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传

  • 蒹葭苍苍
    们困惑的焦点。《毛传》此处原本解释得很明确:“逆流而上曰遡洄。逆礼则莫能以至也……顺流而涉曰遡游。顺礼求济,道来迎之。”就诗意的疏通而言,《毛传》的解释其实是最容易明白且没有内在矛盾的,它将“伊人”视为王道的象征,遡洄与遡游分别对应逆流和顺流,暗喻违背周礼还是遵循周礼,违背周礼则“道阻且长”,遵循周礼则“宛在水中央”,如此,这首诗的思路就很清晰,也就很容易被后世学人所认可。孔颖达《诗经正义》为之再进一步解说道:“作《蒹葭》诗者,刺襄公也。襄公新得周地,其民

    野草 2023年5期2023-09-13

  • 《诗经》中“病”义同义词研究
    ,爰其适归。”《毛传》:“瘼,病也。”以通行词“病”解释“瘼”。再比如:《诗经·大雅·瞻仰》:“邦靡有定,士民其瘵。”《尔雅·释诂》:“瘵,病也。”以通行词“病”解释“瘵”。所以,“瘼”和“瘵”是“病”义同义词。(二)对言训诂学上对言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如《诗经·周南·卷耳》:“我马瘏矣,我仆痡矣!”“瘏”和“痡”在句中相对成文,均表示“病”义。《诗经·小雅·巧言》:“既微且尰,尔勇伊何!”《尔雅·释训》:“骭疡为微,肿足为尰。”“微”和“尰”

    今古文创 2023年31期2023-08-24

  • 《毛诗故训传》的修辞观研究
    传》(以下简称《毛传》)训诂修辞研究不同于《诗经》的修辞研究。前者是对传注类训诂作品的注释中注明修辞的内容进行研究,属于修辞学研究;后者是对文学作品运用的修辞进行研究,属于修辞研究。前者的研究在于说明《毛传》如何指明《诗经》的修辞,以及研究《毛传》指出了《诗经》中的哪些修辞,即修辞观研究;后者的研究侧重《诗经》运用何种修辞以及如何运用这些修辞提高表达效果,即修辞手法和效果研究。我们谈的前者,也就是我们不侧重研究《诗经》具体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而侧重于探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9期2022-12-26

  • 汉魏《诗》学发展与《诗经》名物释义
    一方面详细笺释《毛传》所释名物,另一方面对《毛传》未释之名物加以补充、修正,如:《邶风·柏舟》:汎彼柏舟,亦汎其流。《毛传》:柏,木,所以宜为舟也。《郑笺》:舟,载渡物者,今不用,而与物汎汎然俱流水中。《桧风·隰有苌楚》:隰有苌楚,猗傩其枝。《毛传》:兴也。苌楚,銚弋也。猗傩,柔顺也。《郑笺》:銚弋之性,始生正直,及其长大,则其枝猗傩而柔顺,不妄寻蔓草木……《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毛传》:泮,坡也。《郑笺》:泮读为畔。畔,涯也。言淇与隰皆有厓岸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2-25

  • 《诗序》写作历程考论
    呢?这需要结合《毛传》的文本加以分析。以《蟋蟀》序为例,前两部序联合构成“刺晋僖公”“俭不中礼”的解释,而《毛传》在解释该诗具体语句时,并未遵循前两部序,最值得注意的是《毛传》对“无以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的解释:“已,甚;康,乐;职,主也。荒,大也。瞿瞿然顾礼义也。”这节注文侧重于揭示此诗的忧患意识和崇礼思想,与前两部序的主调截然相反,是毛公不盲从《诗序》的明证。现在再看三部序“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之文,反而能与《毛传》的解释形成照应。因此

    社会观察 2022年6期2022-10-22

  • 利用安大简《诗经》补释《毛诗》字词二则*
    自来解说含混。《毛传》对这句诗作出的解释是:“鹑则奔奔,鹊则强强然。”[8]265如此作解,“奔奔”“强强”二词词义不甚明了。除却《毛传》之外,三家《诗》也有不同观点。首先,《韩诗》将“奔奔”“强强”解释为“乘匹之貌”,如《郑笺》:“奔奔、强强,言其居有常匹,飞则相随之貌。刺宣姜与顽非匹偶。”[8]265后陆德明《经典释文》指出此释实源自于《韩诗》:“《韩诗》云:‘奔奔、强强,乘匹之貌。’”[9]相较于《毛传》,《韩诗》虽然已经前进了一大步,但仍有所缺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9-14

  • 雎鸠未必是天鹅
    》兴象,依据是《毛传》。他说:最早提出“雎鸠”为《关雎》兴象的现存文献是《毛传》。《毛传》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句:“兴也。关关,和声也。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水中可居者曰洲。”汉代学风质朴,故《毛传》注释甚为简略,什么是“王雎”?“挚而有别”所指谓何?给后人留下了解说的空间。接下来姚文便围绕“什么是‘王雎’”和“‘挚而有别’所指谓何”这两个问题展开。本文不对姚教授全文进行讨论,仅就“‘雎鸠’为何鸟”的问题发表拙见。《毛传》据说是鲁人毛亨(大毛公)所

    文史杂志 2022年5期2022-08-29

  • 安大简《诗经·绸缪》解读
    刍”三句。其实,毛传已经指出这三句与婚姻相关,如“绸缪束薪”句下毛传云:“绸缪,犹缠绵也。……男女待礼而成,若薪刍待人事而后束也。”②清人更注意到《诗经》中屡屡提到“薪”“束薪”,且多与婚姻相关,如马瑞辰说:“诗人多以薪喻婚姻。《汉广》‘翘翘错薪’以兴‘之子于归’,《南山》诗‘析薪如之何’以喻娶妻。此诗‘束薪’‘束刍’‘束楚’,传谓以喻男女待礼而成,是也。”[2]345近人对“束薪”或“薪”也有梳理,如白显鹏认为:“在上古婚姻礼俗中,束薪单纯表示婚姻,是一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06-29

  • 注释语中语素承袭类双音词成词规律浅析 ——以《诗·国风》为例
    产生。《诗经》的毛传、郑笺、孔疏是我国注释文的代表性文献,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很有价值。西汉初期的毛传具有鲜明的上古汉语特征,东汉的郑笺则处于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的过渡时期,唐代的孔疏则已经处于中古汉语的繁荣时期,这3家的注释语中出现了很多新生的双音词,这些双音词的形成途径多样。我们发现,其中有一类双音词比较特殊,它们是由前代注文中的单音训释词与母本中单音被释词组合而成的,鉴于这一类双音词的构成来自原典与前人注释,本文暂将此类双音词称为语素承袭类双音词。这种情况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2年1期2022-03-17

  • 《方言》“蝎、噬,逮也”解诂
    :‘曷云能谷。’毛传:‘曷,逮也。’”又“‘遾’本作‘逝’。《邶风·日月》云:‘逝不古处。’毛传:‘逝,逮也。’通作‘噬’。《唐风·有杕之杜》云:‘噬肯适我。’毛传:‘噬,逮也。’《释文》引《韩诗》作‘逝’。‘逝’,及也。”〔1〕华学诚先生在综合考察各家观点后,做出了蝎、噬之训逮“当以方音转语求之”的推断,其《扬雄方言校释汇证》云:“蝎、曷、遏、迨均为借字,疑其为逮或及之东齐读音。”又“‘噬’盖‘逮’之北燕读音。《诗》中‘噬’、‘逝’虽通,义则并非训‘逮’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9-10

  • 毛传》《郑笺》的训释差异与《诗经》的文本异同* ——以《诗经》“逑”“仇”为例
    李林芳《毛传》和《郑笺》对《诗经》的训释常有差异。对于差异之由,前人多用郑玄据三家之说改易《毛传》予以解释,如陈奂谓“笺中有用三家申毛者,有用三家改毛者,例不外此二端”①陈奂:《郑氏笺考征》,《续修四库全书》第7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521页。,而较少关注到其他层面的原因。然而现有研究已逐渐认识到传统所谓三家之说多有不可靠处②详见马昕:《三家〈诗〉辑佚史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783—795页。,这就要求我们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2-22

  • 毛传》《郑笺》以“古者”为辞解《诗》与儒家文明典范的建构*
    ●《毛传》《郑笺》是解释《诗经》的经典之作,历来备受重视,(1)历代《毛传》、《郑笺》研究情况参见陈锦春: 《毛传郑笺研究史纲》,山东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探索它们的学术渊源是众多研究的取径之一。(2)参见梁锡锋: 《郑玄以礼笺〈诗〉研究》,郑州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刘毓庆: 《〈毛传〉的“战国遗孤”角色及其理性精神》,《文艺研究》,2007年第11期。潘季英: 《〈毛传〉说诗探源》,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孙海龙: 《郑笺对三家诗

    思想与文化 2021年1期2021-01-30

  • “兴”的话语和《诗经》
    出有意义标明的是毛传,虽然其还在政治礼教层面对“兴”作解释,但已经为我们提供了释兴的模型,对于“兴”范畴的揭示无疑扫清了道路。毛传独标“兴”体,可见对兴的认知及“兴”的批评功能其是了解的,这暗示我们“兴”的话语批评方式是丰富的。对诗“兴”的细读,仍然可以遵循毛传的标注,以当代人的批评视角去审视“兴”的艺术表现。关键词:《诗经》;兴;毛传;话语批评方式作者简介:马艳玲(1986-),女,汉族,山东济南人,本科,济南市莱芜区胜利中学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1期2020-08-13

  • 浅论《诗经》中“斯”的虚词用法
    ”,表修饰。例③毛传:“频,急也。”郑笺:“频,犹比也。哀哉国家之政,行此祸害比比然。”[1](1203)例④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乱况,犹乱状也……言在上者如善其谋,慎其事,乱状斯能减削耳。”[3]例③④“斯”分别置于主语“国步”“乱况”和谓语“频”“削”之间,起连接作用,可译为“则”,表承接。三、《诗经》中“斯”作助词“斯”作助词,可以分为句末助词、句中助词,《诗经》共计出现40次(重例亦计)。(一)“斯”作句末助词“斯”作句末助词,可以作语气词,

    文教资料 2020年1期2020-03-20

  • 经部要籍研究之五:《毛诗传笺》编辑思想初探
    诗正义》,并尊《毛传》与《郑笺》,成官修《五经正义》之一,列为明经取士的教材。到宋代,集合了《毛诗》、《郑笺》的《毛诗正义》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其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毛诗传笺》既是一部研究诗经学的重要经典,也是一部值得从编辑学角度去解读的、蕴含着丰富编辑思想的合集。在这部伟大的作品中,郑玄将自己的经学思想和编辑整理活动结合在一起,打破门户之见,在以毛诗为宗的基础上会通各派经学。与此同时,在具体的注释工作中,以《礼》来解释《诗》,打破了经学相互之间的藩篱,展

    出版参考 2020年1期2020-03-11

  • 《诗集传》对王肃《诗经》学接受探析
    训传》(后简称《毛传》)是今存最早的《毛诗》注本。汉末郑玄作《毛诗笺》,集汉代《诗》学之大成,因而盛行一时。三国时的王肃有感于郑玄《毛诗笺》的一些缺失,故撰《毛诗注》等以救其失。王肃为唐前《诗》学大家,后世学者多受其影响。王肃从孔子后嗣孔猛家获得《孔子家语》一书,并为之作注(1)《孔子家语》一书并非王肃所伪造。详情参见李学勤《竹书〈家语〉与汉魏孔氏家学》,《孔子研究》1987年第2期;杨朝明:《〈孔子家语〉的成书与可靠性研究》,载杨朝明、宋立林主编:《孔子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2-25

  • 焦循解《诗》立场再探 ——以《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为中心
    尚未体现出回护《毛传》之举。第四,“笺浅而传深”下有一例,有扬毛抑郑但无曲护《毛传》倾向。第五,“辨笺误谬”下有一例,焦循认为郑《笺》解“关关雎鸠”并无谬误,赵航先生误读焦循。但三则例证所涉郑《笺》对诗义确有揣测和引申,故焦循在此情形下的扬毛抑郑只是一种客观判断,其主观立场尚难得知。因此,进一步探究扬毛抑郑是指焦循客观辨析毛、郑优劣,还是主观曲护《毛传》,便显得尤为必要。较而言之,其余著述对此问题之论证则稍显简单。洪湛侯先生与何泽恒教授并未对焦循扬毛抑郑问

    邯郸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1-18

  • 《诗经·秦风·晨风》诗旨考辨
    公之贤臣。结合《毛传》的解释,毛诗之所以将此诗与康公弃贤臣联系起来,并不是从诗文本的表层含义,而是通过联想类推得出该结论。具体体现在《毛传》对此诗首章的阐释。《毛传》解释“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云:“兴也。”正如陆德明《经典释文》解说《毛传》“兴”的含义:“兴是譬喻之名,意有不尽,故题曰‘兴’。”[17]《毛传》认为《晨风》开头两句用譬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鴥,疾飞貌。晨风,鹯也。郁,积也。北林,林名也。先君招贤人,贤人往之,驶疾如晨风之飞入北林。”[1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9期2020-01-18

  • 《诗经·兔》之“肃肃”考释
    其人做事恭敬。《毛传》曰:“肃肃,敬也。”《郑笺》曰:“兔之人,鄙贱之事,犹能恭敬,则是贤者众多也。”[4],281意思是布网捕兔之人能恭敬从事。这是最早、最主流的说法,后儒多从其说。如严粲《诗缉》、陈奂《诗毛氏传疏》等。三是调和《毛传》《朱传》二家之说,由物之严整可以想见人之恭敬。清傅恒等《御纂诗义折中》曰:“结绳为罟,易于棼乱而肃肃整饬,执事有敬也。”[8]日本赤松鸿《诗经述》曰:‘肃肃,严整貌,以兴武夫之庄厉也。[9]意为“恭敬”与“严整”并非非此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2020-01-09

  • 从《毛诗注疏》看“周公东征”一事
    《九罭》五篇。从毛传、郑笺及其后注疏中,可见毛公、郑玄及孔颖达对东征所涉“周公摄政”“周公居东”等事的看法。本文将从《毛诗注疏》文本出发,厘清毛亨、郑玄对“周公东征”系列事件的叙述方式和观点。一、周公摄政通观上文提及的五个篇目,大致可以将毛亨、郑玄二人思路归纳如下:毛亨以为,五篇诗所涉及的事件发生顺序为,管叔、蔡叔传流言于国,周公为稳固周室基业,遂一人东征讨伐,此时成王惑于管、蔡流言,疑周公将篡夺王位(《鸱鸮》《东山》《破斧》);周公东征事毕,成王仍不信周

    文化学刊 2020年12期2020-01-02

  • 浅论《诗经》中“斯”的实词用法
    周颂·载芟》)《毛传》:“斯,析也。幽间希行,用生此棘薪,维斧可以开析之。”[1]由此可知,例(1)中“斯”做动词。“斧以斯之”中“以”做介词,其宾语往往前置,正常语序是“以斧斯之”。介宾结构“以斧”表工具,修饰谓语动词“斯”,“之”指代前面的“棘”,“斧以斯之”义为用斧头劈开棘。《毛传》:“且,此也。振,自也。”郑玄笺:“匪,非也。”[2]结合具体语境可知,例(2)中“且”与“今”相对,前“且”字谓此时,后“且”字谓此事;前“今”字谓今时,后“今”字谓今

    文化学刊 2019年12期2019-12-26

  • “天天”应为“夭夭”
    华”。“夭夭”,毛传解作“少壮”貌,朱熹解作“少好之貌”,今多以“美盛貌”释之。“灼灼”,毛传云:华之盛也。朱熹从之。今多释作“鲜明,光盛貌”。把这些意思,放在“天天媚蝶穿林到”一句中,就通了。古人以“灼灼”和“夭夭”相对而用,也不乏名句,如阮籍《咏怀》有云:“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天”與“夭”,形近易讹。《读书》公众号又特别推出梁雪此文,并配以图片,其中一张图片,正是此诗。其中“夭”字猛一看,确实像“天”字,但仔细看,还是能看出是“夭”。所以,文中

    读书 2019年5期2019-06-01

  • 清儒洪亮吉《春秋左传诂》斠正六则
    左传诂》:“《诗毛传》‘张,大也’(杜本此)。”[1]217按,《左传》原文作:“鬬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杜预注云:“张,自侈大也。”[3]87-88据上,洪氏之误有二:其一,杜预注文在“随张”下,而洪氏却误认为在“我张吾三军”下。然二句之“张”字读音与字意皆不同。清人姚培谦《春秋左传杜注》“随张”注云:“张,自修大也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9年6期2019-02-21

  • 新出楚简《诗经·秦风》异文笺证
    纭,莫衷一是。《毛传》:“逆流而上曰溯洄,逆礼则莫能以至也。”《郑笺》:“此言不以敬顺往求之,则不能得见。”又《毛传》:“顺流而涉曰溯游,顺礼求济,道来迎之。” 《郑笺》:“以敬顺求之则近耳,易得见也。”《尔雅·释水》:“逆流而上曰泝洄……顺流而下曰泝游。”朱熹《诗集传》:“溯洄,逆流而上也;溯游,顺流而下也。”*朱熹:《诗集传》,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76页。胡承珙《毛诗后笺》:“《传》《笺》以‘溯洄’二句为逆礼则难而远,‘溯游’二句为顺礼则易而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5-17

  • 浅析《诗经·卫风·硕人》注疏中的训诂术语和训诂内容
    之姨,谭公维私。毛传:“女子后生曰妹,妻之姊妹曰姨,姊妹之夫曰私。”2.硕人敖敖,说于农郊。毛传:“说当作襚。”孔疏:“《公羊传》曰:‘衣被曰襚。’《谷梁传》曰:‘衣衾曰·襚。’”3.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孔疏:“《释亲》云‘:男子谓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妻之姊妹同出为姨,女子谓姊妹之夫为·私。’”4.四牡有骄,朱幩镳镳。孔疏:“以言朱幩,朱为饰之物,故幩为饰。(二)谓“谓”在训诂术语中,是“指、指的是”的意思,使用时被解释的词语放在“谓”的前面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年4期2018-04-03

  • 毛传郑笺所本之《诗经》面貌管窥 ——以《曹风·鸤鸠》为例
    。。本文拟探讨的毛传和郑笺所本之《诗经》面貌的异同,一则试图跳出后世文字形态的束缚,借古文字史的知识去探究《诗经》早期文本字词对应的真正面貌,就前文提及的第二个层面而言,我们的努力同时亦是对毛传和郑笺再诠释行为的重新审查。汉初,经文与传解之书,当别为二。就《诗经》而言,孔颖达《正义》云:“汉初为传训者,皆与经别行。三《传》之文不与经连,故石经书《公羊传》皆无经文。《艺文志》云,《毛诗》经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是毛为诂训,亦与经别也。及马融为《周礼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3-22

  • 论朱熹对《诗经》、《楚辞》赋比兴的研究
    “六义”之说,但毛传却仅对“兴”体进行了标识,而对“赋”体和“比”体未予以说明。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指出:“毛公述传,独标兴体。”对此,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这样解释其原因:“赋、比、兴如此次者,言事之道,直陈为正,故《诗经》多赋在比、兴之先。比之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当先显后隐,故比居兴先也。毛传特言兴也,为其理隐故也。”朱熹在注释《诗经》的过程中,一改毛传仅标“兴”体的做法,不仅在《诗集传》中阐述了自己对于赋、比、兴的认识,而且还发凡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2-13

  • 陆德明《毛诗释文》失校《韩诗·二雅》异文考
    ”作“倭迟”,《毛传》:“倭迟,历远之貌。 ”按薛君所训之“险”,亦有“远”义。 如《淮南子·主术》:“幽野险途。”高诱注:“险犹远也。”③何宁:《淮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634页。大抵路途遥远,则艰险倍增,所以“远”含“险”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便以“险”、“远”并举。由此可知薛君训“险”与毛公训“历远”,其义相通。2.《小雅·皇皇者华》:“莘莘征夫。 ”按:见《韩诗外传》卷七“赵王使人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7年3期2017-12-10

  • “咥其笑矣”解说
    为是笑的样子,《毛传》云:“咥咥然笑。”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咥,笑的样子。笑,讥笑。”“咥然”是修饰“笑”的。第二种认为是“大笑”,《说文》:“咥,大笑也。”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咥,哈哈大笑貌。”[1](程、蒋用《说文》训,而其下则引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兄弟今见我归,但一言之,皆咥然大笑,无相怜者”,是又包第一、第三种解释。)第三种认为应该训为“啁”或“嘲”,“古‘周声字与‘至声字常相通用。如《论语·尧曰》章:‘虽有周亲,不如仁人。孔安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2期2017-04-11

  • 《诗》的编次与《毛诗》的形成
    《诗序》诗次、《毛传》诗次和三家诗次略有不同。以《左传》所载季札论《诗》材料、《尔雅·释训》与《毛传》关系、《毛传》上源等问题为基础,亦可判断《毛传》内部埋藏了孔子时代之前的《诗》文本特征。据此可推知,孔子重构了三百篇的序列和结构,使之更符合周代礼乐制度。子夏时代,受《春秋》学之陶冶,子夏或其后学又对调了《大雅》和《小雅》的部分诗篇,使二《雅》皆有美刺。这两次重编,在《诗》文本的写定过程中大概是最具革命意义的,时在战国初年以前。第二次重编之时,仿效《春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4-07

  • 《毛诗稽古编》与清代汉学的展开
    围绕诗序而展开,毛传的地位始终未能恢复。不少学者虽已注意到毛传的成就,但未能系统阐发。这一点,要到清代康熙年间陈启源的《毛诗稽古编》才首先揭示。陈启源的最大贡献是标榜毛传,恢复了毛传在诗经诠释上的合法性,使学者重新认识毛传的训诂成就。他真正地回归到汉学内部当中,对毛传的训诂方式、体例、内容等多有发明,并用考据方法,对文字音义、名物制度等进行了考证。因此清代的考据学者对这本书评价极高,视为考据典范。尤其在惠栋的推扬下,以吴中学者为中心,对《毛诗稽古编》进行反

    长江学术 2016年2期2016-10-17

  • 《閟宫》“虞”字毛传孔疏确义申说
    《閟宫》“虞”字毛传孔疏确义申说黄静《诗·鲁颂·閟宫》二章:“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毛传:“虞,误也。”孔颖达疏:“《传》‘虞,误’。正义曰: 《大明》云‘上帝临女,无贰尔心。’《传》云: ‘无敢怀贰心’,以为民无贰心。《传》以虞为误,则亦为民之情,谓民无疑误也。王肃云: ‘天下归周,无贰心,无疑误,上帝临命汝。’《传》意或然。”毛传“虞”之释语“误”确义为何?而孔颖达疏毛传“误”之释语“疑误”又当何讲?下面所引可代表当前学界的一般看法:《汉语大词典》:“

    辞书研究 2016年3期2016-06-01

  • 试论《诗经》中的玉
    老,副笄六珈。”毛传:珈笄,饰之最盛者,所以别尊卑。《卫风·淇奥》云:“有匪君子,充耳璓莹,会弁如星。”毛传:充耳谓之瑱。璓莹,美石也。天子玉瑱,诸侯以石。这些诗句都说明了在周代,玉作为等级标志的贵重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也深深影响了后世对它的重视和使用。四﹑馈赠玉馈赠玉在《诗经》中可以粗略分为两类。第一是作为爱情信物的馈赠,第二是其他馈赠。 如《卫风·木瓜》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毛传:琼,玉之美者。琚,佩玉名。以及“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青年文学家 2015年5期2016-05-09

  • 毛传、郑笺对《诗经》中“鸟”意象的训释及其诗学影响
    ,作于两汉时期的毛传、郑笺,对《诗经》中名物所做的训诂无疑具有奠基的意义。在毛传、郑笺对《诗经》动植物的训诂中,有关“鸟”的训释有六十四处之多;它们不仅辨明了《诗经》中各种“鸟”的名实,有些还指明其修辞的功能及其所具有的主题意义。这些对《诗经》“鸟”意象的训释,对后世传统诗学中有关“鸟”的意象、主题等的创作思想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这一问题,无疑具有探源和发微的意义。一、毛传、郑笺对“鸟”意象的“传”和“笺”“毛传”是对《毛诗诂训传》的简称。孔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12-08

  • 《说文解字注》引《诗》小考
    ,削屡冯冯。”《毛传》:“陾陾,众也。”陈《传疏》:“当依《玉篇》引《诗》作陑陑。《广雅》:‘仍仍,登登,冯冯,众也。’《毛诗》陾陾,三家诗作仍仍。”《段注》所引即三家诗。《说文·阜部》:“陾,筑墙声也。从阜,耎声。”《段注》:“《大雅*绵》文……《毛传》谓‘陾陾,众也’为长。许谓‘筑墙声’,似非是。”俞樾《群经平议》卷十:“陾陾、薨薨、登登、冯冯皆以声言,百诸皆兴则众声并作。”马瑞辰《通释》:“而,乃一声之转,故‘陾陾’又作‘仍仍’。”“陾”,古音为日母

    考试周刊 2015年79期2015-09-10

  • 《诗经·卷耳》“崔嵬”与“砠”释义辨正
    崔嵬”与“砠”,毛传分释为“土山戴石”与“石山戴土”,《尔雅》分释为“石戴土”与“土戴石”。训诂家认为毛传与《尔雅》释义不同,其实《尔雅》采用的是“所载物+戴+山体”的释义模式,“戴”前之“石”、“土”指所载物,“戴”后之“土”、“石”指山体,“崔嵬”是“石戴(于)土山”,“砠”是“土戴(于)石山”,释义与毛传一致。出现毛传与《尔雅》对立的说法,是不明《尔雅》的释义模式及同一个“土”、“石”有不同所指而致。崔嵬 砠 毛传《尔雅》《诗经·卷耳》:“陟彼崔嵬”

    文教资料 2015年8期2015-07-01

  • “充耳不闻”词源考
    的充耳。《淇奥》毛传:“充耳谓之瑱。琇莹,美石也。天子玉瑱,诸侯以石。”《说文通训定声》:“按,天子以玉,诸侯以石,字作磌。”《诗经》中的充耳都是石质,《著》中所谓的“琼华”、“琼英”、“琼莹”,都是如玉的美石。毛传:“琼华,美石,士所服也。”朱熹《集传》:“琼华,美石似玉者,即所以为瑱也。”《说文·玉部》:“琇,石之次玉者。”古人在佩戴充耳时,是沿悬带(紞)在冠冕的左右两边同时垂下,悬于耳旁。《周礼·天官·追师》注:“王后之衡笄,皆以玉为之,唯祭服有衡,

    江海学刊 2015年5期2015-04-18

  • 《诗经》互文疏证
    疏》(以下简称《毛传》):“禄、福义同,于禄言干,于福言百,互词也。”“干禄百福”犹言求百禄,求百福。干,求也。二、章内互文所谓“章内互文”,是指同一章内一个语法句中上下诗句辞义互补,或同一章内各语法句间辞义互补。这类互文又可分为三种类型。1.一语法句内上下诗句句义互补。例如:(3)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周南·葛覃》)《毛诗正义》(以下简称《正义》):“上句言私,见其燕亵,下句言衣,见其总名亦为衣。故王肃述毛,合之云烦 浣濯其私衣是也。”私衣即亵衣,也就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3-28

  • 从“古音同”看《诗切》的训诂思想及语言发展观
    余按,《车攻》《毛传》曰:“萧萧,言不喧哗。”《周礼·甸师》正大夫注曰①:“萧字或为莤,莤读为缩。”《七月》《毛传》曰:“肃,缩也”。据知肃、萧古音同。肃肃亦萧萧也,盖清静无声之貌也。《毛传》云:“肃肃,疾貌”,《黍苗》郑笺云:“肃肃,严正之貌”,《鸿雁》《毛传》云:“肃肃,羽声也”,《鸨羽》《毛传》云:“肃肃,鸨羽声也”,皆非矣。(《周南·兔苴》“肃肃兔罝”条,页72—73)(2)《郑笺》曰:“射,厌也。”余按,射,古音若絮,《释文》音亦,非也。《孟子》

    文教资料 2015年35期2015-03-23

  • 《诗经》双音节同源词补证
    一之日觱发”,《毛传》:“觱发,风寒也。”《毛诗正义》:“觱音必,《说文》作‘毕’,发音如字。”[1]705考之《说文》:“,冹,风寒也。”段注:“按觱发皆假借字,冹本字。”[2]571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亦是认为:“冹盖本字,《毛诗》作觱发,假借字也。”[3]又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韩‘觱’作‘毕’,齐鲁‘觱发’作‘冹’。”[4]511字之差异,皆未有定论,段注:“或许所据毛诗不同今本,或许采三家诗,皆未可定也。”[2]571王先谦认为许说源自三家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3-19

  • 《诗经》字词考释三则
    蛾眉象翠翰。’《毛传》盖脱‘娥眉,好貌’四字。”[3](P597)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蛾,亦娥之假借。《方言》曰:‘娥,好。’《广雅》:‘娥,美也。’《楚辞》:‘众女嫉余之娥眉兮’,王逸《注》:‘娥眉,好貌。娥亦作蛾。’《艺文类聚》引《诗》正作‘娥眉’。此诗上四句皆言‘如’,至螓首、蛾眉但为‘好貌’,故不言‘如’。……颜师古注《汉书》因谓蛾眉形若蚕蛾,失之凿矣。”[4](P205)(三)认为“蛾眉”“娥眉”均可。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王先谦。他认为《毛诗

    现代语文 2015年27期2015-02-28

  • 毛传》与河间古文诸经关系考
    文从三方面论证《毛传》的作者乃河间献王博士毛苌,大、小毛公之分的说法并不可信[1]15-17。首先,汉初鲁申公“始为《诗传》”是在高后当政之际(前187—前180),当时申公约略四十余岁。若据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虫鱼鸟兽疏》之说,大毛公曾受业于荀卿,则至文、景之际,大毛公年已耄耋,未必有精力撰写《诂训传》。其次,大、小毛公之分的说法始于郑玄(127-200),“鲁人大毛公为《诂训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2]269,然而郑玄的其他著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9-20

  • 《尚书》《诗经》的美学语汇及中国美学在上古演进之特色*
    美:休有烈光。(毛传:“休然盛壮。”孔疏:“休然盛壮而有显光……故无所不美也。”)(《周颂·载见》,第1337页)不吴不敖,胡考之休。(《周颂·丝衣》,第1368页。毛传注了吴是喧哗;敖是傲慢;考,成也。未讲休。但正义曰:“故美其于祭之末,能不喧哗,不傲慢,则于祭前齐敬,明矣。”)何天之休。(毛传曰:“休,美也……担负天下之美誉。”)(《商颂·长发》,第1456—1457页)*李学勤主编:《毛诗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本节的《毛诗正义》引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9-04

  • 《诗经》“副”“髦”二物考辨
    ,副笄六珈。”《毛传》:“副者,后夫人之首饰,编发为之。”①本文所引《毛传》《郑笺》《孔疏》之文,皆来自孔颖达《毛诗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恕不一一注出。《释名》:“王后首饰曰副。副,覆也,以覆首。”[1]可知,“副”是周代贵族妇女所戴发饰。“副”为发饰,在周代有专人掌管制作。《周礼·追师》云:“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郑玄注:“副之言覆,所以覆首为之饰,其遗象若今歩繇矣。服之以从王祭祀。”[2]据郑注,“副”

    唐山学院学报 2014年2期2014-08-15

  • “拮据”释义
    劳作的辛苦,是对毛传的进一步申发。又,陆德明释文引韩《詩》云:“口足为事曰拮据。”意思是手口并作,描述劳苦之形象。或言是“手病”,或言“口足为事”——后代字书阐释“拮据”的意义,基本就是从这两方面说的。如:《说文·手部》:“拮,手口共有所作也。从手,吉声。《诗》曰:‘予手拮据。”此说来自韩《诗》的注解。《广韵·质韵》居质切:“拮,拮据,手病。《诗》传云:拮据,撠挶也。”此说即来自毛传。又,《说文·手部》:“据,戟挶也。”戟挶,即毛传之“撠挶”。(《经典释文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4期2014-04-11

  • 《毛诗正义》引《尔雅》考
    义》主要是疏解《毛传》和《郑笺》的,孔颖达等人在编订过程中征引了大量文献和典籍著作,以达到他“崇尚正训”“疏不破注”和“据‘礼’阐释”的注释原则[1],是唐代之前《诗经》研究集大成的总结性著作,是《诗经》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孔颖达认为《尔雅》主要是释《诗》的,而且《毛传》《郑笺》多是以《尔雅》为本,“毛以《尔雅》之作多为释《诗》,而篇有《释诂》《释训》,故依《尔雅》训而为《诗》立传。”[2]2王国维《观堂集林·别集一·书毛诗故训传后》:“《毛诗故训》多本《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6期2014-03-29

  • “拮据”释义
    劳作的辛苦,是对毛传的进一步申发。又,陆德明释文引韩《詩》云:“口足为事曰拮据。”意思是手口并作,描述劳苦之形象。或言是“手病”,或言“口足为事”——后代字书阐释“拮据”的意义,基本就是从这两方面说的。如:《说文·手部》:“拮,手口共有所作也。从手,吉声。《诗》曰:‘予手拮据。’”此说来自韩《诗》的注解。《广韵·质韵》居质切:“拮,拮据,手病。《诗》传云:拮据,撠挶也。”此说即来自毛传。又,《说文·手部》:“据,戟挶也。”戟挶,即毛传之“撠挶”。(《经典释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1期2014-03-12

  • 《尔雅》病症名词考释*
    远,俾我疷兮。”毛传:“疷,病也。”郑玄笺云:“王之远外我,欲使我困病。”《诗·小雅·无将大车》:“无思百忧,祇(zhī)自疷兮。”毛传:“疷,病也”,孔颖达疏曰:“无思百众小事之忧,若思此忧,适自病害于己。”可见,疷义为心情郁闷焦灼忧虑之病,或因焦灼忧虑所患之病。《黄帝内经》、《中医大辞典》均未见此字。3 闵《诗经》出现25次。《说文·门部》曰:“闵,吊者在门也。”即哀伤之义。《尔雅·释诂》释为“病也”。郝懿行疏曰:“闵,又通作‘愍’。”《左传·昭公元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4期2013-12-01

  • 《诗经·风雨》诗旨辨析
    平议》卷8):《毛传》解“云胡不夷”、“云胡不喜”,皆作喜悦之意,解“瘳”为“愈”,其义与“夷”和“喜”不对应。俞氏认为,“瘳”当为“憀”,“憀”与“聊”义同,“聊”,赖也,乐也;人无聊赖则不乐,因此“聊”也有“乐”的意思。俞氏引经据典,解“云胡不瘳”为“云胡不乐”,亦可通。详见刘毓庆等撰,《诗义稽考》。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年,第1021页。,“晦”,昏暗,“不已”,不止。《风雨》3章只不过各换5 字,含意却层层递进。从写景角度看,首章言“风雨凄凄”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期2013-04-08

  • 语料库视野下汉语大型辞书的疑难词语释义*——基于“诡随”的个案研究
    随,以谨无良。”毛传云:“诡随,诡人之善,随人之恶者。以谨无良,慎小以惩大也。”对于毛传的解释,诸多训诂大家提出了批评。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奸诡,居毁反,不实也。《广雅》:‘诡随’,恶也;亦欺诳也。”《广雅·释训》:“诡随,小恶也。”清王念孙《广雅疏证·释训》曰:“诡随,叠韵字。不得分训‘诡人之善,随人之恶’。诡随即无良之人,亦无大恶小恶之分,诡随谓谲诈谩欺之人也。诡古读若果;随古读若音土禾反,字或作詑又作訑,随其假借字也。”其子王引之在《经义述闻》“

    辞书研究 2013年1期2013-04-01

  • 《诗毛氏传疏》误解毛诗经传的训诂学分析
    证明毛诗,尤其是毛传的正确性。至于毛传的训释是否合乎《诗经》的语言实际,并不是《传疏》的着力点。应该说,在当时的社会、学术条件下,《传疏》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它也因此成为了《诗经》研究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但不论多么优秀的学者、多么伟大的著作,都会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历史局限,陈奂和他的《传疏》当然也不例外。当我们以当今已经取得长足进步的训诂学研究为基础,对《传疏》进行深入剖析之后就会发现,《传疏》中仍然存在着一部分误解毛诗经传的实例。这些实例共同指向一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5期2013-02-15

  • 浅析《诗经》中摹声重言词的判定
    异议:“翙翙”《毛传》认为是形容羽毛的众多貌,《诗集传》认为表示鸟飞羽毛声,而《诗经词典》中认为是鸟飞声。这里我赞成《毛传》的观点。同时,还有其他无“鸣”字后接重言词,在重言词义上都有歧义。 如:《秦风·黄鸟》中的“交交”,《毛传》解释为“小貌”,《诗集传》解释为“飞而往来之貌”,而《诗经词典》为“鸟鸣声”。本文仍是赞同《毛传》观点。我认为把“交”看做是“小”的通假,即为“小小”,能更好地表达文义。因此,本文将所有没有“鸣”字为标志结构下的重言都不划分为摹

    文教资料 2012年31期2012-08-15

  • 《诗经》水滨义语词研究
    ?于沼于沚。”《毛传》:“沚,渚也。”[1]孔颖达《疏》:“渚、沚,皆水中之地,大小异也。”[2]许慎《说文解字》:“小渚曰沚。从水止聲。”[3]郝懿行《尔雅义疏》:“沚小于渚,不可居处,但容止息而已。”[4]根据以上注释可以看出,沚主要表示水中的小块陆地,且人不可居住。根据郝懿行《尔雅义疏》的解释,沚比渚小,人不可居住,只能暂时停留。(2)渚:《国风·召南·江有汜》:“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毛传》:“渚,小洲也。”郑玄《笺》:“渚,水外之高者也。”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1期2012-04-08

  • 《诗经》毛传“某,某;某,某也”形式之义隔相训初探
    000)《诗经》毛传“某,某;某,某也”形式之义隔相训初探王显勇(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福建漳州 363000)后世对于《诗经》毛传的研究可谓非常细致了,对单音词的研究却不多,对单音词相训中的“某,某;某,某也”这种特定形式的研究则更少。这种单字相训的形式在毛传中是很普遍的,从意义远近的角度来讲,被训释词和训释词可以有义同相训、义近相训、义隔相训及义反相训等不同的类型。文章从义隔相训入手,对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从引申关系、假借关系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某,某;某,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8-15

  • 《诗经》时间副词考察*
    ,例(1)中,《毛传》:“僭,数。涵,容也。”句意为:乱子最初发生,谗言一再被采纳。例(2)中,朱熹《诗集传》:“初筵,初即席也。”向熹《诗经词典》:“筵,入席。”句意为:各位宾客初入席,左边右边整整齐齐。例(3)中,《毛传》:“民,周民。”戴震《毛郑诗考正》:“生,犹造也。追言周之初造。《公羊春秋》:‘遂者生。生,事也。’何休注云:生犹造也。”句意为:周人当初开创事业,从杜水迁到漆水侧。例(4)中,《郑笺》:“厥,其。初,始。”句意为:那当初生人者,姜嫄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8期2011-08-15

  • 《诗集传》对赋比兴艺术手法的阐述
    比兴”说诗的是《毛传》(《毛诗序》把“六诗”改为“六艺”),但它只标兴体,未作界说。汉代经师郑玄在注《周礼》时首次为“赋比兴”作了界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郑玄释“赋”为“铺”、“铺陈”,释“比”为“取比类以言之”,抓住了二者的特征,但释“兴”为“喻”,却混淆了“比”与“兴”的不同。他在为《毛传》作笺时,就常采用“兴者(也),喻……”的形式。唐孔颖达也采用相近的形式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5期2011-04-07

  • 《诗经》颜色词研究
    行解析:1.白:毛传无“白”的解释,但“白”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表“白色的”,多用来描绘动物皮毛的颜色特征;《诗经》中的“白”都表示“白色的”。2.素:“素丝”,毛传:“素,白也”;《说文》:“素,白緻缯也”,孔颖达解释:“素,谓生帛”,“素”本指未染色的白色丝织物,是名词,如“充耳以素乎而”,白色只是“素”的一个义素,后来颜色义素凸显,可以直接指白色。3.玄:“我马玄黄”,毛传“玄马病则黄”,“玄”指马黑色的皮毛,“玄衮”即“玄衣而画以卷龙也”(郑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1年5期2011-03-11

  • 苏辙《诗集传》训诂特点
    熹先生所言:“《毛传》在《诗经》研究史上有极大的权威性。”[6]352《诗集传》中采用《毛传》的占绝大部分。苏辙在采用《毛传》的说法上有多种形式。有的完全照录,如:“山脊曰冈。玄马病则黄。”[1]317(《周南·卷耳》)有的在《毛传》基础上增减文字或改字,如:“瑟:《毛传》‘矜庄貌’;《诗集传》‘矜庄也’。[1]345”(《卫风·淇奥》)有的解释语略有不同,如:“倩:《毛传》‘好口辅’[7]224;《诗集传》‘口辅好也’[1]346。”(《卫风·硕人》)有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2010-08-15

  • 《诗经·国风》的重章叠唱与训诂
    如物臭秽也。”《毛传》:“长,恶长也。”“辱,辱君也。”三词都用来表达不好之义,形容所道之言的无意义。(2)叠字替换。《诗经》中大量的使用了叠音词来写貌状物,增强语言的音乐性,而在一首诗的各章中,叠音词也在不断的变化,并且它们的变化也遵循着意义相同这个规律。如《周南·螽斯》被认为是歌颂后妃多子多孙的诗歌,每章首句咏到“螽斯羽,诜诜兮”“螽斯羽,薨薨兮”“螽斯羽,揖揖兮”。《毛传》:“诜诜,众多也。”“薨薨,众多也。”“揖揖,会聚也。”韩诗“揖”作集,《广雅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6期2010-04-07

  • 郑玄《毛诗笺》之“兴”探微
    标示兴体,共比《毛传》多出148处,表明郑玄看重兴的譬喻义,由此“注入”儒家思想,更好地发挥诗教功能。郑玄还对兴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关键词:兴;郑玄;《毛传》据朱自清先生统计,《毛传》共有116篇注明“兴也”,标在首章次句的共有114篇。这表明《毛传》以兴的发端义为主。郑玄标兴不限于首章,也非一章一兴。这说明郑玄以兴的譬喻义为主,因而标兴数量大大超过了《毛传》。《诗经》常用动植物起兴,毛传一般只简说物象特征,较少引申。郑玄常用“兴者……喻”形式补充说明毛义。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年9期200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