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性

  • 马克思“对象性”思想的概念史探源
    要:马克思的“对象性”概念集中体现了他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联系。康德的“对象”概念不同于“客体”,他强调主体在认知领域的建构性,并基于主体性视域破解了主客二分的难题,但却遭遇了认知与实践二元论问题。为了克服康德的二元论,费希特确立起第一性的“自我”,将“对象”背后的主体绝对化;谢林区分了“绝对自我”与“经验自我”,强调“自我意识”对主客体同一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黑格尔提出“对象性”概念,将其作为精神自我演进的基本形式,通过“对象意识”到“自我意识”的转变打

    江汉论坛 2024年1期2024-01-29

  • 马克思公共性理论的人学逻辑及其当代价值
    遇所在。一、“对象性活动”人学视域中公共性范畴的前提批判理论范畴是对现实问题的反映、总结与解决。正如马克思所指的:“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1](P592)只有当相关的现实物质条件具备之后,现实问题才能超越自身此前的潜在状态,进而在理论上才能够被反映和建构为一个“人类自身能够解决的任务”。对于公共性范畴的理论研究工作而言,马克思这一方法

    学术探索 2023年10期2023-12-26

  • 什么是人的情感
    ,表现在它是有对象性的,这个对象只能是另外一个人或者另外一个人的情感。你爱他或者恨他,指的是你爱他或者恨他的相应的情感。马克思讲过,“人只能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你的爱是要得到交换的,也要得到回报。但不光是回报,如果你的爱得到的回报是恨,那么你的爱就是失败的;如果你的爱得到的回报是爱,那么你的爱才是成功的,才能够持续下去。所以,情感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同情、一种共鸣,它需要从对方那里得到同情、得到共鸣。情感必须要以一种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方式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3年6期2023-07-11

  • 论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现实的人”的内涵
    。因此,人作为对象性、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因为他感到自己是受动的,所以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5]104。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一段话很清楚地解释了感性的二重性。一是现实性,是可以被感觉直接感受的,是不受理性、意志、观念等影响的直接现实性;二是受动性,感性不仅仅是现实性,同样是受动的,不仅仅是主体对客体的单方面影响,感性是既有本体的主动性,同时也会接受他物的反馈的受动性。而传统哲学主客二分无论是主体的主动性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1期2023-02-24

  • 问题与理论:马克思公共性哲学的对象性逻辑及其实践超越
    迫的任务。一、对象性视域中公共性理论的反思与探索何以可能?理论是对现实问题的反思、总结与解决,现实问题总是在理论之先并引导着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1],理论获得自身自觉性的条件就在于解决问题的现实条件已臻成熟或者正在成熟。公共性理论的产生和形成也是如此。公共性的理论之所以产生,是为了解决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现实的公共性

    广西社会科学 2022年9期2023-01-03

  • 马克思的“生活决定意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而是现实个人的对象性活动(即实践)带来对象性的“感性意识”——“生活决定意识”,由此马克思翻转了从纯粹意识出发理解生活世界的近代思辨哲学。如果我们不能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原则高度”来理解“生活决定意识”思想,就有可能沿袭思辨哲学意识对象的虚无性——抽象的自我确证,或者将唯物史观当作先验的公式、“恶劣的教条”、抑或是无内容的其他观念形式,自然也就无法揭示历史之本质性的一度而失落了“生活”。因此,对马克思“生活决定意识”思想做出切近的理解,深入社会现实并把握由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12-06

  • 马克思对象性理论的哲学溯源、生态蕴涵及新时代中国化表达 ——基于《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部著作所内含的对象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真正枢纽,是把握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重要线索,同时也是阐释习近平关于生命共同体重要论述的基本前提。 本文以《手稿》中的对象性理论为核心主线,挖掘其哲学溯源,阐释其生态蕴涵,并探讨马克思对象性理论与习近平关于生命共同体重要论述之间的本质关系,这对于构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学说具有理论价值,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实践意义。一、马克思对象性理论的哲学溯源马克思哲学起源于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1-24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生态思想的立论之基、核心论题及目标向度*
    实践意义。一、对象性理论是《手稿》生态思想的立论之基马克思在《手稿》中的生态思想受到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深刻影响。马克思从“对象性”这一哲学命题入手,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诠释为经由感性对象活动而创设的一种对象性关系。对象性理论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点的初步拟定和劳动立场的本质确立,是体现《手稿》主要内容的一大理论成果和贯穿整个《手稿》的基本线索,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视域。具体来说,这一理论是马克思把纯粹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1-23

  • 素养时代课程内容的概念重建
    把课程内容分为对象性内容、过程性内容和结果性内容。三者之间的互动叠加融合,可以为课程内容的概念重建开辟广阔的前景。1. 对象性内容对象性内容是精选的学科知识,是可以计划和预设的课程内容。学科知识对于人类而言是学科专家创造和总结的主观内容、内在内容、动态内容,是已知系统。但对学生来说往往就变成客观内容、外在内容、静态内容,是未知系统。学生学不学,对象性内容都在那里,不以学生意志为转移。所以,人们常常误以为课程内容只能是这种冷冰冰的客观、外在、静态的内容,教学

    全球教育展望 2022年4期2022-11-18

  • 试析对象性理论视域下的中心法则
    讨论中。三、 对象性理论的基本观点从哲学的角度看, 中心法则显然是一种对不同存在物(三种生物大分子)之间特定活动及关系(信息转移活动及关系)的预设, 有关的论争也是围绕着这些活动和关系的某些方面而展开的。 因此, 对于不同存在物之间的活动及关系的准确理解, 就成为我们科学剖析中心法则及其论争的理论前提。对于存在物之间的活动及关系, 不同的哲学家显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观点。 本文认为, 相较而言, 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对象性理论对此有着更为深刻且准确的理解。 对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2022-03-13

  • 属人性:现代性起源和有效性的基本尺度 ——以马克思、胡塞尔人性论的比较与会通为视角
    历史展开,一种对象性活动与理性和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和选择性的生命中道,概言之,是一种实践的自由与人性的形塑的统一。首先,作为“一般人性”的内涵与形式——力量的实现与需要的满足,它们既是所有生命体所共同拥有的特征,又作为人区别于其他生命体所独有的类特征,正在于这种活动本身所展现的内涵与生成的意义使然。其最显著的特质,一是它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二是它需要从外在于他自身的对象物中寻求实现[6]324。人的这种类特质进一步表明,一方面,人不但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02-15

  • 黑格尔对象性概念的辩证释义
    的思考基点,“对象性”是黑格尔用以重新阐释意识与对象关系所使用的一个新概念,体现了丰富而深刻的辩证思想,在近代西方知识论上具有重要影响。对此概念,学界已从语词构成、思想史发展、主体性等不同角度作过论析,但对其中蕴含的辩证思想似还缺少深入的揭示。本文拟从对象性概念提出的原因、具有的内涵和所起的作用等方面作一较为全面的考察,着重论述这一概念如何将辩证思维贯穿始终,从而成为后人得以继承和发展的范本。一、用对象性概念消除意识与对象分离的鸿沟对象,是知识论中与意识相

    广东社会科学 2022年1期2022-02-03

  • 刍议马克思“对象性活动”及其意义
    030)一、“对象性活动”分析框架的确立(一)对黑格尔“自我意识活动”的批判“自我意识活动”是黑格尔思辨哲学重要的观点,为马克思论述关于“主体概念”和“辩证思维”形式提供了思想火花。在黑格尔哲学那里主体具有能动性,“自我意识”呈现出一种张力推动着人的认识活动发展,是动态、上升、扬弃的螺旋式的发展,克服了形而上学的片面、静态的思维运动方式。正如马克思说道:“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的辩证法的伟大之处就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

    理论观察 2021年9期2021-12-27

  • 马克思实践哲学视阈下人与自然的统一
    自然是一种互为对象性的存在关系,指出通过实践来化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对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把握,对于解决日益紧张的人与自然的矛盾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马克思;人与自然;对象性;实践在马克思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并不是他的核心观点,但是对其的讨论贯穿于马克思著作的始终,这些零碎的观点综合起来便形成了马克思科学的自然观。如我们所知,马克思的科学观和历史观都批判地吸收了传统哲学家的思想,如黑格爾的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等,他关于

    红豆教育 2021年14期2021-09-10

  • 乘法概念的二重性及其教学启示
    应具有过程性和对象性,而且过程性意义先于对象性意义,过程性意义也是掌握概念的必要条件,而对象性意义是在操作阶段逐步反省后形成的。[关键词]乘法;概念二重性;过程性;对象性;教学启示[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1-0052-02一、问题的提出小学数学中对于乘法的学习是从整数乘法开始的,后经过小数乘法再到分数乘法,可以说乘法的学习贯穿于小学的各个阶段。如果学生对乘法概念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那么他们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4期2021-04-02

  • 乘法概念的二重性及其教学启示
    应具有过程性和对象性,而且过程性意义先于对象性意义,过程性意义也是掌握概念的必要条件,而对象性意义是在操作阶段逐步反省后形成的。[关键词]乘法;概念二重性;过程性;对象性;教学启示[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1-0052-02一、问题的提出小学数学中对于乘法的学习是从整数乘法开始的,后经过小数乘法再到分数乘法,可以说乘法的学习贯穿于小学的各个阶段。如果学生对乘法概念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那么他们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4期2021-04-02

  • 实践主体性与整全性生存理想:对象性理论视域中的自我—他者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
    们面前。一、 对象性理论视域中个人实存状态的整全性与非整全性之辨论及人类自身整全性及其相关范畴时,一个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是:个人是否是一种整全性存在?与此相关的问题在于,当我们讨论人类自身的整全性时,是否有必要区分作为个体的人与作为类的人?从马克思的对象性理论出发,个人在实质上是一种非整全性存在,个人在作为类的人之中即与其他个人的对象性关系中,以现实的物为中介环节实现对自身整全性的克服,这一对象性活动过程的现实产物是各种具体类型的共同体。在反思人类自身的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02-01

  • 实践唯物主义中的“实践”概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
    生产劳动展开的对象性活动。这回答的是“如何实践”的问题。马克思正是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创立了剩余价值论。同时,承接前期思想将感性活动发展到对象性活动阶段,特别是对对象性活动形式和结构,即价值形式和生产方式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深入探讨,科学回答了谁的对象性和如何对象性的问题,进而与德国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等划开了界限,也使得在此基础上的共产主义运动有了完全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一、什么是实践:感性的人的活动1840年代中后期,马克思在

    社会科学辑刊 2021年6期2021-01-29

  •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三维探赜 ——基于《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其创造形成的“对象性关系”是贯穿于《手稿》中的一条逻辑主线,为我们窥透潜蛰在《手稿》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提供了一条宝贵线索。(一)人与自然是一种“感性对象性关系”《手稿》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在哲学上的重要性首先在于肯定和确证了“感性对象性”原则,这意味着人和自然都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物”。 那么“对象性”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这里,要切实把握“对象性”的核心内涵,就必须以“对象”为逻辑起点,因为任何一个“对象性的存在物”都无法脱离“对象”而独立存在。 正如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12-20

  • 马克思“感性—对象性”概念的理论探源及其存在论革命意蕴
    念,即“感性—对象性”概念的深入考察。而对这一概念进行具有存在论革命高度的领会,需要深入与马克思同时代并对马克思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哲学家们的具体研究当中,从而展示马克思所发动的存在论革命的逻辑生成历程。一、黑格尔对“感性—对象性”概念的抽象化理解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里一开始就对感性进行了抽象化的理解,他把感性理解为精神现象中最直接呈现的意识现象,用以区分“我”和对象。“我”有感性,说明“我”有意识,“我”通过感觉知道:“我”不是对象,对象不是“我”,而

    理论月刊 2020年11期2020-12-13

  • 对象性美学的建构与艺术学理论知识的有效增长∗ ——评赵奎英等著《美学基本理论的分析与重建》
    体回应。一、从对象性美学到非对象性美学《美学基本理论的分析与重建》(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首先梳理了中西方美学发展历程,并指出当今中西方美学界共同出现了一种“审美”转向,美学家们不再追问美的本质,也不再将美学简单地等同为艺术哲学,将眼光仅仅局限在艺术作品之上,而是将人类生存和文化实践所有领域的审美活动都纳入到美学的研究对象之中。当代美学基本理论的重建,不是刻意追求标新立异,抛弃以往的观点主张从头重来,而是立足当下,参照中西方美学研究所取得的共同进展

    艺术百家 2020年6期2020-06-19

  • 论马克思“感性意识”概念的基本内涵
    ,“感性”和“对象性”是同义语,意味着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象性存在,破除作为唯灵论存在的人以及作为抽象的自然的存在。在现实个人的感性的生活世界中,说一个事物是感性的,首先并不是说这个事物作为能够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感性物质性的东西,而是与现实个人的生命和生活相遭遇的现实的存在着的共在,是与现实个人相关的世内存在者。当在认识论意义上去指认事物的感性成分时,其实已经对事物作了思维上的抽象,此时“感性”抽象为纯粹的“物质性”。也就是说,作为与现实个人的生

    理论界 2020年3期2020-03-03

  • 论马克思的对象性意识
    造性地提出了“对象性活动”这个概念。在马克思看来,世界是人的对象性活动所创造的结果,不是由思辨理性设想出来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或者说是有意识的活动,有意识意味着人的自觉性、主体性,这种意识即为对象性意识。自从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意识,其后对于“自我意识”的探索成为西方哲学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以黑格尔为集大成者的近代哲学将“自我意识”延展到了极致,俨然成为了造物主的角色,社会现实则成为无法触及的彼岸。马克思不满意于以往哲学家们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02-10

  • 论胡塞尔与马克思对“认识对象”的处理之异同
    思的处理方式:对象性活动而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的批判,走出了一条不同的超越之路。面对康德的“物自体”的设定,黑格尔借鉴了费希特“自我设定非我”的做法,把物自体纳入主体(黑格尔的主体要区别于康德的主体,康德的主体是认识主体,或者说是意识主体;而黑格尔的主体大抵可以理解为“绝对精神”)自身之中,将差别保持在自身同一之中,即所谓的“对立统一”。由此,精神的运动得以展开为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精神首先通过否定自身来设定出自身的对立面,再通过否定这个对立面来完成向自身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期2019-12-28

  • 作为原则的“对象性活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隐含前提
    对象性活动”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隐而不显的哲学前提和基础,这一原则的形成吸收了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因素。马克思首先站在费尔巴哈“感性对象性”原则的基础上批判黑格尔“自我活动”的“非对象性”,又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中拯救被费尔巴哈忽略的“活动”原则,将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性”同时理解为“对象性活动”。同时,马克思并没有停留在一般的意义上谈论“对象性活动”,而是将“对象性活动”诉诸现实劳动,将劳动的实现诉诸“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进而将

    江西社会科学 2019年1期2019-12-11

  • 美学变革与“非对象性”美学建构
    93)一、从“对象性”美学到“非对象性”美学长期以来,人们关于审美概念形成了三大定势:一是审美只能是从人类的需要出发的人类的审美;二是审美必须是关于某种现成的具体对象的审美;三是审美主要是运用视听感官对对象的表象进行观审、沉浸或反思并由此获得形式愉悦。这使得以往的美学表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对象性的和形式主义的三大特征。在这三大特征中,又以“对象性”最为根本。因为如果审美不以具体的现成对象为前提,审美的主客体之分将不存在,也就不存在对主体的过分强调和人类中心

    山东社会科学 2019年11期2019-02-10

  • 程颐主敬论的内涵与特点 ——兼论其对先秦儒家“敬”思想的创新发展
    经典文本中的“对象性”之“敬”先秦的众多儒家经典都有涉及“敬”的思想,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大的价值,但本文的目的并不在于此,而在于指明程颐对其进行的继承与发展,因而只对其中重要典籍中的相关思想进行整体上的考察。牟宗三先生曾指出:“宋明儒以六百年之长期,费如许之言词,其所宗者只不过是《论》、《孟》、《中庸》、《易传》与《大学》而已。”[1]31这五部书确实是宋明理学家所依据的最重要的先秦经典。我们先摘引其中关于“敬”的代表性用法并进行简单的考察,便可见二程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4-03

  •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思辨辩证法的批判
    立场——感性-对象性的原理——给予高度的肯定,并且明确地声言自己就站在这一立场之上;另一方面,《手稿》似乎开始感觉到费尔巴哈对辩证法的批判是不充分的,是可以而且需要使之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正是这后一个方面使得马克思重开“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成为必要,使得马克思在更加深入的哲学立脚点上超越费尔巴哈成为可能,并且使得马克思再度进入到黑格尔哲学-辩证法之中从而批判地占有这一遗产成为不可避免的。众所周知,在几乎与《手稿》同时的《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将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4-02

  • “认识自己”的思维困境
    有对象的,都是对象性的。而所谓对象只能是相对于“我”这个主体而言的。绝大多数的人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的感知,“我”的思维,无不是指向某个特定的对象,这样的对象,要不就是“我”的身体以外的存在物及其运动过程,要不就是“我”的身体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是“我”的感受、情感、意志、信仰、期待、追求、自信、后悔等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在长久地认识这些形形色色的主观、客观对象的基础上,人的思维也逐渐形成一种强大的习惯,即习惯于把所要认识的东西当作对象去认识。这种

    学术探索 2018年7期2018-02-22

  • 论共同活动是人的存在状态
    的存在可以分为对象性存在、主体间存在和意向性存在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又对应着人们的三种活动形式,构成了人的存在状态。共同活动 人的存在 人的存在状态一、马克思哲学中共同活动的概念共同活动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广义的共同活动指许多人共同去完成一件事情,不管这种“共同”的状态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也不管这件事情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狭义的共同活动则指许多人自觉的、有意识的组合在一起,去共同完成有明确目的的事情。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共同活动特指的是物质生产活动。关于共

    长江丛刊 2017年2期2017-11-25

  •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初探
    手稿》中,借力对象性活动原则,阐述了内含有珍贵生态意蕴的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的思想。对象性关系理论为探索人与自然关系开启新视角,成为探寻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的新武器;积极扬弃异化的对象性关系,指明了人与自然和解以及人的本质实现的方向和路径;须以对象性关系为指导,立足当今社会,推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普遍发展”,建立人与人的“普遍交往”。[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对象性关系 人与自然 生态对象性对象性关系是马克思早期著作所讨论的重要范畴之一,

    党史文苑 2017年14期2017-08-15

  • 马克思“对象性的活动”思想的双重源起
    沿聚焦马克思“对象性的活动”思想的双重源起马 健 杨渝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对象性的活动”原则构成马克思整个实践思想的哲学底蕴,其背后既囊括了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与继承,又彰显出马克思深入社会现实维度对国民经济学的精细分析。基于以上双重的思考与研究,对象性对象性的活动的应有价值被给予足够关注和准确解读。至此,马克思的实践观被赋予丰富的哲学意蕴,并使得实践的秘密得以最终凸显。对象性;活动;对象性的活动人是对象性、感性的存在物。这种感性的

    社会科学动态 2017年9期2017-04-11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生态思想的逻辑研究
    础上形成的感性对象性关系是《手稿》生态思想的哲学基础;以异化劳动及私有财产为主体的经济批判,则是《手稿》生态思想的现实分析;以共产主义学说为主体的社会批判,形成了历史之谜的解答,构成了《手稿》生态思想的理论指向。从哲学基础到现实分析,再到理论指向,构成了逻辑完整的生态思想体系。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生态思想;内部逻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作为“歧义最多、争议最大”的马克思早期的重要文献,虽然尚未从“费尔巴哈主义

    理论学刊 2017年1期2017-03-10

  • 马克思的对象性论所蕴涵的自然美本原思想 ——一论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的完整美本原思想
    00)马克思的对象性论所蕴涵的自然美本原思想 ——一论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的完整美本原思想贺天忠(湖北工程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辩证法、实践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三大存在领域,可以认为:对象性论体现了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生成自然美本原的思想,宇宙自然物质性的本质力量无限永恒地自然化而生成了各种自然美,体现的是必然性自由的本质,是一切美生发的本体和基础价值所在,各种不同的自然产品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自然美和价值;对象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3-09

  • 论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转变的一个关键环节 ——基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析*
    主义思维方式;对象性活动;实践思维方式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所实现的哲学变革,实质上是以实践思维方式否定了一切旧哲学的思维方式。在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过程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居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在《手稿》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费尔巴哈式的人本主义思维方式,但“笔记本III”中“对象性活动”理论的提出,却体现着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思维方式的——“自我活动(劳动)”辩证法原则的扬弃,它成为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转变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实践思维方式的最终确立

    教学与研究 2017年12期2017-01-30

  • 浅析马克思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研究
    活动理解为一种对象性的活动,并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对象性的辩证把握,实现了哲学的根本变革。关键词:理论;实践;对象性一、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统一费尔巴哈哲学的缺陷是“没有把人的活动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而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的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人的活动”包括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两个方面,而费尔巴哈仅仅把人的活动理解为一种理论活动,而不了解“实践活动”及其意义。既然人的活动是一种对象性活动,那么,毫无疑问,不仅人的实践活动

    求知导刊 2016年22期2016-10-08

  • 论“对象化”与人的本质的实现
    识和能动作用的对象性存在,其基本特征是“自由的有意识”的“类特性”或“类意识”。在这种“类特性”和“类意识”的基础上,人的对象性的生命活动才显示出全面性、超越性、创造性、自由性和多维性的本质特点。对象化和非对象化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非对象化就是与对象反向而行的一种异己化、异在化。非对象化是存在于对象化中的,离开对象化就无所谓非对象化。人的本质与对象性活动是统一的,这在逻辑上呈现为一个典型的三段论:人的本质是逻辑的起点,对象性的活动及其产物是中介,最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9-08

  • 对象性传播联盟的“竞合效应”
    ”和“共赢”。对象性传播联盟是基于共同需求而建立的合作性组织机构,通过互惠合作与良性竞争,形成多赢局面。【关键词】对象性 传播 联盟 竞合【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随着传媒市场发展和传播技术的进步,当前新闻媒体的生存传媒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媒体传播渠道呈现爆炸式增长、传播内容海量且形式多样、竞争态势日渐白热化。然而,面对受众大量、连续、多元的信息需求,媒体在竞争和发展中却仍会感到势单力薄、资源短缺。显然,媒体依靠自身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其

    中国广播 2016年3期2016-05-30

  • 充分了解受众特点全面贴近受众需求——主持人应如何从受众特点出发做好儿童广播节目
    儿童广播节目;对象性;窄众节目本文所论述的“儿童广播节目”的对象主要指“学龄前”阶段即3—6岁年龄段的儿童。由于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尚不完善、认知能力较差、知识储备很少,所以他们接受外来信息的方式和数量都与成年人有着非常大的差距。目前广播节目普遍采取“采编播”一体化的运作方式,主持人往往负责整个节目从选题策划到编辑主持制作的全部环节,这就要求主持人全面把握节目的各个流程。主持人要想制作出学龄前儿童都“听得懂、喜欢听”的节目,就必须充分了解儿童,并且在节目的方

    视听 2016年3期2016-04-11

  • 在唯物史观理论视野中谋大数据下的善治
    读和反思:感性对象性活动:大数据的生成根据;实践的继承性:大数据的治理依据;以历史条件为转移:大数据的存储原则;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大数据的价值取向;理论掌握群众:大数据的现实化路径。唯物史观;大数据;善治;感性对象性活动;理论掌握群众借助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和云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人类迅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我们生活足迹的方方面面皆被记录下来,由此产生规模巨大、类型多样、实时响应、富含价值的信息量。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实践唯物主义。对于大数据我们不能仅从直观的

    巢湖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3-28

  • 马克思“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将是一门科学”思想新解
    ”;感性实践;对象性;一门科学过去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研究,基本上是在哲学的层面展开,即使是研究其中的“人的科学”,也即所谓的“人学”,或是经济学等,也没有摆脱哲学的路径。研究者没有意识到,这时的马克思更多地并且有意识地在不同于传统哲学与科学的角度和层面上研究问题。按马克思自己的说法,他要做的研究是直接的、非哲学的科学(相对于黑格尔)和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的科学(相对于费尔巴哈)研究。事实上,在《手稿》中,马克思已经开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17

  • 对象性存在”的三重规定性及其意义*
    0004)“对象性存在”的三重规定性及其意义*元晋秋(广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新唯物主义中存在物的“对象性存在”意味着(1)存在物的对象性关系:存在物与其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2)存在物的对象性活动:存在物与其对象之间的内在相互作用;(3)存在物的对象性活动过程:存在物与其对象之间的内在相互作用过程。由此,新唯物主义向人们揭示出了一种存在物在与其对象的内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生成着的世界图景。而人类历史就是“对象性存在”的人的对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14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探析
    自我意识。因而对象性本身就是“人的异化了的、同人的本质即自我意识不相适应的关系”。自我意识的异化根本上是自我意识的对象化。在黑格尔这里,异化和对象化被等同起来,所以要扬弃异化就需要一并扬弃对象化,从而把人看作“非对象性的、唯灵论的存在物”。而作为自我意识的人的对象化产物只是物性,而不是现实的物本身。自我意识是抽象的,自我意识设定的物性也是抽象的,因而设定的对象“并不证实自己,而只是证实设定这一行动”,就连这个行动也是抽象的,只是“一瞬间”。马克思之所以能证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6年2期2016-03-14

  • 浅谈广播节目中儿童故事演播的创作技巧
    化;演播技巧;对象性在广播儿童节目中,儿童故事是经常出现也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此类作品的目标受众是儿童,他们在收听习惯方面与成年受众有着明显的差别。另外,由于广播节目主要依赖声音元素进行线性传播,因而在此类作品的演播中也必须遵循广播节目的传播规律。要想在广播节目中生动而准确地进行儿童故事演播创作,就需有针对性地运用一些创作技巧。一、创作前期的备稿阶段任何一种作品的成功演绎都离不开精心的准备,儿童故事演播的备稿工作也必须在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科学地进行。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期2016-02-28

  • 论恩格斯环境观的对象性活动总原则
    一的关系,而它对象性活动总原则:“为”与“不为”,即改造自然和顺从自然,这对正确处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环境以及解决当代环境问题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关键词:对象性;有所作为;有所不为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8-0044-03人是对象性的人,自然是对象性的自然,对象性活动是沟通人与自然的中介,那么作为中介的对象性活动应该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呢?恩格斯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是人对自然“有所作为”和“有所不为”的

    世纪桥 2015年8期2015-09-08

  • 提高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职学生 客体 对象性 现实生活一、德育的客体对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启示1.客体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客体是人类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客体即实践活动的对象,具有物质性、对象性、矛盾性。从物质性来看,客体是除人(自然人、组织)之外的具体的实物或者抽象的客观存在物;从对象性来看,客体是实践活动指向的对象;从矛盾性来看,客体是在认识过程中的矛盾或问题。2.德育的客体德育是提高人的思想认识水平的实践活动,德育的客体是指主体的思想认识水平,它符合客体的物质

    职业·中旬 2015年8期2015-05-30

  • 生态文明的哲学本质
    人、人与社会的对象性存在;文明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表征一定社会的进步状态。因此,生态文明的哲学本质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对象性存在的良序状态,人与自然之间并不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一种对象性关系。为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脱离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的价值立场,整体把握生态间的相互关系,限制资本逻辑,系统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关键词]生态文明;对象性;感性活动;哲学本质[中图分类号]B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北方论丛 2015年5期2015-05-30

  • 实践存在论美学中“实践”的存在论意义
    个词的本意是“对象性的”。对于马克思来说,实践指的是感性的人的活动,对象性的活动。如何理解“对象性的活动”、“感性的活动”自此成为准确把握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关键,同时也是实践美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础。感性、对象性的原则对于马克思来说本质地来源于费尔巴哈的思想成就。费尔巴哈哲学最重要的特征是他对宗教神学所进行的批判,他力图在黑格尔哲学范围之外对宗教神学的批判选择立足点,从而建立他的对宗教神学的人本学的批判。这一立足点即相对于黑格尔“抽象的人”的“现实的人”,而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2-21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哲学批判与人学思想
    识之外没有任何对象性的某种东西同自己对立起来……它知道它本身只表现为对象,就是说,对它来说表现为对象的那个东西仅仅是它本身。”[1]327和意识对立的那个东西不是一个和它异质的东西,一个具有绝对外在实在性的东西,因而意识只是和自己对立着。同时,在外化结构中包含一种对立。“异化——它从而构成这种外化的以及这种外化之扬弃的真正意义——是自在和自为之间、意识和自我意识之间、客体和主体之间的对立,就是说,是抽象的思维同感性的现实或现实的感性在思想本身范围内的对立。

    唐山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8-15

  • 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哲学转向
    感性”,从单向对象性到双向对象性,马克思由思辨唯心主义转向感性唯物主义;从自我确证到感性确证,从精神批判到实践批判,马克思由唯心辩证法转向唯物辩证法;从抽象人到现实人,从自然界到人类世界,马克思开始由人本学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迈进。马克思此后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形成的理论成果而不是与之对立起来。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哲学转向;唯物史观起点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

    中州学刊 2014年3期2014-05-20

  • 从对象关系到对象性关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再解读
    )从对象关系到对象性关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再解读周露平,刘彩生(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江苏张家港 212000)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原则的影响一直有争论。马克思认为对象关系是“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的异化关系,对三种“对象关系”进行了详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象性关系,即对象的本质占有与对象之间的相互确定,由此脱离了哲学形而上学与旧唯物史观的视域,形成了新的实践唯物主义。对象关系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4-14

  • 探析餐饮业服务人员素质框架的构建
    成,即规范性、对象性和技巧性。本文重点论述三个要素的意义、关系以及整个框架对于提高餐饮机构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关键词】素质框架;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核心竞争力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097-01民以食为天,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餐饮业也随之日益蓬勃起来,并且呈现出全新的格局和新颖的模式。饭店餐饮与社会餐饮并存的格局下,各种经营模式的创新层出不穷。饭店餐饮下有高星级饭店与低星级饭店并存;主体餐饮、休闲餐饮与中西快餐是社会餐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9期2013-11-22

  • 论马克思的对象化思想及其生态意蕴*
    即实践中结成的对象性关系的具体阐述,对于当今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极富启发性。一、马克思对象化思想的渊源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主要是围绕着思维的能动性展开的。在黑格尔看来,人的本质不过是自我意识的等同体,而自我意识则是其所标榜的绝对理念。他认为,外部世界、现实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过是自我意识通过抽象的精神活动把自身的本质力量外化、异化的结果。“意识的对象无非是自我意识,或者说,意识的对象不过是对象化的自我意识,是作为对象的自我意识。”[1]102而现实的世界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4-07

  • 马克思“对象性活动”概念及其存在论境域
    意义的概念即“对象性活动”概念,并通过考察“对象性”原则的历史演变,解析马克思如何超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③立足于苏联教科书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的成果的积极部分按比例配置,而组合为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倾向,也存在着将以往的哲学的积极成果按优化组合原则简单叠加而组成马克思哲学的倾向。因而,对马克思哲学性质的探讨必须从思想的发生过程出发,做正本清源的思想清理。,又如何展开新的哲学征程。对象性活动原则是马克思在《184

    治理研究 2013年4期2013-01-30

  •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批判 ——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学异化、人的对象性存在方式、人与自然相统一,还是人的感性存在方面都贯穿着费尔巴哈的影响。但这部著作以批判性的视角克服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缺陷,奠定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进行全面系统批判的基石。人本主义;异化;对象性存在;人与自然;感性存在费尔巴哈对马克思哲学产生的真实意义不是因为他抽象的唯物主义的立场,也不是因为他高谈自然界或物质世界在存在上的优先性,而主要是他的人本主义思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全面运用并发挥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这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8-15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道主义过程思想
    思想。一、人的对象性存在表明人道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结果《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秘密和诞生地,其显著的标志就是马克思在《手稿》中形成了他的新的哲学观——实践的人道主义的的哲学观,为此,他把西方哲学发展到了最高峰。马克思的新的哲学观主要是在对黑格尔的否定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直观抽象的人本主义哲学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在《手稿》中,马克思首先对黑格尔的哲学给予了高度的赞扬,马克思指出:“黑格尔《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的辩证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2期2011-04-13

  • 对象性关系中把握人的需要 ——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王一帆在对象性关系中把握人的需要 ——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王一帆人的需要问题本质上是人同其对象的关系问题。根据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对象性关系”的论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需要”的内涵。认为马克思的“人的需要”概念大致可以规定为: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生成。人的需要;对象性关系;人的本质力量;异己关于人的需要的问题,是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少学者认为,人的需要问题属于生物学或心理学,若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15期2010-08-15

  • 探析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逻辑生成
    想;逻辑生成;对象性;物质变换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是丰富的,他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与探讨是贯穿于其哲学始终的。具体来说,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可以分为萌芽与产生、形成、成熟三个阶段。一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萌芽与产生马克思生态思想的萌芽与产生主要体现在1841年的《博士论文》以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认为,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具有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传统,他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积极的能动性和自由意志,这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发展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1期201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