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

  • “一物两体”:张载虚气相即论的架构及展开
    一物两体”提出“太虚即气”,以此为基础构建起自己的理学框架。“太虚即气”是张载理学思想的基石,要真正理解张载的虚气相即论,需要厘清“太虚”与“气”的关系,关键在于对“一物两体”原则的把握。张载从一而二、二而一的整合、分解角度借鉴《周易》一阴一阳模式构建起“一物两体”原则,对本体论与天道论进行整合。同时,又引入《中庸》的天人贯通之说作为展开,以“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1](p3)构建起了自己的理学框架

    湖北社会科学 2023年8期2023-10-08

  • “虚中求出实”:张载“诚”学析论
    者们常常围绕着“太虚”、“气”、“太和”、“阴阳”、“礼”、“两一”、“感通”等概念进行阐发,对“诚”虽也有所论及,但并未给以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张载“诚”学的特色、张载对天道和人道之“诚”的阐发有何新义、张载“诚”学的理论意义等问题上,尚缺乏较为周全的梳理。本文拟在分析张载“诚”论的基础之上,尝试对上述问题作出初步的回答。一、“诚则实也,太虚者天之实也”:天道之“诚”与太虚、气化在张载看来,秦汉以来的儒者存在“知人而不知天”①脱脱等:《宋史》卷四百二十七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3期2023-08-21

  • 张岱年论张载神化思想与相关争鸣评析
    想,与“天”、“太虚”、“理”“气”、“性”、“两”“一”等范畴密切关联。张岱年基于其唯物论立场,认为张载的这些相关范畴,都可以统一于“气”;物质性的气是基础和根源性存在,神、理、性等都是从属于气的派生性存在。关于天与神,《正蒙·天道篇》说“天之不测谓神,神而有常谓天”。张岱年认为,这句话是说“物质世界的变化不测的本性叫做神,但虽然变化不测,却仍有必然的规律”[4]249,而“这规律叫作理”[3]29。张岱年认为,张载也多次以天为理,如说“‘日月得天’,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2期2023-08-19

  • 论天人贯通视野下薛瑄虚气观
    )虚中生万化——太虚本体论的构建薛瑄的虚气观是对僵化的朱子学的反思、对国家社会出路的思考。在太虚的性质方面,薛瑄认为太虚湛然而不受外界实然因素影响,他指出“雷电风雨,参错交动于下,而太虚之本体自若”[3]46。太虚湛然自若,实有之物对太虚没有影响。太虚无形无状,浑然充斥天地间,成为不可名状、无法观测到的形上物质概念。对于太虚的内涵,在不同情境下太虚有不同意蕴。“扫隙浮云,而太虚自清。徹去蔽障,而天理自著。”[3]107这里薛瑄将其解释为天空、空气。而“日射

    西部学刊 2023年5期2023-04-05

  • 由“太和”“心和”到“天人合一” ——张载思想构建过程中对“和”的解读与诠释
    义双重本体义的“太虚”本体,并通过“民胞物与”的天道性命之贯通,创造性的诠释出“天人合一”思想。一、天道本体之确立——“太和”合“太虚”与“气”张载《正蒙》首篇《太和篇》通过对“太和”的解读,诠释出“太虚”本体之旨。《太和篇》开篇即言: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沈、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缊、相荡、胜负、屈伸之始。……虽周公才美,其智不足称也已。(《正蒙·太和篇》)[2](P7)“太和”一词源自《易传·彖上》:“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学术探索 2022年2期2022-12-29

  • 张载“太虚”概念当代争端辨析
    刘丽莎[提要]“太虚”这个概念,是张载整个哲学体系的枢纽。从张载提出这个概念至今,近千年的时间,历史上的阐释不断、争议不断,当代的解释更是纷繁芜杂,而且呈现出截然相反的解释路径,却都能自圆其说。一方面,以冯友兰和张岱年、陈来师徒为代表的学者,主张“太虚即气”,作了倾向于唯物论的解释,证成了“气一元论”,但也遇到一个理论难题:道德的价值无处安顿。另一方面,牟宗三等人主张“太虚非气”,强调了“太虚”超越的体性而削弱了气的兼乎形上形下的存在流行作用。上述两系争端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11-23

  • “太和所谓道”:论张载理学中太和、太虚与气之关系
    在张岱年看来,“太虚无形,气之本体”[3]7并非指太虚为气之本体,此处的“本体”是指“本者本来,体者恒常”[1]77,这就将太虚理解为气的本然状态,太虚实质仍是气。因而张岱年认为,张载所谓的“太虚即气”就是指“万物只是气,气只是太虚太虚乃气之本然,并非由太虚而生出气”[1]78,但将太虚作为气的本然状态,则太虚就成了气,其实质是彻底否定“虚”的存在。张载在《正蒙》中讲:“太虚不能无气”[3]7,“合虚与气,有性之名”[3]9,明显是将太虚与气作为两个不同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1-22

  • 虚气即是心性:“横渠纲领”的现象学疏释*
    中的四句话:“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朱熹曾说这四句话“皆不易之至论也”。①《朱文公文集》卷58《答徐子融》。清代的《正蒙》诠释者冉觐祖称这四句话为“张子见道之言”。②林乐昌:《正蒙合校集释》,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64页。冯契则认为“这四句话概括了张载的整个哲学体系”。③冯契:《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下),《冯契文集》第6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57页。林乐昌曾视之为张载

    社会科学 2022年10期2022-11-15

  • 张载理学体系探究 ——以《正蒙》为中心
    ”来考量张载的“太虚”,引发了“太虚是否是理”的讨论;另一种受西方哲学影响,用本体-现象这一范式来分析张载哲学,将张载理学体系定位为“太虚本体论”或“气本体论”。(一)程朱理气论宋明以来,学人们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一般是从程朱理学的视角来看待张载哲学,比如将张载哲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太虚”与程朱之“理”对举。自程颢“自家体贴”①“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参见王孝鱼点校:《传闻杂记》,《河南程氏外书》卷第十二,《二程集》上册,北京:中华书局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5-14

  • 吃人妖怪(短篇小说)
    给他一个名字——太虚。为什么叫“太虚”?没别的深意,只是和自己的名字对仗而已。他知道,不能小瞧“太虚”。还要更警醒,自己的对手,也许不是那些妖怪,而是这家伙。事情也如他所料,妖怪一次次来,一次次被降服,三番五次之后,他们已现疲态。这种疲态不是身体上的劳累,而是源于厌倦。不过,更厌倦的是他。随后,他们走了很长很长的一段路,竟然没人说一句话。此时,“太虚”说话了,问了一句,妖怪是不是该出现了?说完偷觑了他一眼。他瞬间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有一团火在他的胸中燃起来

    南方文学 2022年3期2022-05-12

  • 太虚即气”之“即”当为“是”义考论 ——对牟宗三解读的反思
    者也。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①张载:《正蒙·太和》,《张载集》,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8页。这里集中谈了太虚和气的关系。太虚与虚空,用词和所指微异,但性质无别。②杨少涵将气分为三层含义,即浑沌太虚之气、气质客形之气,以及两者过程变化的气化之气,可作参考。参见氏著:《虚气即心性——“横渠纲领”的现象学疏解》,“东亚儒学的问题与方法”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厦门,2020年。气在中国哲学传统中属于物质性范畴。③气在一定场合也有精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1-20

  • 无有不极也,无有一极也 ——关于究竟何为王船山哲学本体之辨析
    ,尽管“太极”“太虚”“太和”等概念有关联,但“太和”或“絪缊”乃王船山的本体。“太和是本源,万物是后于太和而为太和所派生的。……太和絪缊是万物产生的初始本源。”[3]贺麟先生则以王船山“天者理也”为依据,认为“天”“天道”即为王船山的历史本体[4]262。他还以“天”“天道”具有“理性目的”为依据,将其比之于黑格尔“理性的机巧”[4]265。此外,还有学者认为,王船山之“太和”即是“道”,即是“太极”,三者均为“最根源”“最整体”的东西,而“以太极为解释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12-08

  • 张载“太虚”与“气”之关系研究
    摘要:张载提出“太虚即气”,关于“太虚”与“气”的关系,学界有三派观点。陈来、杨立华等认为“太虚”就是“气”,这种解释很好地说明了“太虚”与“气”之间的关系;汤勤福认为“太虚即气”实际上是“太虚非气”,这没有很好地说明“太虚”与“气”的关系;牟宗三认为“太虚”与“气”相即不离,但这种解释会与张载的文本冲突。关键词:太虚;气;相即不离;太虚非气一、太虚就是气陈来、杨立华等学者认为,太虚与气的关系为“太虚即气”。太虚、气、以及世间万物都是同一实体之不同的状态。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2021-11-10

  • 唱道真言
    有象的来?要之,太虚所生之一,原是无形无象的。既无形无象,与太虚同体,何以名之曰一?曰:虚即是一。太虚之体,无有间断,无有夹杂,浑然至纯而粹精,故谓之曰太虚生一。曰:一生万,其义云何?曰:万亦是虚。要知太虚不是板然之体,以其无间断夹杂,故曰打成一片。然即此太虚之中,得其气者成形,得其理者成性,可分可合,可大可小,可方可圆,可动可静,故又曰虚空粉碎。虽然太虚究无形象,何以能成此有形有象之物乎?曰:此非太虚为之,而在乎太虚之中者为之也。使太虚有意生万物,则太虚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1年8期2021-07-29

  • 虚气与尽性 ——试论张载的生死观
    张载曾以冰水比喻太虚与气以及天性与人性的关系:天性在人,正犹如水性之在冰,凝释虽异,为物一也。[1]100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1]14第一条引文讲天性、人性;第二条引文讲太虚、气,二者都使用了冰、水喻像。“冰水之喻”并非只是单纯的修辞,而是表示二者实质上的关联。王夫之注第一条引文谓:“未生则此理在太虚为天之体性,已生则此理盈于形中为人之性,死则此理气仍返于太虚,形有凝释,气不损益,理亦不杂,此所谓通极于道也。”[1]100尽管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2-13

  • 太虚的教制改革及其对近代佛教制度入世转型的影响
    34001)作为太虚佛教革新运动的重要一环,太虚的教制改革主要是因应近代佛教丛林制的窳败以及前代“不干于民”的宗教统制政策的专制性和封闭性而提出的。就前者来看,创制于唐代的禅门丛林制至明清时期已日趋衰落,又因衰落而致进一步扭曲,并因此而产生出丛林制的两大变种,也即两大重要的僧寺派系:剃派和法派。一定意义上来说,剃派与法派两大僧寺组织的出现根本上反映了传统丛林规制宗法化与传法制的开展倾向。正如太虚所批评指出的那样,由于“中国民族的一般文化思想,特重敬祖的家族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2-13

  • 张子仁论与美德伦理
    词 张载 仁论 太虚 美德伦理学〔中图分类号〕B2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1)12-0055-08麦金泰尔(Alasdair MacIntyre)1984年出版《追寻美德》,以“美德”为视角重申伦理学史,随之也成为中国哲学研究者的自觉意识。南乐山(Robert Cummings Neville)在其近著《善一分殊》中对“儒家可以被富有成效地认作是一种美德伦理学”表示怀疑。①而黄勇则认为“美德伦理的特征之一就是其主要

    人文杂志 2021年12期2021-01-11

  • 张载究天人之际的太虚
    义理建构。张载的太虚本体论,既传承了汉儒的气化生成论,又吸收了玄学本末、佛学体用的宇宙本体论,丰富和发展了儒家生生哲学。张载以“合虚与气”而建构人性论,批判佛老空无人生观,发展出合乎儒家人道之实的人性论。张载还以“太虚”的精神境界解读《礼运》,弘扬了儒家式的博爱精神。关键词张载天人之际太虚本体《西铭》〔中图分类号〕B2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20)11-0001-06张载是宋学奠基的北宋五子之一,也是著名的关学学派创始人

    人文杂志 2020年11期2020-12-23

  • 张载 “太虚即气”的界说与价值意蕴
    是“气之本体”,太虚之气通过阴阳二端的感通之变,生成万物,而万物最终又必然散入无形,归于太虚。其内在驱动力是“神”。“神”具备一定的精神性要素,但仍然归属于“太虚”。从“感应”的引入到“道”“性”“理”的介入,张载的宇宙观就不再是一项单纯的本体论,而是被注入有浓郁价值关切的“人道”情怀。从“气”到太虚、万物、阴阳,从“神化”到“天道”“性”“心”,这个气象万千的世界,被张载界定为“太和”,“太和”是世界的本来精神状态。张载的思想宗旨,凸显“性与天道”的统一

    人文杂志 2020年11期2020-12-23

  • 略论太虚与气的关系
    □路传颂“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是理解张载虚气关系论的关键语。按照学术界的主流解释,“本体”即本然状态,太虚是气的一种存在状态;但也有学者认为“本体”是体用之体,或是西方哲学所谓的本体(substances),并认为太虚是高于气的独立存在。本文先结合文法分析捍卫第一种解释,然后指出第二种解释面临的问题。一“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常常被解释为:太虚是无形的,这是气的本然状态。这并不符合语法。该句的完整语境如下: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至静无感

    华夏文化 2020年3期2020-12-02

  • 当代太虚拳的价值审视与推广策略研究
    缪 剑当代太虚拳的价值审视与推广策略研究缪 剑(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文章通过对太虚拳的历史渊源、自身优势和推广策略等进行剖析,提出其推广策略:在政府支持、协会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推广模式下,进一步加强在国际上的文化交流,使其成为中国与西方体育交相辉映的传统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太虚拳;价值审视;推广策略太虚拳,也被称为南派太极拳,是由武当派张三丰创立的拳法,其历史久远。自新中国成立后,太虚拳开始向外传播,使得其在当代的传播价值有着更

    体育科技 2020年5期2020-11-22

  • 太和之道·虚气关系·理学纲领
    ”太和:由宇宙间太虚(天)与阴阳之气整合而成的创生万物的天道。此句意为,太和就是我所说的天道。[2]浮沉:上浮下沉,指上下变化。升降:《易》学术语有“乾坤升降”之说。浮沉、升降:说的都是阴阳之气的变化运动。动静:动,指气的变化运动;静,指太虚的原初状态,亦即太虚“至静无感”(《正蒙·太和篇》)的本然状态。但太虚又是“无所不感者”(《正蒙·乾称篇》),是“虚而善应”的“天德”(《正蒙·乾称篇》)。相感:相互感应或感通。感应或感通,简称感或应。此句意为,天道的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4期2020-07-17

  • 太虚法师与汉藏交流
    12082)一、太虚法师与西藏的佛教领袖太虚法师与达赖喇嘛和班禅的交流主要是在九世班禅返藏的问题上。太虚法师也曾经通过佛教僧人的角色作过努力。1931 年7 月,随着汉藏文化的交流及藏密在内地的影响日益广泛,王九龄①、朱庆澜②等北平的名流,邀请九世班禅来北平雍和宫启建“时轮金刚法会”。已在内地活动很久的九世班禅很快同意了请求。而作为当时中国佛教会主席的太虚法师,这时期也多与九世班禅接触。正如太虚法师所说:“然余与班禅辅佐,相稳颇多。”[1]262正是在此时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4-29

  • 近代庙产纠纷背景下密印寺的重建
    寺第三次被焚毁,太虚大师担任密印寺住持,以外得赵恒惕(1920-1926年湖南省长)、何健(1929-1937年湖南省长)的护持,内得性修法师的全力操持,开始了密印寺的第三次重建。然而太虚与密印寺僧人之间关于密印寺重建理念的差别、地方官绅以教育为名的庙产兴学、佃农短租抗租意识的增强,使近代密印寺的重建显得复杂而又艰难。太虚、密印寺僧人、官绅群体以及佃农之间关于庙产的不同解读,一方面为太虚在密印寺创办佛教学校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也为他计划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一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2020-02-23

  • 神化体用论视域下的张载哲学
    说:“若谓万象为太虚中所见之物,则物与虚不相资,形自形,性自性,形性、天人不相待而有,陷于浮屠以山河大地为见病之说。此道不明,正由懵者略知体虚空为性,不知本天道为用。”(《太和篇第一》)“物与虚不相资”也是体用隔绝[2]强调这种“相资”之义,唐代道士杜光庭也曾说:“体用者,相资之义也”,“无用则体不彰,无体则用不立。”见〔汉〕河上公、〔唐〕杜光庭等注:《道德经集释》下册《道德真经广圣义》卷6,北京:中国书店,2015年,第590、591页。,“略知体虚空为

    社会科学辑刊 2020年5期2020-02-22

  • 被遗忘的“太虚”: 张载关学心性之域的太虚
    710069)“太虚”,作为张载关学的核心概念,既是宇宙论范畴,也是心性论范畴。作为宇宙论范畴的“太虚”,被视为太虚之气,是宇宙之根;作为心性论范畴的“太虚”,被当做太虚之性,是人性之本。就目前学界有关张载“太虚”的研究来看,宇宙之域的太虚说受到普遍关注,研究成果比较多;而心性之域的太虚说则很少受到关注,研究成果相当少。可见,研究张载心性之域的“太虚”既必要也重要。“太虚”是张载关学的心性论范畴。就张载著作来看,尽管“以‘太虚’说心性之处,并不多见”[1]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2020-01-02

  • 论牟宗三对张载天道观的诠释
    63)一、太和与太虚太和是张载《正蒙》首篇提出的哲学范畴:太和所谓道,中函浮沉、升降、动静……虽周公才美,其智不足称也已[1]1。牟宗三认为张载开篇便言“太和所谓道”是把太和作为最高秩序讲。太和作为有创生意义的道体蕴育了实然世界的各种变化,是总持的说法。就太和而言,太和可动可静、可阴可阳、可乾可坤,作为总持说是成立的,分解开便是气之清浊浮沉。气有清浊,清可为神,故总持说与分解说就太和或道而言是成立的。牟云:“太和为首出,以太和规定道。太和即至和。……此是太

    唐都学刊 2019年3期2019-12-15

  • 三宗说与三系说思想背景比较
    ,影响最大的应属太虚的三宗判教说与印顺的三系判教说,两者有一定的相成关系,又具备一些本质上的不同。本文从两种学说的提出背景和理论框架进行比较分析,深入了解两种佛学思想的异同。关键词:判教;太虚;印顺;三宗说;三系说近代以来,最具影响的判教理论要数太虚与印顺两位大师提出的三宗说与三系说,虽然三宗说与三系说所判定的范围与抉择的经典基本一致,但其中的细微差异依然显示出太虚佛学与印顺佛学的巨大不同。一、三宗说提出的背景时至太虚,中国佛教的现状极不乐观,在佛学思想上

    大东方 2019年2期2019-09-10

  • 张载虚气心性关系浅析
    想推向完善。他以太虚即气为基础,探讨了虚气与性、心的关系,提出“心统性情”,并将此落实到人身上,提出修养的三个阶段,使人反诸天地之性和德性之知,最终达到圣人境界。关键词:张载;太虚;气;性;心我國历代思想家们一直很重视心性关系的问题,孔子说:“性相近”,提出了“仁”学思想;孟子在继承和发扬孔子的仁学思想即基础上,指出仁爱是人的本心和本性,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孟子认为:人人皆有心,人人亦皆有性,人心和人性本身是善良的,提出了性善论。但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并提

    神州·上旬刊 2019年6期2019-07-01

  • “神教”与“礼教”:章太炎对张载哲学的二重界定
    太炎认为张载的“太虚”形上学是宗教神学的思维遗留。张昭军在《儒学近代之境——章太炎儒学思想研究》中对章太炎的宋明理学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然而张氏的研究重点在于程朱和陆王两系,对于张载一系只字未提。事实上,章太炎对张载哲学的界定,相较于他对北宋其他四子的看法,显得十分独特。他并没有遵循传统对宋明理学的判释去界定张载哲学,而是将张载哲学中的“义理”与“实践”区别对待。这一区别最终导致了他对张载哲学的二重界定。事实上,这里的“二重性”只是章太炎的既有理念,并不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2-20

  • 谢福芸笔下的太虚法师
    书中有一章记载了太虚法师在英国访问时的轶事,是非常珍贵的一手文献资料。太虚在伦敦参加宗教会议谢福芸所记述的是太虚法师一九二八年十月至十一月访英的情景。谢福芸写道:就在几个月前,我突然被请去给武昌南普陀寺方丈太虚法师做了半天的向导,他是佛教界最忠诚、最智慧的倡导者之一。他此次欧洲之行的目的是给我们的宗教领袖讲解佛教的美德。可惜他在英国只能待一周,而我们的宗教领袖通常日程都排得很满。而对于东方的神职人员来说,这是不对的。他们应该静静地待在那里,等着那些真诚的求

    读书 2019年1期2019-01-11

  • 太虚与印顺佛学思想的几点差异
    摘 要:太虚法师与印顺法师是研究佛学不可越过的重要人物,学界对两者思想的异同多有争议。印顺师从太虚,通常认为其佛学是太虚佛学的继承和发展,并未有本质不同。但从两者对佛教的基本判释出发,深入分析三宗判教说与三系判教说,透过名目安立的不同选择,可分析出两者在佛教立场、佛学宗依、研究目标等有诸多不同,进而理清两者佛学思想的根本差异。关键词:太虚;印顺;判教;佛学;思想差异1 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的不同立场太虚大师生活在一个传统的中国佛教的环境,十几岁的太虚,抱着对

    炎黄地理 2018年10期2018-10-20

  • 《笑侃芸芸众生》
    追求“太好”、“太虚”、假、丑、恶,追求“真、善、美”的不同民族和符合自然条件生存的动物、植物及世间一切物质。“太好”:如花言巧语、多变伪善、装模作样、偷梁换柱、借鸡下蛋、用知识坑骗无知、善良的“伪君子”。背后捣鬼、利诱蒙骗、狐朋狗友、顽固强暴、软里藏刀、败露装怜、鱼死网破、说的都对却不切实际,少做却得到最大利益的“小人”。“太虚”:如夸大其词、挑毛求疵、故弄玄虚、颠倒黑白、装神弄鬼、舍车保帅、幕后操纵、用善护恶、设计骗局、拥大学问作恶,以短好谋长坏,用他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2期2018-10-20

  • 天人合一视角下张载的成性论探析
    在宇宙论上表现为太虚与气的关系,“合虚与气,有性之名”[1]9,“性其总,合两也”[1]22。“张载所谓‘合两’之‘两’,是就‘性’的内在结构分为两个层面而言,是指‘合虚与气有性之名’中的‘虚’与‘气’,或‘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而并非指物性与人性。”[2]“性的内在结构”就是指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两个层面,“虚”指太虚,“气”指阴阳二气。这就是说,天地之性根源于太虚,气质之性则源于阴阳二气的交感聚合。太虚是指什么呢?“太虚无形,气之本体。”[1]7这里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03-28

  • 《宋元学案》视域下张载思想的阐释与评价
    自诚明工夫。关于太虚之内涵主要有六种意见:时空·宇宙、气·元气、理·天理、太极、存在、气之本然。其中黄百家以太虚为气之本然的解释阐明了太虚作为虚气、理气相即不离的宇宙本体的理论本质。关键词:《宋元学案》;张载;《西铭》;《东铭》;太虚中图分类号:B2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7)11-0005-09清代浙东学派学者黄宗羲、黄百家、全祖望等人编纂的“学案体”宋元儒学思想史著作《宋元学案》中共收录有八十六个学案、两个党案和

    西部学刊 2017年11期2017-11-27

  • 续红楼梦 第七回 碧落黄泉寻踪觅迹 红颜白发恸子思夫(1)
    所言,送令爱魂返太虚,不知令爱是谁,难道也在金陵十二钗数内么?”士隐笑道:“二位原来不知,小女英莲,因上元佳节家人抱去看灯丢失,后来被拐子卖与薛家,改名香菱的,即小女也。”湘、宝二人听了,忙又重新施礼道:“晚生辈不知老伯的大驾,多有得罪。香菱即晚生辈之嫂也。”士隐亦忙答礼道:“我们原是老亲,应嘉甄公与弟是同宗。”宝玉听了,愈加欢喜道:“适蒙老伯慨许晚生辈魂登太虚,不知有何仙术?尚祈明示。”士隐笑道:“二位不必疑惧。”说着,回手向直袋内取出个小匣儿来,打开抽

    当代作家 2017年9期2017-09-30

  • “拟太虚之体”
    出“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的创作意境,对后世中国山水画创作及发展不仅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体现了他的美学思想包含了儒家、道家思想及玄学意识。本文结合意境理论分析《叙画》中山水画的意境美。关键词:王微;叙画;太虚;意境一王微,南宋书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景玄,琅邪临沂人(今山东临沂)。生于公元415年,据《宋书·王微传》中记载:王微于“元嘉三十年卒,时年三十九。僧谦卒后四旬而微终。”元嘉三十年即公元453年。王微喜好与人通信,信的内容大多都谈及绘画。《叙画》是他

    魅力中国 2017年31期2017-09-13

  • 民国四大高僧艺术活动的教理阐释问题
    大师、弘一律师、太虚大师在内的“民国四大高僧”的艺术活动进行探讨时,考虑到其艺术活动的本质是一种阐教、弘教行为,因此必须特别关注高僧们的佛教身份,进而把握他们所从事艺术活动的佛教限度。同时,对高僧艺术活动的教理阐释,又离不开对佛教教理圆融性的体悟。在民国四大高僧的艺术活动中,“道”与“艺”二者从根本上说是不可切割、不可偏废的。关键词: 民国四大高僧艺术活动 虚云 印光 弘一 太虚所谓“民国四大高僧”,指的是近代中国佛教史上的虚云老和尚(1840—1959)

    文教资料 2017年13期2017-07-21

  • 论张载的宇宙本体论及其成因
    试图通过分析气与太虚、太和之间的关系来说明张载的本体论思想。【关键词】张载;本体论;气;太虚;太和张载作为北宋五子之一,他在本体论上,与周敦颐不同,周敦颐把儒佛道三者结合起来,但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事物运动变化的动力和根源,张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佛道二教的理论进行批判,对世界进行了终极追问从而建立了自己的本体论思想。一、对佛道本體论的批判道家把“无”作为世界的本原,主张“无中生有”,张载认为道家的主张缺乏合理性,因为它并没有理

    青春岁月 2017年6期2017-05-13

  • 试析太虚人生佛教中的“爱”之思想
    。面对这一问题,太虚大师通过对佛教的慈悲思想以及儒家、墨家的“爱”之思想的分析考察,从其人生佛教伦理思想出发,对爱之本质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系统阐释,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爱”之理念。这一理念不仅对反驳“佛教断欲论”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对我国当下进一步推进道德建设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太虚;人生佛教;爱;慈悲 太虚大师(1889—1947)作为中国近代佛教复兴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是中国现代佛教史上举足轻重的思想家。他积极倡导的“人生佛教”理念

    智富时代 2016年12期2016-12-01

  • 太虚与印顺对大乘佛学的态度及其影响
    州350116)太虚与印顺对大乘佛学的态度及其影响袁宏禹(福州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福建福州350116)要要摘要要:作为20世纪中国佛教界的巨擘,太虚与印顺二位大师在对待大乘佛学的态度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地方。在大乘佛教人间化的道路上,太虚提出了“人生佛教”,印顺在台则推广“人间佛教”。然而在对待中印大乘佛教的判教上,二家观点不一。对于印度大乘佛学,太虚平等看待中观与瑜伽,以有宗统摄大乘教义,而印顺则偏爱中观;对于中国大乘佛学,太虚提倡八宗平等

    闽台文化研究 2016年4期2016-11-25

  • 现代弥勒信仰复兴运动
    的复兴,还是首推太虚大师及其弟子印顺导师、星云法师。但是,关于弥勒信仰的研究还有太虚大师提出的复兴弥勒信仰、弘扬弥勒净土的思想也很少受到学人的重视。仅有的几篇论文是:刘鹿鸣在《“慈宗”构建与近代弥勒信仰复兴中的理论抉择——太虚法师一段鲜为人知的佛教新宗派构建活动》中提到太虚大师试图以慈宗的形式复兴弥勒净土信仰;并把慈宗阐释为一个融贯全部佛法、以总持面目出现的佛教发展新方向,并发展出建设人间净土的新弥勒信仰思想。另有,罗同兵的博士学位论文《太虚对中国佛教现代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9期2016-10-21

  • 太虚大师对抗战与守戒的调适
    15123)论太虚大师对抗战与守戒的调适韩焕忠(苏州大学 宗教研究所,江苏 苏州215123)摘要:太虚大师从义理的角度对不杀生、不干政、不入军阵等佛教的基本戒律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以使其能适应僧尼参加抗日的实际需要。他依据《瑜伽菩萨戒本》等对不杀生戒进行了必要的调适,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活动中,表现出极高的政治热情。太虚大师从佛教重视慈悲的立场出发,调动了出家僧尼保卫民族、参加抗战的积极性,数十万出家僧尼在抗日战场上从事救伤、护理和掩埋阵亡将士尸骸的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02

  • 王船山对张载“太虚即气”本体论议题的承续与开新
    】王船山对张载“太虚即气”本体论议题的承续与开新陈力祥, 王志华(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长沙410082)王船山以张载为宗师,“希横渠之正学”,其哲学思想是张载哲学思想的延续与价值开新。以“太虚即气”为议题,由张载之“太虚即气”到船山之“太虚一实”,由张载之“气化”到船山“气之化也”,彰显出船山哲学本体论对张载哲学本体论的承续。由船山气之化的差异性导致宇宙万物的层级性,彰显出船山对张载之超越。张载;王船山;气;本体;太虚即气王志华,男,山西临汾人,湖南大学岳

    唐都学刊 2016年4期2016-02-02

  • 张载“相感说”之三层次探析
    思想建构。张载;太虚;气;相感关于张载哲学思想中“相感说”的论述,在过去的研究中往往被人们当作旁枝末节的东西忽略,近年来才开始有相关的论文专门讨论,主要有杨立华教授对“感”本身的详细分析;王英博士上溯“浩然之气”,把“神”纳入到太虚之气中探讨“气与感”之关系;郭胜则从“太虚本体”出发,探讨张载贯通天人之际的感通思想。但纵观这些探究,对于用“相感”来把握张载思想的核心点却有不显之处。本文着重从“虚气相感”“阴阳相感”与“心物相感”这三个层次分析张载的“相感说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4-18

  • 张载与王夫之人性论思想比较研究
    理论体系当中,“太虚”就是主要的一个关键性哲学概念,虚和气之间的关系就是张载所提出的天道观中的核心内容和基础思想,该项内容也是实现天人合一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性理论。因此,对张载所提出的“太虚”概念进行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对太虚和气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地辨清是十分重要的,他是对张载的天道观进行全面认识的第一步。“太虚”一词并非张载所创,在我国哲学发展历史中,该词已经有诸多思想家对其进行过使用,不过,由于每一个思想家理解方式不同,这一词也都有了诸多种不同的理解。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4-10

  • 张载的人性修养论
    “体”而言,性是太虚之气所具有的神妙不测的性能。张载说:“合虚与气,有性之名。”[1](p9)“气之性本虚而神,则神与性乃气所固有”。[1](p63)性是太虚与气的结合、统一,是太虚之气所固有的本然属性,具有神妙不测的性能。就“用”而言,性是太虚之气所具有的大化流行之妙用。张载说:“性其总,合两也……不能无感者谓性。”[1](p22)性是总一的,其中含两。所谓两,即内在对待。惟其含两,故不能无感,相互对待的两个方面相摩相荡,引起宇宙的大化流行。大化流行彰显

    湖北社会科学 2014年3期2014-04-05

  • 广东外海太虚拳历史渊源与传承考略
    090)广东外海太虚拳历史渊源与传承考略索奇山1,胡小军2(1.五邑大学体育部,广东 江门 529020;2.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广东 江门 529090)通过文献法查阅太虚拳相关历史资料,实地调查访谈广东省江门市外海太虚拳传承人,基本理清外海太虚拳的历史渊流与传承脉络。主要结论:外海太虚拳是武当内家拳种,溯其源由武当张三峰所创,历经宋、元、明,后传入清代皇宫。咸丰年间,因“陈皮拳缘”留得江门市外海太虚拳一脉。自从清朝晚期,伍荣羽之“陈皮拳缘”到当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2-06

  • 张载谈“鬼”论“神”
    学体系。他说:“太虚者,气之体。气有阴阳,屈伸相感之无穷,故神之应也无穷;其散无数,故神之应也无数。虽无穷,其实湛然;虽无数,其实一而已。阴阳之气,散则万殊,人莫知其一也;合则混然,人不见其殊也。形聚为物,形溃反原,反原者,其游魂为变与!所谓变者,对聚散存亡为文,非如萤雀之化,指前后身而为说也。”[1]正蒙·乾称66在这里,张载表达了以下三层意思:第一,无形的太虚是气之本体。“太虚者,气之体”,就是说无形的太虚是气的原初的本然的实体。它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2期2012-08-15

  • 太虚而成圣人——大盐中斋的太虚境界探析*
    133002)归太虚而成圣人 ——大盐中斋的太虚境界探析*李 燕1,潘畅和2(1.池州学院政法管理系,安徽池州247000;2.吉林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延吉133002)大盐中斋在思想学术上以阳明学为立足点,兼收程朱,其思想以“太虚”为核心,归太虚就是要遵从天地万物之理,成就圣人境界。要归太虚,必须致良知;而良知为气质所拘束,只有变化气质,消除气拘物蔽,达观生死,才能使心复归太虚本体,真正达到致良知;与致良知相对而言,去虚伪也是归太虚的一个方法,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08-15

  • 张载的道德哲学浅析 ——从太虚、神、气三者的关系看张载哲学对价值的安顿
    哲学浅析 ——从太虚、神、气三者的关系看张载哲学对价值的安顿罗久(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 200433)寻求人生价值的安顿是张载哲学的一个主题。通过对张载哲学中太虚、神、气这三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讨论,张载对价值作安顿的思想线索是:“太虚”虽只是“气”,但其品格乃乾健不息,至诚无妄,故能使万物生生不息。但人秉气有偏,故圣人须与天下人同忧,即所谓“天人交相胜”。张载;太虚;神;气;价值安顿北宋儒学之被称为新儒家,通常是由于北宋儒者为传统儒家价值理想和存在方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2期2011-04-12

  • 美 术 佛 教 人 生——太虚美术观述略
    人生佛教”的领袖太虚大师,对美术也有精辟的论述。太虚美术思想以佛教智慧为灵魂,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特征。一、辩证马克思曾经赞叹,辩证法在佛教徒那里已达到比较精致的程度。太虚的美术思想也体现出这一特点。佛法缘起观认为,任一事物都是众多它物作为因缘和合现起,离因缘外并无此物之实体。这具有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太虚于美术,即作缘起观。他在《美术与佛学》中说:“美术由工艺、文学二要素所构成;工艺产生乎科学,文学源出于宗教。科学的理智,取作人生实际的应用,即成为工艺。宗

    文教资料 2010年29期2010-06-06

  • 圆百年梦 结和谐缘
    太虚大师是中国佛教的著名领袖,曾经在20世纪上半叶引领了中国佛教发展的潮流。太虚生前有一个梦想,这就是在中国召开一次世界性的佛教大会,让各国僧人来到中国参会。但是当时正值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太虚当年只是在庐山召开了“世界佛教联合会筹备会议”之后,就没有下文了。抗战胜利以后,太虚又旧事重提,希望能在南京召开“全世界佛教徒联合会议”。太虚想召开世界佛教大会是认为“由于国家没有一定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可依据,想复兴中国佛教,整理中国僧寺,是不可能的。中国各派政治的

    世界宗教文化 2009年2期2009-11-25

  • 太虚法师对藏传密教的融铸
    :近代佛学思想家太虚运用契理契机的原则,站在整体佛教的高度,认为藏传密教只能是大乘佛教八宗之一,而不能独立于显教之上别为一教;藏传密教讲究修学的次第和大乘精神的实践,但是其自标高明的做法导致了迷信,“男女双运”的做法导致秽行流传,对社会风俗的净化没有成效。因此,应吸取藏传密教的长处,冶藏密为“中密”,为振兴中国佛教和建设世界佛教的宏图服务。关键词:平等;得失;中密;世界佛教中图分类号:B949;B946.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6期2009-01-05