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妮

  • 从“超性别书写”谈起
    青年学人如何以王小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晚期以来的作品为案例,“提倡”女性诗歌的“超性别书写”的。他统计王小妮诗文本的人称代词词汇表后,发现其诗几乎不使用“她”这一人称代词,进而武断声称,“她的诗歌抱负不允许她将诗歌局限于‘女性这一狭小的范畴之中,她一直追求诗歌最大的包容度、最大的自由,而像‘性别写作这种作茧自缚的事情,她是绝对不会去做的。王小妮说她从来没想过使用‘她,可见对于狭隘的诗学观念的警惕已经融入她的血液”。这种对所谓“超性别写作”的粗浅描述,甚至带有

    诗歌月刊 2023年3期2023-05-30

  • 有地方疼(组诗)
    王小妮早上的菜市所有的甜和所有的咸都端出来了人人在擦汗为这一天的食物过分亲密地挤在一起刚恢复的活禽档小鸭子都还在竹篓里睡觉今年的瓜菜特别沉是不忍心再亏欠我们了吧菜市场的欢喜才是真欢喜如果时间骤停就该停在这地方停在这时辰俩风铃寺庙里带回来的一大一小二十年过去了还是一大一小保住了本来的样子本来的响声大的没有枯萎小的也没长大失眠的晚上总是听见这两块不慌不忙的铜两片簧对两个身体最轻的磕碰有金属声的晚上听了有些年了就是这叮叮叮叮把人变老的溜出城去看海海一点没变还是说

    天津诗人 2023年1期2023-04-06

  • 两道数学竞赛题的拓广与引申
    72100) 王小妮本文先用较简的方法证明两道数学竞赛题,然后将其拓广与引申.可以看出,以上两道数学竞赛题的条件相似,所证结论(不等式)的结构相同,实际上,将这两个不等式合在一起并进行拓广,可得证明:(1)当k≥2时,即问题2,上面已证.综合(1)、(2)、(3),所证不等式获证.将题3进行引申(变式),可得综合(1)、(2),所证不等式获证.注记:对于题4中当k=-2时的结论也可以这样证明:类似的可得(证明可仿问题4,从略):

    中学数学研究(江西) 2023年4期2023-04-03

  • 乔丽的诗
    车的路上,我读王小妮的诗发现他很喜欢一个颜色,白正读到王小妮的晒银场,一抬头前面飘来一只红气球抬起眼来找,人行道上有一个和我一样关注红气球的佝偻老妇一个眼巴巴的小姑娘拽着她旧旧的衣角无 题他让出租车带来一箱子书师傅将书在小区门口卸下来,放在人来人往的路边一个蹒跚的老人帮我把书抬到电梯口把我的狼狈变成了感激把昆明的春寒变成了夏阳里面有一本2021年出版的书新书,却很旧——故意要很旧作者跟他的读者开了一个玩笑看到有一句:一段爱情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一生忽然,忽然

    含笑花 2022年3期2022-05-27

  • 传记书坊
    鸟低飞》作者:王小妮出版社:青豆书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20-2定价:46.80元著名诗人、作家王小妮独树一帜的萧红传记。本书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叙述的写法,让作品既呈现了一个人一生的宏阔,也凭借一支敏感细笔,试图深入到历史现场,潜入萧红的内心,写出一个流浪者的心理现实。在材料的真实和心理的真实之间,王小妮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正是这种平衡,赋予这部传记一种张力,一种直逼人心的力量。王小妮说,好的写作者从来都是稀有的,萧红是一个。一个好的写

    传记文学 2020年7期2020-07-22

  • 萧红的写作和生活就在我们中间
    记文学作品中,王小妮的《萧红:人鸟低飞》独树一帜。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叙述的写法,让作品既写了一个人一生的宏阔,也凭借一支敏感细笔,试图深入到历史现场,潜入萧红的内心,写一个流浪者的心理现实。有人说,历史,只有人名是真的;小说,只有人名是假的。这或许有些夸张,但在材料的真实和心理的真实之间,王小妮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正是这种平衡,赋予这部传记一种张力,一种直逼人心的力量。王小妮说,好的写作者从来都是稀有的,萧红是一个。一个好的写作者来写另一个好的写作者,又

    新晨 2020年12期2020-04-01

  • Front Page
    我特意推荐诗人王小妮的《一小块土地》和《月光》两组诗,以及诗人孤城的组诗《光阴的语境》。可能你会在他们的诗行里找到同感,找到慰藉,找到希望,找到爱的暖和力量的强劲。王小妮在接受访谈时说过:诗是现实中的意外。我揣测,诗人必须对现实中的意外有着敏锐的反应,诗才能诞生。在王小妮的眼里,万物一体,她拥有的“一小块土地”和“月光”,都是她精神层面上的与宇宙万物相关联的内在生命力的外在表现,她在《很多很多的花很多很多的菜》里,说这个春天造了三个世界,是“花和菜、粉蝶、

    诗歌月刊 2020年3期2020-03-30

  • 胡蓿
    上班以后遇到了王小妮,他更希望能联系到徐萌美,告诉她,自己要和王小妮结婚了,他在心里一次又一次地跟徐萌美道歉,他看见徐萌美伤心地哭泣起来,并且徐萌美不再看他的眼睛,从那以后,徐萌美在他心里就一直低着头不看他。赵小北和王小妮结了婚,结婚之前他们遇到了买楼的问题,王小妮是海边的,家里有一条不大不小的渔船,赵小北跟她说她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她也不恼。买楼是个大问题,赵小北家里把所有的钱凑到一起才一万多,四个姨一个舅舅,每家借了一万,总共凑了六万多,离十八万还差一

    辽河 2020年1期2020-02-12

  • 顾城的一首“佚诗”
    杨炼、徐敬亚、王小妮、高伐林、骆耕野、李发模、魏志远、徐国静、谢烨、陈松叶、培贵、车美萍、黎正光、王建平、董佳佳、杨培勇、程宏、卜宗学等,又有中年诗人何鹰、黎焕颐、王野、田兵、寒星、崔笛扬、吴克明、唐大同等,共计70余名诗人。其中,最吸引我目光、更引起我关注的则是第一个栏目“遵义诗会来宾诗选”。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栏目里,不但发表了北岛的《随想》、杨炼的《屈原二首》(《先知》《太阳》)、骆耕野的《晕船》、王小妮的《写在遵义》,而且更让我惊喜的是,我发现了顾

    鸭绿江·华夏诗歌 2020年11期2020-01-07

  • 每一个孩子都在发光
    的光芒和诗意。王小妮的《上课记》,记录了她2006到2010连续五年的上课故事。读这些故事,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在21世纪的中国,一个偏远的海岛,一所最平常的高等院校,一些平民百姓的子女,在精神世界各个角落闪光的片刻乍现。闪光的背后,是不一样的底色。我们从中可以看见一位默默无闻的大学老师的社会担当,看见中国最年轻一代知识分子的集体画像,更可以看见中国教育沉疴最生动形象的呈现。绝大多数人都有过上课的经历,却少有人看到老师写上课记。倘若有这样一位老师,深信每个学

    党员生活·中 2019年1期2019-09-10

  • 熄灯
    人守着。孩子叫王小妮,读高二,正是冲刺的阶段。奶奶常年吃中药,一缕缕熬出的中药味,通过门窗的缝隙钻出来,在院子里游走。王小妮背着沉沉的书包,从门岗走过。孩子的成绩怎么样,马建国倒不十分关心,他关心孩子的身体。孩子的精神不错,走起路来蛮有劲的,马建国笑了笑,觉得那天的空气真好,或者天气真好。若是孩子的精神不好,走路蔫蔫的,跟霜打了似的,马建国的心,也像孩子的书包一样沉沉的。有一天,孩子從门岗经过,马建国悄悄靠上去,打了招呼,孩子,上学去?其实,马建国的问题是

    小小说月刊 2019年7期2019-07-23

  • 熄 灯
    人守着。孩子叫王小妮,读高二,正是冲刺的阶段。奶奶常年吃中药,一缕缕熬出的中药味,通过门窗的缝隙钻出来,在院子里游走。王小妮背着沉沉的书包,从门岗走过。孩子的成绩怎么样,马建国倒不十分关心,他关心孩子的身体。孩子的精神不错,走起路来蛮有劲的,马建国笑了笑,觉得那天的空气真好,或者天气真好。若是孩子的精神不好,走路蔫蔫的,跟霜打了似的,马建国的心,也像孩子的书包一样沉沉的。有一天,孩子从门岗经过,马建国悄悄靠上去,打了招呼,孩子,上学去?其实,马建国的问题是

    小小说月刊 2019年13期2019-07-20

  • 王小妮的边缘写作姿态
    曹转莹摘要:王小妮穿越当代诗歌创作潮流,摒弃口语诗的语言狂欢的诱惑,时刻坚守心灵内核的唯一性与完整性。她通过亲近日常生活的诗意,用平实纯净的言语营造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氛围,远离部分女性主义思想的锋利极端,时刻追问写作的意义。关键词:王小妮;诗歌;边缘;写作姿态诗歌虽然与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承担着同样的生活表现功能,长期以来,诗歌却多以陌生化为手段,以先锋为目标,在自我封闭的过程中去寻求一种神秘感。诗人在被大众冷落的同时,常以团体内的自我欣赏抚慰失落的心情。纵

    当代文坛 2019年3期2019-05-14

  • 出门种葵花
    王小妮春天就这样像逃兵溜过去了路人都还穿着去年的囚衣太阳千辛万苦照不绿全城一条水养着黄脸的平原养着它种了田又作战作了战再种田。前后千里不见松不见柳不见荷不见竹我不相信那个荷兰人会把金黄的油彩用尽我们在起风的傍晚出门给灰沉的河岸加一点活着的颜色种子在布袋里着急栽走到哪儿哪儿就松软如初肥沃啊多少君王在脚下睡烂了一层层锦绣龙袍在古洛阳和吉开封之间我们翻开疆土给世人种一片自由的葵花看看荐诗 冬至这首诗應该是诗人在河南旅行时的所见所感。春天已过,这里依然弥漫着寒气,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8年9期2018-11-30

  • 王小妮“构”诗论
    八九十年代起,王小妮像农人一样默默在诗歌这块灵魂的净土上劳作着。她像拥抱春天的阳光般奔向自己最爱的田野,却在遭遇现实最沉重的打击之后选择沉默、隐忍、酝酿,直到九十年代新的涅槃。朦胧诗的光辉岁月是王小妮的写作肇始时期,作为吉林大学的赤子之心诗社的成员之一,参与“新诗潮”使她的名字出现在朦胧诗人的行列,但此后她的写作却一直与诗界的运动、潮流保持着距离。八十年代,她更多地将自己的笔触投向了那片生养自己的土地,用诗人的直觉敏锐地捕捉到了来自田间地头的诗意。物象的拟

    写作 2018年3期2018-11-28

  • 主持人语
    )——李?诗人王小妮早年随朦胧诗潮流崛起,但她不属于典型的朦胧诗人。她躲开了各种流派和圈子的干扰,默默地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诗歌语境。正如华语传媒文学大奖授奖词所说:“(王小妮)良好的诗歌视力,充沛的创造能量,使得身处边缘的她,握住的也一直是存在的中心。”王小妮的写作,有一种持久的耐力和高度的专注。正因如此,她的写作才能与年龄阅历形成了难得的正比关系,是极少数越写越好,越写越能打开潜质的强力诗人。她说话的腔调轻言细语,但却有着极强的穿透力。她使用的语言简单平易

    诗歌月刊 2018年3期2018-09-20

  • 主持人语
    )——李?诗人王小妮早年随朦胧诗潮流崛起,但她不属于典型的朦胧诗人。她躲开了各种流派和圈子的干扰,默默地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诗歌语境。正如华语传媒文学大奖授奖词所说:“(王小妮)良好的诗歌视力,充沛的创造能量,使得身处边缘的她,握住的也一直是存在的中心。”王小妮的写作,有一种持久的耐力和高度的专注。正因如此,她的写作才能与年龄阅历形成了难得的正比关系,是极少数越写越好,越写越能打开潜质的强力诗人。她说话的腔调轻言细语,但却有着极强的穿透力。她使用的语言简单平易

    诗歌月刊 2018年3期2018-09-20

  • 主持人语
    )——李?诗人王小妮早年随朦胧诗潮流崛起,但她不属于典型的朦胧诗人。她躲开了各种流派和圈子的干扰,默默地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诗歌语境。正如华语传媒文学大奖授奖词所说:“(王小妮)良好的诗歌视力,充沛的创造能量,使得身处边缘的她,握住的也一直是存在的中心。”王小妮的写作,有一种持久的耐力和高度的专注。正因如此,她的写作才能与年龄阅历形成了难得的正比关系,是极少数越写越好,越写越能打开潜质的强力诗人。她说话的腔调轻言细语,但却有着极强的穿透力。她使用的语言简单平易

    诗歌月刊 2018年3期2018-09-20

  • 主持人语
    )——李?诗人王小妮早年随朦胧诗潮流崛起,但她不属于典型的朦胧诗人。她躲开了各种流派和圈子的干扰,默默地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诗歌语境。正如华语传媒文学大奖授奖词所说:“(王小妮)良好的诗歌视力,充沛的创造能量,使得身处边缘的她,握住的也一直是存在的中心。”王小妮的写作,有一种持久的耐力和高度的专注。正因如此,她的写作才能与年龄阅历形成了难得的正比关系,是极少数越写越好,越写越能打开潜质的强力诗人。她说话的腔调轻言细语,但却有着极强的穿透力。她使用的语言简单平易

    诗歌月刊 2018年3期2018-09-20

  • 主持人语
    )——李?诗人王小妮早年随朦胧诗潮流崛起,但她不属于典型的朦胧诗人。她躲开了各种流派和圈子的干扰,默默地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诗歌语境。正如华语传媒文学大奖授奖词所说:“(王小妮)良好的诗歌视力,充沛的创造能量,使得身处边缘的她,握住的也一直是存在的中心。”王小妮的写作,有一种持久的耐力和高度的专注。正因如此,她的写作才能与年龄阅历形成了难得的正比关系,是极少数越写越好,越写越能打开潜质的强力诗人。她说话的腔调轻言细语,但却有着极强的穿透力。她使用的语言简单平易

    诗歌月刊 2018年3期2018-09-20

  • 送礼
    蒋新磊1王小妮坐在沙发上有些不自在。那张沙发很软,她坐着不舒服,屁股不知道往哪儿搁。她像个大姑娘似的扭来扭去。敲门之前想好的那些话都不知道从哪儿说起了。她只能用笑来打破尴尬的局面。同时脑子里在组织语言,可是现在她觉得自己的脑子和浆糊一样,她急出了一脑袋的汗。王校长沏好了茶,端在她跟前。她看到那只茶杯很精致,像一只透明的酒杯。她拿起来,一口喝干了。王校长又给她续上一杯,她不好意思喝了。坐在那里,她才发现现在又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她想,起码先说句话吧。她端坐了一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8年4期2018-07-22

  • 自然与本真 ——王小妮诗歌中的植物书写研究
    诗坛之中,诗人王小妮似乎一直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而没有受到诗坛更多的关注。但是从朦胧诗时代开始,王小妮即以一种冷静而沉默的姿态不间断地进行着诗歌创作。正如一株植物的默默生长一样,时间也向读者大众证明,王小妮成为少数越写越好的诗人之一。王小妮的诗歌中有不少对于植物的关注,从日常审美经验出发,体现出的是诗人对生活本真的描摹。一、诗意中的植物文化早在人类出现之前,植物已经以其独特的生命方式静默地存在于世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植物由被人类食用到被观赏,与人类的关系

    名作欣赏 2018年15期2018-07-12

  • 送礼
    ◎蒋新磊1王小妮坐在沙发上有些不自在。那张沙发很软,她坐着不舒服,屁股不知道往哪儿搁。她像个大姑娘似的扭来扭去。敲门之前想好的那些话都不知道从哪儿说起了。她只能用笑来打破尴尬的局面。同时脑子里在组织语言,可是现在她觉得自己的脑子和浆糊一样,她急出了一脑袋的汗。王校长沏好了茶,端在她跟前。她看到那只茶杯很精致,像一只透明的酒杯。她拿起来,一口喝干了。王校长又给她续上一杯,她不好意思喝了。坐在那里,她才发现现在又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她想,起码先说句话吧。她端坐了

    短篇小说 2018年4期2018-05-21

  • 特立独行的乌鸦 ——读《在夜晚的高原上——当代诗人十二家》有感
    录了——于坚、王小妮、王家新、汤养宗、陈东东、李元胜、娜夜、小海、胡弦、池凌云、西渡、杜涯共十二位诗人的三百余部作品。在夜晚的高原上,我看到王小妮坐在那儿,目光明澈,像一个旁观者,轻且耐心地同你说出那句沉重的话——你找的人不在,你找的人他绝不会在;我看到封面上的王家新笑得柔和温暖,字里行间却又都是他那份坚守的寒冷与沉重,这个一整个冬天都在吃着桔子的诗人啊,他说,“嘘!”安静,听他说——我们永远也说不清,那一声凄厉的哀鸣,是来自屋外的雪野,还是来自我们的内心

    莫愁 2018年2期2018-02-09

  • 特立独行的乌鸦
    录了——于坚、王小妮、王家新、汤养宗、陈东东、李元胜、娜夜、小海、胡弦、池凌云、西渡、杜涯共十二位诗人的三百余部作品。在夜晚的高原上,我看到王小妮坐在那儿,目光明澈,像一个旁观者,轻且耐心地同你说出那句沉重的话——你找的人不在,你找的人他绝不会在;我看到封面上的王家新笑得柔和温暖,字里行间却又都是他那份坚守的寒冷与沉重,这个一整个冬天都在吃着桔子的诗人啊,他说,“嘘!”安静,听他说——我们永远也说不清,那一声凄厉的哀鸣,是来自屋外的雪野,还是来自我们的内心

    莫愁·时代人物 2018年1期2018-01-30

  • 生着翅膀的掘井人 ——六诗人读记
    出门种葵花》(王小妮)、《晴空下》(韩文戈)、《栖真之地》(桑子)这五本诗集以及梁雪波的组诗《词语中的人》(《中国诗歌》2016年第9期)又一次放在了我和读者面前。平心而论,这些诗人以及诗作我都不算陌生,而此次重读对我来说不只是一次看似平常的阅读经历,而是对这六位诗人也有了一些新的感受。这六位诗人的人生际遇和诗歌历程让我想到了郑愁予一首诗中的句子“生着翅膀的掘井人”。是的,诗人是一个躬身向下的挖掘者(包括对自身的探询),也是因为语言而长出了翅膀从而获得了更

    剑南文学 2017年3期2017-11-13

  • 紧紧拽住时代的神 ——试读王小妮《我的心碎步碎步走得飞快》
    的神 ——试读王小妮《我的心碎步碎步走得飞快》□蒲 人王小妮这个时代,物欲的魔盒打开了,它膨胀、强悍、霸道,笼罩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张牙舞爪,硬逼软诱,极其富于侵略性、进攻性,这,一丁点儿都由不得我们自己。诗歌作为一种精神的产物,只能选择退缩,因此,当我们都在感叹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时,那么,读诗,则更是一种对时光不可救药的挥霍。诗歌是心灵的反射,是时代的镜像。时代怎么样,我们的诗歌就会不由自主地呈现出来,会投射到我们的心灵之上。那些敏感而真诚的诗人,

    剑南文学 2017年4期2017-09-03

  • 王小妮
    奖提名奖获得者王小妮王小妮,生于长春市。曾先后插队七年。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1985年起迁居深圳。出版有小说《人鸟低飞》、《1966年》,随笔《上课记》、《上课记 2》、《随手》,诗集《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有什么在我心里一过》等。《出门种葵花》是诗人王小妮的自选集,几乎每首都是精品,比较全面地展现了王小妮的诗歌轨迹和诗歌高度。日常和平凡是诗人王小妮始终不变的立足点和关注点。似乎与此相对应,她的诗歌表面上看朴实、简洁、亲切,不时还带点乡土气息

    剑南文学 2017年3期2017-06-12

  • 一个诗人怎样渡过一生
    的徐敬亚与同学王小妮、吕贵品等七人成立了“赤子心”诗社,还编辑校园文学刊物《红叶》。这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1979年6月,尚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他,有一首诗歌《早春之歌》被中国诗歌最高刊物《诗刊》头题发表,影响很大,也给他很大的鼓励和信心。不久后,王小妮也在《诗刊》上发表了作品。当时,《诗刊》上既有新潮诗也有传统诗。不久以后,徐敬亚写了大学期间的第一篇詩论《复苏的缪斯》,这本来是一篇大二时的“当代文学史”开卷考试论文,一两千字就可以通过,但他文思如泉,一下笔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7年4期2017-05-11

  • 雪地有冤魂:假如我的妈妈不是爸爸的前女友
    的刘刚第一次把王小妮领回家见父母。两个月前,两人从沈阳大学毕业,刘刚到一家广告公司做策划,王小妮在物流公司做统计。刘刚父亲刘海宽是公务员,母亲孙玉兰做水产生意,家境富裕。大家围坐客厅聊天,孙玉兰很自然地借着问候王小妮父母的机会,问她家庭情况。王小妮家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郊,父母是农民,奶奶常年卧病在床。她如实说了这些情况,孙玉兰脸一下子沉了下来,话也不说了,气氛显得很尴尬。吃完中饭后,王小妮上了刘刚的车,受到怠慢的她眼睛红红地说:“你妈瞧不起我家。”刘刚安慰

    知音(月末版) 2017年4期2017-04-26

  • 陡峭的白 ——东北当代诗人笔下的“雪”
    。本文旨在浅析王小妮、郭力家、李琦笔下“雪”的特点,展现地域对诗人创作的影响。东北 王小妮 郭力家 李琦 雪东北平原阔大,山林众多,雪质干松,易于累积;独有的“黑土”,与“白雪”构成视觉反差,给人以二元的张力,“雪”由此成“黑土”之上超然物外的存在。“雪”既定义了严寒的边界,也寄寓着联结故土、人生的丰富的隐喻,标记着生命的、宗教的、哲学的情怀,升格为形而上的价值符号。对“雪”的亲近,必然使“雪”走入日常审美——“雪”不再是异地人眼中惊奇的邂逅、梦幻的向往,

    参花(下) 2017年4期2017-03-27

  • 另类的“文革”想象与叙述 ——评王小妮《1966年》
    与叙述 ——评王小妮《1966年》徐 翔(西安培华学院 人文学院,西安 710125)“文革”在中国二十世纪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是难以回避的重大事件,亲历其中的人们对文革的记忆更多的是毁灭性的灾难和难以言说的心灵痛楚。在文革后的很长时间内,出于倾诉内心痛楚和反思历史的需要,文革被无数人不断地言说。文革因此进入了文学视野,成为新时期文学一个独特的文学标识,不同的作家都对那段历史作出了不同的注解。王小妮的《1966年》别具一格,以举重若轻的笔法描绘了那个特殊年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3-27

  • 诗集经典回放
    个我正在疼痛》王小妮的写作沉着、从容,充满耐力,她是中国当代少数几个越写越好的诗人之一。她敬畏生活,关注生存,热爱平常而温暖的事物,她的诗歌优雅而锐利,她的语言简单而精确。她的写作充分体现了诗人在建构诗性世界时面临的难度,以及面对难度时诗人所做的各种努力。《酥油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英国诗人王尔德说:一切劣诗都是诚挚的。有人主张,将王尔德的这句名言刻在每所大学的校门上,竟然得到了不少“新大学运动”倡导者和推动者的拥护。由此看来,诚挚不是诗意的第一要素。一首被

    诗选刊 2017年3期2017-03-18

  • “看”的发生学 ——评王小妮《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
    发生学 ——评王小妮《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陈 娟(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看”是评价王小妮诗歌的关键词,通过“看”,诗人亲历周围的事物,感受事物的色泽、质感,倾听来自事物内部的声音。可以说,“看”组成了王小妮笔下的世界,她的眼睛就是她心灵的延伸和外置。当代诗歌;王小妮;看;发生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诗歌风貌是论及当代诗歌不可避免的话题,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诗歌的发展态势、写作特点、重要创作者进行论述。“叙事性”“个人化”“中年写作

    河池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3-10

  • 王小妮凭一己之力,见到闪光的片刻乍现
    邓郁诗人王小妮在海南大学教了七年书,在课堂上给这些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营造了一个精神乌托邦,在毕业和告别讲坛几年后,这些师生都遭遇了什么7月的某个凌晨。两点半,纪录片导演邓伯超正抽着烟,在北京通州刚搬的家里敲着键盘。楼上住户下水道的管子并没有封进水泥,赤裸裸地悬在头顶,他能清楚听见“他们拉出的屎,在管道里砸出的闷响,是一种不能扩散的回音,着实震颤了室内的空气”。前一天,他收到了大学老师王小妮的私信,希望他能写一写毕业后的生活状态。“心里很高心!像个孩子,领

    南方人物周刊 2016年36期2016-11-28

  • 从日常生活中寻找诗意
    黎荣【摘要】:王小妮是当前中文世界较有就的女诗人,擅长从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打磨诗意之美。其代表作《月光白得很》一诗,赋予古典意象“月亮”以新的内涵,体现出“月”“透视一切、消融一切、终结一切”的“人”与“月”关系的步步推进,而这种焕然一新的人、月关系的演绎正是得益于王小妮栖居日常生活的结果。王小妮对日常生活的诗性表达给当代诗歌创作和发展提供了思路,对日常生活写作潮流有重要的启示,可资后人研究与借鉴。【关键词】:王小妮;《月光白得很》;月亮;人月关系;日常

    西江文艺 2016年10期2016-05-30

  • 我们离中产有多远
    王小妮按新闻里面说的,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富裕的国家,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总量已经达到全球之首,有1.09亿人,在绝对数字上,已经超越了美国,美国的中产阶级只有9200万人。这里给中产阶级的定位标准是,拥有5万到50万美元的财富,折合人民币大约32万到320万元。再看看百度百科给中产阶级下的定义:中产阶级(中产阶层),是指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且中等层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较好满足的人群。我们把百度这条定义说得再通俗一点:“

    师道 2016年1期2016-05-30

  • 王小妮的诗
    王小妮不认识的人,就不想再认识了到今天还不认识的人就远远地敬着他。三十年中我的朋友和敌人都足够了。行人一缕缕地经过揣着简单明白的感情。向东向西他们都是无辜。我要留出我的今后。以我的方式专心地去爱他们。谁也不注视我。行人不会看一眼我的表情。望着四面八方。他们生来就不是单独的一个注定向东向西地走。一个人掏出自己的心扔进人群实在太真实太幼稚。从今以后崇高的容器都空着。比如我比如我荡来荡去的后一半生命。月光白得很月亮在深夜照出了一切的骨头。我呼进了青白的气息。人间

    诗选刊 2016年3期2016-05-26

  • 诗歌:让人类拥有“再生”的通道
    ,朦胧诗时代的王小妮算一个,这两棵“长青树”几乎成为一种诗歌现象,那么“王小妮诗歌现象”就成为我今天所要讲述的主要话题。读王小妮的诗文,大家不难发现她是一个对植物有着特殊兴趣的人。她对植物的关注,决不止于一般的环保或生态主义,而是以人的生存为核心的“生态本在”理念:“在我以前/秋天的脉是干草的脉/流畅在苍黄的皮肤之内/干草堆掩盖着旺季/秋天用眼睛/含起无限的花瓣/只有我不在我中/青绿色的脉/急走在我的手臂/以慢人的动作/我用一分钟看遍了果园” (王小妮:《

    星星·散文诗 2016年26期2016-04-10

  • 王小妮诗歌写作的社会敏感性 ——幽婉游移的“个人化历史想象力”
    0024)论王小妮诗歌写作的社会敏感性 ——幽婉游移的“个人化历史想象力”陈国元(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24)摘要:总体观之,王小妮属坚守“自闭”写作、反力写作等个人体验书写诗人。自朦胧诗潮起,并不缺少介入时代的“个人化历史想象力”诗歌想象维度,诗人与社会的对话及对社会的审视使诗歌写作达到互补性对话与平衡。王小妮关注社会是自我意识观照他者的表现,以中国经验写作为主体体现在诸多方面:善恶互融的宽容而疼痛地体味他者,久居城市之人赞美乡村而指责城市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07

  • 那些恒星、流星、闪电或流萤……
    )。1980年王小妮接到《诗刊》编辑雷霆的一封信,邀请她到北京参加一个诗会。这就是后来震动文坛并影响深远的首届“青春诗会”。而无论是对于南方诗人还是对于王小妮、徐敬亚这样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北京是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的。在徐敬亚的积极争取下,他以青年评论家的身份和王小妮一起在1980年夏天离开长春前往北京。临行前,曲有源等诗人专门为徐敬亚和王小妮在南湖九曲桥举行了隆重的送行仪式。1980年7月20日,徐敬亚和王小妮到达北京车站,这时徐敬亚想到的是食指的那首《

    博览群书 2015年2期2015-09-10

  • 王小妮:聆听叶子的声音
    采飞扬的人,但王小妮不同,她的诗如同她的人:朴素纯粹,从容有耐力。她的丈夫徐敬亚说,她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倾听者。而纵观她写作的这数十年,都是一个生活的旁观者,如同记录一般地写作。诗人的倾听姿态一直延续到她的教师生涯,在海南教课的八年,她写了两本《上课记》,关注的是每一个平凡的学生、每一件细微的小事。有人问她为什么总是关注那些慢而小的隐秘事物,她的回答是:“我们的文化长久只注目大事件,忽略了个体。现在,该俯身听听狂风骤雨下叶子们卑微的声音。”一件私人的事百度

    莫愁·智慧女性 2015年9期2015-09-09

  • 一首诗写了30年
    天也可能秋天。王小妮有一首诗写出了那一年的残酷:那个冷秋天呵!你的手不能浸泡在冷水里你的外衣要夜夜由我来熨我织也织不成的那一件又白又厚的毛衣奇迹般地赶出来到了非它不穿的时刻!那个冷秋天呵你要衣冠楚楚地做人…………我本是该生巨翅的鸟此刻却必须收拢翅膀变成一只巢让那些不肯抬头的人都看见让他们看见天空的沉重让他们经历心灵的萎缩!那冷得动人的秋天呵那坚毅又严酷的我与你之爱情王小妮《爱情》(1985年)这是我的诗人妻子、我儿子的母亲在特殊的年代,惟一一次在我们之间使

    天津诗人 2014年1期2014-05-21

  • 欣赏推介·书
    圆四十里作者:王小妮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定价:35.00元《方圆四十里》写的是1975年到1976年间北方乡村一个方圆四十里区域的知青们的生活。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用白描的手法分126个小段落描绘了锦绣公社的知识青年群体的生活。书中没有色彩炫丽的文字卖弄,语言却如诗一般优美。这部小说中没有人物的外貌描写,人物形象全由读者自己想象,正如那个特定年代给人留下的印象一样。最荒凉的土地里会生长出最坚韧的植物,它们会在严酷的环境中拼命抗争。人也一样,“奔赴乡村”远

    读者欣赏 2013年2期2013-09-20

  • 日常生活的智性表达——简论王小妮20世纪90年代的诗歌特征
    475001]王小妮在1 9 9 3年重新执笔后,创作了很多经典诗歌,例如《清晨》《看到土豆》《脆弱来得那么快》《白纸的内部》《一块布的背叛》《重新做一个诗人》《那个人的目光》等,以及长诗《看望朋友》《与爸爸说话》《我看见大风雪》等,跟8 0年代的诗歌相比,风格发生了转变,她在诗中往往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照来达到一种智性抒发。不再囿于抒情的路子,而是在冷静、朴实的叙述中给读者留下思悟的空间。著名诗歌评论家耿占春认为:“王小妮似乎永远都是一个生活的旁观者,她的

    名作欣赏 2013年32期2013-08-15

  • 王小妮印象
    的诗学课上请来王小妮、徐敬亚、唐晓渡三位诗人与我们交流。那时候诗歌正在重新升温,诗艺、诗情、诗学似乎是那个时代的中心话题,小小的海南岛上突然一下子来来往往着众多的诗人。上课后徐敬亚最先走进教室,他满头大汗,全身湿透,却神采飞扬,三步两步坐在主位上,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我们。唐晓渡跟在后面,胖胖的,憨厚可爱,温文尔雅。王小妮走在最后面,瘦瘦高高的,穿一件长长的白色衬衫,粗棉的,进屋后向我们微微一笑,坐在教室的一角,神情恬淡自然。那节课我们讨论的主题是“诗歌为什

    名作欣赏 2012年13期2012-08-15

  • 穿透平淡的诗语言说——论王小妮诗歌日常化美学
    语言说 ——论王小妮诗歌日常化美学岑小双(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王小妮的诗歌创作追求“自然”的诗歌形式与“最大容量”的诗歌内涵的完美结合,灵动的口语运用、日常化的意象,再加上对日常生活白描式叙事手法,王小妮用诗歌划开“世界的表层”,获得穿透平淡的诗语言说。王小妮诗歌;灵动的口语;日常化美学按照中国文学史写作划分作家流派的惯例,王小妮算是朦胧诗群中的一员,然而,纵观她自1980年1月以《印象二首》开始进入诗坛以来的创作,不难发现她与朦胧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04-13

  • 王小妮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的艺术特征*
    570228)王小妮作为朦胧诗派主要成员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即已成名,当时她的诗歌以纯净、感性和诗意赢得诗名。1989年之后她突然封笔,过起远离诗歌的生活,直到1993年,她“重新做一个诗人”,用另一种方式写诗,完全改变以前的诗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自己的体验、感受、情感投射进身边的一草一木、细枝末节的日常生活中去,将日常生活审美化,从而使其诗歌内涵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2003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予王小妮年度诗人大奖,评奖词评价她的诗歌优雅而锐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3期2010-08-15

  • 王小妮诗九首
    诗人素描:王小妮我经历了王小妮诗歌的全部时空,全部背景。一行行白栅栏一样的诗,像小院子似的围着她,像浓阴的城堡,簇拥着她。她,像街头上任何一个人那样活着,安详地洗衣、煮饭。读一些字,写一些字。她把那些字,从天堂的辞典里,像沙场秋点兵那样轻柔地取出来,巧妙地抽出一丝丝纤细的光。她靠纺织着那些光,额外地活着。她自造了帝王的高傲,用来默默地抵御着漆黑无边的庸碌和蒙昧。她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倾听者。一个不反驳的人。一个无声自语的人。她,是这个家庭24小时的钟点工。一

    诗刊 2010年9期2010-05-25

  • 家里养着蝴蝶
    个杂志上看到了王小妮的《家里养着蝴蝶》,心中一震,马上打电话给朋友,让他找一下这篇文章,看一看,或许会有些益处。朋友看了之后,说:“我也学一学王小妮,养一只蝴蝶看看?”其实,活着,主要活什么?活的是生命感觉。生命感觉从何而来?从你身边的生命之物中来。看一看人家王小妮,养蝴蝶,养小树成大树,竟然还要养微风、气味、灰尘。噢,原来她要“养着和其它家庭有区别的一种自己的滋味儿”。我们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都很有朝气,实际上就是有生命感觉,所以每一天都充满着希望,浑身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09年7期2009-09-08

  • 徐敬亚谈王小妮
    我经历了王小妮诗歌的全部时空,全部背景。 我亲眼看到了一个个字,从白纸里浮现出来,像手冲破水。 一行行白栅栏一样的诗,像小院子似地围着她,像浓荫的城堡,簇拥着她。 她,像街头上任何一个人那样活着,安详地洗衣、煮饭。读一些字,写一些字。她把那些字,从天堂的辞典里,像沙场秋点兵那样轻柔地取出来,巧妙地抽出一丝丝纤细的光。她靠纺织着那些光,额外地活着。她自造了帝王的高傲,用来默默地抵御着漆黑无边的庸碌和盲昧。 她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倾听者。一个不反驳的人。一个无声

    文学界·原创版 2009年3期2009-07-20

  • 王小妮谈诗、散文、小说
    意外。 选自王小妮与木朵的九封网络通信访谈(2003年秋) 写诗不需要时间 我以为,写诗是几乎不需要时间的,但是,这不说明它不重要。我理解的诗,就是心里有事儿,抽空把它记下来。有许多感觉,只是在心里掠过,这个掠过的过程,远重要过诗被写出来,被阅读欣赏的过程。 生活中的事情太多了,一个家里杂事无数,而我喜欢干这些,做饭,擦地板都重要。 诗,是其他文体不可替代的,在刀刃上擦过的感觉,词和词,句子和句子碰撞的感觉,努力找到贴近原始感受的微妙,都是享受。 选自

    文学界·原创版 2009年3期2009-07-20

  • 质朴如刀
    燕 窝 王小妮一、诗人不等于超人燕窝(以下简称燕):早上好,小妮。一直感觉你的作品里有种英雄气概,然而见面时却感到你很生活化。前几天看到你在《深圳商报》的访谈录,比较简短。是否和很多诗人一样,你不喜欢谈论诗?王小妮(以下简称王):我不是不愿意,是谈不清。诗是个复杂的东西,妄谈不如不谈,诗是要敬畏的。我自己肯定不这么觉得,——“英雄”?事实上,每个人都是慢慢成型、被塑造的,有些感觉,会“临时”在写作中凸现;另外有一些潜在的,伴人一生。我总体不是“英雄气概”的

    文学界·原创版 2009年3期2009-07-20

  • 什么才是家园?
    ?这是诗人作家王小妮在其新作——中篇小说《一座城市的二十六个问题和回答》里反复追问的问题。文中二十六个问题和回答,全部与这一问题密切相关。家园是人生活的实在栖居地,但它更是人情感所系之根,是人精神的港湾。假如一个人迷失或者失去了自己的家园,流离失所,便会像个到处游荡漂泊的灵魂,可怜而孤苦无助。王小妮的主人公们——在天地之间——他们在寻找自己的家园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方土地上的人都有自己生活和思考的方式,这是另一片土地上长大的人难以融入的世界。但所有人都

    当代文坛 2005年4期200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