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君

  • 尉迟迥为谁开凿大佛
    迟迥开凿大佛表示忠君。关键词:尉迟迥;大佛;明帝;武帝;忠君中图分类号:K87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3)03-0015-11For Whom did Yuchi Jiong Build the Great Buddha?XIA Langyun(Maijishan Grottoes Art Research Institute, Tianshui 741020, Gansu)Abstract:Due to the

    敦煌研究 2023年3期2023-07-13

  • 汉使终军,口头“忠君
    刘勃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在雍城举行了祭天仪式,之后的狩猎活动中,皇帝猎获了一只野兽,看模样仿佛是狍子,却长着独角。汉武帝感到非常惊奇,就让群臣研究,这究竟是什么物种。最后有关部门的结论审慎又激动人心:“陛下举行了庄严的郊祀,天帝作为报答,赐给独角兽,这大约就是麒麟。”公元前118年,确实是大汉君臣欢欣鼓舞的时候。上一年,汉军与匈奴进行了规模空前的会战,汉军获胜。当然胜利总会有代价,14万军马出塞,回来的战马不足3万匹,数万将士殁于疆场,更多的人为了支援战

    环球人物 2023年12期2023-06-25

  • “忠”字怎么写 ——读《水浒传》有感
    良民。他也有不“忠君”的时候。晁盖等人劫了生辰纲之后,宋江被命为押司,捉拿晁盖等人,但是“忠君”的宋江,却选择冒死将他们放走。劫生辰纲,在当时是滔天大罪。宋江却在这个时候将他们都放了,这可以说是一种舍公为私的行为。后来宋江落草为寇,与大宋为敌,公然“叛君”。宋江是《水浒传》的中心人物。《水浒传》整本书的主题,也围绕着一个“忠”字展开。宋江做不到绝对的“忠”,身在梁山,却时时刻刻想着被朝廷招安,想投靠朝廷,却又被兄弟情谊羁绊。他的身上矛盾重重。宋江内心的挣扎

    十几岁 2022年2期2022-11-19

  • 从《洛阳搢绅旧闻记》看五代文臣的守道与失道
    们身不由己,失于忠君之道,在政局中往往选择避祸保身,忠君道德逐渐消失;但受传承千年儒家道德影响,乱世之中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再度兴盛,成为五代文臣坚守之道。一、忠君之道渐失“五代之乱可谓极矣,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时局动荡不安,五代文臣在君臣父子之道乖,宗庙朝廷及人鬼皆失其序的乱世生存,表现出乱世谋生的复杂性。其忠君道德意识在儒家传统三纲五常伦理崩塌、先王礼法制度崩溃的文化环境中产生裂变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11-01

  • 从“怀旧与破旧”到“改良与复古”
    》 崇祯 专制 忠君 改良明末清初史家黄宗羲所著的《明夷待访录》[1](P1-47)是一部史论或者说政论著作,以其强有力的专制主义批判精神与鲜明的民主思想色彩而备受瞩目。该书篇幅虽小,但对中国古代,特别是明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等均有论及。学人对其多有研究,尤其是政论考察[2]颇为突出。但是仔细研磨探究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之全文,他的批判精神与民主思想背后,却又隐含着一种矛盾的心理,进而使得他的很多社会治理思想显得颇具理想化与复古性,不具有现实性。而

    史志学刊 2022年2期2022-05-25

  • 现代文学中屈原形象的“忠君”与“爱国”
    格的界定不再是“忠君”,而是强调屈原因为生在贵族,所以“国家观念”强盛。问题是,用“国家观念”代替“忠君”的确是与时俱进的阐述,但是生于战国时期的屈原如何会有20世纪才被介绍传入国内的“国家观念”呢?这无疑就是梁启超将自己新接触到的西方民族国家观念投射到屈原身上的结果。而且,这样的现象不仅是发生在学术研究领域,在当时的文学创作中也同样存在着。1905年12月,近代民主革命家陈天华蹈海自杀,企图唤醒沉睡的同胞。在时人为他写下的悼诗里,将“革命党之大文豪”陈天

    民族文汇 2022年2期2022-03-21

  • 刍议我国古代“忠”文化
    逐渐被禁锢在了“忠君”的范围内。第一,忠信。从忠文化产生之日起,忠与信就无法分开。根据《孔子》记载,孔子的弟子子张曾向孔子请教,如何才能处处行得通走得远。孔子曰:“言忠信,行驾敬,虽蛮額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曾经说过:“忠,以心言;信,以事言。……忠则必信,信则必是曾忠,所以谓‘表里之谓’也。”同时朱熹还认为:“未有忠而不信者,亦未有信而不出于忠者。”第二,忠君忠君是忠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关注程度最高的涵义之一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25期2021-09-10

  • 听《杜诗详注》的微言大义
    之每饭不忘君哉!忠君,虽是宋代以来论杜早有的题中之义,却恰恰是一个新建的异族王朝所要迫切索求的臣德。故《杜诗详注》侧重“塑造”杜甫的忠君形象,绝非偶然。而这层微言大义,往往就隐藏在那些细节的取舍间。取舍之选与君同偏向性最明显的注论取舍可观下列几首诗。首先,是《洗兵马》一诗,其取舍偏向性最为明显。此诗开篇两京克复,太平将兴,诗人欣喜之余,未雨绸缪,忧心国事,讽君糜烂,劝其从正。因其有讽意,故一说此诗寓意在于“规讽”。如钱谦益就认为,此诗意在刺肃宗“不能尽子道

    博览群书 2021年5期2021-05-23

  • 孤独精神关照下的屈原及《离骚》
    响下为屈原贴上“忠君爱国”的标签,但作为政治伦理道德存在的“忠君爱国”在战国时并未完全形成,荆楚文化同时也存有异质性。关键词:孤独;屈原;忠君;《离骚》中图分类号:I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9-00-03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以“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返……其心存君与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1]为以“忠君爱国”评价屈原奠定基调,“司马迁以为,屈原精神包括忠君、爱国、哀怨”[2]。自

    艺术科技 2021年19期2021-03-13

  • 五代时期冯道的视君犹佣观
    观这些研究,虽对忠君观念有所论述,但却极少从冯道个人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冯道的视君犹佣观,由于学界述之较少,因此拟在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上从冯道个人的角度入手,并且结合其他学科的方法与理论,史论结合。通过对其视君犹佣观的分析,来探讨他形成这样的视君犹佣观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而揭示他形成这样的视君犹佣观对五代其他士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一 冯道生平冯道(882—954 年),瀛州景城人(今河北交河县人),字可道,自号“长乐老”。小时候家境贫寒,但是他却“好学能文,不耻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1-15

  • 古代县衙的儒家文化思想
    74350)一、忠君思想和清廉文化是县衙儒家文化的核心中国县衙的儒家文化核心主要是忠君思想和清廉文化。岳飞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从小他母亲就教育“精忠报国”其实那国就是一个人的,所谓的报国就是报君。中国传统官员文化中,忠君思想似乎总是封建官场文化一个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权利达到了顶峰,几乎掌握了大半个天下,弟弟做到总督,哥哥是大士兼两江总督,天下半数督抚出于他门下。至于军队实力更不用说,直辖兵力十几万。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清朝气息奄奄

    魅力中国 2020年19期2020-12-08

  • 浅谈《史记?酷吏列传》中酷吏的“酷”与“忠”
    。一为忠国;一为忠君。忠国者,以国家大义为重,为诤臣,郅都即是其中代表;忠君者,以君主之利为重,为谀臣,张汤,杜周即是其中代表。(一)忠国者汉景帝时,有一次郅都“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从这里可以看出郅都不是一个会奉承迎合皇上的人,他之所以劝皇上不要去救贾姬,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考虑的是君主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所以权德舆说“都为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2期2019-12-16

  • 论《颜氏家训》中的政治道德教育思想
    方面内容。1.对忠君政治道德思想的论说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来教导诸子立身、处世、为人以及传业扬名的,因此在家训中他不仅强调家庭内部的孝悌,而且谈到了忠君。不过,颜之推身仕梁、西魏、北齐、北周、隋等南北五个政权,按照先秦以来崇奉的政治道德思想“事君不贰是谓臣”[13](P347),“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变节,不为冥冥惰行。”[14](P73)和两汉以来“忠臣死君命”[15](P2414),“忠臣之事君,犹孝子之事父也”[15](P1874

    伦理学研究 2019年2期2019-12-14

  • 浅谈杜甫诗的伦理内涵
    ;诗圣;杜甫;“忠君”思想;道德意识;人伦主题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困潦倒,盛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为了更好地理解杜甫,了解杜甫,我们应用新的历史眼光去重新审视杜甫诗中所含的,及在阐释活动中所体现的道德涵义。1思想道德意识的转变杜甫成为一个道德诗人,与那个道德意识低落而正趋于复苏的历史转变时期紧密相关,他自己在其中也经历了由道德的不自觉逐步走向自觉转变过程。他的典范意义,首先在

    赢未来 2019年5期2019-11-17

  • 浅谈《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予这些英雄好汉的忠君思想。遥想当初,晁盖晁天王带领极少数几个人聚义梁山伯,火拼王伦,确立了梁山泊的规章制度,后来随着不断发生的事迹,水泊梁山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大闹清风寨、江州劫法场、三打祝家庄、攻打青州、攻打东平府。至此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全部上山。按照当时的战绩看来,梁山三赢高俅,有绝对的硬实力去和当时的朝廷抗衡,但是故事却没有按照“既定的剧本”来发展,梁山泊上聚义厅内,一百零八位好汉排座次,就在人们全部期待着宋江带领英雄好汉成就一番大事业之时,宋江却带领

    科学与财富 2019年8期2019-10-21

  • 予周郎
    你倾毕生心血。你忠君守礼,忠信双全。“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你义无反顾地追随好友孙策驰马天下。江左人曰“孙郎如日,周郎如月”,日月辉映,君臣相佐。南郡城下,迅疾而至的毒箭射中你的右肋,大敌当前,你说:“大丈夫既食君禄,当死于战场,以马革裹尸还,幸也!岂可为我一人,而废国家大事乎?”语毕,披甲上马,以一“忠”字,演绎一场绝唱。孙策曾说:“吾得公瑾,大事谐矣。”“我承你十年之约,守你一方故里”,你永固江东之言,一诺千金,掷地有声。你才智过人,战功赫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9年9期2019-09-27

  • 以王莽篡汉为中心看西汉忠君观念
    差不免让人感慨。忠君观念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同时亦是维持王朝统治的教化方式之一。文章试从儒士支持王莽这一看似不忠的行为来分析西汉后期的忠君观念。虽然西汉时也强调忠君的重要性,但相比东汉的“君为臣纲”尚不够强化。西汉时期的君臣观不仅有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内涵所在,更深受天命维德思想的影响,王莽篡汉更是集中体现了士大夫在忠君上的选择。关键词:西汉;忠君;王莽篡汉1 西汉儒学忠君观的新发展东汉王符在《潜夫论》中写道:“自成帝以降,至于莽,公卿列侯,下迄县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4期2019-09-24

  • 解密泰王“忠君”训练营
    称号,并被赋予“忠君爱国”的宣传任务。他们还必须通过即时通信软件定期汇报宣传成果。一位参加过训练营的匿名教师告诉路透社记者,他在向学生进行宣传时,不仅得细述忠君思想,还得上传学生感动而流下泪水的照片以证明宣讲有效。1996年,时任泰国国王的普密蓬(中排左二)偕王室成员进行阅兵,王储哇集拉隆功陪同在侧。据泰国王室网站披露,训练营的目的在于培养民众对王室效忠。总理府的高级官员也表示,到目前为止大约有3000人从训练营“毕业”。泰国文化与宗教专家辛查在接受媒体采

    环球人物 2019年23期2019-09-10

  • 谈谈崇拜
    不会是处处一样。忠君与崇拜崇拜实际上是一个一百年来新用的外来词,所以容易讲出它的世界性。汉语古来用不止一个词表示这个意义,随对象而不同。崇拜父母和祖先叫做孝。崇拜帝王,奴隶崇拜主人,叫做忠。《论语》里的孔子提倡孝,另外还有《孝经》。忠可不是他提倡起来的,他说的天子不过是统一帝国的招牌,君不过是一国的首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忠等于忠君而且有了绝对意义。但是忠于什么还是大有讲究。例如宋朝的岳飞是公认的忠臣,被当作反叛杀了。他“精忠报国”,要“还我河山”,指的是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2期2019-08-02

  • 净明篇
    ,无往不可。所贵忠君孝亲,奉先淑后。至于夏葛冬裘,渴饮饥食,与世人略无少异,只方寸中用些整治功夫。非比世俗所谓修行,殊行异服,废绝人事,浸溺空无。所以此学,不至洁身乱伦,害义伤教。帮您解读我有三则古语,学习养生之道的人应当以敬佩之心予以接受:志气节操要高尚,不要学习卑下污秽的东西,不要贪图在短期内取得效果;胸怀器量要大,不要偏狭浅陋,不能容纳事物;情操与行动要端正,不要一味顺从自己的私心,随波逐流地走邪路去追求物欲。先生说:世间那些粗心大意学道的人,经常说

    长寿 2019年6期2019-03-23

  • 伍子胥“忠吴说”考述 ——兼论先秦时期忠君观念
    并借助对先秦时期忠君观的研究,以期知人论世。一、伍子胥“忠吴说”之考索春秋之时,伍子胥之父伍奢被楚王冤杀,子胥逃入吴(《左传·昭公二十年》)。其向吴王僚(《左传》载为“州于”)言伐楚之事,然遭公子光劝阻,以伍子胥乃欲借吴兵报私仇,曰:“是宗为戮而欲反其仇。”故伍子胥知公子光另有图谋,“乃见专设诸焉,而耕于鄙”[1]2091。昭公二十七年,吴王僚伐楚,公子光趁机与专诸密谋弑君。“夏四月,光伏甲于堀室而享王”,于宴请吴王时埋甲伏兵,专诸借鱼腹所置之剑弑王,“专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01-30

  • 怎一个“悲”字了得
    油然而生。二、想忠君用世而不能之悲苦苏轼十六岁听母亲程氏教其汉书《范谤传》,就发誓长大了要做范谤(忠孝难两全时,选择辞母离家去济世振民)。可见,想忠君用世济世振民的思想是深入苏轼骨髓的,浸入苏轼血液的,渗入苏轼灵魂的。“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即是最好的明证。那美人当指贤明的君主吧,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苏轼殷切地希望宋神宗是一个贤明的国君。可事实上,尽管宋神宗欣赏苏轼的才气,不还是把苏轼贬谪到了黄州吗?那么强烈地渴求建功立业,渴求“致君尧舜上”,却被现实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2期2018-09-04

  • 《离骚》中的君臣思想
    佞臣小人为背景,忠君者失信于王,得益者升迁而君仍被蒙在鼓里,这种情景与《陈情表》、《出师表》十分相似。“謇謇然”忠君难言,臣子卑微之身得以显现。以“荃”(香草)、“灵修”喻指怀王,君主凛然形态赫然显著。这种带有女性色彩的从君情结不是屈原一人的个人嗜好,而是君主时代潜在的从属状态。士人自古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受诸子百家最终儒学为上的洗礼,他们的思想与忠孝紧紧捆绑,他们的主张与政治意义上的国家理想相牵绊。《论语》有言:“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凡臣子不得

    戏剧之家 2018年1期2018-01-25

  • 欧洲骑士形象与中国侠客形象的比较
    序的维护者,都“忠君主”“重情义”,但二者在忠君的动机和对待爱情的态度上又有天壤之别:骑士更重视个人的荣誉和自由,具备独立的人格;侠客彰显了国家集体主义原则,是被虚构的道德楷模。此种不同,某种意义上显示出了中西伦理的巨大差异。骑士 侠客 忠君 爱情 伦理差异欧洲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多描写骑士的冒险行侠和爱情故事,情节夸张,风格浪漫,影响了一代叙事文学范式;中国的剑侠文学,按照徐葆耕先生的定义,特指明清到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不包括当代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武侠

    长江丛刊 2017年11期2017-12-05

  • 杨门女将形象的产生与明代社会环境的关系
    加强的趋势。2 忠君主题的确定《北宋志传》与《杨家府演义》中的杨家将不畏牺牲、前仆后继,表现出了强烈的忠君思想。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忠君爱国的典型,但是其中的女性并不多见。而《北宋志传》与《杨家府演义》中的杨门女将虽为女流,却是保家卫国的忠臣。作者所以塑造杨门女将这一女性英雄群体,还特别标举“十二寡妇征西”的悲壮故事,其实就是要格外张扬杨家将满门忠烈、前仆后继、誓死保国的家族精神:男子为国尽忠,战死疆场,他们的女性亲眷来不及擦干眼泪,便拿起父兄、丈夫、子侄

    小说月刊 2017年23期2017-10-28

  •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例析
    忠君坐標系与参数方程例析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2017年6期2017-06-12

  • 乾隆为何为抗清死难者平反
    更需要的是强烈的忠君观念。只有褒奖忠臣,宣扬忠君价值观,大清方才具备了与后世鼎革者斗法的理论储备与政治基础。这样的思维自然也不是乾隆独创的。朱元璋上台后似乎遗忘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反元口号,转而感恩戴德地说:“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同时,他不断强调自己参加起义军反抗朝廷是被裹挟所致。不得不说,乾隆的理论转换升级比朱元璋高明多了。在褒奖忠臣价值观的同时,乾隆还埋下了两根暗线,以免褒奖过火,伤及清政权的鼎

    百家讲坛 2017年4期2017-05-22

  • 传统忠义观的内涵及其对当代“官”念的影响
    610213)忠君思想与江湖义气是古代传统忠义观的基本反映。忠君思想是维护统治秩序的行为规则,江湖义气是维持社会交往的感情纽带。树立符合时代特征的忠义新“官”念,应当将忠君思想转化为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忠诚,把江湖义气控制在党性和法律范围之内,构建忠诚与义气和谐共生的价值观。传统忠义观;忠诚;义气;价值观一、传统忠义观的内涵传统忠义观,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中对于人之为人、为官、处世的基本哲学理念、观点与看法。何为忠?《诗经》曰:“侍君无二志,勤身以事君,忠也。

    三晋基层治理 2017年1期2017-04-11

  • 论南明忠君绝命诗涌现的政治合力
    1231)论南明忠君绝命诗涌现的政治合力刘 建 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社科部, 浙江 杭州 311231)通过对朱明朝廷强化忠君思想的阐释,得出了要想统治政权的稳固必须让世人思想根植忠君的种子的结论。在17世纪中叶华夏大地上,崇祯皇帝殉国、满人入侵威逼、孙可望谋变残杀等这些政治因素碰撞叠加,在社会上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共振效应,涌现出大量忠君泣血的绝命诗篇,最终导致了南明庞大文人群体殉节的悲壮结局。南明; 遗民; 政权; 忠君; 绝命诗中国古代的忠君文化由来已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04-01

  • 忧国忧民沉雄博大
    词:杜甫;诗圣;忠君;格律;炼字我國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分别被后人尊称称为“诗仙”、“诗圣”,有人说:李白是天授的奇才,杜甫是人能的极致。这神仙下凡,自然难以摹状,但是人能的极致,则是有章可循的。本文结合杜甫人生经历及诗作特点从诗中圣哲、诗中圣手两个方面探寻杜甫“诗圣”的内涵。一、诗中圣哲——一代圣人的玉成(一)少年时代之济世理想杜甫出生于大唐盛世之初,是衔接盛唐与中唐伟大诗人。长于诗书礼仪之家,奉儒守素的家庭文化对杜甫有直接影响。少年时代的杜甫意气风发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0期2017-03-03

  • 乾隆为何为抗清死难者平反
    更需要的是强烈的忠君观念。只有褒奖忠臣,宣扬忠君价值观,大清方才具备了与后世鼎革者斗法的理论储备与政治基础。这样的思维自然也不是乾隆独创的。朱元璋上台后似乎遗忘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反元口号,转而感恩戴德地说:“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同时,他不断强调自己参加起义军反抗朝廷是被裹挟所致。不得不说,乾隆的理论转换升级比朱元璋高明多了。在褒奖忠臣价值观的同时,乾隆还埋下了两根暗线,以免褒奖过火,伤及清政权的鼎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2期2017-02-08

  • 试论曹操文学创作中的“忠君”思想
    。曹操本人深受“忠君”思想影响,这也直接体现在了他的文学创作中。关键词:曹操;文学创作;忠君思想作者简介:马义明(1991.9-),男,辽宁沈阳人,汉族,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化史(文学史);温斌(1966-),男,包头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02三国这一短短的时期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不过是沧海一粟,人们对于这一时期的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1期2016-08-01

  • 论杜甫对孔子“仁道”思想的继承
    杜甫就被树立为“忠君”的典范。考察诗人生平及其思想来源会发现,忠君仅是诗人道德操守的一个部分,“爱人”才是他生命的核心内容,而这一切皆来源于孔子的仁道思想。仁道忠君谏君杜诗在仇兆鳌《杜诗详注》附录的“诸家论杜”中,开头第一条,是苏轼的一段评论:“古今诗人众矣,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1]这段话把杜甫树立成为忠君的典型。而考察诗人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会发现,诗人不仅是“一饭不忘君”地恪守“忠君”之道,更是“公若登台辅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10期2016-04-12

  • 奉公为忠
    涵主要包含忠国、忠君、忠廉等层次,其中,忠国与忠君又是最基本的层次。忠国,是古代忠德思想最为显著的外在表现忠国指的是对于国家民族的忠诚,是自发地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勇于奉献的精神,也是每个国人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忠国精神对于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左传》说:“忠,社稷之固也”。这就把个人对于国家、民族的道德义务,特别是危难时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当作最大的忠。《汉书·贾谊传》还把忠国与道义联系起来,贾谊主张“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

    学习月刊 2016年21期2016-02-28

  • 浅析写议论文要讲辩证法
    古代爱国志士的“忠君”思想也不可苛求而大加批评,因为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决定了他们认为“君”就代表“国”,“忠君”就是爱国,爱国就必须“忠君”。邓拓的《事事关心》一文有一段说:“从我们现在的眼光看上去。东林党人读书和讲学,显然有他们的政治目的。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当时还是站在封建阶级的立场上,为维护封建制度而进行政治斗争,但是,他们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既指出了东林党人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又肯定了他們进步的一面。既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9期2015-12-18

  • 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
    :杨巨源;诗歌;忠君;爱国中唐诗人杨巨源(755-832?)字景山,河中(今山西永济)人。杨巨源贞元五年(789)进士第后,为张靖从事,后任督察御史,虞部员外郎、太常博士等职,长庆四年(824)以国子司业致仕,授官河中少尹一职,仕途一生平坦。交游广泛,他与元稹、白居易、裴度、令狐楚、刘禹锡、张籍等大家都有交游唱和之作,在中唐颇受人推崇。《唐诗纪事》说:“杨巨源以‘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得名,故乐天诗云:‘早闻一箭取辽城,相识虽新有故情。清句三朝谁是敌?白须

    求知导刊 2015年7期2015-05-30

  • 例析“点差法”在圆锥曲线中的应用
    忠君 杨振新在圆锥曲线中,与弦中点有关的问题,如求中点弦方程、求弦中点轨迹(过定点、平行弦)、对称与垂直平分等问题,通常都用“点差法”求解.但由于此法具有不等价性,因此在解题中不能忽略根与系数的关系和判别式的应用.下面,以实例来谈谈“点差法”的应用.与中点弦相关的问题点拨 此例表面上看好像与“点差法”没有多大的联系,其实不然.题中既然出现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当然也就有了线段的中点,“点差法”也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5年3期2015-05-21

  • 《陈情表》中的“孝文化”教育
    制格局中,孝父与忠君实际上是表里关系,在家做孝子,在朝做忠臣,其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首先,忠君就是孝亲。“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说明孝有三个层次,事亲为孝的最低层次的要求,忠君就是孝的进一步发展,忠君是孝的更高要求。其次,孝亲可以扩大为忠君,在家孝顺父母,在朝自然忠君,因为“君”就是“父母”,所以,“退家则尽心于亲,进宦则竭力于君”,讲的就是“忠孝一体”的标准。 李密的《陈情表》之所以能打动晋武帝,不单单只是他言辞哀切的孝情,还在于他对晋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11期2015-04-16

  • 忠君书画作品鉴赏
    忠君,号一墨,一墨东方。男,汉族,1960年生于山东省海阳市,大学文化,1980年分到广州参加工作。曾任中国外经贸画报社特邀记者,外派国外专家;现为中国现代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山东省收藏协会会员,威海市书画交流协会理事,卧龙山书院副院长等职务。书法作品曾多次在国家、省市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并被收编入大赛作品集等刊物;2003年曾组团赴台湾进行了为期九天的书画交流和展出活动,多幅作品被台湾

    中国证券期货 2014年9期2014-09-22

  • 屈骚评论中汉代士人忠君观念的演变
    王朝的臣民身份,忠君观念成为士人共同认可的政治道德观念。然而汉代士人的忠君观念,并非线性的静态推进,而是呈现出动态的曲折变化。汉代士人对屈骚的评论,就提供了一个解读其忠君政治心态演变的重要线索,清晰地展现出汉代士人忠君观念演变过程。汉代最早对屈骚做出评价的是贾谊。贾谊所处的西汉初期,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大一统局面并未完全确立,在很大程度上还带有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聘贤治民的特点。贾谊对屈原行径的解读,正反映了处于此时的汉代士人对君与臣关系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3期2014-08-15

  • 浅析宋江的忠义思想
    作出的一种选择。忠君思想向来都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核心思想,张岱年先生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中国文化是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格局,社会组织主要是在父子,君臣,夫妇,长幼的宗法原则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家国一体的概念使得忠君和爱国联系起来,忠君即爱国,爱国即忠君;而父子,君臣等三纲五常的社会规范则将忠君推到了一个社会规范的层面,是一切社会义务中的核心义务。”[3]在封建专制达到鼎盛的北宋,忠君思想更是到了极端化的地步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4-09

  • “忠”的传统内涵与现实意义
    生,这说明时人的忠君观念在那个时代并不一定是针对某个君主。但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有时也造成了社会秩序的紊乱和不安,于是呼吁加强君权,强化忠君观念的思想被提出来。这就充分说明,在当时,臣下对君主在政治上的依附关系还没有出现绝对化的现象,对于君主的“忠”的观念一般是以君主的明、德、惠、礼等为前提的,强调的是君臣双方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在春秋时期,道德对于君臣双方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一般表述为“君仁臣忠”、“君令臣共”、“君义臣忠”等。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忠并不

    前线 2014年3期2014-03-21

  • 杜甫诗歌中的帝王形象
    而是以其作为展现忠君思想的文学场域。杜甫; 帝王形象; 忠君当苏轼将“一饭未尝忘君也欤”的冠冕送给杜甫后,后世读者就更为热衷于在杜甫诗歌(后文简称“杜诗”)中寻找“忠君”的佐证。一部杜诗不仅展现了杜甫“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之隐,殆无遗事”的心路历程,更以“诗史”的笔触创设了中国文学史的奇观。一杜诗中的帝王形象可以被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描写杜甫心中的理想君主,借以表达自己渴望从政的愿望。“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主上

    铜仁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2-12

  • 西汉时期忠君观的演进及其特征
    能涵盖政治层面上忠君的内容,因此“忠”这一道德德目被赋予了独特的政治内涵,即规范君王与臣民之间的关系,特指臣民对君主应尽的道德义务。随着忠从孝中分离出来,忠孝作为两个层面的伦理观念,各自发挥着自身的道德规范作用,形成了忠、孝二元化格局。笔者认为,忠君观念虽然是政治伦理所规定的内容,但是忠君观念在历史发展中,也呈现出自身独特的演变轨迹,这一点突出表现在西汉时期,与后来不事二主的“忠君”观念相比,此时的忠君观念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内涵。关于这个问题,学界多从西汉儒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2-05

  • 从道不从君
    鲍鹏山“忠君”思想可能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非常突出的特征。而对中国思想史了解不深的人,往往以为孔子是“忠君”思想的提倡者甚至始作俑者。事实恰恰相反。首先,“忠”这个字,在《论语》里,就并不包含后世对君主本人“愚忠”的意思。《论语》中,涉及到“忠”的,有16条:为人谋而不忠乎?(1.4,第一章第四则。以下类同。)主忠信。(1.8、9.25、12.10基本相同)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2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17期2013-05-14

  • 论《说岳全传》传播与接受的价值取向
    要是着眼于其封建忠君思想及因果报应、封建迷信的描写等方面。本文拟对《说岳全传》的价值取向进行归纳总结并初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期更好地把握和实现《说岳全传》的多重价值。一、审美艺术价值《说岳全传》的审美艺术价值主要包括虚实关系、人物刻画、叙事结构、悲剧价值等方面。最早肯定《说岳全传》审美艺术价值的当属郑振铎。1929年郑振铎于《文学周报》发表《岳传的演化》①一文,文中认为《说岳》是所有早期岳传的总结束,也是一部最完善的精忠传,又引金丰的序“从来创说者,不宜

    明清小说研究 2012年1期2012-12-17

  • 侍奉近十个皇帝
    亡国。按照传统的忠君伦理,他早就该尽臣子之节,或随先帝殉节,或退隐老死,可他反而毫不在意,心安理得地接受着一个个新君递过来的橄榄枝,甚至在晚年还洋洋自得地写下《长乐老自序》,历数其曾经服务过的君王、获得过的各种官职荣誉以及其家人妻子所得到的恩赐。因此,北宋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骂他是“无廉耻者”,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称他“乃奸臣之尤”。然而,当我们跳出忠君思维的苑囿来看冯道时,就会发现,上述诸般谴责实在是腐儒之见、不公之极。事实上,冯道无论是个人品行还是

    杂文选刊 2012年3期2012-05-08

  • 浅谈辛弃疾词作的忠君思想
    浅谈辛弃疾词作的忠君思想曾纪军(海南广播电视大学中文教研室,海南海口 570208)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辛弃疾诗词创作的主导倾向,使其诗词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其政治思想中“民为国本的仁政思想,抑制豪强的法制思想,节用宽民的理财思想”亦具有先进性和积极意义。遗憾的是,忠君观念却成为极大消极因素,阻碍了他复国理想的实现。辛弃疾 ;忠君思想;消极因素辛弃疾生活在山河破碎、南北分裂的年代。特殊的成长环境,不一般的生活经历,使得辛弃疾有着一般文人难得的冲天豪气。他怀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3期2011-08-15

  • 先秦儒家孝亲思想的特征
    亲与尊老、孝亲与忠君的逻辑关联性问题。先秦儒家通过推己及人的社会性逻辑推演,由孝亲而尊老,使其孝亲思想具有了调节社会成员关系的功能。通过忠孝相通的政治性逻辑推演,由孝亲而忠君,使其孝亲思想具有了调节作为国家关系核心和主轴的君臣关系的功能。从这三个理论层面的问题来看,先秦儒家孝亲思想具有如下特征:一、孝亲方式的“养”和“敬”的二重性孝亲方式问题,是先秦儒家孝亲思想中最为基本和最为核心的问题。先秦儒家认为,子女既应对父母从物质上进行奉养,保障父母的物质生活需要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4-12

  • 《赵氏孤儿》元明刊本主题之变化
    。元刊本唱词毫无忠君的思想倾向,倒是充满了谋反的冲动,曲中孤儿直爽耿介的语言展现了孤儿刚烈的性情,这为孤儿知道自己身世后的壮烈大报仇埋了伏笔。反观明刊本,曲词刻意将反叛的性格收敛,元刊本中孤儿叛逆性的话语,在明刊本中变为对屠岸贾的歌颂和忠孝,表露出的君臣父子纲常大义,实与封建时代忠君思想一致。“反故主晋灵公”变为“扶明主晋灵公”、“新君屠岸贾”变为“贤臣屠岸贾”,这样的删改也避开了对君王权威的挑战,转为忠君护主。这两支曲文改动最能看出明刊本由复仇向忠君主题

    名作欣赏 2010年32期2010-08-15

  • 也谈屈原的“爱国”
    现形式和途径就是忠君,屈原也不例外。翻开《楚辞》,可以看到“忠”有着相当高的使用频率。应该看到,屈子的这种“忠”是无私的,不以个人得失为转移的,如“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离骚》)、“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九章·惜诵》)等等,而且此种“忠”的目的,是让君的统治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换言之,“忠君”只是手段、途径。因此,对君本人就必须提出一种道德标准的要求。王逸在解释《九章·抽思》中的“何毒药之謇謇兮,望荪美之可完”一句时说“想君德化,可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5期2009-07-15

  • 何以对将来青史!
    君主,都逃脱不了忠君思想的囚笼,而一旦在君与民之间发生冲突,忠君与道德两者都无法抉择的时候,放逐自我,消灭自身的肉体与思想,便成为惟一的选择。那么,屈原投江就成为千年文人士大夫们处于两难逆境时的最好的、也是最具有浪漫主义道德悲剧色彩的注释和象征。然而,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五四以降,当一批饱吸了西方人文思潮的现代知识分子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并没有洗尽君君臣臣的封建思想,换句话说,就是强大的根深蒂固的封建道统意识不可能将五四一代人改造成具有民主科学思想和自由人权

    文艺争鸣 2009年4期2009-04-26

  •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辱
    问,此时此刻你的忠君思想是否动摇?你对眼前将要发生而事先早已预料到的这种结果是否有悔?你为忠君而付出的生命之代价是否值得?可惜又可怜的是,望着天涯路的你,直至步入黄泉的那一刻,心里想的还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信条。真可谓效忠天子,至死不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忠君报国是你一生的夙愿,为此,你又何止是憔悴?既然报国无门,那么只能为君而死。面对“莫须有”的罪名,你只能仰天长叹;面对皇帝的“恩赐”你只能无怨无悔;面对死亡,你别无选择。生不逢时

    文学与人生 2006年21期2006-04-13

  • 吸取过去的教训
    期(九三年)中从忠君与专制的角度谈知识分子,以为专制之下的知识分子们很可怜,惨不忍想。我不作如是观,而认为那些知识分子做坏事主动得很,原本是想骗别人,结果弄得骗了自己,上了大当,因而并不是愚昧,不值得我们去同情。说苏武在汉武帝驾崩之后南向大哭,扑地,几令绝,似乎很“忠君”。其实这里中行先生上了大当。如此种种,我以为,倘不是班固这班如“文革”中刀笔吏的人物为了某种需要而笔底生花,便是苏武自己宣扬出来的,多半是说来骗骗人,让新皇帝无可奈何的觉得不好意思。中行先

    读书 1994年2期199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