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2017-07-10 11:17刘正波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21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初中物理培养策略

刘正波

摘 要:物理这门学科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对物理进行学习,就要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本文通过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探讨如何培养初中生物理解题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解题能力;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能力

大多数的物理题的题干都很长,这就要求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并理解题目的含义,明确题目的问题,针对已知求结果。例如下面的一道物理题:“寒冬时节的早晨,汽车司机上车后常发现在车窗上出现白色“哈气”,于是他打开暖风,很快就能除掉“哈气”;夏天,在下大雨后,车窗上也出现“哈气”,影响安全驾驶,于是司机打开空调制冷,很快“哈气”也被除掉。为什么同样的现象,司机采取不同的方法却收到了相同的效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在这道物理题中,题目针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提问,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的物理内容,对题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这样一来,阅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所以要想提高学生针对这一类型的物理题的解题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题目的阅读能力十分重要。

二、培养学生对物理情景的了解

对于一些物理题来说,它们的情景是很难理解。例如下面这个题:“五一期间,马明同学在家长陪同下到鲤鱼湖划船游玩,下列有关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以岸上树木为参照物,马明同学是运动的;以船为参照物,马明同学是静止的——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B.马明同学用桨向后划水,木船就前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马明同学看见岸边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光的折射现象

D.手能握住桨——手和桨间有摩擦力”

这道物理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运动和力”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它假设了一个情景,需要学生对这个情景中的不同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相应的物理知识。这对一些学生来讲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生活经验还很欠缺,所以情景想象力较差。针对这一问题,要想初中的学生学好设置情景的物理题,就需要提高学生的情景想象能力。所以在进行讲解这些情景物理题的过程当中,老师可以结合教学用具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提升对物理题的情景模拟能力,从而提高对物理情景题的解题能力。

三、找出已知及所求,同时寻找其中的联系

对于物理的练习题来说,找出已知和所求是做练习的第一步。例如下面这一道题:“某同学们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的记录:当物体距u1=30厘米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厘米,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u3=10厘米,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由此可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是( )

A.大于20厘米

B.大于15厘米小于20厘米

C.小于10厘米

D.大于10厘米,小于15厘米”

针对这道物理练习题,我们根据题干可以知道u1>2f,也就是说,30厘米>2f。根据已知,我们可以对选项逐个分析,结合相应的物理知识,找出它们的联系,再对每个选项进行排除。大多数的学生认为题干给的已知是类似于上述例题的“u1=30厘米”,但是,题干给的已知不单单是指这些写在题干中的,很多的是让我们找出题干与所求的联系,即隐藏已知。所以,要想提高初中生物理解题的能力,就要教会学生怎样找出提干中的已知与所求的联系。

四、选取最简单的解题方法进行解题

在对于物理题来说,很多都不是只有一种解法,例如下面这一道题:“一玻璃杯底面的横截面积为100平方厘米,杯中盛有780g水,水面上漂浮有木块A,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为30立方厘米,水面到杯底的距离为8厘米。现将一木块B放在A上,结果A恰好浸没水中,B在水面上。若玻璃杯的厚度不计,求木块B放在A上后木块静止时水对杯底的压力。”对于这一道题来说,它有两种解题思路与方法,第一种:水的体积=质量/密度=780平方厘米,又水面到杯底的距离为8厘米,所以总体积800平方厘米,可得木块在水面下的体积20立方厘米,所以木块体积为50立方厘米,B放入后总体积830立方厘米,所以水对杯底的压力为等效水的重力8.3牛。第二种:水的体积=质量/密度=780平方厘米,水面到杯底的距離为8厘米,所以总体积800平方厘米,可得木块在水面下的体积20立方厘米,根据F=ρgV可知A木块受浮力0.2牛。同理B木块受浮力0.3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可知,水对杯底的压力=A木块受浮力+B木块受浮力+水的重力=8.3牛。这两种解题方法都可以得出正确的结果,所以,学生选择那种解题方法都可以,只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来选取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初中生的物理解题能力,就要根据不同的题型,进行不同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熊钢,李文昊,范士喜,易伟松,陈志远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系.物理解题中的一种特殊方法——虚设法[J].咸宁师专学报,2001(06).

2.张晶.物理解题训练中和谐性的追求[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3.李黄川,郑修林.物理解题的元认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24).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城市郑集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初中物理培养策略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