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变

  • 敦煌壁画音乐的价值研究
    其中最为常见的有经变说法、百戏图、佛经故事画像乐舞图等。这些音乐画面中多以表现欢快、热闹的民间音乐为主,而经变说法图乐舞则是乐像图用于体现佛陀说法。虽说这些都属于民间音乐,但是与佛教有一定关联性。“礼教”在我国音乐发展中占据较高的比重。礼与乐充分体现了伦理道德。在我国古代,礼乐可规范、教育老百姓。古代国力强盛国家就通过礼与乐的方式引导人们学习伦理道德。我国引入佛学后就充分吸收礼乐制度,佛学世界中充分融入其中的优点。音乐值得所有人肃然起敬,其可以调节人性,是

    中关村 2023年8期2023-10-27

  • 敦煌石窟唐代界画图像研究
    现,也占据了大型经变画大部分画面。“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以建筑为主体的中国古代界画,其实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一个分支。”[6]从敦煌石窟早期的绘画来看,建筑图像并非是单独出现的,而是结合山水作为背景出现;显然,敦煌壁画也不例外。敦煌石窟的图像绘制虽以佛像为主体,但也绘制了不少山水图像,其中大量图像应用界画技法绘制了建筑图像。一、界画图像分布唐代,经变画的流行,大量的巨幅建筑图像出现,在壁画中界画技法的应用也随之成熟,下面据可收集的资料将其列举:初唐:观无量寿经

    国画家 2023年4期2023-09-01

  • 赵声良著《敦煌山水画史》出版
    长卷式画面,隋代经变画中也出现了大量树木,注重人物与树木的比例关系。北朝至隋代是山水画探索发展的萌芽期,并且吸收中原画法,山水画技法不断进步。唐代前期的敦煌石窟山水画处于发展兴盛时期,山水画分量大大增加,对山、石、树木细部刻画深入,包括近景、岩石肌理、树木的枝干叶等;叙事性经变、净土式经变等表现了宏大构图的重大成就,表现了佛国世界和人间世界的完美融合;以净水为中心的表现,以山峦为背景的表现,已经具备了“三远”的绘法。唐代后期的山水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表现得

    敦煌研究 2023年1期2023-05-30

  • 仪式与背景:基于莫高窟第148窟药师经变的视角观察
    、第148窟药师经变的图像层次莫高窟第148 窟的药师经变构图宏大,具有承前启后的“原创性”特征。对于第148窟药师经变的研究,前贤有系统的整理也有细部的描绘。其中日本学者松本荣一对药师经变进行了系统整理[1]39-57。王惠民先生对敦煌隋至唐前期药师图像进行了总结,认为第148 窟药师经变图可将敦煌药师经变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48 窟药师经变图像上的创新,满足了信徒的需要[2]293-323。罗华庆认为第148 窟药师经变完整地表达了“致富消灾”的主题思

    西夏研究 2023年1期2023-03-13

  • 文殊山石窟壁画中建筑图像解析
    佛洞东壁弥勒上生经变画中,运用了建筑界画的绘画形式。界画作为一种绘画形式早期就被列为绘画十三科中的一科,起源于晋代,发展于宋元,之后因文人画的兴起而逐渐衰落。这幅宗教题材的弥勒上生经变画以建筑为题材,沿袭了唐宋的界画形式。而界画可看成是描绘建筑体量、造型样式、形制布局的真实性体现。界画具有写实的特点,能客观地描绘建筑物,而且严格控制比例和尺寸,像建筑工程图稿。这幅占据前山万佛洞东壁大面积的弥勒上生经变画,笔法工整、结构严谨,其将建筑群以主殿、大殿、城门为中

    天工 2022年29期2022-12-14

  • 莫高窟第332窟涅槃经变壁画特点及影响探析
    壁绘制有一铺涅槃经变壁画,它被誉为“敦煌壁画中的白眉之作”,“《涅槃经变》发展的高峰”,[3]“有划时代的意义”[4]。第332窟的涅槃经变是开创之作,也是集大成之作,并且对后世影响深远,甚至直至明清时期的涅槃图像仍呈现出诸多与其一致的特征,凸显了其“原创性”的特质。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与相关图像的对读,尤其是关注了以往讨论较少的宋明时期图像,以期更好地揭示332窟在涅槃图像发展史上的特点与价值,丰富对古代涅槃图像源流脉络的认识。莫高窟第332窟为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12-10

  • 规则与隐喻:高平开化寺报恩经变图像叙事新考
    、北、东三面满绘经变画。壁画开始制作于北宋哲宗元祐七年(公元1092),历数年完工。其中,西壁(包括北壁次间)和东壁皆为长卷式壁画,主题分别是“报恩经变”与“华严经变”,北壁东侧则绘有“弥勒上生经变”(图1)。图1 开化寺大雄宝殿壁画空间分布示意图⑤空间示意图为笔者制作。盖因专业所限,壁画上方的建筑彩画纹样取自李路珂. 山西高平开化寺大殿宋式彩画初探[J]. 古建园林技术,2008(3):37,插图2。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有研究者对高平开化寺壁画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2年5期2022-10-20

  • 《唐代莫高窟壁画音乐图像研究》评介
    括音乐图像概述、经变画中的音乐图像、敦煌画稿中的音乐图像和敦煌文献对音乐的展现。第一章音乐图像概述从音乐图像在洞窟中的位置,音乐图像的界定和分类以及乐器图像分类三个方面展开,这一部分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敦煌乐舞基本问题的进一步梳理与考证,其中结合文献与图像对“乐伎”与“伎乐”的区别,不鼓自鸣乐器和飞天乐伎、化生乐伎、迦陵频伽乐伎等音乐形象的考证都有新的结论产生,值得关注,如飞天伎乐记载最早出现在南梁佛教类书《经律异相》中,(1)之前学界认为“飞天伎乐

    敦煌学辑刊 2022年2期2022-10-08

  • 莫高窟220窟药师经变乐舞图的内涵
    舞表演图基本上为经变图的一个内容,经变图是用画像来描写与解释佛经思想内容的美术作品,其中的乐舞是表现佛经中所描述的佛国音乐。莫高窟的乐舞图中内含了很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其中包括了乐器的历史、古代的乐队编制、音乐形态、舞台音响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以敦煌莫高窟220窟北壁的药师经变中的乐舞图为例,分析乐舞图所表现的内容,以及内涵。一、药师经的描述与220窟的壁画敦煌莫高窟220窟是一个初唐时期的洞窟(约贞观年间),其正面是一个佛龛,南壁是阿弥陀佛经变,北壁是药师

    黄河之声 2022年11期2022-09-27

  • 历史的本来样貌与真实重构 ——榆林窟第25窟乐舞图像研究
    壁所绘《观无量寿经变》,包括不鼓自鸣乐器组成的天乐、迦陵频伽乐伎和乐舞组合。《观无量寿经变》画面主体为阿弥陀佛说法场景,团花纹样分隔出左、右两侧条屏,条屏左侧绘“未生怨”,右侧绘“十六观”。说法场景上端为净土天际部分,分别绘化佛与不鼓自鸣乐器。天际部分以下的整体建筑为前后纵置的双院式布局,正殿为上阁下殿的形制,以仰视角度绘制,产生一种高耸的视觉感。正殿两侧前后纵置两进廊庑,右后侧廊庑上有一八角攒尖式钟楼,内悬一钟。与之相对的左侧壁面仅存地仗层,情况不明。两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7-26

  • 榆林第32窟四隅图像研究
    (西壁)绘梵网经变、北壁绘维摩诘经变、南壁绘劳度叉斗圣经变、东壁门南北两侧上部分别绘文殊、普贤变,下部为供养人图像,门上为一佛二菩萨说法图。窟顶井心已毁,四披绘千佛,各披中央绘释迦、多宝二佛并坐。该窟当凿于曹延禄掌管归义军政权时期 (976-1002)②荣新江《归义军史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24页。。图1 榆林第32窟位置示意图 (作者拍摄)对于该窟主室窟顶四隅扇形弧面内图像的考察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所绘内容最初的辨识出现了四如来

    敦煌学辑刊 2022年1期2022-07-18

  • 从“说法图”到“经变画” —— 敦煌早期壁画中一个关于图式转变的案例①
    210046)“经变画”是敦煌壁画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以绘画形式来“图述”佛经内容。敦煌壁画的绘制形式是以“说法图”“故事画”到“经变画”由简到繁交叉发展。厘清其发展的阶段性过渡表现,是我们了解敦煌画工、供养人在石窟营建及隋唐之后大型经变图式流行的重要环节。针对性对敦煌经变画风格定名等相关问题进行集中论述的当属施萍婷先生,先生将敦煌经变画通过与佛经及文献对照梳理,以代表经变为例作出辨识其特征的各相关依据。经变画在隋代被认为存在有四类大的转折,其中第四类“说法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2年2期2022-06-24

  • 首都博物馆氟观音经变图像赏析与图像学研究
    一套九幅的《观音经变》图混在其他水陆画中。水陆画所绘图像基本遵循水陆仪轨的内容绘制,但查找水陆仪轨后均未见提及“观音救难”的内容,所以笔者认为这套图虽然装裱和其他纸板牌装水陆画一致,但其作用或许并非是在水陆法会上使用,而是另有他途。一、关于《观音经变》图像定名首都博物馆藏此套九幅图像分别定名为《观音》(观音主尊图像)及《观音救难》(八个观音救难故事图像),此套作品为纸本,画幅不大,画芯为61厘米×34厘米,纸板牌式装裱,背面用纸糊托裱,四边用蓝布封边,两面

    收藏家 2022年4期2022-06-18

  • 大英博物馆藏吐峪沟出土《弥勒净土》绢画研究
    的一生事迹。弥勒经变依据经典绘制,主要画面大致可以分为二组。第一组,表现弥勒下生前,阎浮提世界的种种景观。以敦煌弥勒经变画为例,有各种画面来体现人间净土翅头末城的美好,如一种七收、树上生衣、出嫁迎娶、老人入墓、路不拾遗和国有七宝等场景。第二组,表现弥勒下生在翅头末城的大臣善净、净妙夫人家,长大后目睹宝幢被毁而出家修行,成佛后继承释迦牟尼的袈裟继续行道教化。主要入画的场景有弥勒诞生、拆幢、降魔、剃度、三会说法、见迦叶继承衣钵等。剃度场景一般分为男度、女度二组

    河北画报 2022年10期2022-05-07

  • 丝路传法旅行图 ——莫高窟第217、103 窟尊胜经变序文画面解读
    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后文简称“尊胜经变”)(图1)①见[日]下野玲子:《敦煌莫高窟第二一七窟南壁经变の新解释》,《美术史》第157 册,2004 年10 月,第96—115 页,丁淑君中译本见敦煌研究院信息资料中心编《信息与参考》总第6 期(2005 年),第74—86 页;牛源中译本见《敦煌研究》2011 年第2 期,第21—32 页。 另见下野玲子:《唐代仏頂尊勝陀羅尼經変における図像の異同と展開》,《朝日敦煌研究院派遣制度紀念誌》,朝日新闻社,20

    敦煌研究 2022年5期2022-02-23

  • 唐代敦煌壁画山水色彩初探
    描金等。三、作为经变背景的山水壁画中国的山水画在东晋时期开始兴起,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到了唐代山水画的线条勾勒、设色技法和画面构图都已经变得较为完善。早期山水画中“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等问题已经不存在了。唐代的山水画大部分绘制于寺院壁画之中,涌现出诸多山水名家,如吴道子、王维、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张藻等。沿着丝绸之路,大唐王朝同西域各国往来交流日益频繁,中原内陆辉煌的艺术成就可以很迅速地传播到位于丝路要冲的敦煌,进一步促使其成为当时的佛教文化中心。所以唐代

    流行色 2021年11期2022-01-21

  • 魏晋至隋唐时期莫高窟经变画的世俗化
    曹 暇经变画,是由佛经演变出来的图画。从广义上说,“把佛经内容、故事、哲理画成画或雕刻成图像”(1)施萍婷:《敦煌经变画》,《敦煌研究》2011年第5期。,即为经变画。而狭义的经变画,特指依据一部佛经主要内容绘制而成的图画,那些只截取佛经一部分情节绘制成的图画则不属于经变画。(2)参见王惠民:《敦煌经变画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敦煌学辑刊》2004年第2期。该文指出:“经变画是指依据一部佛经来绘制的绘画作品,主题鲜明,内容具体,有别于没有情节的单尊像和说

    民俗研究 2021年4期2021-11-25

  • 西夏观无量寿经变中的音乐史观察
    部西夏绘观无量寿经变一铺,该经变画构图不同于以往敦煌石窟所绘观无量寿经变,由于其打破了固有的净土三尊为核心,种种庄严相向心围绕的模式,而且对 “十六观”“未生怨”的安排以及建筑风格、菩萨形象和乐舞场景都异于前代,因此被施萍婷先生称为敦煌石窟观无量寿经变的新面目和新风貌。②参见施萍婷《敦煌石窟全集·阿弥陀经画卷》,敦煌研究院编《敦煌石窟全集》,香港: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239-240页。经变画整体为纵向构图,画面主体为通常的净土世界佛说法场景,最下部裸

    敦煌学辑刊 2021年2期2021-11-11

  • S.0259V《弥勒下生经变画稿》研究——兼论敦煌石窟弥勒经变图像的制作
    59V《弥勒下生经变画稿》,现藏于大英图书馆。此画稿绘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背,[1]8,[2]52-60,[3]249-252,[4]647同卷背面还有蒋孝琬所写的“破经”“并菩萨”字样以及其他数字。经卷上下高为24.7厘米,长240.5厘米,材质为黄麻纸。目前学界对它的研究颇丰,日本学者秋山光和将其名称定为“弥勒下生经变白描粉本”,并对画面内容作了详细分析,结合敦煌石窟中留存下来的弥勒经变图像,进行了相关的比较研究。[4]648沙武田在秋山光和研究的

    艺术探索 2021年2期2021-08-15

  • 唐宋时期敦煌石窟弥勒经变的演变*
    30000)弥勒经变作为敦煌石窟佛教美术的一部分,它的渊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受到自两汉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中原艺术不同风格流派的影响;其二是受到来自古印度、中亚、西域等地的艺术影响,并在中西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域外的艺术样式,向人们展示了敦煌石窟艺术不断本土化和世俗化的历程。本文以敦煌石窟弥勒经变为研究对象,分析隋代讫宋,弥勒经变图像发展演变的历程,对弥勒经变的表现形式和弥勒经变的世俗化展开分析。一、弥勒经变的表现形式隋代讫宋,敦煌石窟中弥勒经变的表现

    大众文艺 2021年11期2021-06-25

  • 新萃展示
    心生敬畏。维摩诘经变(莫高窟103窟)邓敏90×180cm泥板壁画这幅临摹的是敦煌莫高窟103窟《维摩诘经变》的壁画部分。这张临摹基本上以线描为主,局部赋色,线条粗犷有力,形象奔放有神。画面描绘了维摩诘围绕“问疾”与文殊展开辩论的画面以及诸菩萨弟子、帝释、天王及国王大臣等都前来观看这样的场景。画面人物众多、情节丰富,构图饱满。我作为一个壁画初学者,初次临摹的就是这幅如此著名的壁画,所能学习到的技法是非常多的,体会也是非常的新奇。使用了与惯用的传统画材不同的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5-28

  • 敦煌唐代维摩诘经变中的珥貂大臣
    、敦煌唐代维摩诘经变中的珥貂大臣敦煌莫高窟现存唐代“维摩诘经变”共计33铺,除漫漶不清的四铺和唐初的七铺相对简单的旧式维摩诘经变之外,其余22铺均以新样维摩诘经变的形式呈现①。此种与南北朝图像有着比较紧密关系的维摩诘经变,②又被称为“长安新样”或“贞观新样”维摩诘经变(后文简称“新样维摩变”)③,最早出现在开凿于唐贞观十六年(642)的莫高窟第220窟中。此外,初唐时期绘制有新样维摩变的还有第332、335窟,共计三铺。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三窟新样维摩变文殊

    艺术设计研究 2021年1期2021-03-13

  • 敦煌石窟密教经变功德天与辩才天图像初步研究①
    石窟唐、五代密教经变可以作为相关研究的切入点。自盛唐以后,敦煌石窟的密教经变持续发展,其主要载体是石窟壁画及藏经洞所出画卷。其中,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千手千钵文殊经变、不空羂索观音经变、如意轮观音经变等密教经变中多绘有功德天或辩才天形象,这些形象与二者在印度本土的形象相去较远,却又存在内在关联,显示出独特的图像特征。诸图像中,以冠覆披巾式功德天与冠附曲饰式辩才天最具有代表性。一、功德天的印度原型——拉克希米早在十六国时期的汉译佛经中已可见关于功德天的记载。自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0年5期2020-12-24

  • 破地狱与生净土:唐宋时期尊胜信仰与观音信仰结合流行现象探析
    并进一步总结“二经变都注重对人间现实苦难或死后世界的救度拔苦”[4]228。张亮《四川大邑药师岩新发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及相关问题讨论》一文对四川大邑药师岩的尊胜经变的画面进行考释,并指出药师岩K7-2 这种千手观音、尊胜经变、尊胜大悲幢的组合,构成一个考虑到“现世免恶死— 死后不堕地狱— 来生得福报”的整体[5]71-81。黄璜《剑川石窟石钟寺第8窟释迦、观音和尊胜佛母组合造像刍议》以石钟寺第8 窟造像为重点讨论了观音和尊胜佛母为胁侍的造像组合,以及瓜州

    西夏研究 2020年4期2020-12-06

  • 俄藏TK58《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卷首版画弥勒经变研究
    1-48卷首弥勒经变为木刻版画,黄麻纸,经折装,上下双边,用墨均匀,此件为弥勒上生经变。共有八折面,画幅尺寸:长87.5 厘米,宽23.5 厘米。在陈育宁、汤晓芳著的《西夏艺术史》[2]152-157中,较为详细地解读了经变的内容。杨富学、樊丽沙的论文《西夏弥勒信仰及相关问题》[3]31-36,结合敦煌、宁夏等地西夏时期的弥勒经变和出土文物,阐述了西夏弥勒信仰的汉化元素和兴起原因,对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但学界对此幅版画弥勒经变的艺术特色,以及所反映

    西夏研究 2020年3期2020-09-04

  • 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幡的图像研究*
    的图像普遍描绘于经变画中。在整理敦煌壁画中幡的图像时,发现唐代幡的数量最多,品种和样式也最为丰富,在早期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幡,多用于礼敬佛塔而为功德,在南北朝时期所描绘的幡的图像大都在塔的两侧。到了唐代时期,悬幡的方式发生了一些改变,大都是悬挂在幡杆上。主要原因是唐代敦煌壁画中,经变画增加,之前在北魏、隋朝时期,敦煌壁画是以佛教故事画为主体,但到了唐代时期,出现了更多的经变画,壁画中的内容都是根据经文的内容或者是当时的一些社会生活的习俗,绘制出了幡的形象

    丝绸之路 2020年1期2020-08-04

  • 莫高窟唐代西方净土变中水面空间设计研究
    佛经内容,亦可称经变经变绘画可以表现在纸、娟或墙壁上。由此可见,净土变就是依据净土经典,绘制成的净土经变。西方净土变是根据西方净土信仰绘制的经变图,《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观无量寿经》三部经书都是信仰西方净土的经书,因此根据此三部经书绘制的经变图旧统称为西方净土变,分别为观无量寿经变、无量寿经变和阿弥陀经变。敦煌莫高窟172窟北壁壁画主体部分见图1,从图1可以看到画面中央有三个人物由于体量最大所以最为突出,其中中间人物的体积又略大于另两位。在画面的左

    四川建材 2020年6期2020-06-29

  • 南朝佛教石刻经变画与山水图像
    山水为主体的浮雕经变画,铭文显示发生时间在5世纪初至6世纪中期。[1]山水图像在南朝经变画中出现的现象,与现存最早的山水画著作宗炳的《山水画序》时间相当,这些图像应是考察隋以前山水画存在形态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一、南朝经变画的内容及图像成都万佛寺出土的几件南朝石刻造像碑上,不仅有浮雕经变画,而且还有佛传故事。刘宋元嘉二年(425)造像碑背面拓片(图1),应该是中国现存最早有明确纪年的经变画,其图像涵义,长广敏雄和吉村怜先后发表过不同观点。[3]另还有两件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0年6期2020-04-27

  • 敦煌壁画中的罽宾人形象考*
    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中。第217、103 窟为盛唐代表窟,主室南壁各画一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图一)[2],此两铺经变画最大的特点是出现记载经本传译之“序”文内容的画面,与敦煌石窟其他同一题材的经变画有区别。画面中出现记载经本传译相关故事序文内容的情况不见于历代大量的各类经变画[3]。图一 莫高窟第217 窟南壁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画据下野玲子考证,在这两铺大型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中,表现经典序文的画面是经变画右侧部分的大幅山水人物画(图二)。一直以来被艺术

    考古与文物 2020年6期2020-04-14

  • 试述甘肃地区迦陵频伽分布与演变
    要出现在东方药师经变画、观无量寿经变画和阿弥陀经变画(又称西方净土变)等壁画中。初唐时期迦陵频伽出现在莫高窟220窟、329窟和372窟的阿弥陀经变画以及217窟的观无量寿经变画。盛唐时期敦煌莫高窟中的迦陵频伽的数量明显增多,这时迦陵频伽集中出现在225窟和445窟的阿弥陀经变画,45窟、320窟、172窟和148窟的观无量寿经变画以及148窟中的东方药师经变画。中唐时期,迦陵频伽集中出现在7窟、112窟、126窟、159窟、199窟、201窟、258窟中

    社科纵横 2020年11期2020-02-21

  • 睨视古今立于永恒:唐代石窟艺术
    画、佛教故事画、经变画、供养人画像和装饰图案画等。由于经变画的盛行,一窟之内,往往经变画成为最吸引人的主题,相比之下,其他的题材似乎成了配角。但不论是什么题材的内容,画家都以极大的热情进行细致的描绘,并赋予丰富的创造力,使这一时期绘画绽放出绚丽的光彩。以说法图表现佛像,是北朝以来的传统。初唐第57窟、322窟等都在南北壁主要位置绘出说法图,如第57窟南壁的说法图,佛弟子和胁侍菩萨众多,人物性格表情刻画细腻。部分说法图还着意表现背景中水池、树木等,显然受到经

    世界博览 2019年20期2019-10-18

  • 关于敦煌的那些事
    暖烧掉。《维摩诘经变图》前的泪水伯希和在敦煌究竟待了多少时间,无法知晓。几个月吧。他取道兰州、西安、郑州,于1908年10月5日抵达北京,在此将敦煌遗书运往巴黎。然后南下上海、无锡,12月中旬,伯希和返回河内。在千佛洞,一位9世纪画匠画的用墨、金和彩色绘制成的壁画,内容是北印度传法僧来中国,引起了伯希和的注意。一名僧侣背着大背篓,里面放着经书。僧人弯腰,手握禅杖,奋力向前走着,眼光中闪烁着强烈的信念。千百年来,多少无名的僧人走在传道之路上,这是一种伟大的信

    环球飞行 2019年2期2019-09-10

  • 十一面观音经变的传入对观音经变的影响 ——以敦煌石窟为中心
    00)十一面观音经变是依据密教经典《十一面观音经》绘制的,该经现存的四种译本中均有关于其造像仪轨的详尽记载,是最早传入敦煌地区的密教观音图像。观音经变是依据《法华经变.普门品》绘制的,内容包括观音菩萨的得名因缘、称念菩萨名号的功德、观音菩萨救苦救难以及以三十三种应化身度化众生等方面。从所依据的经典来看,两种经变有显密之分。但是,从民众信仰角度来看,十一面观音经变与观音经变都是奉观音菩萨为主尊,且都突出观音菩萨的救护能力,可视为同一信仰体系。唐代初期,持明密

    大众文艺 2019年14期2019-08-08

  • 敦煌石窟里的刷牙图
    9窟南壁的《弥勒经变》中,这幅图位于经变下部方,表现的是儴佉王率王妃及王公大臣、宫娥彩女一同落发出家时,有人已经剃度完,先行清洁自身,其中就有刷牙的人。古代埃及人早在1700多年前就懂得刷牙,2003年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发现的一张古埃及莎草纸上,就记载了一种“用来亮白牙齿的完美粉末”,这些粉末经唾液稀释,就变成了“清洁牙齿的膏状物”。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代,雅典医生狄奥克莱斯(Diocles of Carystus)曾经说:“每天清晨,你应该

    华夏地理 2019年5期2019-08-03

  • 榆林窟中唐25窟南壁与莫高窟中唐112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中乐器出现内容的比较研究
    坛筑体较小。该窟经变壁画基本保存完整,分布于主室四壁,西壁门北侧绘文殊经变,西壁门南侧绘普贤经变,北壁绘弥勒经变,东壁绘密宗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变,南壁绘观无量寿经变。音乐内容主要表现在南壁《观无量寿经变》中。榆林窟第25窟约建于中唐末期文宗年间,为吐蕃占领瓜州时期。榆林25窟存有极为珍贵的唐时期原作壁画。窟内四壁均有壁画绘制,有幸的是保存较为完整。门北、门南绘文殊、普贤经变,在莫高窟中亦有多见,如盛唐39窟东壁门南、门北;盛唐164窟东壁门南、门北;晚唐12

    齐鲁艺苑 2019年2期2019-05-07

  • 莫高窟148号洞窟涅槃经变绘制金鸡图案探微
    丰富一改隋、初唐经变单一的形式,为“一窟之中,化尽十方。西墙面根据《大般涅槃经》所绘制大型的经变,这对研究此窟体现的主题有重要意义。李氏家族是唐代敦煌的大族,其社会地位不容小觑。在莫高窟开凿家族洞窟有331、332、148。而148窟为莫高窟盛唐晚期代表性洞窟。一、涅槃图像传入风格的演变中原最早的涅槃图像位于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中,就艺术风格来看犹如常人死亡,应是中原艺术家依据已传入我国的涅槃经,按照自己的理解所创作,与西域包括新疆克孜尔石窟当中右胁而卧的

    大众文艺 2019年13期2019-01-28

  • 狗年说狗
    高窟85窟《楞伽经变》,是为宣传佛教禁断食肉的思想而绘制。《楞伽經变》在古代印度、中亚以及我国新疆古龟兹地区石窟看不到,应是中原画师首创,其中绘制屠宰房,表现屠宰卖肉情景,目的是劝诫善男信女不要杀生食肉。虽然画面表现屠夫杀生卖肉的内容与佛教宣扬禁止杀生食肉大相径庭,却真实客观反映了晚唐敦煌肉市屠宰卖肉的景象,也能看到当时狗的形象。狗形象出现在艺术品上的历史非常久远,甘肃省永登榆树沟沙井文化墓地出土的34件卧犬纹铜牌,以透雕技法铸造而成,其中蜷曲动物的风格与

    华夏地理 2018年2期2018-08-06

  • 古代丝路之船
    大都出现在“观音经变”“报恩经变”“贤愚经变”“佛教感通画”及个别“金刚经变”“密严经变”“尊胜经变”中。大都是为表现佛教文本故事中提及的舟船,或为了表现宗教信仰对于海难的作用。1965年,苏联考古队在撒马尔罕阿夫拉西阿卜(Afrasiab)23号遗址房间内发掘出粟特国王拂呼缦(Vargoman)的大使厅壁画。学者研究,北墙壁画是唐高宗猎豹和武则天龙舟图,描绘的是唐王朝皇室生活场景。船作为贸易工具,是古代丝绸之路上重要物证,见证了多元文化交流和開放、共享的

    华夏地理 2018年1期2018-07-31

  • 敦煌莫高窟第138窟两铺报恩经变及其成因试析
    )在调查敦煌石窟经变画时,我们发现莫高窟第138窟绘出了两铺报恩经变,两铺都是依据《大方便佛报恩经》绘制。学界在研究报恩经变及相关问题时,均是围绕经变所选取的内容及构图方式等问题展开;在讨论第138窟时也只是注意到了洞窟中绘出了两铺报恩经变,没有深入探讨。第138窟位于莫高窟南区南段,两铺报恩经变一铺绘于东壁门北,另一铺绘于北壁西起第二铺,两铺报恩经变在中央说法图的表现上差别较大,且在其他各品内容的选择上也不尽相同。在同一洞窟中出现两铺同一题材的经变画,必

    敦煌学辑刊 2018年4期2018-05-23

  • “一带一路”视域下唐宋时期大足地区佛教民间信仰研究 ——以造像龛刻铭文为中心
    述了宝顶山《报恩经变》与敦煌的不同[10]。许孟青则通过大足石刻中的《古文孝经碑》及《父母恩重经变》等阐释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与儒家思想相互融合的过程[11]。胡良学以《牧牛图》为中心,论述了禅宗以牛喻心、以心喻佛、以牧牛喻调伏心意和禅观修习[12]。总之,国内对于大足石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概论研究、宗教学研究、石窟考古、造像艺术以及文物保护等方面,而对于造像龛刻铭文体现出的佛教世俗化变迁和民众的接受心理则缺乏相应的关注。二、造像龕刻铭文整理(一)刻经偈颂大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03-22

  • 敦煌莫高窟经变画中的舞蹈形象分析
    30)敦煌莫高窟经变画中的舞蹈形象分析李婷婷 张梦恬 (西北民族大学 730030)经变画是指画家把佛教中的思想理念通过中国本土的绘图方式展现出来,使信众对印度佛教思想可以更通俗易懂的理解接受的一种艺术方式。经变画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就一直存在,自唐朝到达兴盛,每一时期的经变画都能体现当时朝代人民的生活状态,而伎乐舞蹈是经变画中最常见也是最能体现社会文化缩影的部分。经变画是莫高窟壁画最具有代表特色的,在壁画中,以佛教特有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世界观下,信众对于佛教

    大众文艺 2017年13期2017-03-11

  • 敦煌莫高窟第321窟营建年代初探
    煌莫高窟的〈宝雨经变〉》一文,将该窟南壁经变画考定为宝雨经变,并确定其营建年代在武周证圣(695)到圣历(699)间。*史苇湘《敦煌莫高窟的〈宝雨经变〉》,敦煌文物研究所编《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石窟艺术编》(上),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61-83页。学界多有沿用。2004年,王惠民先生重新对该窟南壁经变画进行考释,确定为十轮经变,认为其与三阶教有关,并将该窟的营建年代推定在705-720年间。[注]王惠民《敦煌321窟、74窟十

    敦煌学辑刊 2016年4期2016-12-07

  • 图像角色的转换与形成 ——以敦煌石窟观音经变为中心
    —以敦煌石窟观音经变为中心张景峰(敦煌研究院,甘肃 敦煌 736200)观音菩萨,因《妙法莲华经》的流传而深入人心,北凉时《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从《法华经》中被抽出来别行,成为《观音经》。敦煌石窟保存了大量依据《普门品》或《观音经》绘制的壁画,《观音经》变相完全从《法华经》变相中分离出来,则是在初唐时期。莫高窟第217窟东壁的观音题材经变是目前最早的具有完整意义的观音经变,而之前出现的观音题材类经变画均没有脱离《法华经》变相的范围,只是法华经变的一部分,准确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11-21

  • 敦煌220窟《东方药师经变画》乐舞图像研究
    20窟《东方药师经变画》乐舞图像研究陈卉(西安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710061)敦煌220窟《东方药师经变画》是唐代乐舞场面最具代表性的壁画。壁画中呈现的乐队及乐器组合,反映的是在继承秦汉乐府音乐的基础上,经北朝以来吸收大量外来音乐而形成的燕乐。这种带有浓厚西域音乐文化色彩的乐队和乐器组合,可能常用于胡旋舞这种舞蹈形式中。胡乐、胡舞在唐代融入中国乐舞之中,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唐代音乐文化。敦煌220窟;《东方药师经变画》;乐舞图像敦煌莫高窟始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10-10

  • 经变”者,少“惊变”
    太多变化。所谓“经变”者,少“惊变”。“经验”能为迎接现实变化提供最好的心理准备。可是,生年有期,时间无涯,人在历史面前永远幼稚而年轻。如果个体的自然生命无法提供足够直接的阅历积累,那不妨从历史的间接经验、从人类以往的集体经验中延展生命的长度。现实或许仅仅只是表象,细碎化的表象。嵌置于历史坐标中“由远及近”的现实,才是接近本质的、完整的现实。所有的现实都是历史的累加,基于历史的连续的现实判断,更接近于客观的现实。因此,能够作出明智判断,往往受益于历史思维。

    人民教育 2016年23期2016-07-17

  • 敦煌莫高窟第98窟《报恩经变》研究
    窟第98窟《报恩经变》研究邵强军莫高窟第98窟是敦煌曹氏归义军时期首任节度使曹议金出资营建。文章主要以文献学和图像学的方法,对第98窟《报恩经变》中的《孝养品》和《论议品》图像进行了释读,经过与同类题材的对比分析,发现此两品中表现出一些新的图像特征:《孝养品》中对太子割肉、奉二亲肉、刮余肉等情节置于图像主体位置以重点强调;《论议品》中众太子不但绘成未出家的形象,且着重表现相师为众太子卜卦的内容。这些图像特征不见于莫高窟其它同类画面,它们集中表达了“忠君报国

    关东学刊 2016年10期2016-05-23

  • 敦煌壁画,处处都是“萌萌哒”
    壁画内容:《弥勒经变》中的净齿图《弥勒下生经》里说,生于婆罗门家庭的弥勒,拜释迦牟尼为师。释迦入涅槃时,为弥勒授记,预言弥勒之后,将上升兜率天宫,并于五十六亿年后,下生阎浮提世界为佛,度脱人天。后弥勒下生人间,在龙华树下得道成佛,国王、王妃、太子、大臣等随弥勒剃度出家。在敦煌石窟壁画《弥勒经变》中就出现了反映剃度出家的画面。这幅“净齿图”源自莫高窟第159窟南壁《弥勒经变》,画面中一个剃度后的僧人祼露上身,脖间围巾,右手执“嚼齿木”净齿,左手握盛水的净瓶,

    视野 2016年9期2016-05-14

  • 形迹的内化与精神的超越 —中国道释人物画的风格与旨趣
    流布而传播,以“经变”的形式呈现,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之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画家,形成丰富的技法体系与独特的审美旨趣,并留下许多杰出的道释人物画作品,成为中国画重要的一个绘画门类。本文围绕道释人物画的历史流变来阐释其发展过程之中信仰、心性、技艺与文化精神之间的互动与关联,试图突出其形式与内容在不断地融合过程中的形迹内化与作品精神旨归的超越。关键词:道释人物画;经变;白描;内化的形迹道释人物画主要是以道教、佛教相关内容为创作题材的人物画,广义的道释人物画大体包括早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4-07

  • 6世纪前期北方地区维摩诘经变的演变—兼论与南朝佛教图像的关联
    期北方地区维摩诘经变的演变—兼论与南朝佛教图像的关联于向东维摩诘经变是佛教美术本土化的变相,也是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佛教图像之一。相比5世纪图像,6世纪前期维摩诘经变样式发生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维摩诘形象的汉化、隐几、隐囊的出现以及画面情节的丰富等方面。本文根据图像细节分析及文献记载,推测6世纪前期维摩诘经变样式可能源自南朝佛教图像。南北朝;佛教图像;维摩诘经变;演变;影响维摩诘经变是依据《维摩诘经》创作的佛教变相图像之一,南北朝隋唐时期,广泛盛行于中国各地

    艺术设计研究 2016年4期2016-02-05

  • 童贞、童乐、童技 ——敦煌壁画中的童子伎研究
    二为百戏伎、三为经变伎。笔者认为,经变伎是敦煌壁画中最常见的内容,故在下文论述中,依次为经变中的童子伎、化生童子伎以及百戏中的童子伎。一、经变中的童子伎“经变”是指利用绘画、文学艺术形式表现佛教经典。经变画,也称变相,即将佛经之文字内容,转变成图画,有的画在纸帛之上,更多的是画在石窟壁上。在各种不同的经变画中都反映了不同形式的乐舞,如“胡腾舞”、“胡旋舞”、“反弹琵琶舞”等,其中也有儿童乐舞。敦蝗壁画的经变画中,绘有音乐内容的佛经有27部,其中最多的是“药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9期2015-12-21

  • 敦煌石窟华严经变作品的再思考
    舍那佛造像或华严经变属于华严经美术的范畴,同时也是中国佛教美术中重要且常见的题材之一。克孜尔石窟、敦煌石窟、安阳灵泉寺石窟等地区皆可见其相关作品。其中,延续时间最长、在原地保留作品数量多,可运用当地本身的文献资料解读当地华严经美术者,首推以敦煌石窟的作品为最。因此,本文拟就以敦煌石窟中的唐代华严经变为主要考察对象,配合敦煌遗书中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其表现形式的宗教意涵进行系统性的再思考。关键词:敦煌石窟;唐代华严经变中图分类号:K879.21;K879.41

    敦煌研究 2015年5期2015-05-30

  • 浅谈敦煌隋唐时期壁画
    事和佛传故事外,经变题材逐渐增多,新出现了如西方净土经变,东方药师经变,维摩诘经变等,画幅一般不大,内容上比较简单。隋代壁画中的人物造型上,趋向于写实。面相方正圆润,体态均匀,比列适度。菩萨女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在端庄亮丽中透出灵秀。铁线劲健畅扬,晕染细致自然。当时的画风从豪放日趋缜密工谨,直接催发和孕育了唐代富丽之画风的诞生,具有明显的过度期特征。(二)唐代敦煌壁画艺术特点分析入唐时,敦煌莫高窟已经是拥有一千多个石窟的佛教圣地了。自唐代以来,世风浩荡,国

    华人时刊·下旬刊 2014年5期201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