验的著作,其中的医学思想、医疗经验、方药运用对当今临床仍有重要的学习和参考价值。本文通过系统研究《脾胃论》,探讨《脾胃论》与脏腑生理、脏腑病理、临床用药、临床疾病的关系,及其对中医经典著作学习的启发。《脾胃论》;中医经典;李杲近年来,中医药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5年3期2015-01-30

  • 脾胃论治胸痹
    脾胃论治胸痹旋静(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当今心血管疾病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占有很大比例,中医学从整体论治,以脾胃为重论治胸痹,取得较好效果。现从脾胃论治胸痹的临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从脾胃论治胸痹的理论基础1.中医理论:①从经络分布和气血运行上: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人体功能的一种特殊网络系统。心与脾、胃经络关系密切,如《灵枢·脉经》曰:“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复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11期2015-01-24

  • 浅析李东垣阴火理论
    论;病理机制;脾胃论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8-0096-02李东垣,名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以号行世,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是金元四大著名医学家之一,“补土派”的代表人物。李东垣著作颇多,代表著作有《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等[1]。他在中医理论方面提出的创造性论点,如内外伤辨惑论、内伤脾胃论和与之相关的阴火学说等,这些论点的提出都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在中医理论中占据一定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8期2014-10-21

  • 浅析《脾胃论》之“甘温除热”
    一李东垣所著《脾胃论》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该书载医论36篇,方论63篇,分为卷上、卷中、卷下三卷。卷上以脾胃虚实传变论,脾胃盛衰论等论述脾胃学说的主要观点,引述了大量《内经》、《难经》原文。卷中阐述了脾胃病的具体治疗方法,如对饮食劳倦所伤、脾胃虚弱、安养心神的用药与针刺等。卷下论述脾胃与天地阴阳、升降沉浮的密切关系,并结合病症提出了各种治疗方法,有论有方,并附有案例[1]。《脾胃论》阐述了中土清阳之气在病理变化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调理脾胃的重要作用。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2期2014-04-05

  • 李杲脾胃内伤热病临证经验小议
    色的医者,其《脾胃论》详尽描述了脾胃内伤热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方药,全面覆盖了理法方药各层次的内容。《脾胃论》是基于当时疫病流行的社会背景,在大量总结归纳临床病例的基础上对时疫病证进行理论探讨,形成的一部关于诊疗内伤高热证候的著作。该书对脾胃受损所致病证分不同病理阶段进行描述,“阴火”病机贯穿其中。并在《脾胃论》中描述了几种较有特色的脾胃内伤所致热病,如热中证、大汗泄证、寒中证、痿证、厥证、肠澼下血证等,文中记述了脾胃内伤、阴火内生所致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10期2014-01-26

  • 从补中益气汤看李东垣学术思想
    尤以晚年所著《脾胃论》等书标志着其医学理论造诣已达巅峰。他所提出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及其所创立的补中益气汤为代表的方剂,补充了《金匮要略》的不足,使内伤杂病的治疗方法日瑧完善。1 补中益气汤简介补中益气汤是李氏在《脾胃论》中为内伤热中证所创立的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剂。《名医方论》曰:“至若劳倦形气衰少,阴虚而生内热者,表证同外感。惟东垣知其为劳倦伤脾,谷气不盛,阳气下陷阴中而发热,制补中益气之法。谓风寒外伤其形为有余,脾胃内伤其气为不足。遵《内经》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5期2013-02-02

  • 从《脾胃论》谈药后调理
    1000)从《脾胃论》谈药后调理王改仙 郭志伟 王久玉(河北省保定市中医院,071000)《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家李东垣的代表作,将《内经》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形成脾胃内伤论。治疗上重视甘温补益、升阳益气,如升麻、柴胡、黄芪等药物在方剂中应用,创制了许多治疗脾胃病的方剂。与此同时,在服药期间强调药后调理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注意事项。饮食方面《脾胃论·用药宜禁论》中指出:“病禁者,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之病,则凡饮食及药,忌助阴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7期201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