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乐园

  • 警惕算法的“失乐园”——以信息聚合平台为例
    □ 李静博失乐园,意味着否定,死亡和欺骗。这是日本文坛巨匠渡边淳一在作品《失乐园》中所带来的思索。这部声名显赫的小说除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作者从文字中折射出对技术的批判思想也不容小觑。从工业时代起,技术竞争成为现代社会的常态,科技打破了地缘性的局限,提供给用户享受生活的捷径,同时也带给受众依赖技术福利的病症。在长期缺乏理性思考的环境下,受众思维必将钝化,从而进入能保持极致快乐、自欺欺人的“失乐园”。实际上自从互联网和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崛起,现代人接受信息的

    声屏世界 2021年13期2021-11-14

  • 失乐园》关于上帝形象“理性”矛盾的分析
    摘要:弥尔顿《失乐园》中上帝形象塑造的矛盾性尤其体现在“理性”的双面性。一方面,上帝是理性的象征,创造了具有理性特征的人类。另一方面,上帝存在非理性的因子,其所作所为专横、强暴、狭隘,强调作为上位者的权威性。关键词:上帝;理性;矛盾性弥尔顿以《圣经》为参考,表达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哀痛、追求和思考,将撒旦反抗上帝、亚当夏娃偷尝禁果等简单的圣经故事构思成恢宏庄严、典雅朴实的伟大传世史诗。其中对于上帝和撒旦的形象分析发展为三大流派,分别是正统派、撒旦主义派和调和

    雨露风 2021年9期2021-11-03

  • 论《失乐园》中传统婚姻枷锁下的爱情悲剧
    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以人性为基底,从欲望、情爱、仇恨、本性等角度出发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更深层次且赤裸的剖析。爱情持续时间的短暂、婚姻的束缚与人们对激情需求的的长期性之间的矛盾,无论是在二十世纪还是现代都是人们感到困惑和无法摆脱的问题。在作者眼中婚外情同对爱情自以为是的挽留都是享受爱情的无奈和可悲之举。爱情悲剧下的伦理观念是否科学,爱情伦理是否符合人性与社会的发展这些都是当代人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关键词:《失乐园》 传统婚姻 爱情伦理 悲剧传记小说《失乐园》是

    文学教育 2021年4期2021-05-08

  • 失乐园》的诗歌叙事与伦理嬗变
    之间的张力,《失乐园》的诗歌叙事与正统教义间呈现出一种内在的断裂。两者之间强烈的伦理冲突将之前统摄人类的上帝的唯一绝对伦理解体为数百个被人们分享的相对伦理,从中依稀可见现代世界的伦理雏形。与此同时,《失乐园》的诗歌叙事又时时努力缓和与传统之间的冲突,试图找回被放逐的上帝,寻找生活中确定的、共同的价值基础。《失乐园》将其诗歌叙事作为一种伦理训练,这种分裂中包含的不确定性正是《失乐园》作为经典的魅力来源。关键词:《失乐园》;诗歌叙事;伦理嬗变中图分类号:I10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4-16

  • 对《失乐园》中撒旦堕落行为的阐释
    顿创作的长诗《失乐园》被奉为17世纪人文主义的经典之作,其中的撒旦形象具有十分丰富的研究意义。撒旦既是一个具有叛逆精神和革新意识的变革者,同时也是一个由于盲目复仇而失去自我定位的角色。本文旨在从人文主义的视角去挖掘《失乐园》中撒旦这一形象的存在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文中分析了撒旦堕落的原因,其堕落的过程,以及他对人类成长所产生的意义。文章将重点探讨撒旦反叛行为对人类离开伊甸园后进行生存探索所作的启示。本文发现,尽管撒旦带给了人类一系列的灾难,却通过自身的探索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2期2021-04-12

  • 论《圣经》中的“自由意志”对《失乐园》的影响
    尔顿的代表作《失乐园》取材于《圣经·旧约》中的《创世纪》。本文将以《失乐园》创作的背景、《圣经》对《失乐园》内容的影响,以及《失乐园》所表现的宗教思想为落脚点,重点论述《圣经》中的“自由意志”对《失乐园》创作的影响。关键词:《失乐园》;《圣经》;约翰·弥尔顿;宗教思想;自由意志作者简介:刘浪(1999.8-),汉,重庆市忠县人,大学本科,西北大学学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3期2020-12-25

  • 光与暗的挽歌
    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主要讲述了天堂曾经的光之君主坠落了九个晨昏堕入地狱后引诱亚当与夏娃偷吃禁果,最终导致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园的故事。长诗虽然选自《圣经》,但诗中的魔鬼形象却大不相同。本文主要对比《失乐园》与传统基督教中的魔鬼形象并提炼其中所蕴含的原罪意识。关键词:《失乐园》;约翰·弥尔顿;魔鬼形象;路西法;原罪作者简介:杨茜(1995-),女,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人,青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外文学与文化关系。[中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4期2020-09-06

  • 光与暗的挽歌
    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主要讲述了天堂曾经的光之君主坠落了九个晨昏堕入地狱后引诱亚当与夏娃偷吃禁果,最终导致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园的故事。长诗虽然选自《圣经》,但诗中的魔鬼形象却大不相同。本文主要对比《失乐园》与传统基督教中的魔鬼形象并提炼其中所蕴含的原罪意识。关键词:《失乐园》;约翰·弥尔顿;魔鬼形象;路西法;原罪作者简介:杨茜(1995-),女,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人,青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外文学与文化关系。[中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4期2020-09-06

  • 顺从还是叛逆?
    要:弥尔顿在《失乐园》中把夏娃这一基督教史诗人物描绘成了一个极富人性的形象。诗人笔下的夏娃是复杂而矛盾的。一方面她渴望与亚当结合,表现得顺从,另一方面她难以忽视的自我意识却不断要求她表现得叛逆。从为亚当而生,到开始争取独立,再到被撒旦诱惑食下禁果,夏娃人格中的两面不断反复与斗争,这种分裂使得夏娃这一形象变得丰富而值得品味。关键词:失乐园 弥尔顿 夏娃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101-02弥尔顿

    现代交际 2020年7期2020-06-01

  • 自由与反叛
    】自由;反叛;失乐园依据《圣经》记载,耶和华在第七天时,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出了亚当。但没有同类的陪伴的亚当,他是孤独的。因此,夏娃诞生了,取自亚当的一根肋骨造出,自此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相伴生活,无忧无虑。其中耶和华颁布了禁令,园中的果实除了被赋予了善恶智慧的果树不可吃,其它果实都可随意吃,一旦吃下善恶智慧的果子就会明白自己行为是正义还是邪恶,自此他的灵魂再无安宁,还会承担惨痛的后果。后面的故事我们都已知晓,蛇诱惑了夏娃,终究他们还是吃了禁果,被逐出了伊甸园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1期2020-03-28

  • 从《失乐园》到《序曲》:“影响焦虑”下的继承和超越
    过对代表诗作《失乐园》和《序曲》的分析,比较了英国诗坛两位巨匠弥尔顿和华兹华斯的诗歌理念和创作风格。弥尔顿的《失乐园》是对圣经题材和史诗形式的模仿,然而又不乏创新之处,他塑造的撒旦形象成为经典,具有道德寓意,形成了英国诗歌的传统。华兹华斯认为自己是时代选择的“预言诗人”,向弥尔顿提出挑战,他将《失乐园》情节中的“堕落——救赎”宗教范式世俗化,同时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认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以普通人的语言入诗,创作出记录诗人心灵成长的长诗《序曲》。本

    外国语文研究 2020年6期2020-03-28

  • 从文艺心理学视角解读《失乐园》中的人物形象
    角度出发,对《失乐园》中人物形象进行解析,研究创伤性体验对弥尔顿文学创作的影响。关键词:弥尔顿;文艺心理学;《失乐园》;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2-0099-03引言作为英国历史上的文学才子和诗坛巨人,弥尔顿的作品在欧洲占有重要的地位。多年来,他的代表作《失乐园》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评论家们主要围绕长诗的主题、思想内容、清教思想和人文主义热忱进行了深层次剖析。其主题及各种思想的分歧也体现了诗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3-02

  • 《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溯源
    美文学作品 《失乐园》 《大卫·科波菲尔》 库伯一.引言说到西方文化的源流,不得不提到“两希文化”。整个西方文化的传统,归根到底是由两种古老的文化汇聚而成。那就是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就对文学的直接影响而言,古希腊文化中的神话故事和基督教中的《圣经》故事浸润了整个欧美文学。有时候,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会直接引用这些神话故事,《圣经》故事;有时候,作家将这些故事的寓意融汇到自己作品的情节或人物性格中去;而有时,这些神话、宗教故事中意义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影响了作家的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期2020-02-14

  • 欲望的尽头,是毁灭还是重生?
    :渡边淳一的《失乐园》自出版以来,有过多种不同的解读方式,这源于作品自身所带来的双重话语,其中道德话语和人性话语的相互交织和相互冲突构成一种欲望的矛盾。本文试图通过对人性和欲望的探讨,从马尔库塞新感性主义与日本耻感文化视角下去认知分析《失乐园》中关乎欲望、婚姻、爱情和性之间相互的内在联系,并对此做出自己的阐述。关键词:失乐园;马尔库塞;耻感文化作者简介:任程宇(1995-),男,汉族,陕西咸阳人,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18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1期2019-09-17

  • 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复杂性论析
    弥尔顿的作品《失乐园》完成在十七世纪的英国,那时的英国宗教信仰色彩非常浓厚,人们都信奉上帝是完美的、不容置疑的。《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却是要与上帝斗争到底的一个神灵,在失败之后不反省自己,还继续与上帝抗争,最后把灾难带去人间。但是对于撒旦形象的认识很多人的观点都不一致,有称赞其抗争精神的,也有反对其对抗上帝行为的,因此撒旦的形象是很复杂的,很难有统一的定论。本文就《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复杂性进行论析。关键词:《失乐园》;撒旦;形象;复杂[中图分类号]:I1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3期2019-09-16

  • 天使堕落与魔王诞生:浅析《失乐园》中基督教神话体系经典模式
    事创作了长诗《失乐园》,为我们生动展现了基督教神话体系中对立神之首撒旦的事迹。本文通过对《失乐园》中关于撒旦事迹的描写,结合以《圣经》原文的有关内容,旨在对这段神话故事及其内在隐含的人类社会与历史现实进行分析。关键词:基督教;杀父弑君一、引言早在史前的神话中,就有主神和他的反对派这样的体系构成,“杀父弑君”的传说也在先民的神话体系中广为流传。这种现象是对当时人类社会早期频繁出现的对外征伐混战以及内部斗争倾轧的直接反应,作为人性恶的一面永远保留于我们人类这个

    山东青年 2019年4期2019-07-05

  • 约翰?弥尔顿在《失乐园》中对待上帝的矛盾态度
    很好的体现在《失乐园》(1667)中。《失乐园》是在王朝复辟和弥尔顿失明后口述完成的,它的风格气势恢宏独树一帜,它的故事情节错综复杂,它的主题思想寓意深刻。诗歌中上帝复杂的人物形象更使它自问世以来便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英国文学史家威廉·J·朗评论说弥尔顿的上帝:“不是宇宙的仆人,而是暴君”。学者谢芳敏认为“《失乐园》中的上帝并不是一位专制主义的君主,他是一个宣扬权威与仁爱的君主,它代表着整个宇宙的终极意志,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给了人们选择的权利。”上帝复杂的形

    北方文学 2019年15期2019-06-28

  • 不要让朗读远离课堂
    堂;寻根探源;失乐园;对症下药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2-0074当人们想起学校这个词,首先出现在脑海的恐怕就是朗朗的读书声。自古以来学校似乎一直与朗读挂钩。古时的私塾给人印象最深的不就是一群孩子摇头晃脑读书的样子么,可时代发展至今,朗读似乎正在一步步远离学校,远离课堂。除了每周少有的几次早读课以外,学生开口大聲朗读的机会越来越少。而朗读对于语文课堂又显得尤其重要。可时下,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效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3期2019-06-25

  • 失乐园》中的隐喻认知分析
    晴摘  要:《失乐园》,这首史诗成功地奠定了诗人在英国文学史中的地位,被誉为是继乔叟和莎士比亚之后英国文学中第三位最重要的诗人。本文从认知视角探索约翰.弥尔顿的隐喻结构的叙事策略,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失乐园》文本的内涵及其革命主题,并用概念隐喻理论去分析一些隐喻表达。关键词:《失乐园》;认知;隐喻作者简介:郭慧莹(1993-),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伞雨晴(1995-),女,汉族,黑龙江哈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2期2019-06-06

  • 从女性的角度探求爱情世界的内心选择
    要:本文借助《失乐园》这部著作,首先在理清作品脉络及发展主线的基础上,从女主人公凛子的内心视角入手,探讨作品中男女主人公婚外情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并就其原因进行分析,剖析男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诉求。以故事情节发展为主线、双方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的心态变化以及对待婚姻与爱情态度的转变为基础,解释小说中两人最终选择“毁灭”的现实原因以及心理原因。诠释最终双方追求的所谓爱情的“极致”与“永恒”,以其它类似爱情故事为参照,结合作者想表达的态度、观点以及人物情感变化,分

    长安学刊 2019年1期2019-03-17

  • 爱欲沉浮后的道德反讽
    度,分析小说《失乐园》中人物面对婚姻与道德困境的伦理选择时,展现出的斯芬克斯因子在人性面临伦理困境时的激烈冲突。文章试图通过对文本伦理背景与伦理选择的分析思考对其结局产生的影响。《失乐园》在男女情欲的书写上表达出道德伦理掩盖下对人性原欲的追求,将虚构的小说成为映照现实的镜像,对现实具备一定的启示意义。关键词:《失乐园》;伦理结;伦理环境;伦理选择文章编号:978 -7 - 80736 - 771 -0(2019) 01 - 065 - 04《失乐园》是渡边

    长安学刊 2019年1期2019-03-17

  • 对比《失乐园》与《京华烟云》中的不同婚姻及感悟
    边淳一的作品《失乐园》和中国大师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之中都有对于婚姻的描写,尽管两位作家身在不同的国家,对于婚姻的观点也是迥然不同,但是从这两部作品之中可窥一二,对于我们读者而言也可以得出一些思考和感悟。关键词:《失乐园》 《京华烟云》 婚姻《失乐园》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创作的一部关于不伦爱恋的作品,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和经济危机造成无性婚姻在日本家庭中比重增大,作者发现现代社会夫妻间普遍存在的问题,试图通过自己的作品来慰藉人们情感上的荒芜。《失乐园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7期2018-09-02

  • 浅析《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塑造动机
    要:弥尔顿的《失乐园》一直被誉为“英语中最伟大的诗作”与《荷马史诗》《神曲》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撒旦是其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一位人物,在分析这一形象时必须考虑到弥尔顿的创作动机。在当时语境下,弥尔顿借助撒旦这一形象实际传达了他对革命者的期望。他赞美撒旦的抗争精神是为了激励革命者斗志,改变英国革命现状。他为撒旦的恶劣行径辩护时实际是在为现实中的革命者在革命中做出的过激行为辩护。而最后写撒旦受到上帝的惩罚是受他的宗教信仰和自由意志观影响。关键词:撒旦;革命;辩护;

    魅力中国 2018年24期2018-08-06

  • 浅析《失乐园》的自由意志和反叛精神
    诗般的长诗,《失乐园》在问世以后引起了英国社会的巨大反响。撒旦反抗上帝权威的勇气以及其为了追求自由的不顾代价等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鉴于此,本文主要探析了《失落园》体现的自由意志和反叛精神及其带给人们的启示。关键词:《失乐园》 弥尔顿 自由意志 反叛精神《失乐园》的作者弥尔顿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作品主要以歌颂自由为主的讽刺诗为主,歌颂了英国社会当时的革命力量,表达了英国民众对于自由的强烈呼吁。《失乐园》的问世可以说是弥尔顿一生中的巅峰

    文学教育 2018年3期2018-03-24

  • 失乐园》中的神学思想
    页。他的长诗《失乐园》因以独特视角描写恢弘的基督教创世神话受到历代神学家、文学家以及社会学家的普遍关注。《失乐园》的题材取自《圣经旧约·创世纪》,但并不是对这一经典的简单描摹和扩写,而是在英国清教影响下进行的阐释,充分体现出英国清教的教义和信条。本文正是通过分析《失乐园》对圣经的传承与超越,来进一步研究弥尔顿的宗教思想。关键词:圣经;失乐园;宗教思想作者简介:伞雨晴(1995-),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青年文学家 2018年6期2018-02-07

  • 人之抉择:《失乐园》的正义观解读
    义的角度解读了失乐园中撒旦和人类的堕落。撒旦和人都有自由意志。人类在撒旦的引诱下吃下了禁果,从而有了自由意志,可以选择从善或从恶。撒旦用自己的自由意志来满足私欲,引诱人类一步步走向堕落,受到上帝的制裁。人的自由意志从亚当和夏娃开始,那时自由意志是至善的,此后人类繁衍生息,拥有了可以选择不恶的能力。上帝给予了人类选择的自由,决定权在于人类。关键词:人的堕落;撒旦;理性;自由意志一、弥尔顿与《失乐园》《失乐园》是17世纪英国作家约翰·米尔顿的代表作品之一,史诗

    北方文学 2017年30期2017-11-10

  • 从《失乐园》到《黑猫》
    物几乎都能在《失乐园》撒旦化蛇引诱夏娃吃禁果的诸章节中找到原型,由此来发掘坡笔下的“我”的犯罪真实原因并非黑猫引诱或是单纯的酒精作用,更有我潜在的犯罪欲望。即使“我”自始自终都在推卸责任,却依然逃不脱“上帝”的惩罚,这种“移位”的手法,不仅使得该小说更引人入胜,且具有普适性,更好地达到警醒世人的作用。关键词:原型批评 《失乐园》 诱惑 原罪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022-021 引论《黑猫》是美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9期2017-09-06

  • 浅析《失乐园》中撒旦的性格特征
    家之一。长诗《失乐园》是他众多优秀作品之中流传较广,影响深远的一部。撒旦,作为其中最值得注意的角色,是学术界的专家们长期研究的对象。已经有些学者认为撒旦是诗中真正的英雄,然而,在反撒旦崇拜主义的阵营中,趋向于强调撒旦的魔鬼属性,他是作为反派存在的。本文在原著基础上尝试探究撒旦的性格特征,结果表明从任何一个单一的角度去定义撒旦都是不准确的。撒旦行为的多样性体现了他是一个矛盾而多面的形象。【关键词】矛盾;多面;勇气;掩饰;争议一、矛盾撒旦是长诗《失乐园》中最重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8期2017-08-29

  • 从《失乐园》看渡边淳一的婚恋观
    人们的共鸣。《失乐园》是渡边淳一的代表作之一,被赞誉为“震撼心灵的划时代杰作”。《失乐园》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婚恋观,即对现代婚姻制度的不满,倡导人性回归,解放天性,死亡是让真爱得以永恒的唯一方式,在对传统伦理道德进行批判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对传统伦理的妥协性,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理智与感性、人性与道德的深刻思考。关键词 渡边淳一;失乐园;婚恋观;伦理;道德;死亡1933年,渡边淳一出生于北海道札幌市,在高中学习期间,认识了初恋加清纯子,在热恋期间,纯子却突然自杀了,

    魅力中国 2017年20期2017-08-23

  • 《呼兰河传》和《失乐园》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对比研究
    醒方向去写,《失乐园》中研究女主人公“女性主义”觉醒而忽略了其悲剧性结局,我们将两者结合起来,将俩本书中都有的元素“女性主义”和悲惨结局进行分析,突出两本書中“女性主义”的觉醒程度不同的强烈对比,探究其结局的悲剧性。关键词:女性主义 《呼兰河传》 《失乐园》 悲剧结局《呼兰河传》描写了北方小镇的日常生活状态,有人将其评为一首凄婉的歌谣、美的病态。作品似乎从头到尾都洋溢着古朴、安宁,洋溢着温馨的童年味道,但小说却以冬天开始,以死亡结束。我们看萧红的《呼兰河传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7期2017-08-18

  • 从期待视野的角度审视《失乐园
    :渡邊淳一的《失乐园》曾在日本引起极大反响,该作品的主题以及作品包含的文化要素都满足了日本读者的期待视野。从期待视野的角度审视《失乐园》,能够揭示该作品在日本持续热销的原因,也为研究渡边淳一的情爱文学开辟了新的途径。关键词:失乐园;期待视野;主题;文化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084-02文学作品如果满足某一范围内绝大多数读者的期待视野,就会在该范围内畅销。渡边淳一的《失乐园》曾在日本引起极大反响,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8期2017-07-13

  • 乐园?荒原?
    翰·奇弗运用了失乐园的隐喻模式,告诉读者乐园从来都不曾存在过。美国的中产阶级长期以来只是生活在具有欺骗性的伊甸园里,当笼罩生活的迷雾被吹散后,他们才发现自己原来一直都住在令人痛苦绝望的荒原之上。关键词:神话隐喻模式;失乐园;荒原作者简介:卢裕(1981.5-),汉,重庆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1一约翰·奇弗的文学创作致力于描写普通人的普通生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8期2017-07-10

  • 从内聚焦叙事谈《失乐园》中撒旦复杂形象的塑造
    年创作的史诗《失乐园》自出版便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尤其是对作品中撒旦所表现出来的英雄式与阴暗形象的分析褒贬不一。本文运用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聚焦理论对《失乐园》中撒旦进行分析,探讨内聚焦叙事在撒旦复杂矛盾形象塑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关键词:《失乐园》;撒旦;内聚焦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5-0112-03《失乐园》是英国文学巨擘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于1667年创作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06-27

  • 林奕含们的“失乐园
    宗何台湾26岁作家林奕含近日自杀身亡。由她亲身经历写成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不久前才出版,在小说中,用四个角色分别记录了她少时被老师诱奸的经历。房思琪们的悲剧在于,她们始终将文学当成一个更为真实的世界,拒绝接受文学和现实生活的巨大断裂。而林奕含的悲剧则更为深刻:她已然深切理解到语言和艺术的魅惑本质,然而面对这种断裂,她能够使用的武器却只有语言,最终却发现这场文学幻梦的自救自省,终究只存在于文学世界。痛苦神童的人生写照2017年4月27日,台湾作家林奕含在自

    齐鲁周刊 2017年20期2017-06-12

  • 浅析弥尔顿的《失乐园》中上帝的权威意象
    本文通过分析《失乐园》这部作品中上帝的演讲,指出上帝的正义是不容质疑的,因此上帝的权威代表了永恒的真理,只有遵守服从上帝的意愿,人类才能得到永生。【关键词】失乐园; 上帝; 权威[Abstract] 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se the authoritive God from Paradise Lost,it points out the justice of God is unquestinable, His author

    魅力中国 2016年32期2017-05-04

  • 极致之情爱,落樱之寂美
    用弥尔顿长诗《失乐园》书名,探寻现代社会人类失去乐园的原因。小说中男女主人公通过性与爱来超越一切社会束缚最终选择在情爱的极致时刻死去,正如同樱花在繁盛热烈的时刻便凋落。本文试图从日本的落樱文化解读《失乐园》中的情爱与死亡。关键词:落樱;《失乐园》;情爱;死亡一、落樱里的物哀情节与无常观每年3、4月份是樱花盛开的时节,日本民众会专门赶去一睹樱花的盛开,俗称“花见”。樱花如雪,盛开时绚丽浪漫,日本民众见樱花开得如此绚烂,心里油然生出一种对于樱花旺盛生命的敬佩之

    好日子(下旬) 2017年12期2017-04-29

  • 《理查二世》中的“花园”意象探究
    花园”意象;“失乐园”;人文主义;君权神授;伊丽莎白女王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024-02自然意象的运用是莎士比亚戏剧的重要表现方式,莎翁戏剧中的“玫瑰”、“水”、“太阳”、“月亮”、“暴风雨”等自然意象,在戏剧的艺术时空中迸发出深厚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花园”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審美意象,是传统文化演进过程中不断充实丰盈的审美范畴,寄寓社会、政治、爱情、宗教与道德等主题,“花园”在莎剧中

    戏剧之家 2017年5期2017-04-05

  • 从厌女症视角分析弥尔顿对女性的态度
    关于弥尔顿在《失乐园》中对待女性的态度这一问题上,评论界一直观点不一。有的指责弥尔顿是厌女症患者,他们认为在《失乐园》中,弥尔顿将夏娃描写为一个坏女人形象,诱惑亚当偷吃知识树上的禁果,导致人类最终堕落。但本文认为弥尔顿虽然受时代局限和当时男权社会观念的影响,认为男性确实要强于女性。但他并不是厌女症患者,他所创造的夏娃具有许多新的特质,是一个崭新的女性形象。关键词:厌女症;《失乐园》;夏娃一、简介“厌女症” 这种现象一直存在于男权社会中,男性诋毁和贬低女性以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2期2017-03-30

  • 从弥尔顿的《失乐园》探讨人与上帝的关系
    雁从弥尔顿的《失乐园》探讨人与上帝的关系斯陈雁在西方文学著作中,作者时常把宗教信仰与现世生活联系在一起,弥尔顿作为清教徒的圣经精神与他个人的生命体验都真实地体现在了《失乐园》中。纵观全诗,弥尔顿借用圣经中创世纪的故事来表现他心中上帝和反上帝、基督与反基督的宗教体验,通过撒旦与上帝、人(亚当和夏娃)与上帝这一分为二的两个部分来表达人与上帝的矛盾关系,这是弥尔顿一生对人类的生存意义和终极价值的深刻思索与总结。弥尔顿 《失乐园》 人与上帝 撒旦一、撒旦对上帝的反

    世界文学评论 2016年3期2016-11-25

  •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是弥尔顿著作《失乐园》中最复杂和重要的主题。二者的内在堕落可归因于夏娃,因为其是第一个被诱惑从而背叛上帝的人。本文通过深刻的哲学分析从而探究二者堕落的原因,夏娃偷食禁果并不仅仅是一个偶然行为,在这一偶然行为后存在着必然性。关键词:失乐园;夏娃;偶然性;必然性;禁果弥尔顿被称为莎士比亚后最伟大的英语作家。在他的一生中,他创作过许多伟大的作品,其中《失乐园》是最具影响有力的作品。它与《荷马史诗》、《神曲》并成为西方三大诗歌。《失乐园》一经出版便不乏研究者的关注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7期2016-11-10

  • 浅析失乐园中的比喻
    本文通过分析《失乐园》中撒旦的盾的比喻,运用哈特曼的理论,阐释了撒旦性格的不确定性,引发我们重新思考《失乐园》人物和神寓的指令。【关键词】《失乐园》 比喻 月亮 神寓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mparison of Satan's shield to Moon, in relation to Hartman's theory, it interpretes Satan's indeterminacy, th

    俪人·教师版 2016年9期2016-10-21

  • 论弥尔顿《失乐园》对奥维德诗歌的借鉴之道
    辈,他的著作《失乐园》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文学形式表达了伟大的基督教命题——人类的堕落,体现了对于人文理性的期盼,他的这一篇著作对于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他将奥维德诗歌纳入了以基督教教义为准则的评价中,在《失乐园》中体现了对于奥维德诗歌的借鉴之处。本文主要对奥维德的诗歌以及《失乐园》进行了研究,对其中的人物形象、自然意向等进行了文学性比较。关键词 弥尔顿 《失乐园》 奥维德诗歌 借鉴 比较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1 《失乐园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0期2016-10-20

  • 小说《失乐园》中人性的回归与救赎
    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具有很强的人性意识,它从人的欲望、情感、爱、本性等角度出发来对人进行深刻的认识和解读,从而让读者进一步地认识到了人的本质特征。小说中主人公之间激情、澎湃、阴暗、模糊的爱情过程,实则就是人性本身自我克制与自我释放的双重体现,从爱情本身出发,在现实社会的种种羁绊下,到最后他们无力挣扎到相约死亡的过程,让他们看到了人性的回归和升华,从而实现了人性的救赎。这部小说的创作让读者见证到作者的情爱观,他更多地通过对人性的自然状态、人性的情欲等进行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6-07-13

  • 从《失乐园》中浅析日本樱花精神与婚外情现象
    富盛名的作品《失乐园》中,便讲述了一场爱到极致,而又充满悲剧性的婚外恋。本文从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来分析其中折射出的日本传统樱花精神以及对日本社会存在的婚外情现象进行探讨。关键词:失乐园;婚外情;樱花精神在渡边淳一的代表作《失乐园》中,男主人公久木是一名出版社的编辑,居于公司的中枢,然而在他五十三岁那年,却在一夜之间,不仅没得到提升,还丢掉了出版部长一职,工作非常消极的久木突然感觉到自己好像从来没有过真正的爱情。女主人公凛子是一位书法老师,表面看似温柔端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4期2016-07-04

  • 爱与死的浪漫悲歌
    家渡边淳一的《失乐园》运用日本传统的唯美创作手法,以中年人的性爱为主题,讲述了一个悲剧性的婚外恋故事,在《失乐园》中抒写了“婚姻与家庭”、“道德与人性”在理性的束缚和野性的呼唤中挣扎。【关键词】失乐园;渡边淳一;婚外情;死亡《失乐园》是一部梦幻与现实、灵与肉、欢悦与痛楚相互交织的震撼心灵的杰作。小说讲述事业失意的“窗边族”久木与妻子保持不冷不热的麻木的婚姻关系。一次偶然的机会,久木结识了气质优雅端庄的书法教师凛子,工作狂的丈夫对凛子的冷漠让凛子在婚姻中无法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2016-05-14

  • 对《失乐园》文本内外的文化窥探
    边淳一创作的《失乐园》由日本讲谈社出版,社会反响空前剧烈,甚至形成了经久不衰的“失乐园”现象。而这一现象的背后必定有其产生、成长、成熟的隐性文化支撑。也正是这些文化,成为《失乐园》不死的灵魂。【关键词】终极之爱;男权意识;死亡的必然;灵与肉一、“终极之爱”在渡边淳一看来,这是一部描写成熟的男女追求终极之爱的作品。“终极之爱”在渡边这里显然是指“性和谐”。这似乎有悖于建立在大众化的道德伦理之上的共识——爱是关心,是帮助,是付出,是奉献……可在《失乐园》里,两

    青春岁月 2016年8期2016-05-14

  • 失乐园”刘丽杰 严程影像展
    失乐园”刘丽杰 严程影像展展览时间:2016年4月2日~5月13日展览地点:北京郎园Vintage兰境艺术中心展览介绍刘丽杰的作品具有现代女性特有的冷艳、敏感,作品打动了无数策展人及观者,是年轻一代女性影像艺术家的代表人物。此次展出的是刘丽杰的《另一种片段》、《星期八》系列作品,这两组作品是她思绪自动“驾驶”状态及现实生活碎片化的呈现,用极简的方式营造出超现实的情境,但这种情境隐藏着艺术家“冷冷”的秘境。“摩波(Mopo)”中国当代先锋力量四人画展展览时

    东方企业家 2016年4期2016-05-13

  • 诗与思的面对而居 ——弥尔顿的长诗与黑格尔的哲学
    界;弥尔顿的《失乐园》则借用《旧约·创世纪》的故事,说明上帝如何创造了世界。黑格尔精神哲学的主观精神阶段,人的理性意识还只是抽象的理想;弥尔顿《失乐园》开篇是天上上帝的乐园和地上沐浴着上帝之“光”的乐园。黑格尔精神哲学的客观精神阶段,人的理性意识外在化为具体的社会意识形式,思辨的理性得到了历史性展开;弥尔顿的《失乐园》则描写天上的撒旦、地上的亚当与夏娃分别失去了乐园。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阶段,理性回归了符合精神本性的无限、自由。弥尔顿的《复乐园》则描写上帝的儿

    东方论坛 2016年3期2016-03-19

  • 变动与天道:弥尔顿《失乐园》的巴罗克世界*
    天道:弥尔顿《失乐园》的巴罗克世界*刘 立 辉(西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市 400715)摘要:弥尔顿研究界关注到《失乐园》在文体风格方面与巴罗克建筑、绘画等视觉艺术之间的诸多相近性,但对弥尔顿所宣称的史诗目的与史诗本身所隐含的巴罗克特征之间的内在关联却较少深入探究。《失乐园》采用复杂动态的拉丁化语言表现手法和悖论修辞手段,并通过构建神圣与邪恶之间的鲜明对比,以及宏大华丽的舞台场景,生成了一个以变动为主要表征的巴罗克世界。巴罗克世界不仅有力地凸显了理性、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2-24

  • 英语素体诗汉译:方法、争论与焦虑——基于弥尔顿《失乐园》汉译史的考察
    —基于弥尔顿《失乐园》汉译史的考察胡志国(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绵阳621010)【摘要】不押韵的五音步抑扬格诗体,即素体诗,或称无韵诗,兼具格律诗的严谨和自由诗的洒脱,如何将其译为汉语让翻译家煞费苦心。翻译方法之丰富、论战之激烈、焦虑之深切,让弥尔顿《失乐园》汉译史成为考察英语素体诗翻译的极佳案例。尽管翻译家至今没能探索出一套人们普遍认可的办法,但种种尝试加深了对英汉差异的认识,为后来的译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关键词】素体诗汉译;弥尔顿;《失乐园》素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2-18

  • “失去善,得到恶”——论《失乐园》中夏娃在知识树下的经验
    恶” ——论《失乐园》中夏娃在知识树下的经验崔梦田(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871)摘要:在《失乐园》的第九卷中,夏娃独自面对撒旦的诱惑,显现出比亚当更为重要与复杂的一面, 因此成为评论家关注的焦点。纵观知识树下的夏娃,她被蛇的虚假经验欺骗、听信它的错误逻辑、被自己的感官经验驱使,以为吃了知识树的果子后自己可以如神一样知晓善恶。但她实际上获得的却是关于恶的现实性经验,并从此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使亚当以及后代开始了与恶的直接接触:失去善,得到恶。然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2-10

  • 论《简爱》的“圣经式”创作手法
    关键词:圣经 失乐园 复乐园 新宗教 解放人性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兼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及宗教意识的代表作品之一。《圣经》渗透了整部小说,使整部小说的精神都与神学相联系。在英国,天主教是文明的精神核心。出生在北部约克郡的一个宗教气氛浓厚的单亲乡村牧师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生性孤僻,幼年丧母。家庭宗教阅读成了她们最大的乐趣,因此《圣经》带给她最早的文学启蒙。《简爱》中涉及《圣经》的引用、注释借用多达几十处,然而在当时,曾有人评论《简爱》中与天

    学周刊·下旬刊 2015年10期2015-07-22

  • 论《失乐园》中的自由意志与权力:圆形监狱视角
    翰.弥尔顿的《失乐园》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史诗。上帝赋予亚当和夏娃自由意志,并通过全知全能的权力监视他们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上帝的权力对亚当和夏娃自由意志的影响与圆形监狱中的权力运转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文章以杰里米·边沁的圆形监狱中的权力运转为视角,主要分析了《失乐园》中上帝权力运转与自由意志的关系,旨在得出:在监视状态下,自由意志趋向于社会规训,从而权力的有效性得以实现。关键词:自由意志;权力;圆形监狱;《失乐园》;规训圆形监狱最早由英国哲学家边沁提出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7期201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