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

  • 越剧传统盔帽的形制及装饰艺术特征研究
    Opera摘要:越剧传统盔帽作为其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演员在剧目角色中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根据行当可细分为盔、冠、帽、巾四类。为了更深入、全面地解读越剧文化,文章选取嵊州越剧博物馆具有代表性的9件传统盔帽作为实物样本,采用学科交叉、田野调研、理论与实物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形制、纹样、色彩三个维度对盔、冠、帽、巾四类越剧传统盔帽展开分析,揭示其所蕴含的艺术特征。研究表明:越剧传统盔帽具有形制上的圆融柔美、纹样上的虚实相生、色彩上的清新雅致三大特征,而这三大特

    丝绸 2023年9期2023-09-27

  • 从戏曲语言的音乐性探究越剧《红楼梦》的英译
    鉴多模态视角。以越剧《红楼梦》古戏楼版国际网络直播(中英双语字幕)的音视频材料自建多模态语料库,对比分析字幕唱词英译的音乐性特点。研究发现:音韵方面,英译押韵较好,保留了上口性特征,但在表现情感变化上有欠缺;节奏方面,译文能做到和原文近似,但在结合舞台动作上存在唱词与动作指向不太合拍甚至相反的情况。今后在深化戏曲翻译的多模态研究和推动戏曲文化对外传播方面,建议:提高多模态文本标注的客观性; 对比英文音节和音步的抑扬节奏,可考虑参照戏曲板式和曲谱的细致参数进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4期2023-09-06

  • 浅谈剧目移植过程中的“仿”与“化”
    剧目移植;京剧;越剧;华子良【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3在戏曲界,剧种之间进行剧目移植搬演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既是优秀剧目得以更广泛传播的一道有效途径,也是各剧种之间相互学习借鉴的一次良机。在剧目移植过程中,移植者往往会因为本剧种自身风格特征的审美需要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加工转化,使之更符合该剧种的审美意趣,即所谓的“化”。然而,作为有移植价值的剧目,其本身也必然存在着许多可直接承袭沿用的内容,即所谓的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3期2023-06-25

  • 接受美学视阈下越剧《春琴传》的突破
    陈煜丹内容摘要:越剧《春琴传》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改编自日本近代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的经典之作《春琴抄》,作为一次跨文化表演实践,在尊重原作精神的基础上,用越剧特有的缠绵娓婉、优美典雅的表演风格实現了对原作的异域重构,其在情节设计、舞台布置、服装表演等方面的形式创新值得肯定,基本满足了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但在内容建构上依然未能彻底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是一次不彻底的突破。关键词:越剧 《春琴抄》 《春琴传》 接受美学 期待视野《春琴抄》作为日本唯美派作家谷崎润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1期2023-06-07

  • 越剧路头戏的即兴性与程式性探究
    音乐学。摘 要:越剧路头戏是至今仍活跃于浙江农村舞台上的一种传统戏曲表演形式,演员们知晓故事梗概后,不经排练,即登台演出。“金羲的笃班”诞生于越剧故乡嵊州,是由当地十几位经验丰富的民间艺人自发组织而成的小戏班,戏班只演出路头戏,主要承接周边农村乡镇的演出。“路头戏”以即兴表演为基础,在即兴中伴随着一些艺人们熟知的程式,在舞台上下默契的配合中,有许多仅为艺人所知的创作手法。关键词:越剧;路头戏;即兴;程式;传统表演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3期2023-05-30

  • 趣识·趣探·趣扮
    佩[摘   要]越剧作为浙江省的重要戏剧剧种之一,获评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重要的民族文化艺术内涵。依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与原则,从越剧进课堂的现存问题出发,开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建构“趣识”“趣扮”“趣创”的系统性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实施越剧进课堂,对提升学生艺术审美素养,弘扬民族音乐艺术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音乐教学;越剧;戏曲艺术;儿童主体越剧作为我国戏曲第二大剧种、中国戏曲改革的典范,一直以其清悠婉丽的声腔、真切动人的

    基础教育参考 2022年4期2022-05-16

  • 关于越剧的发展、唱腔及流派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键词〕越剧;越剧理论综述;越剧流派唱腔;越剧的继承与发展一、关于越剧发展理论的研究综述刘新玉的《百年越剧艺术发展简述》一文被收录在2013年第9期的《电影评介》中,文章简述了越剧的起源、改革、发展的历史过程。作者认为:“越剧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百年之内从一个民间乡土小戏,逐渐演变成为仅次于国剧京剧的第二大剧种,根本原因在于创新并贯穿在其发展的始终。正是因为它是一种地道的市民文化。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普及,越剧获得了百年复兴的广泛社会基础。”杨晓浤的《刍议当代

    音乐世界 2022年2期2022-04-28

  • 梳理剧情脉络 理顺人物关系
    本文以饰演南京市越剧团创作的越剧《红楼梦》为例,浅谈作为演员,拿到剧本最先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梳理清楚剧情脉络,理顺人物关系,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若理不清剧本中的人物关系,后面的剧情就无法顺利开展。关键词:梳理剧情脉络;理顺人物关系;越剧《红楼梦》;创作谈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重要成员,《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将文本的名著进行形象化的改造和再创造,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既是关乎艺术命题的重要实践,也是一种非常巨大的挑战。目前,关于《红楼梦》的艺术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1期2022-01-10

  • 主胡伴奏越剧《凤凰台》的体会
    林希文摘要:越剧《凤凰台》剧中,诗、爱、浪漫与自由,贯穿全剧。剧中人物性格色彩鲜明,相对应的唱腔的调式也就很丰富。每一个人物都需要不同调式的唱腔来表达人物形象。越剧音乐唱腔为板腔体结构。通常运用多种板式连接而成不同的板式往往体现不同的唱腔。关键词:主胡伴奏;越剧《凤凰台》;体会好看的故事、生动的人物是戏剧的外层观赏层面,这是必备的,难得的是所有的外层都直通内层的思想深度和精神高度。爱的传奇、诗的传奇,背景是一个传奇的时代:三个人物故事的背后表现的是大唐文化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0期2021-12-04

  • 传承革新与融合
    重要组成部分,而越剧是歌剧文化中五大喜剧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并在发展传承进程中表现出一定的跨越性。本文对越剧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并从继承创新及融合的视角分析当前越剧跨文化传播路径,为我国越剧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关键词:越剧;跨文化;传播路劲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日渐提升和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输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戏曲文化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越剧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即使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2021-11-24

  • 民族声乐技巧在越剧演唱中的运用研究
    曲表演艺术之一,越剧一直颇受观众喜爱。越剧演唱是越剧的核心要素,一直以来,越剧演员都非常注重发声技巧,以期延长演唱寿命,提升音质。民族声乐技巧与越剧演唱有许多相似之處,值得越剧演员学习借鉴。本文从两者的关系出发,分析学习民族声乐技巧的意义和具体运用,以期为越剧演员和爱好者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视角。关键词:越剧  民族声乐  发声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147-03一、民族声乐与越剧演唱民族声乐

    艺术评鉴 2021年19期2021-10-29

  • 越剧在当下嵊州的传播途径
    ◆摘  要:越剧于1906年在浙江嵊州诞生,从“落地唱书”到“草台班子”,从“沿街卖唱”到“固定的演出场所”,从浙江到上海,从“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通过不断吸收其他剧种元素,最终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剧种,是嵊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来分析越剧在嵊州的传播途径:一、戏迷角和文化馆。二、越剧小镇。三、学校教育。四、嵊州的越剧团。◆关键词:越剧;嵊州;发展;传播越剧现为中国第二大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越剧发源于嵊州

    速读·上旬 2021年5期2021-07-28

  • 舞台技术的实践及创新刍议
    【摘  要】在越剧戏曲舞台上,舞台布景是越剧戏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效的舞台布景可以为越剧戏曲增添不少光彩,会使越剧戏曲的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尽显主体的风格。本文从越剧小歌班试演时期的舞台布景到绍兴文戏时期戏台的舞台布景、孤岛初期时代和地域的影响、新中国诞生后虚实结合舞台布景,对越剧舞台技术进行探讨,为越剧舞台布景技术的实践发展创新提供借鉴参考。【关键词】越剧;舞台技术;实践创新引言我国越剧戏曲舞台百花争艳,其舞台布景也是独树一帜,体现出了京剧的雍容

    理论与创新 2021年6期2021-07-19

  • 浙江越剧音乐创作现状研究
    度,阐述和研究了越剧唱腔和伴奏的演变和现状,通过对越剧新作品的举例,进一步分析了现代越剧音乐创作的表现手法。关键词:越剧;音乐创作;唱腔;伴奏注:本文系浙江音乐学院院级课题理论项目“浙江越剧音乐创作现状研究”(2017KL003)研究成果。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经过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一跃成为中国第二大剧种,仅次于京剧。截至目前,全国除西藏、广西、云南等地外,几乎各省都有专业越剧团,民营越剧团则不计其数,其中浙江省就有400多家专业和民营的越剧团。越剧能在全

    大观 2021年5期2021-07-11

  • 基于社会性别视域分析越剧女小生唱腔特点
    摘要:对于越剧而言,社会性别是一个挑战性很强的表演视角,比如女小生通过女扮男装,以独特的方式来刻画男性角色。而在唱腔方面,女小生要做到刚柔并济,挖掘其中的平衡点。不仅要以男性的角度来演绎越剧,还要凸显越剧柔和优美的风格。综合越剧女小生的唱腔特点,除了要适当进行音色模仿外,还要根据演唱者的个人特点,选择以男性化为主的外刚内柔、女性化为主的外柔内刚、中性化为代表的刚柔平衡。本文以这三个角度作为研究方向,浅谈基于社会性别视域的越剧女小生的唱腔特点。关键词:社会性

    参花(上) 2021年5期2021-06-10

  • 优化戏曲跨文化传播的思考
    。关键词:戏曲 越剧 木偶剧 跨文化传播一、引言(一)戏曲跨文化传播现状人类步入文明社会后,不同族群文化逐渐形成明显差异,异质文化间的传播始终存在。由于地缘和文脉的相近,中国近、现代戏曲的跨文化传播,始于华人移民东南亚的时代。戏曲作为人的精神的情感形态已成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自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访美演出京剧,逐渐在海外取得赞誉,迄今已近百载。在跨文化传播中,戏曲取得了虽相对平缓却较为扎实的进展,但现实中也存在一些影响戏曲跨文化传播的因素。(二)

    参花(上) 2021年5期2021-06-10

  • 越剧《春琴传》与日本文化的嫁接研究
    [摘    要]越剧《春琴传》是一部把日本传统文化植入中国文化语境的创新剧目,讲述了一段主人与佣人在施虐与被虐中产生的旷世奇情。以越剧《春琴传》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与日本文化嫁接的过程中,如何用自身的乡音母体来体现日本文化的阴翳美学特征,希望为当代戏曲创新提供一份实践案例。[关键词]越剧;《春琴传》;日本文化;阴翳美学越剧《春琴传》是一部把日本传统文化植入中国文化语境的创新剧目,也被称为最另类的越剧剧目。它讲述了一段主人与佣人在施虐与被虐中产生的旷世奇情,

    歌海 2021年1期2021-04-02

  • 饰演越剧《凤凰台》孟浩然的体会
    郦晨烨摘要:诗韵越剧《凤凰台》是南京市越剧团打造的“金陵三部曲”第二部,该剧讲述的是李白在南京的故事,南京元素在剧中诗意地呈现,空灵、唯美、典雅、大气,凸显六朝古都、金陵古韵的风范和意境。在剧中,我饰演孟浩然一角,特谈一下,我的饰演体会。关键词:饰演;越剧《凤凰台》;体会穿越689年至2020年,感恩命运的交错,让我遇见了您“孟浩然”。这位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满腹才华,却不求进士。世人也许不懂你为何背着包袱行囊,在无数个古老遥远的清晨黄昏,隐居避世苦读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6期2021-02-14

  • 戏曲艺术生存现状及发展方向
    昆曲等剧种之外,越剧则被认为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在古代娱乐方式稀缺的情况下,戏曲成为首屈一指的大众文化,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百姓都青睐的娱乐文化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各种新旧传播媒介的出现,戏曲艺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新媒体的发展对戏曲艺术既有利也有弊,如何利用好新的传播媒介来发展好戏曲艺术,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本文将从越剧

    戏剧之家 2020年31期2020-11-16

  • 越剧角色造型在儿童文创产品中的设计研究
    戈珊珊摘要:探寻越剧角色造型在儿童文创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可能性,弘扬越剧文化,实现对儿童教育的德育功能。从儿童生理与心理认知角度出发,探讨儿童文创产品设计出发点,结合越剧角色造型特点,通过图形进行符号化再设计,使之与儿童文创产品相结合。以越剧四个剧目中人物造型为基础,设计开发几款儿童文创产品,增加越剧文化传播传承的可能性。越剧人物造型与儿童文创产品的结合是弘扬我国越剧文化的有益探索,希望为传承越剧艺术提供帮助。关键词:越剧;儿童;文创产品;角色造型;设计研究

    设计 2020年19期2020-10-28

  • 越剧《柳毅传书》视觉符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项李摘要:分析越剧《柳毅传书》所包含的视觉符号,探讨具有越剧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与实践,实现越剧文化的传播传承。运用设计符号学通过对越剧《柳毅传书》的视觉符号进行系统的梳理,从服饰与动作程式两方面提炼出其独有的视觉元素,进行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柳毅传书》服饰纹样、动作特征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输出越剧手提袋、方巾和礼盒等文创产品,更有利于越剧文化的现代传播。通过《柳毅传书》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为打造具有越剧文化特色的系列文创产品提供新的坐标参考。

    设计 2020年18期2020-10-28

  • 胡琴四重奏《胡中越影》的创作与演绎
    江南风格;戏曲;越剧;创作;演绎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6-000-04一、作品简述《胡中越影》是笔者创作的一部胡琴四重奏作品,创作于2017年,作品取材于江南戏曲越剧中的唱腔元素,运用二胡酷似人声的音色对戏曲声腔进行模仿,在戏曲声韵和板腔的基础上发展出全新的、富有变化的节奏型,将传统戏曲的声腔音韵与现代音乐的和声复调有机结合。作品巧妙地运用胡琴家族中二胡与中胡的音色音域特点,挖掘胡琴高超的演奏技法与完美

    艺术大观 2020年16期2020-10-20

  • 融合视角下柯达伊手势在越剧教学中运用策略研究
    分。柯达伊手势与越剧教学融合是我国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突破,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越剧教学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词:柯达伊手势;音乐;越剧越剧是我国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学习代表着我国国家文化的传承。为了培养越剧接班人,部分地区将越剧教学列入到了音乐课的教学计划中去,让当地中小学生从小就接触到家乡戏曲,传承地方戏曲精粹。将柯达伊教学法与柯达伊手势教学进行融合可以说是一种教学上的创新与突破,能够让学生在更好接受越剧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一、柯达

    黄河之声 2020年12期2020-09-23

  • 浅析民族声乐教学对越剧演唱元素的借鉴
    的教学内容延伸。越剧属于地方戏曲中的一种,由于唱腔的优美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深深喜爱。本文就民族声乐教学对越剧演唱元素的借鉴进行分析和讨论。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越剧;演唱元素中国的五大戏曲中,越剧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我国戏曲的分类中,属于我国第二大戏曲种类。越剧开始来源于浙江绍兴,该剧种的特征以抒情为主,在演唱过程中以延长为主、声腔也十分的优美动听,其表演十分动人,这样的戏曲内容能够包含江南中的环境以及人文特点,现阶段属于大家关注的戏种。在民族

    黄河之声 2020年12期2020-09-23

  • 越剧男演员舞台表演剧目题材
    摘要:越剧,作为中国第二大戏曲剧种,发源于浙江嵊县,发祥于上海。戏曲特点以唱为主,擅于抒情,声腔清悠婉丽,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在其百余年的发展进程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班越剧到纯女子越剧,又由纯女子越剧到女子越剧和男女合演同时存在的演变,深受全国观众的喜爱。百余年的越剧进程中,男女合演作为越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虽说未能成为如今越剧界的主流,但同样在越剧发展进程中谱写了自己的辉煌,成为越剧界一道独特的风景。关键词: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1期2020-09-10

  • 关于越剧老旦行当的理解探析
    历了漫长的发展,越剧这一艺术形式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每一个行当的特点都逐渐为世人所知。然而老旦这一角色却始终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地位。由于越剧表演内容的特殊性,老旦行当逐渐受到了人们的请示,以至于现今时代越剧的学习人员对老旦这一行当的学习积极性也不甚高。为此,笔者对老旦这一角色及其在越剧表演中的角色和分类进行了简要的讲解,讲述了这一行当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老旦行当的现状,最后提出了解决老旦行当问题的建议。关键词:越剧;老旦行当;理解;探析引言:戏曲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2020-09-10

  • 关于越剧形体表演风格的思考
    摘要:越剧的不同表演体裁和风格特定了越剧的不同表演风格。在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漫长发展历程之中,越剧凭借着自己独特的表演艺术脸上的存活了下来,没有被其他的艺术形式吞并或淹没。而是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属于自己的表演形式和风格,愈加凸显了自己的特色,展示了独属于自己的魅力。越剧的表演将每一个角色都完美的演绎了出来,将角色的内心活动或通过语言,或通过动作完美的展示了出来。本文对越剧的表演特色和风格进行了简要的讲解,总结了它的形体表演风格,并且通过语言展现出越剧的形体表现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2020-09-10

  • 关于越剧表演艺术家尹桂芳的唱腔艺术的思考
    桂芳是我国著名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在其舞台生涯中,积极对越剧进行唱腔艺术的创新,开创了尹派,建立了完善的表演体系,为了进一步挖掘尹桂芳的唱腔艺术,促进越剧的发展,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关键词:越剧;尹桂芳;唱腔尹桂芳是我国著名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其开创了“尹派”艺术,对越剧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虽然尹桂芳已经离开舞台六十多年,但是“尹派”艺术在越剧中依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尹桂芳的学生茅威涛、赵志刚、王君安等人,先后获得了梅花奖、白玉兰奖、文华奖等等,继承了发扬了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2020-09-10

  •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越剧女小生唱腔分析
    摘要:越剧女小生是一种通过女扮男装,刻画出越剧男性形象的一种特有表演方式。想要做一名优秀的女小生,需要演员掌握好刚柔平衡的相关原则,在女性声音和男性声音之间,找到一个中点,保证演员既能够用男性人物形象站在舞台上表演,同时也具备越剧中具有的柔美特征。以下对社会性别全新视角下的女小生唱腔进行了分析,以期女小生能够在越剧领域更好的发展。关键词:社会性别;越剧;女小生唱腔女小生唱腔主要是在模仿音色的基礎上,按照不同演员的自身条件,体现出不同的唱腔,女小生不仅是一种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2020-09-10

  • 新时期下对越剧舞台艺术的思考与期待
    面临困境的时代,越剧以其多样化的发展优势,依然蓬勃发展。其多样性表现在三个方面:艺术形式的继承与创新,城乡艺术载体的共存,艺术传承中精英与大众的兼容性。关键词:越剧;戏剧;多样化引言:回顾17世纪,中国戏曲理论家王继德提出戏剧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中达到顶峰。对他来说:“世界的基调三十年一变,而元代至今不知发生了多少变化”,毫无疑问,格局变得更加平凡,更加明显。实际上就是革新的历史,以咏叹调为例,“除了剧本时期的一些基本音乐元素外,越剧唱腔的发展在接下来的几十年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2020-09-10

  • 《声入人心》对越剧《梁祝》的跨文化传播启示
    中国五大戏之一的越剧,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其经典戏本《梁祝》,同时是我国古代四大经典爱情悲剧之一,对外国友人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意义重大。本文首先从越剧《梁祝》这一具体对象着手,分析其文化内涵和跨文化传播障碍,然后分析近两年来旨在以推动高雅、古典、流行和现代艺术结合的新形态声乐节目《声入人心》得以成功传播的三个原因,进而探析《声入人心》对越剧《梁祝》的跨文化传播具有的三个启示。关键词: 声入人心;越剧;梁祝;跨文化传播中图分类号: I236      文

    今古文创 2020年3期2020-09-10

  • 《声入人心》对越剧《梁祝》的跨文化传播启示
    中国五大戏之一的越剧,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其经典戏本《梁祝》,同时是我国古代四大经典爱情悲剧之一,对外国友人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意义重大。本文首先从越剧《梁祝》这一具体对象着手,分析其文化内涵和跨文化传播障碍,然后分析近两年来旨在以推动高雅、古典、流行和现代艺术结合的新形态声乐节目《声入人心》得以成功传播的三个原因,进而探析《声入人心》对越剧《梁祝》的跨文化传播具有的三个启示。关键词: 声入人心;越剧;梁祝;跨文化传播中图分类号: I236 文献标识码:

    今古传奇·故事版 2020年3期2020-08-25

  • 探索越剧服装设计中的“元素”
    言摘要:通过探析越剧服饰设计中的多种元素,促进越剧服装设计的发展。分析了越剧服装中的古典、象征、现代时尚三“元素”,进而剖析其中的设计理念。越剧服饰中的元素在尊重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需要跟上时代的潮流。该研究结果将为传承与保护越剧,并发展、创新、应用越剧服装设计提供参考。关键词:越剧; 服装设计; 元素; 继承; 创新中图分类号:J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8-0052-03引言越剧发展仅百年,便成为了中国第二大剧种,并于

    设计 2020年15期2020-08-21

  • 经典题材的二次创作
    息,2000年版越剧《红楼梦》是根据中国古代名著《红楼梦》改编而成,文学与戏曲的碰撞产生出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对二者都进行了一个很好的传播,无疑是一个二次创作的成功之例。关键词:《红楼梦》;文学;越剧;二次创作小说《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在诞生之后的千百年来被各路文人和文学爱好者们所观摩评点。随着近现代图像科技的发展,人们不满足于仅以文字形式出现的《红楼梦》,将其进行影视化的改编迎合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八十余年中不同的“红楼梦中人”对自己梦境中的

    青年生活 2020年23期2020-08-04

  • 越剧老旦艺术的现景与愿景
    巧萍【摘 要】在越剧舞台上,老旦行当的剧目比较匮乏,优秀人才也相对比较匮乏,主要是因为越剧艺术学校、越剧表演培训机构对老旦行当的漠视,越剧老旦没有一套系统规范的表演套路,剧团领导对老旦演员的栽培力度不够等。而通过招生培养、业务戏的开拓、戏曲组织的再培养以及新戏创作等多个途径的协同合作,有望改善越剧老旦行当青黄不接的不利局面。【關键词】越剧;老旦;行当;继承中图分类号:J8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

    戏剧之家 2020年20期2020-07-20

  • 经典的再建构:试论新世纪以来越剧剧目的发展路径
    新崛起的地方戏,越剧艺术积累并不深厚,但在经典剧目的建构上却建树颇丰。自新中国成立前的《梁祝哀史》《祥林嫂》,到新中国“戏改”运动时期的《西厢记》《红楼梦》《春香传》等经典不断。新世纪来临,越剧借助叙事、象征式舞台符号、仪式化场面等进行经典的再建构,使得越剧舞台呈现出新的审美追求。【关键词】 越剧;叙事;象征符号,仪式化;经典从20世纪30年代“三花一娟”的崛起到40年代“越剧十姐妹”的“新越剧”改革,直至新中国“戏改”运动的开展,越剧日渐从一个偏居江南一

    艺苑 2020年1期2020-05-06

  • 越剧服饰艺术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摘 要: 越剧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服饰艺术特色鲜明,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越剧在传承发展中遭遇了诸多困境,数字化技术对越剧服饰艺术保护与传承突破传统途径遭遇的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文章首先分析越剧数字化现状,从永久性、直观性、有效性等几个方面阐述数字化技术在越剧服饰艺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意义,提出构建越剧服饰数据库、计算机辅助智能化设计与制作、数字化模拟与再现、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等策略提升越剧服饰艺术保护与传承的数字化程度,提高受众的体验与互

    山东青年 2020年2期2020-04-20

  • 基于民族声乐教学对越剧演唱元素借鉴的探讨
    良好的帮助作用。越剧是起源于我国浙江省的一种地方性戏曲类型,越剧中所使用到的很多演唱技巧在声乐学习中也有着非常高的适用价值。本文就民族声乐教学对越剧演唱元素的借鉴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关键词】民族声乐;越剧;演唱元素;借鉴分析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0-0022-01无论是民族声乐还是戏曲,追本溯源,都是建立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之上。从理论层面来分析,戏曲应该是囊括在民间声乐

    戏剧之家 2020年10期2020-04-17

  • 新世纪浙江“阳明戏”的比较
    姚剧《王阳明》、越剧《王阳明》 和话剧《千古一圣王阳明》 等“阳明戏”,立足于全面展现王阳明一生的传奇经历,这些戏剧的创排无疑既有助于我们形象地了解王阳明的生平事迹,又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王阳明的思想精神。关键词:王阳明 越剧 姚剧 话剧一、新世纪浙江“阳明戏”的创排新世纪以来的文化界掀起了一股“阳明热”,其中在王阳明的故乡浙江就创排了多部有关王阳明的文创作品,包括话剧、越剧、姚剧、莲花落,以及诵唱歌舞等各种文艺作品。其中,姚剧《王阳明》、越剧《王阳明》和话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4期2020-03-01

  • 论新世纪浙江王阳明题材的戏曲创作
    后创排了姚剧版和越剧版的“阳明戏”。考察这些“阳明戏”可以发现,姚剧《王阳明》和越剧《王阳明》不仅对王阳明传奇的一生有着比较形象的展现,而且对阳明心学也有着较为深刻的阐释。关键词:姚剧 越剧 王阳明 形象塑造 心学阐释新世纪以来,思想界、文化界乃至艺术界掀起了一股“阳明热”。作为王阳明的故乡,浙江对于弘扬阳明文化自是责无旁贷,为让阳明文化资源“活起来”,浙江戏曲工作者先后创排了姚剧版和越剧版的“阳明戏”。考察这些“阳明戏”可以发现,姚剧《王阳明》和越剧《王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2期2020-02-21

  • 越剧《王阳明》的戏剧冲突
    8年由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创排的越剧《王阳明》就是其中之一。该剧选取王阳明人生经历中的刘瑾迫害、龙场悟道和平宁王乱等重要事件,构成了正直与奸恶,困顿与开悟,大义与私谊等三组戏剧冲突,从而将王阳明创立心学和“成圣”的心路历程进行了戏剧化展现。关键词:阳明戏 越剧 《王阳明》 矛盾冲突新世纪以来,思想界和文化界兴起了一股“阳明热”,也催生出近十部“阳明戏”的诞生。作为王阳明的故乡和阳明心学传播高地,绍兴也创排了多部“阳明戏”。其中,2018年由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创排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11期2020-02-04

  • 杨小青导演戏曲作品诗化体现浅析
    导演;诗化戏曲;越剧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1-0004-02越剧是由1906年“小歌班”诞生而发轫,1923 年上海出现了女子越剧,崛起了以袁雪芬为代表的"新越剧”,越剧改革的第一次浪潮因而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出现了一批赏心悦目的新作品,越剧的快速成长令人惊叹,一时间发展成了在全国影响力极高的大剧种,这也兴起了第二次越剧改革的浪潮。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越剧又一次

    戏剧之家 2019年31期2019-12-05

  • 20世纪50年代越剧与评弹传统书目的整改
    新版本,并推行于越剧界与评弹界。新版本以反封建为主题,在剔除糟粕与塑造形象等方面存在一致性,重启传统书目整改运动,开创传统书目繁荣局面。“反右”运动后,传统书目式微,新编作品受宠。20世纪50年代,既是戏曲界传统运作模式日渐式微的衰落时期,也是社会主义戏剧形成发展的奠基阶段。关键词:越剧;评弹;传统书目;《白蛇传》中图分类号: J609.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 - 2172(2019)04 - 0041 - 08DOI:10.

    音乐探索 2019年4期2019-11-27

  • 越剧“男女合演”积极意义的再思考
    摘 要:在当代越剧的发展中,“男女合演”对反映现实生活,演绎现代戏,刚柔相济表演风格的推进,剧目题材的进一步丰富以及戏曲影视发展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对其应有科学合理的认识与评价。当下,越剧应该继续推行“两条腿走路”,既要保持“女子越剧”的特色,又要扶持和发展“男女合演”。关键词:越剧;“男女合演”;“女子越剧”;越剧发展越剧艺术发源于浙江嵊州一带的乡村,最初是从曲艺艺术“沿门唱书”到“落地唱书”发展而来,又经历了“小歌班(男班)”“绍兴文戏男班”“绍兴

    艺术科技 2019年12期2019-11-23

  • 张茵其人其事及其对新中国浙江越剧的贡献
    要】张茵是女子越剧时期的著名花旦,解放后她是浙江越剧一团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浙江越剧第一花旦。她塑造了一大批经典舞台形象,创作了许多流传至今的优美唱段,为新中国浙江越剧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关键词】张茵;越剧;花旦;浙江越剧一团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6-0004-06张茵(1927-2005),本名张吉喜,浙江嵊县(今嵊州)人,越剧表演艺术家,工花旦,尤擅闺门旦,新中国成立

    戏剧之家 2019年26期2019-11-05

  • 戏剧的气氛与气质
    戏剧氛围;气质;越剧《丁香》;灯光设计气质是一个直观的、整体的感受,是一个瞬间即可俘获你的眼睛和心灵的东西。“一见钟情”就是这么个道理。在气质上,人、物、建筑、园林都很重要。一出戏亦如此。两三个钟头内,这出戏能否让你坐得住,能否是“一见倾心”,气质很重要。越剧《丁香》的气质主要在于灯光的构造。电脑灯系列是指电脑切割成像灯、电脑图案灯、电脑染色灯、LED灯等。电脑灯具具有色彩丰富、分光清晰、震撼表达等优点。首先:色彩丰富,染色均匀。如《丁香》剧中,丁香烧信一

    新一代 2019年13期2019-10-07

  • 浙江省传统越剧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推广探究
    汪芳琳【摘 要】越剧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等许多省、市、地区,它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地区嵊县一带,是我国的第二大剧种。越剧在浙江省具有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越剧的传播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本文将分析越剧的推广价值,结合实例,寻得越剧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推广新模式。【关键词】越剧;浙江;新媒体;推广模式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017-02一、越剧作为传统民俗代表的推广价

    戏剧之家 2019年25期2019-10-06

  • 泥塑越剧人物的造型设计与制作分析
    雕塑等。而在我国越剧中,人物的造型设计很有讲究,可以用泥塑作为介质,展现人物形象和舞台神韵。本文就以泥塑越剧人物的造型设计与制作做讨论分析。关键词:泥塑 越剧 人物 造型设计【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4-0188-01社会的进步,也让文化朝着多元化发展,越剧作为我国戏剧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民间艺术中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剧渐渐被人所忽略。为了更好地延续民间艺术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14期2019-09-10

  • 艺术与时势的互动:袁雪芬戏曲生涯的选择与变革
    雪芬是中国著名的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袁派创始人。研究袁雪芬戏曲生涯的选择与变革,目的不仅仅在于了解其所革新的越剧艺术,更在于探讨其改革背后所体现的社会变迁和个人选择。纵观袁雪芬的整个人生历程,可以根据她个人经历的历史轨迹和越剧改革的具体内容,聚焦其一生的三个关键时期;同时以艺术社会学视角为切入点,剖析20世纪一代名伶在动荡时代的生存境遇和艺术选择,进而探讨艺人身份认同对艺术生命的冲击和影响。将社会史料、越剧史料、人物史料相结合,聚焦袁雪芬这一典型个案,从历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9年6期2019-09-10

  • 刍议越剧进音乐课堂对提高小学生情感体验的观照
    李雪清摘要:越剧已经有了一百年以上的历史传承,在发展过程中,越剧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从传统的方式向现代化方式转变,以谋求新的发展高度。越剧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在浙江省地方课程教科书里面也涉及到越剧的知识,通过越剧的学习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音乐学习能力。本文就越剧本身结合小学音乐课程需要,研究越剧对于提升小学生音乐情感体验的作用。关键词:越剧;小学音乐;情感体验作为我国江南地区的一大人文文化——越剧,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他已经脱颖而出,成

    神州·下旬刊 2019年8期2019-09-08

  • “互联网+越剧”传播与推广分析
    新的生机。本文就越剧在主流非遗中的地位与背景为参照、互联网作为新的传播媒介的情况下,探究越剧的长期推广方向。◆关键词:互联网;越剧;传播与推广分析越剧以农民生活为范本,农民通过即兴说唱的方式表达了一些个人情感。借由丁一的《越剧博览》知晓越剧发源于清朝咸丰年间的浙江嵊县,出现、成型、传播成为全国第二大剧种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现阶段传统的传播媒介已经不能再满足越剧的传播,过去以口口相传的模式在现阶段快节奏的社会氛围中显得格格不入,过去利用广播形式的传播在技术更

    速读·下旬 2019年9期2019-07-09

  • 风景这边独好
    剧”。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将布莱希特的《四川好人》改编为越剧版的《江南好人》。许多专家学者将其称为新概念越剧,何为新概念?新在何处?本文将从故事改编、舞台呈现、演员表演三方面来探讨其中的问题并挖掘《江南好人》中的思想价值和美学意义。【关键词】布莱希特;越剧;改编;创新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3-0047-0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听到这首根据白居易的《忆江南》

    戏剧之家 2019年13期2019-05-24

  • 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现状与译介研究
    杜楠尔摘 要:越剧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传播。文章分析越剧在海外的传播现状,并总结其原因。同时以美国洛杉矶越剧团的演出视频资料为例,对越剧的译介现状进行研究,并总结其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关键词:越剧;传播;译介;翻译方法一、越剧海外传播现状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打开了越剧走向全球的大门,之后《西厢记》、《红楼梦》等相继在海外演出。上世纪“百花齐放,推成出新”方针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2期2019-05-13

  • “梁祝”题材的不同表现方式初探
    的戏曲音乐(其中越剧音乐的成就最高);(2)民间歌曲小调;(3)以梁祝为题材的严肃音乐——由陈刚、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4)周培贤改编的手风琴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本文就这几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来分析他们各自的张力与效应。关键词:梁祝;越剧;民间歌曲中图分类号:J05;1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3-0077-01作为越剧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的唱腔板式要比其他剧种的音乐使用上显得较少一些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1期2019-05-08

  • 越剧《孔乙己》的戏剧冲突
    郑淑婷摘要:越剧《孔乙己》取材于鲁迅的《孔乙己》《药》《阿0正传》等小说,是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越剧作品。该剧的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前的绍兴,编剧用一把扇子将小寡妇、夏瑜和女戏子三个与孔乙己息息相关的女子贯穿起来,通过这三个面貌相似的女子的悲苦命运来推动孔乙己的思想变化,从而多角度表现了孔乙己的矛盾性格。关键词:越剧 孔乙己 戏剧冲突由沈正钧编剧,郭小男导演,茅威涛领衔主演的越剧《孔乙己》是根据鲁迅《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小说的内容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3期2019-04-10

  • 浅谈当代越剧对影视作品的改编与创新
    由影视作品改编的越剧作品《甄嬛》《步步惊心》《潇潇春雨》等将大众喜闻乐见的故事题材与戏曲形式相结合,其探索式的创新改编为后来者的戏曲创作提供了借鉴和范例。本文以这三部作品为例,通过对题材甄选、情节编排、人物塑造、舞美设计等方面的梳理,对影视作品在越剧化改编过程中的经验及应注意的问题加以分析和总结。【关键词】越剧;改编;影视作品;创新中图分类号:J8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2-0011-0

    戏剧之家 2019年2期2019-03-29

  • “剪碎”与“凑成”
    的发展。笔者作为越剧《屈原》中楚怀王的扮演者,特结合自身体会来谈一谈人物塑造过程中的“剪碎”与“凑成”处理。【关键词】越剧;《屈原》;楚怀王;人物塑造【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近年,我们中心创排了一部大型历史文人剧《屈原》,讲述了楚国左徒屈原力谏楚怀王推行美政,对外合纵抗秦,对内除弊革新,却因张仪、南后、靳尚等人从中作梗和楚怀王意志摇摆而功亏一篑,楚怀王兵败为秦国所囚,屈原因忧愤而投汨罗江觅死的故事。我在剧中扮演楚怀王,这个角色绝非传统意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2期2019-01-07

  • 越剧脸谱视觉元素的数字化应用
    术与中国传统元素越剧脸谱进行结合,会碰撞出更多的可能性,使其更好地传承。本文详细地调查了越剧脸谱的形态特征,并将其归纳总结,将越剧脸谱与表情包设计和新媒体艺术等元素合理融合,然后通过设计手段将其表现出来。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越剧脸谱应该与时俱进,将其元素提取出来进行数字化应用,通过实践探索其新的道路,紧跟时代步伐和融入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关键词】越剧;脸谱;互联网;数字化应用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戏剧之家 2019年33期2019-01-06

  • “62版”越剧电影《红楼梦》对原著宝黛爱情的“剪碎”和“凑成”
    要】“62版”越剧电影《红楼梦》较为成功,影响很大。其对小说《红楼梦》的改编,以宝黛爱情故事为主线,改编小说中故事情节,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束缚和摧残;影片对原著宝黛爱情发展的结构布局进行调整,对故事结局进行改编,促进了名著《红楼梦》的大众普及。【关键词】越剧;《红楼梦》;《红楼梦》电影;宝黛爱情;文本改编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7-0117-011962年,海燕電影制片厂与香港金声影业公司摄制成越剧

    戏剧之家 2018年27期2018-12-10

  • 越剧传统剧中旦角的服饰类型与特征
    式图进行研究,对越剧传统剧中五种旦角类型的人物性格、社会地位,以及服装形制、色彩、纹样、材质等综述讨论,厘清越剧旦角服饰的普遍性特征和五种旦角类型的个性化特征。通过研究梳理表明:越剧传统剧改传统衣箱制为专戏设计制,服装以改良古装衣、女帔、女褶三种戏服样式为主,根据类型不同存在特征差异,在细微处体现传统美学精神。关键词: 越剧;传统剧;旦角;服饰;特征中图分类号: TS941.12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 1001-7003(2018)03-0072-06

    丝绸 2018年3期201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