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

  • 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 ——董仲舒君子“中和”治身观念的天道逻辑与运作机制
    宇宙图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曰:“中者,天地之所终始也;而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赖炎元注曰:“中是天地的终结与开始,和是天地的生长与成熟。”(9)赖炎元:《春秋繁露今注今译》,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423页。“中”是天道内部固有的、自在的、贯通终始的本体状态,代表着天地万物生死的起点与归宿,“是一个涵盖天人之际的内容极其广阔的范畴”(10)李民:《中庸精义》,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和”是万物发展变化的完美生命

    管子学刊 2023年3期2023-12-24

  • 普遍性与具体心:论董仲舒的人学观
    )苏舆撰:《春秋繁露义证》,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303页。圣人的资质(“性”)与斗筲的资质(“性”)皆不可以叫做性。只有中民的资质才能叫做性。性被限定为中民之性。那么,什么是中民之性呢?董仲舒曰:“性有善端,动之爱父母,善于禽兽,则谓之善,此孟子之善。”(3)苏舆撰:《春秋繁露义证》,第295页。“性有善端”可以做两种解释。其一是孟子的性善论,其二是圣人之善论。孟子的性善论仅仅将人性视为一种善端或未成之物。而圣人之善则是已成的博爱、好礼、循理。前

    齐鲁学刊 2022年2期2022-12-27

  • 从正名思想看董仲舒的仁义观
    哲学家,在《春秋繁露》中对名实关系做了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并且从正名角度系统阐发了他的仁义思想,成为构建汉代社会政治制度、维护和完善社会秩序的重要理论基础和组成部分。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的正名思想主要是为了达到“正名以正政”的政治伦理目的,①李牡琼.两汉名实思想探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10.符合董仲舒政治哲学的特点。有学者则更深入具体地探讨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的名分思想,认为正名分是为了促使“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秩序与政

    泰山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7

  • 《儒藏》精华编《春秋繁露》校点记
    性的贡献。《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代表作,也是研究董仲舒思想的主要资料。《春秋繁露》向无善本,自来错简、文字脱误等现象较多。《儒藏》精华编作为《儒藏》工程的一部分,主要选收《儒藏》中的精要书籍,传世文献按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儒藏》精华编将《春秋繁露》纳入“经部春秋类附录”(第 95册)而加以整理校点并出校记,目的是为学界提供一个相对简明可靠的版本①《儒藏》精华编《春秋繁露》已于2016年10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校点者:钟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03-02

  • Ritual Gradation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Era✴
    nals [春秋繁露校释](Shijiazhuang:Hebe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5),467.The present author contends that,according to Dong Zhongshu’s further discourses,which read “Those who take Earth as their support emulate ref inement and rule a

    孔学堂 2021年4期2021-12-31

  • 春秋繁露》辨伪三流派论
    邓 红《春秋繁露》辨伪三流派论邓 红(北九州市立大学 文学部,日本福冈 北九州 802-0841)《春秋繁露》是研究董仲舒思想的重要材料,更是研究汉代思想的重要文献,但《春秋繁露》历来存在着文献辨伪问题。考证《春秋繁露》真伪的学者大致可分为“推论派”“唯理派”和“文献互见派”,他们各自提出了一些真知灼见(good idea),但都缺乏确切证据。“考据之学”和研究董仲舒哲学思想的“义理之学”属于不同的学术分野,应有各自的独立性。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阴

    衡水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12-17

  • 春秋繁露》五行说对《管子》四时五行说的继承与发展
    王文涛《春秋繁露》五行说对《管子》四时五行说的继承与发展王文涛(河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管子》最早用五行之理解释人类活动的四时宜忌,采用了两种方法使四时与五行相配:一是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在夏秋之间加上中央土;二是把一年分成五个72日,以五季与五行方位相配。董仲舒继承、发展了这两种五行与四时相配的方法,将其纳入自己的五行之说,进而以其与人事相配合,创立了自己的天人学说。《管子》要求天子施政必须与五行的属性相配合,不能违

    衡水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12-17

  • 浅析《春秋繁露》中的义利思想
    。关键词:《春秋繁露》;义利;思想中图分类号:B23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1-0029-021义与利《现代汉语大词典》关于义的解释:义,会意字,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姓。本义:合理的是事,应该做的事。《说文》:义,己之威仪也。从我羊。徐锴曰:“义者,事之宜也。《孝经》曰‘天之经也,地之义也。经,常也,言天有常道,其气一也;地从宜而化之,万物异形也。义者,明也,尚断而从之。故于文羊我为义(1)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1期2021-09-12

  • 谈谈嘉庆刻凌曙注《春秋繁露》的初印、后印和汇印
    公羊问答”“春秋繁露注”,这五种都刻在封面右侧;只有“礼论”,并没有印在“春秋繁露注”下方至少四字以上的空间里,而是单独镌在了封面左侧。考虑到按凌曙《礼论略钞》后序所云,此书是在他中风之后才启动刊板的,且篇目从百余删减至三十九,名字也从《礼论》改成《礼论略钞》;而此前凌曙已邀曾燠為《礼论》作序,并有道光二年自序,或许《蜚云阁丛书》的汇印策划工作,在《礼论略钞》锓梓时或更早一点就已经开始了。当然,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丛书汇印的实际主持者恐怕不太可能是凌曙本人

    藏书报 2021年31期2021-05-30

  • 国博藏的三部《春秋繁露》明刻本
    明代刊刻的《春秋繁露》,分别是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周采主持刊刻的《春秋繁露》,明天启五年(1625)沈鼎新花斋刻本《春秋繁露》,以及明天启五年王道焜等辑评《董子春秋繁露》刻本。董仲舒及《春秋繁露》的版本流傳董仲舒,西汉广川人,在汉景帝朝,因善治《春秋公羊传》,位居博士之职。汉武帝刘彻继位,举贤良文学之士,仲舒蒙召至御前对策三篇:“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后人称之为“天人三策”。针对当时“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藏书报 2021年7期2021-05-30

  • 谈谈嘉庆刻凌曙注《春秋繁露》的初印、后印和汇印
    凌曙撰著的《春秋繁露注》,今通行书目著录的最早刻本,为《蜚云阁凌氏丛书》本。我曾经见到过一部已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袁行云旧藏本,据内封面题署的时间,知应刊刻于嘉庆二十年,又据内封面上所镌“蜚云阁藏版”字样,知即凌氏家刻原本,所谓《蜚云阁凌氏丛书》本,与之应属同一书版。又检核《中国丛书综录》著录的《蜚云阁凌氏丛书》,知丛书内刊刻最晚的一种《礼论略钞》,梓行于道光六年,已较这部《春秋繁露注》书版的刊刻要晚十一年。实际上所谓《蜚云阁凌氏丛书》,乃是在

    藏书报 2021年29期2021-05-30

  • 数量词与《春秋繁露》中的几个儒学思想范畴
    02)由于《春秋繁露》有阙文,所以整篇文论究竟含有多少数量词,难以确知,但从目前传世的董慎行校本看,从一到十所见主要数量词约有235个。董仲舒通过应用数量词不仅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而且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具有鲜明的中国学术风格。经考察,董仲舒对这些数量词的功用都有其特殊的认识。对此,以往学界讨论不多。故本文不揣简陋,略述如下,望同仁批评指正。一、对“一元”的解释及其“圣人”意识“元”这个概念,林焕平先生解释为“首

    社会科学家 2021年1期2021-03-10

  • 董仲舒的“春秋”观 ——观念史与史学史的考察
    情况。一、《春秋繁露》中的《春秋》孔子之前就有百国春秋,孟子所谓的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孟子·离篱下》),《墨子》所谓的鬼故事著在周、燕、宋、齐之春秋是也(《墨子·明鬼下》)。战国之际,《左氏春秋》与孔子所修的《春秋》也并行于世。孔子之后的数百年间,在历代孔门弟子的口授笔传下,孔子所修之《春秋》才逐渐从百国《春秋》中脱颖而出。而至西汉之际,《春秋》的概念仍然与三传有混淆现象。《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代表作,探究其中的《春秋》概念,是了解董

    衡水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1-16

  • 论《春秋繁露》中的“利”观念
    摘要:《春秋繁露》是董仲舒思想体现最为集中和全面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董仲舒从方方面面展现了《春秋》的大义,为我们集中展现了春秋公羊学的精神和风貌。学者对于其中义的观念也多有研究。但利作为一个与义常常对举的观念,却并未受到学界足够多的重视。笔者试图从“利”的观念着手,梳理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的相关论述,探析这一范畴在《春秋繁露》的文本中究竟有多少意义层次,并从“利”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董仲舒思想中的义利之辨问题。关键词:利;义利之辨;春秋繁露;董仲舒“义”是

    银幕内外 2020年4期2020-11-25

  • 春秋繁露》论“心”
    我们去翻阅《春秋繁露》,就会发现在董仲舒的论述中,“心”是一个使用极其频繁的观念,在《春秋繁露》全文中,总共出现了133 次③这个数字是从文本检索统计而来,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但是,从中也可见董仲舒对于“心”的使用之大概。。那么,在这么多的“心”的使用中,所呈现出来的董仲舒的“心学”④其实用“心学”是不妥的,因为“心学”是需要以“心”为中心来构建一个哲学系统(这也是后来我们通常以“心学”来指称陆王之学的主要原因所在),董仲舒的思想系统中,虽然“心”被频繁使用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6-16

  • 春秋繁露》“董仲舒真篇”新探 ——以“贤良对策”检索《春秋繁露》的尝试
    )这里所谓《春秋繁露》“董仲舒真篇”,以历史事实为前提,建立在以下思维之上:《春秋繁露》不是董仲舒的原著,而是后人将一些失而复得的董仲舒的文章编成的书物,其中可能混入了一些和董仲舒无关的“伪篇”,但也不乏和董仲舒有关的“真篇”,笔者将这些可能存在的“真篇”称为“董仲舒真篇”。针对以往的《春秋繁露》文献研究大都集中于寻找“伪篇”的倾向,笔者企图开创一种根据一些可靠的文献,采用文献研究的方式,确定这些“真篇”的具体存在位置的新研究方法。如果说到目前为止一些寻找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3-11

  • 春秋繁露》中的易医思想研究*
    锦 张其成《春秋繁露》为西汉董仲舒的主要政治哲学著作。“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1]30天人感应和大一统论是其主要哲学思想所在。对于董仲舒的学术思想,两汉时期的学者已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如司马迁说其为学三年“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力行则“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王充甚至直接将其与孔子齐观,“文王之文在孔子,孔子之文在仲舒”[2]。由此得之其学力精纯,至诚专一,欲为万世立法开太平的“拳拳之心”是何其恳切真挚了。《春秋》推天

    医学与哲学 2020年24期2020-02-16

  • 从《春秋繁露》看儒家的“无为之治”
    视其故。”《春秋繁露》通过解读春秋,品评政治,较为系统地呈现出儒家“无为之治”的政治思想体系②苏舆《春秋繁露义证》“自序”说:“《繁露》非完书也。而其说《春秋》者,又不过十之五六。”但总体而言,《春秋繁露》整体是基于对《春秋》的解读和发挥。。一、儒家政治学的基调:仁爱而无为如果说道家是系统性地反对秩序设计,无为而自然,儒家则强调天道的根本品格是仁爱,仁爱而无为。道家的无为强调无行动,儒家的无为强调勿伤害。“《春秋》明得失,差贵贱,本之天”(《春秋繁露·重政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1-19

  • 董仲舒《春秋》书法论的诠释学意蕴
    阐发为主。《春秋繁露》通过《春秋》之隐微修辞进行考察,明确了这一写作形式对传达《春秋》义理的关键作用。董仲舒又提出“《春秋》无达辞”的著名论断,以凸显政治哲学中的常变、经权之义。对《春秋》诡辞避讳的书法特征的考察则意在揭示其“不遗善”的苦心。董仲舒通过其《春秋》书法论展示了公羊家政治哲学意义上的诠释风格和理论特色。关键词:董仲舒;《春秋》书法;《春秋繁露》;修辞;诠释学;公羊学DOI:10.3969/j.issn.1673-2065.2020.05.005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0-01-18

  • 董仲舒宇宙系统境域下“生命共同体”探究
    关联性。如《春秋繁露·天地阴阳》所言:“天地之间,有阴阳之气,常渐人者,若水常渐鱼也。所以异于水者,可见与不可见耳,其澹澹也。然则人之居天地之间,其犹鱼之离水,一也,其无间。”此中,人天“一也”“无间”,即人天之间绝非非此即彼之情状,而乃亦此亦彼之势态,这体现了人天之间界域的模糊性、互溶性①张祥龙认为,孔子作《春秋》,正是要把思想带到天人相与之际,既不只是天,又不只是人,否则就把天和人实体化了。(参见张祥龙.据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从董仲舒到陆象山[

    泰山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1-09

  • 春秋繁露》与董仲舒的儒学政治思想
    孔蕾《春秋繁露》是中国汉代哲学家董仲舒所作的政治哲学著作。《春秋繁露》推崇公羊学,发挥“春秋大一统”之旨,阐述了以阴阳五行,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神学理论,宣扬“性三品”的人性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的伦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统循环的历史观,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西汉中期,战乱频仍的诸侯王国割据局面基本结束,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中央集权得到巩固与加强,出现了经济繁荣和政治大一统的局面。为适应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的神学唯心哲学思

    商业文化 2019年19期2019-12-13

  • 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篇简析
    文试图通过《春秋繁露》中的《深察名号》篇中的相应文句找出相应的答案。一、先秦时期的人性论思想先秦时期对于人性论的讨论非常丰富,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在人性论问题上进行了初步的说明,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学而》)是说人们天生下来的性是相似的或者相近的,由于后天的影响导致了人性产生不同。这样看来,孔子是认为人性是可塑的,经过后天的改造和教化是可以对人性进行改变的。当然孔子对人性的论述并不清晰,在儒家学派中,后来的孟子和荀子分别对人性论进行了

    新生代 2019年18期2019-11-14

  • 试探《春秋繁露》的郊祀论
    真树摘要:《春秋繁露》一书包含数篇以“郊祀”为主题的篇章。郊祀原为国君于国都郊外祭祀至上神的典礼,《春秋繁露》依据《春秋》与《孝经》等儒家经典,说明“祭天于郊”之礼的规定、位置、作用及性质等,同时对此赋予德行与教化的意涵,亦即使其伦理化及政治化。《春秋繁露》的郊祀论是在董仲舒学术思想——春秋学、政治论及天人感应论等——的理论前提下形成的,并非神祇信仰或神秘思想的产物,而是汉代儒家经学将“宗教”转为“人文”的一个重要成果。关键词:《春秋繁露》;董仲舒;郊祀;

    中州学刊 2019年6期2019-09-09

  • 春秋繁露》的战略伦理思想与领导能力
    想,撰写了《春秋繁露》一书。在书中,董仲舒将传统的伦理观念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实现了“内圣”与“外王”的统一、价值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统一。这对两汉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治国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春秋繁露》战略伦理思想的依据“天”,“天道”,在董仲舒战略伦理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说的“天”是由天地、阴阳、五行等多个因素组成的整体。《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上说,“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指出“天”同时具有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伦理之天的

    中国领导科学 2019年5期2019-01-25

  • 论董仲舒的“馀义”言说*
    主要汇集在《春秋繁露》*宋人王尧臣曾质疑《春秋繁露》的完整性。明人胡应麟怀疑《春秋繁露》的书名有误,当为董仲舒或公羊董仲舒治狱,清人姚际恒、周中孚继承了这个观点。指称《春秋繁露》为伪书则始于宋人程大昌,其认为该书辞意浅薄。后黄震认为,除“对胶西王越大夫不得为仁”外,其书皆烦猥。清人黄云眉完全否定了《春秋繁露》的书名及内容的真实性。近人戴君仁则以为“贤良三策”言阴阳不言五行,故《繁露》为伪。日人田中麻纱已则以五行之相生相胜,为判定董氏五行思想的真伪标准。朱熹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1-06

  • 牟宗三论德治及其不足
    要:董仲舒《春秋繁露》作为汉儒政治思想代表作,具有传统德治典型性,但此种德治流于理想层面,其可行性几何,有何不足,如何将其可操作化,未加阐明。牟宗三在其《政道与治道》中,从“理性之运用表现”与“理性之架构表现”角度诠释德治之治道与政道层面,将德治置于社会架构中考察。通过与《春秋繁露》比较后发现,传统德治只有“治道”、“运用表现”,欠缺“架构表现”,治道单线化,缺乏可操作性、可持续性,而该问题往往被忽略。传统德治有三大缺陷不能解决,根源在于缺乏体制架构,解决

    船山学刊 2018年3期2018-07-27

  • 春秋繁露》中的“原始思维”探究
    ,通过研究《春秋繁露》不难发现这一点。当然,“原始思维”是人类某些族群所特有,但不能以西方中心主义或现代主义的姿态而将之视为低级思维,因为该思维对现代社会有借鉴作用,甚至有克服现代性危机之用。一方面,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深刻把握中国人的精神空间;另一方面,该发现有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走向美好家园提供新视角与智力支持。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秦焚书坑儒,诸多思想皆受到抑制。汉初统治者采用黄老之术,休养生息政策

    理论导刊 2018年4期2018-04-19

  • 日傳本《五行大義》所見古本《春秋繁露·治順五行篇》輯證*
    隋人所見本《春秋繁露·治順五行篇》正文部分的文本形態及其輯佚學、校勘學價值進行了論述。關鍵詞:蕭吉 《五行大義》 《春秋繁露》 域外漢籍隋人蕭吉所撰《五行大義》是中古時期五行學的一部總彙性著作,它將從《尚書·洪範》衍生出的各種五行學説,包括五行生勝説、《洪範》五行學、納音五行説、《内經》五行説等融爲一體,又將陰陽、月令、星占、風角、曆算、樂律、象數《易》學、“五際六情”論等其它知識與“五行”學説加以勾連,在中國知識史上第一次建構起具有整體性的“五行學系統”

    中华文史论丛 2018年4期2018-04-08

  • 春秋繁露》中的和合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000)《春秋繁露》作为反映董仲舒思想的政治哲学著作[1],运用阴阳五行等传统文化元素构建了宏大的“大一统”思想体系,在理论上为当时社会的稳定提供导引与匡正。其中,和合即是其政治哲学思想的理念之一。一、《春秋繁露》和合思想主要内容维护社会和谐有序是所有历史阶段的基本着力点。这起码需要协调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自然生态和谐,二是人文生态和谐,三是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春秋繁露》不仅阐述了上述三个方面,而且从哲学层面论证了和合的根据。(一)和合之根据正如《道德

    泰山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1-28

  • 春秋繁露》五行说辨
    关于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五行说,思想史学界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董仲舒的真实思想都在《汉书·董仲舒传》和《汉书·五行传》中,在《汉书》这两传中董仲舒都只讲阴阳,不讲五行,而《春秋繁露》大讲五行,所以《春秋繁露》并非董仲舒所作,至少《春秋繁露》中以“五行”冠名的9篇文章(以下简称“五行诸篇”)有问题。为了辨明上述说法是否成立,本文首先对《春秋繁露》中的五行说进行归类调查,看《繁露》到底讲了什么样的五行说,在此之上得出一些心得。一、春秋繁露各篇的“五

    管子学刊 2018年1期2018-01-23

  • 情性与教化:以董仲舒为中心的考察
    情;教化;《春秋繁露》汉世因武帝之“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汉书·武帝纪赞》),最终确立“儒术”作为统一思想的基础,经学因之而产生,这也就标志着统一思想的初步确立,其后延续两千余年的中国传统社会基本上也就是以此作为统治基础。至此,由《吕氏春秋》开始对于统一思想的探索之路也基本上划上了句号。这种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的奠定是由董仲舒肇其端,其《春秋繁露》立足于儒家并且融合阴阳家观念,由此而确立了符合政治统一需要的制度原则,至后汉《白虎通》①东汉建初四年(79年)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06-28

  • 董仲舒哲学体系中的天、地、人三才结构分析
    存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一书中,很多时候都是天、地、人并提,认为天、地、人处于一个系统中。董仲舒指出:“天地阴阳木火土金水,九。与人而十者,天之数毕也。”(《春秋繁露·天地阴阳第八十一》)在董仲舒看来,在天道运行的系统中,有十种十分重要的物质,也即十种元素。除了五行代表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及阴阳两种元素外,剩下的就是天、地、人。过去,我们在解读董仲舒天人关系时,常常会使用“天人合一”的说法,这个说法本身不错,但是很多学者只将注意力放在董仲舒“天人合一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03-09

  • 春秋繁露》成书及书名考辨
    3023)《春秋繁露》成书及书名考辨季桂起(德州学院文学院,山东德州 253023)《春秋繁露》被认为是汉代大儒董仲舒的重要著作,但自古以来其真实性与成书过程遭到诸多学者质疑。现董仲舒的原初著作其貌已经不可复见,只在《汉书·艺文志》等前人著作中有所记载。据现有资料,《春秋繁露》的成书年代当在南北朝或隋唐之际,其书名亦非董氏原著之书名,而为编纂者所设。本文即将有关《春秋繁露》成书过程及书名涵义依据有关文献,作一大略阐释,以备研读者参考。董仲舒;《春秋繁露》;

    枣庄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01-28

  • 董仲舒“德莫大于和”思想探析
    正于中”(《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同时认为:“是故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中国上古社会就具有尚中、尚和文化精神,甚至认为,“中”是天地之本体和根本特性,因此,“中”是道,故曰“中道”,而“和”是天地之所以生成的根据,或者说和谐是天地存在的理想状态和根本特性,因此,“和”是一种大德。这也就是说,和谐是人类追求天下太平、社会善治的理想状态,道德建设的目标就是追求和谐社会和协和万邦。下面我们还需要更加仔细地来对董氏这一思想加以探

    伦理学研究 2017年4期2017-01-27

  • 诗无达诂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篇。“达”,明白、晓畅之意;“诂”,以今言释古语。“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训诂或解释。它原是针对汉代的经生儒者对《诗经》解释的断章取义的情况,而提出的阅读与理解《诗经》时用的方法或原则。“诗无达诂”是根据诗歌的艺术特征,让人不要只看到语言文字与事物之间的有形的直接联系,更要看到它们之间那无形的间接联系。所以,“诗无达诂”并不是说诗歌不可解释、无法明白;而是说不能机械理解,“以辞害志”,望文生义地做呆滞板实的解释。在艺术鉴赏中,由于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12期2016-11-28

  • 春秋繁露》中“春秋笔法”探析
    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对此的解释可谓另辟蹊径。本文主要从“通权达变”和“论事重于志”两方面看《春秋繁露》如何描述“春秋笔法”。关键词:董仲舒;“春秋笔法”源自《春秋》经而来的“春秋笔法”,又称为“春秋书法”、“春秋义例”等,是指孔子修订《春秋》时的相关书写原则。《春秋》先后经由《左传》、《公羊传》、《史记》、《春秋左转集解》等的诠释注解后,逐步形成了诸如“微言大义”、“尚简用晦”、“以“一字为褒贬”等的写作笔法,即一种通过委婉文辞以表达惩恶劝善目的写作方式

    青年时代 2016年4期2016-11-19

  • 论《楚庄王第一》在《春秋繁露》中的地位及作用*
    王第一》在《春秋繁露》中的地位及作用*季桂起(德州学院文学院,山东德州,253023)《春秋繁露》是汉代杰出思想家董仲舒的重要著作,《楚庄王第一》是现存《春秋繁露》一书的首篇。该篇在《春秋繁露》中具有重要地位及作用,包含了董仲舒解读《春秋》的理论依据、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是进入董氏春秋之学的必入门径。在这一篇章中,董仲舒从解读《春秋》的有关记史方式、规则与策略入手,阐述了“《春秋》大义”的内涵,发掘了隐含在《春秋》记史中的儒家的历史价值观和政治哲学思想,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4-13

  • 中国大陆《春秋繁露》研究二十年
    ・中国大陆《春秋繁露》研究二十年林昱冰(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0715)《春秋繁露》是中国汉代哲学家董仲舒所作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对西汉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十年来 ,中国大陆学术界对董仲舒《春秋繁露》的研究在论文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广泛涉及了文学、文献学、语言学、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医药学等研究领域,研究内容也呈现出多元化、多视角的趋势。本文试图从基础研究、研究亮点、研究深度,及研究新视角等方面,对二十年来中国大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3-23

  • 董仲舒《春秋》辞法十举
    。传世文献《春秋繁露》对《春秋》属辞比事的概括主要集中在前六篇。这六篇在《春秋繁露》八十二篇中,编排靠前,写作风格与后半部有别,应该是董子亲撰,是研究董子《春秋》辞法的第一手资料和文献基础。董子《春秋》学盖存辞法二十二种,文章列举其中的常辞、移其辞、况辞、去明著未明、婉辞、微辞、温辞、恶战伐、辞指关系、尤贵尤贱之辞,凡十例。关键词:董仲舒;《春秋繁露》;《春秋》;辞法今本《春秋繁露》一书中,涉及《春秋》属辞比事问题的总结、评说与论述,可以比较清晰地反映出董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3-16

  • 春秋繁露·玉杯》之“善善恶恶”辨义——兼论董仲舒人性论的融贯性
    黄允仁《春秋繁露·玉杯》之“善善恶恶”辨义——兼论董仲舒人性论的融贯性黄允仁(华中科技大学 哲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4)《春秋繁露·玉杯》中存有一段董仲舒讨论人性的文字,其中的“善善恶恶”并非指“善、善恶、恶”“扬善隐恶”或“善恶”等,而是指一种赞扬道德正确和厌恶道德错误的人性能力。其涵义之所以遭误解,原因在于诸多学者未联系上下文对此段文字展开细读及疏解,而仅依据各种前见对其进行割裂式的诠释,故使其真切的涵义未能彰显。在多种误解背后,实质上隐涵着将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6期2016-03-16

  • 关于《春秋繁露》五行诸篇的考察*
    日本)关于《春秋繁露》五行诸篇的考察*田中麻纱巳 撰(日本大学,日本)秦 祺,邓 红 翻译(北九州市立大学 研究生院社会系统研究科,日本)一关于董仲舒时代的五行思想,首先可以举出约百年前的《吕氏春秋》十二纪的各首篇,其按照所谓相生顺序,将五行配当四季。但是在五行之外,还以方位、数量、颜色、味道、音律等配置于四季,可见五行只是被当作配置四季的要素之一。换言之,《吕氏春秋》十二纪的各首篇里,并没有形成有组织、成体系的五行思想,但是包含了相生的顺序和方位、颜色等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3-27

  • 关于《春秋繁露》的伪书说*
    日本)关于《春秋繁露》的伪书说*斋木哲郎 撰(鸣门教育大学 学校教育学部,日本)胡亦名,邓 红 翻译(北九州市立大学 研究生院社会系统研究科,日本)前言古今以来,对《春秋繁露》一书的来历和真伪一直有争议,受到如此质疑的书物可谓绝无仅有。对其书名、篇章、阴阳五行说方面的怀疑明显减低了《春秋繁露》一书的可信度,乃至现今的《春秋繁露》研究,一开始都必须涉及这些伪书说,但却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不对这个伪书说作任何反驳的话,这个伪书说似乎就是有说服力的,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3-27

  • 春秋繁露》五行诸篇伪作考* ——和董仲舒的阴阳、五行说的关联
    科,日本)《春秋繁露》五行诸篇伪作考* ——和董仲舒的阴阳、五行说的关联庆松光雄 撰(金泽大学 法文学部,日本)杨宪霞,张 亮,邓 红 翻译(北九州市立大学 研究生院社会系统研究科,日本)要旨我一直对《春秋繁露》中有关五行的几篇文章出自董仲舒之手这一说法抱有疑问。众所周知并得到广泛承认的说法是,现行四库全书收入的十七卷八十二篇(其中第三九、四○、五四等三篇欠缺)的《春秋繁露》,并非原来的体裁,也不是董仲舒亲自著作。尽管如此,一般人还是认为那是董仲舒的著作,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3-27

  • “大一统”视野下董仲舒对“天人感应”思想的重构
    君也。”(《春秋繁露·王道通三》)“天者,群物之祖也。”(《春秋繁露·王道通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继承了孟子邹衍以来“天人合一”的学说,并利用当时的自然科学理论加以歪曲。他把天、人之间的关系,说成目的论的关系。“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春秋繁露·顺命》)“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天是有意识、有目的地产生世界万物和人类的主宰。董仲舒认为天所以创造世界万物,是为了人类

    大理大学学报 2015年9期2015-03-22

  • 董仲舒伦理学说的存在论化及其几个问题
    (董仲舒:《春秋繁露·重政》),同时也是“万物也非天不生”的“万物之祖”(《春秋繁露·顺命》)。那么天到底是由哪些具体的东西来构成的呢?他主张“天地阴阳木火土金水九,与人而十者,天之数毕也”(《春秋繁露·天地阴阳》)。在董仲舒看来,从宏观意义上构成天的要素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经历的或是可以感觉到的自然事物中的一些基本要素。虽然阴阳或五行是通过抽象化的提炼以后所形成的概念,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也还是离不开我们对世界的感性体验的。所以,宏观上天与儒家传统概念的

    东岳论丛 2014年12期2014-12-05

  • 董仲舒《春秋繁露》考辨
    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的考辨。一、《春秋繁露》传本的真伪问题董仲舒的著述,除了传世的《春秋繁露》十七卷八十二篇(中有阙篇)之外,只有《汉书》本传所收录的著名“天人三策”以及《汉书·食货志》所载的《限民名田说》等等(后人曾依据上述的内容,编成《董胶西集》二卷)。他们是董仲舒学说的集中反映,也是我们在今天研究和评述董仲舒儒学思想的根本依据。“天人三策”与“限民名田议”的内容比较可靠,而对《春秋繁露》一书的重要性与真实性,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些争论。直到今天,学术界

    衡水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4-08

  • 《春秋纬》对《春秋繁露》阐释模式的继承和发展
    春秋纬》对《春秋繁露》阐释模式的继承和发展徐栋梁(1.通化师范学院 文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2.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春秋繁露》在阐释《春秋》经文内容时,并不局限于对《春秋》原意的解释,而是更倾向于近代阐释学所偏重的阐发,这恰恰也是《春秋纬》作者的用意所在。《春秋纬》在继承《春秋繁露》阐释意识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文本解读、理论重构以及文学想象等3个层面。《春秋纬》;《春秋繁露》;《春秋》;阐释意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6期2013-04-12

  • 《春秋纬》对《春秋繁露》天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0012)《春秋繁露》对《春秋》以及《公羊传》的解释,是在董仲舒天人哲学的系统中进行的。而董仲舒的天人哲学在春秋学方面又主要通过“二端”来体现。《春秋繁露·二端第十五》云:《春秋》之至意有二端……是故春秋之道,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诸侯之即位,以诸侯之即位正竟内之治,五者俱正而化大行。故书日蚀、星陨、有蜮、山崩、地震、夏大雨水、冬大雨雹、陨霜不杀草、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有鹳鹆来巢,春秋异之,以此见悖乱之征。是小者不得大,微者不得着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4-12

  • 董仲舒神学化自然观的逻辑进程
    之藏也。(《春秋繁露·天辨在人》)这说明董仲舒十分突出阴阳的作用,《史记·儒林列传》谓董仲舒“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董仲舒找到“同类相动”的根源,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此。而是用“同类相动”的推论方法,“以类相推”“由人而推之于天,认为人是如此,天也是如此”。二、天人同类“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一切价值的根源和一切是非的最高裁决者。董仲舒认为:“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不天生。”(《春秋繁露·顺命》)也就是说,“天”是世间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6期2013-04-12

  • 董仲舒德治思想的社会和学理基础
    胶漆。”(《春秋繁露·立元神》)他甚至指出:“国之所以为国者,德也。”(《春秋繁露·保权位》)董仲舒的德治思想有针对特殊历史语境的一面,因为汉兴之时,人们的普遍焦虑是如何避免秦亡的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鉴于秦王朝严刑酷法,汉代统治者和文人儒士便格外地突出强调德治的积极意义,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矫枉过正的需要。但是也应看到,德治思想也有更一般的意义,有其普遍的一面,即在建基于农业文明基础之上的宗法制社会里它所具有的合法性和必要性。汉代强调德治,其特殊的历史机缘

    山东社会科学 2013年1期2013-04-07

  •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内在缺陷
    人三策》和《春秋繁露》,前者的论述略显粗糙,后者则较为系统。“天”在《春秋繁露》中共出现了971次;“天子”出现79次,“王”出现323次,“君”出现348次,三者共计有790次;“人”出现771次。当然,这些字词在不同地方可能有不同的独特含义,不完全类同,像很多地方的“王”、“君”字都不同于“天子”,还有很多地方的“人”也不是与“天”相对的概念。不过,总体而言,在七万多字的《春秋繁露》中“天子”、“天”、“王”、“君”和“人”出现的频率依然可以说相当高,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2年6期2012-08-15

  • 春秋繁露》与《黄帝内经》理论的构建
    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深受汉武帝的重视和推崇,82篇内容以《春秋公羊传》资料为基础,凸显了他的政治主张和学术立场。他用当时人们对人类自身形体大致构造、某些生理机能、脏腑形体关系、形神关系的医学认识,言思想、言文化、言治国、言治事、言治人等等,其中宣扬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观点,运用精气、阴阳、五行等世界观和方法论阐释治国方略的、社会的、伦理道德的,以及生命科学的等相关道理,除有专章讲述养生之外相关内容还散见于别章,较全面地勾勒出这一时期人们对养生的认识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5期2012-04-13

  • 董仲舒论学习态度与方法
    察也。”(《春秋繁露·玉杯》)太博和太节,是两个极端,也是两种不同的错误倾向。循此错误倾向,必定会给学习带来伤害。正确的是介于两者之间,博节适度。究竟多少为适度?汉代以六艺为适度,宋明时代以“四书”“五经”为适度。可见这是随时代而变化的。如何研究,关系极大。汉时一些注经者注一经至百万言,少时入学,皓首才能穷一经。对于一般的学者来说,六经就太多了。所谓博节适度,只是一个原则,如何做到适度,何谓适度,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过,有一点则是需要肯定的,那就是要给学

    衡水学院学报 2012年6期2012-04-13

  • 从《春秋繁露》看董仲舒的和合思想
    008)从《春秋繁露》看董仲舒的和合思想李富强1, 杨高男2(1.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2.怀化学院人文教育系,湖南怀化 418008)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经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其思想主要集中在《春秋繁露》一书中。他在该书中基于我国传统儒家和合学说,提出了由“天人合一”、以和治国、以和养身等三大理论构成的和合思想新体系。虽然《春秋繁露》中有意志的“上天”概念是唯心主义的糟粕,但从整体看,董促舒的和合思想起到了传承中华和合文化的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3期2011-08-15

  • 略论“数”的哲学意蕴与董仲舒的逻辑理路
    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承继了这一范畴并且进行了系统的阐发,使得“数”之哲学意味更加浓郁、逻辑性更加缜密。“数”;董仲舒;逻辑理路“数”,在中国早期文化中是较早被涉及的哲学概念之一。在结绳记事的传说中,就已经涉及“数”的概念及应用了;但是,“数”这一范畴被哲学化、理论化却相对较晚,肇始于《易经》、《道德经》等先秦时期的作品。西汉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承继了这一范畴并且进行了系统的阐发,使得“数”之哲学意味更加浓郁、逻辑性更加缜密。那么,董仲舒有哪些

    衡水学院学报 2011年2期2011-08-15

  • 试析董仲舒天人合一政治论
    2]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3]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阴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4]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5]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6]董仲舒.春秋繁露·郊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7]董仲舒.春秋繁露·奉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8]班固.汉书·董仲舒传[M].长沙:岳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2期2011-08-15

  • 春秋繁露》引《诗经》特点初探
    3165)《春秋繁露》引《诗经》特点初探冯 蔚 宁(曲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董仲舒《春秋繁露》20多篇称引《诗经》,篇目主要涉及《大雅》、《小雅》、《邶风》、《卫风》、《魏风》、《周颂》、《商颂》、逸诗;多引用《诗经》原来诗句,带有较强的哲理性而少描述性与抒情性,注重《诗经》的“志”与“质”;改易引用《诗经》部分字词或句序,为释文所用;引用《诗经》的一些诗句,进行阴阳灾异观点的阐释;客观上使严肃的论说文章增加了诗意和文采。《春秋繁露

    衡水学院学报 2011年5期2011-04-12

  • 略论董仲舒的可知论及几个基本范畴
    仅演绎出了《春秋繁露》,而且为西汉王朝提供了一套新的政治伦理体系和社会伦常范式。新儒家;董仲舒;认识论如何解读原典,先秦儒家已经论及,如《论语·述而》载,“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孟子·万章下》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遗憾的是,那时尚未形成系统的方法论。自西周以降,儒家学人自觉不自觉地向世人传授了阅读与为学之法,如“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颂其诗书”“论其世”“尚友”等;这应该说是中国儒家学派最早的诠释学或解

    衡水学院学报 2010年6期2010-08-15

  • 苏舆:晚清平实说理的公羊学家——以《春秋繁露义证》的诠释风格为例*
    家 ——以《春秋繁露义证》的诠释风格为例*姜广辉,李有梁(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长沙 410082)以辑录《翼教丛编》闻名的苏舆著有《春秋繁露义证》一书,专揭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春秋董氏学》诸书中的“诧异”之论,力图恢复董仲舒思想的真实面貌。是书力主《公羊》学说,但能以一种比较平实理性的态度,超越门户之见,但凡是合理的说法,无论是古文经师,还是今文经师,无论是汉学家,还是宋学家,皆摭取其说,无所排斥。甚至对于以谶纬附会为说的纬书,他也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3期2010-04-08

  • 论董仲舒“生”之伦理思想的言说特色
    十端说”(《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在“十端说”中,董仲舒认为“天”有天、地、人、阴、阳、木、火、土、金、水十端,“十端”构成了“天”的结构。这一结构,从形式而言,可分为天地人、阴阳、五行三个部分;从顺序而言,是“起于天而毕于人”;从天人关系而言,天与人各为“天”的一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董仲舒那里,“天”既可以是一个具有极大包容性和涵盖性的整体概念,又可以是一个特指的具体的概念。这表明,在董仲舒的天人关系思想体系中,“天”实际上是一个超越性与现实性相

    道德与文明 2009年3期200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